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营医药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医药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09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国营医药业
分类号: K826.252
页数: 10
页码: 120-129
摘要: 于1949年9月,平原省菏泽专署医药总社正式成立,是菏泽地区国营医药商业经营的开端。经营中西药批发兼零售业务,肩负着发展医药事业,占领市场,领导市场和菏泽县城乡私营医药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关键词: 医药商业 国营医药业

内容

于1949年9月,平原省菏泽专署医药总社正式成立,是菏泽地区国营医药商业经营的开端。经营中西药批发(以中药为主)兼零售业务,肩负着发展医药事业,占领市场,领导市场和菏泽县城乡私营医药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1951年自有资金2.35万元,年销售总额13.87万元,1952年底全部流动资金6.48万元(自有资金3.2万元借款3.28万元)。经营中药材406种,中成药7种,年销售额10.2万元,1953年销售额38.6万元(包括西药),菏泽县的私营批发药商已无力与国营医药企业抗衡。国营零售门市部,以药真价实,优质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国营企业开始占领与领导医药市场,以国营经济为主体的医药经营体制基本形成。
  1953年底,菏泽医药总社撤销,中西药分别成立了专业机构。1954年1月,中国医药公司山东省菏泽支公司和菏泽地区供销社合作医院中药部分别成立。中药部于1955年9月改为菏泽药材批发站,1955年机构下伸,供销系统成立了七个县社中新药经理部。1956年医药支公司下设菏泽、郓城、单县、曹县等四个县医药公司,成武、郵城、巨野、定陶、梁山等五个推销组。1958年3月,地区中西药机构合并,各县医药,药材同时合并为药材公司。1963年,东明县划归菏泽,至此菏泽有十个县公司,农村经营组33个。1969年,荷泽恢复中药西药器械二级批发业务,1980年中西药,医疗器械分别建立了专业经营机构:菏泽药材采购供应站,荷泽医药经营部、菏泽医疗器械综合商店。1984年2月,机构改革,成立地区医药公司,至1985年所辖三个采购供应站,三个工业厂,九个县公司,38个农村经营组,人、财、物、产、供、销实行垂直领导。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的领导下,国营医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1952年经营品种中药413种,其中成药10种;西药231种。1985年药材站经营品种1117种,其中中药675种。成药442种。医药站经营西药品种1007种,分别为1951年的2.7倍与4.36倍。1957年全区中、西药、器械销售511.9万元,1985年全区销售额为4462万元,为1957年的8.72倍。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国营医药专业机构对农村医药供应工作逐步加强,建立起了较合理的农村经营网络。
  1、公社医院代批发:
  1958年为改变农村缺医少药与边远地区购药难的状况,委托公社医院开展代批发业务,由药材公司派人帮助,拨给资金,按代批发单据、付给3-4%的手续费,由公社医院配人员,房屋、设备、设立专帐。代批发人员的工资,管理,由医院负责。到1961年除住城和部分离城近的公社医院,没实行,代批发业务外,普遍开展了代批发,初步解决了农村边远地区大队卫生室,保健员,购药难的问题。
  医院代批发,执行近五年的时间,因占压资金过大,管理不善。不少医院把积压、变质、失效、残次药品都退给医药部门。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于1962年各县药材公司农村批发机构下伸,取代了医院的代批发业务。
  2、经营组:
  1962年,农村批发机构下伸,按30华里的购药者当日可以返回,各县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建立经营组。196,3年全区即建立经营组33个,1985年增至38个,已基本适应农村医疗卫生单位需求,方便了农村医疗单位和个体户,解决了边远地区购药难的问题,经营组普遍推行了汇单、送货,走访推销制度,如郓城县侯集经营组,多年来坚持开展访问推销,送货上门,销售金额增长幅度较大,成绩显著,.1982年汇货送药70多人次,金额20多万元,占该经营组年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其经营经验已在全区推广,并被评为省、地、县的先进单位。
  全区经营组设置
  梁山县:银山、小路口、许寺。
  郓城县:侯集、程屯、丁里长、玉皇庙、张营、武安。
  巨野县:龙媚、章缝、独山。
  成武县:田集、南鲁。
  单县:郭村、黄岗、蔡堂、终兴。
  曹县:普连集、孙老家、青增集,梁堤头,魏湾,韩集。
  定陶县:张湾、冉固万福、杜堂。
  菏泽市:高庄、王浩屯、皇镇。
  东明县:东明集、三春集。
  鄄城县:临濮、什集、阎什口、箕山、红船。
  第二节经营方式
  一、私营经营方式:
  私营药店(铺)的经营方式,习惯称传统经营方式,是随其范围而定、一是以批发为主、批零兼营,二是专营零售,三是以医带售。
  批发为主,批零兼营的药店(铺)约占12%,他们资金雄厚,信息灵通,渠道畅通,多聚于城内,经营较早的曹县仁和堂(1786)菏泽县济元堂(1875)、单县怀济堂(1896)等店铺,其经营之道是:从产地进货,设有外水专司采购,长住河南禹州,河北祈州,安微亳州等中药集散地,进货价优惠;掌握信息、据市场变化,购紧俏药材,从中转手,牟取暴利;对中小店铺购货多采用赊销,分期收款,加利三分;下乡送货,抽部分店员,拉车带货,上门推销,以包揽顾主。
  以零售为主的药店,约占22%。多为行家里手所经营,一般是前店后厂,加工饮片和膏、丹、丸、散,聘有坐堂医生,以货真价实,炮炙得法和优质服务来提高声誉,增强竞争能力。
  以医带售的小药店,多为小本经营,分布于乡村集镇,有的用一技之长或祖传秘方为群众治病,以谋取微利。
  私营店铺对柜台营业十分讲究,遵循“经营信为本,买卖礼在先”,"和气生财”的信条。注重橱窗宣传,一般店铺多悬有“川广云贵地道药材”,“雷公炮炙”,“虎守杏林”,“济世活人”等牌匾,药橱上写有“童叟无欺,货真价实”“但愿世间人无病,那怕架上药生尘”的对联。店堂内外整洁卫生。服务态度和蔼,对顾客是笑脸相迎,来有迎声,去有送语,热情接待。对大宗买主,递烟献茶,招待食宿,待如上宾。认真审方,仔细抓药,接方后先看有无畏反,抓药按味各包注名,为免出差错,经复核无误后,再交付顾客,对先煎后下药物,交待清楚,并为配药引。营业时间是天明开门,掌灯后上门,夜间随叫随开。
  二、国营经营方式:
  建国后的经营方式,吸取好的传统经营方式,开创了新的经营方式。从1949年至1955年期间,地区医药总社、医药支公司、菏泽药材批发站,按照党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对私营药商主要从品种上加以适当限制,国营公司以资金多,品种全,价格合理,优质服务,逐步占领了医药批发的主导地位。
  1955年至1956年,各县普遍建立了医药公司(经营组)与中新药经理部,对私营医药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城市私营医药店铺的人员,部分变为国家医药商业的职工,医药业形成独家经营的局面。为做好供应,解决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状况,深入基层.供销社和基层医疗单位帮助开展业务,加强联系,汇货,送货上门,协助培训农村卫生员,装配保健箱6300个,销售额逐年增长,这种好的经营方式不断增加内容,完善提高,並从生产入手,购销并举。医药经营单位不但抓销售,而且抓生产收购,利用当地资源扩大地产药材收购,为主要经营方式之一。1956年,收购额62万元,1966年收购额301万元,较1956年增长4.8倍,交站差率为12%,即获毛利36万元。
  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规章制度受到冲击废止,多年总结积累的,行之有效的经营方式受到批判,代之而来的是官商作风滋长,不坚守岗位,无政府主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不正常状况,持续10年之久,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深入揭批“四人帮” 的基础上,行之有效的供应方法得到恢复,采用定期召开供应会、.展销会,领导走访、定期联系、汇单、送货等方式,沟通情况,主动了解分析市场变化需求,医知药情,药知医用,密切了医药关系。
  1982年,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改变了单纯按行政区划分配调拨。省外、省内药厂及批发单位,直接到菏泽地区三级批发单位和医疗单位,采取价格浮动,赊销代销的方法直接推销。区内私人与卫生医疗单位搞批发的也相继发生。菏泽二级批发单位为适应多渠道、少环节、搞活市场这一新形势,恢复、健全、发展了过去行之有效的经验,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供货会,实行合同制,公开库存,任意选购,紧缺商品合理分配,主动及时到医疗单位征求意见、访问、推销、送货上门。同时,注意市场信息,加强采购力量,及时组织货源,以品种齐全,保证质量,价格合理和优质服务,对部分品种价格实行向下浮动,取得医疗单位和顾客的信誉。全区中、西药器械纯销售金额连续几年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985年比1980年增长47.6%,居批发主渠道地位。
  三、零售:
  1950年,菏泽地区医药总社建有中西药两个零售门市部,时有人员六人,设中医坐堂医生一人,1950年至1953年,中药每月配方6000付左右。1955年,菏泽县城有私营药业门市部36家,其中中药业28家,有的钻国营公司某些品种缺少的空子,抬高药价,以次顶好,以假充真,坑害群众。零售门市部以优质服务,药品真实,价格合理,并依靠党对私营药业进行改造的政策,与不法药商展开了斗争,打击了投机药两的不法行为,取缔了在市场流行的伪劣药品,稳定了市场药价。
  1956年一一1961年各县先后建立了国营中西药零售部17个,经营中西药、成药和部分器械。结台各店竹具体情况,增设坐堂医生,添置流动售药车,开展夜间售药和送药到工厂、机关、田间等方式扩大零售。
  1985年,全区10个县(市)城内零售门市部有20处,经营组兼营零售门市部的14处。1957年菏泽等九个县医药零售额122.3万元,1965年由于西药大幅度降价等原因,全区零售额降至34.3万元,1969年47.3万元。1979年总结推广了鄄城县药材第一零售部,坚持“八代”(即代注射、代煎药、代收购小品种、代卖五香面、代包扎、代卖药引子、代加工丸散、代送药)和“一挑、二拣、三过罗”,“四注意”(即注意火候的大小;注意时间的长短;注意辅料的比例;注意不同季节的炮制方法,十不装斗(即该炒的不炒不装斗;该炮的不炮不装斗;该煅的不煅不装斗;该炙的不炙不装斗;该炒炭的不炒炭不装斗;该切
  片的不切片不装斗;该过罗的不过罗不装斗;虫蛀前咬的不装斗;霉烂变质的不装斗;伪劣的不装斗)的优质服务经验,相继涌现了郓城县药材第二零售部,成武县药材零售部等先进单位。1984年又推广了东明县三春集,东明集两个经营组兼营零售业务的经验,使全区零售额逐年增长。1976年,119-7万元,1980年214.7万元,比1976年增长79%,1985年339.9万元,比1980年增长58%,占纯销售的7.6%。1985年菏泽地区城乡零售门市部统计表
  注:经营组兼营零售(指设零信柜台)的包括在内。部分年度全区零售额统计表
  单位:万元
  注;1970-1974年因改为定额税金,归:为地商业局管辖,缺此间的资
  料。
  第三章中药经营
  第一节经营品种
  1949年菏泽医药总社建立时,仅经营数十种一般药材,贵重药材更少。1952年经营中药材406种。中成药7种,有一把抓、龟板胶、琥珀羔、清凉散、光明散、福字胶等,有药刀、戡子、针灸针3种药械。1954年至1956年期间,医药专业机构下伸,各县相继建立了药材机构,国营医药商业迅速发展,经营品种扩大,数量增多,全区主渠道经营批发业务的局面逐步形成。
  1958年至1970年期间,菏泽药材站经营中药材600多种,中成药200余种,县公司经营中药材500种左右,中成药100种左右,梁山县公司经营中成药近200种。
  1979年,菏泽药材站开始制订“经营目录”、“库存定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医药志

《菏泽地区医药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实事求是的记述荷泽地区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力求能服务当代,惠及后世。本志上限起于1368年(明洪武元年),下止于1985年底,个 别资料适当上溯或下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