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药业的起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医药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08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中药业的起源
分类号: K826.252
页数: 2
页码: 116-120
摘要: 菏泽地区中药经营,历史悠久,据《针灸甲乙经》记载,远在公元前十六世纪夏商之际,莘人伊尹即发明了《汤液》。西汉时期宫廷中即设有藏药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沿变,内销机构面向社会,逐渐转为私营,几经沧桑,明朝私营药业逐步形成。
关键词: 医药商业 中药业起源

内容

菏泽地区中药经营,历史悠久,据《针灸甲乙经》记载,远在公元前十六世纪夏商之际,莘人(现曹县人)伊尹即发明了《汤液》。西汉时期宫廷中即设有藏药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沿变,内销机构面向社会,逐渐转为私营,几经沧桑,明朝私营药业逐步形成。菏泽地区大部居民系于明洪武年间移民至此,定居之后,休养生息,劳动人民多用土方、验方、针炎等治疗疾病,游医长期活动于城乡。外地药商最早进入荷泽市场的是江西人,于1536年(明嘉靖十五年)江西中医李从善,在菏泽县城内开设“积善堂”,以祖传秘方为群众治病,嗣后,又有河北省武安县人,步其后尘,先后在菏泽地区各县开设药铺,加之当地人经营的药铺,形成了三大派系。1777年单县“天源堂”;1786年曹县“仁和堂”;1818年东明县“万合堂” ;1826年梁山县“春合堂”;1875年菏泽县“济元堂” ;1885年郓城县“和丰永”药店;1911年成武县“中和堂”药店等先后开业.至1910年单县中药业加入商会,中药经营形成了一个专业行业。大中药铺踞于城镇,兼营批发,小药铺分布于乡里,推车药贩奔波于城乡之间。
  1938年日本侵略者入侵菏泽地区,中药业受到摧残,菏泽县“济东”药店全部毁于战火,成武县“同生堂”掌柜被杀害,郓城县“义和永”药店被枪劫一空。由于日伪军的残酷掠夺,不少药店关门歇业。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挑起内战,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私营药业生意、萧条,一蹶不振。
  1941年,中国共产党抗日民主政府,在解放区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解放区的私营药店,逐步恢复。建国后,有了较大的发展,至1955年各县城镇发展到361家。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医药志

《菏泽地区医药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实事求是的记述荷泽地区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力求能服务当代,惠及后世。本志上限起于1368年(明洪武元年),下止于1985年底,个 别资料适当上溯或下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