第一节 计划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医药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10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计划管理
分类号: K826.252
页数: 4
页码: 154-157
摘要: 1949年至1953年,菏泽医药总社归实业公司管理,设有计划员。1957年,医药公司、药材站对所属县公司实行计划管理,各县公司按年、季编制商流计划报地区公司汇总,经地区公司办公会议讨论审核后,上报省公司。
关键词: 商业管理 企业管理 计划管理

内容

1949年至1953年,菏泽医药总社归实业公司管理,设有计划员。1954年和1956年医药、药材专业经营机构建立后,计划管理才逐步加强,医药公司及医药、药材、器械三个站均设有计划科,配有专人,各县药材公司设有财务计统股,共有计统人员26人,专门管理这项工作。
  一、商品流转计划;
  商流计划的编制,是根据1953年9月国家计委下达的《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年度计划暂行办法》执行的,医药支公司建立后,即组织人员对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及私营店铺作调查。1956年荷泽药材批发站建立,设立计划科并配有调研人员2人.通过召开全区计划统计工作会议,深入调查研究,摸清了全区117个基层供销社、医药部和130户私营药铺的经营情况。并根据情况研究分析制定商流计划。1957年,医药公司、药材站对所属县公司实行计划管理,各县公司按年、季编制商流计划报地区公司汇总,经地区公司办公会议讨论审核后,上报省公司。
  接到省公司批准的商流计划,结合各县上报商流计划,再分批下达到各县公司执行。各县公司按季写出计划检查分析完成计划的主客观原因。以书面报告地区公司,地区公司写出全面计划完成情况,上报省公司及有关单位,并下达到各县公司作为借鉴改进工作。1957年前商流计划执行是正常的。1957年调入377万元,销售511.9万元,库存298.7万元,结构比较合理。-1958年的“大跃进”、"'浮夸风”反映到医药经营中,出现大购大销,盲目收购,库存急剧上升,由1959年库存468万元,1960年上升到1758万元,增加3.7倍,购销存严重失调。
  1962年,贯彻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加强计划管理,开始调整商品结构,使商品库存由1961年的1276.4万元,下降到612.8万元。
  在“文革”期间,计划管理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商业经营又出现比例失调。1975年库存3503万元,其中仅白芍一项即占用资金1552.3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加强了计划管理,充实了计划管理人员,成立了市场调查分析小组,编写信息简报,同时确定力量到重点医疗单位了解用药情况和市场预测,为计划编制提供依据,计划安排比较切合实际。1980年,全区纯购进计划1035万元,完成967.3万元,占计划的93.5%,纯销售计划2864万元,完成3022万元,占计划的105.5的,库存计划3516万元,实际3297万元,占计划的93.8%。
  1984年,医药统一管理后,立足调整库存,扩大销售,加速商品流转,坚持以销定产,以销定购的原则。1985年全区商品纯购进计划2682万元,实际2550.6万元,占计划的95.1%纯销售计划4428万元,实际4462万元,占计划的100.8%库存计划2199万元,实际2477.3万元,占计划的112.7%,商品购销存的比例基本合理。
  二类商品的管理执行较细,由计划部门根据县公司进销存情况,进行综合平衡,提出指令性分配数字。1980年以后,贯彻计划管理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二类商品不再作指令性分配,改为按各县公司要货计划供应。
  商流计划的编报.年度计划提前一个月编报,季度计划提前20天编报。
  .二、统计:
  统计工作是为商品流转计划服务的,计划离不开统计,各县公司都有专人搞统计工作。1956年全区有统计人员15名,随着业务的扩大,统计人员也随之加强充实,按照国家统计工作制度,按时上报上级公司和当地统计局。
  统计制度规定有旬、月、季、年报四种。为了报表的正确及时,统计人员设有专门台帐,对各种统计资料及时整理入档。各种统计报表编好后,要写出文字分析,使死数字变为活资料,要提出完成计划的原因,存在的问题,提供给领导参考,以便于指导业务工作的开展。在统计工作中,也涌现了一些先进单位。1963年成武县药材公司统计工作被评为地区医药系统先进单位。1981年至1984年曹县药材公司统计工作连续四年被评为地区医药系统先进单位。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医药志

《菏泽地区医药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实事求是的记述荷泽地区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力求能服务当代,惠及后世。本志上限起于1368年(明洪武元年),下止于1985年底,个 别资料适当上溯或下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