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图书馆
菏泽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菏泽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节 水生植物种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水产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014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水生植物种植
分类号:
TS972.123.8
页数:
5
页码:
174-178
摘要:
建国前,菏泽地区即有种植,建国后60年代其种植即较为普遍,许多群众在坑塘、田地里以平栽、斜插或拉藕秧的方法进行种植,70年代后,其种植甚为普遍,1979年,全区种植面积3.5万亩,1990年达5.2万亩。
关键词:
水生植物
种植
内容
建国前,菏泽地区水生植物种植就已普遍,建国后得到进一步发展。1958年全区种植面积6万亩,1962年超过10万亩。1965年发展到17.6万亩,1974年面积最大,达25.8874万亩。1985年全区19.53万亩水生植物,总产量124310吨,平均单产637公斤。1990年全区水生植物面积18.3万亩,总产量153000吨,平均单产836公斤。
一、莲藕种植
建国前,菏泽地区即有种植,建国后60年代其种植即较为普遍,许多群众在坑塘、田地里以平栽、斜插或拉藕秧的方法进行种植,70年代后,其种植甚为普遍,1979年,全区种植面积3.5万亩,1990年达5.2万亩。
生产水平:坑藕一般亩产500〜1000公斤,池藕多在1500~2000公斤。1964年东明县城关公社雷庄大队第三生产队0.9亩池
表4一35 菏泽地区水生植物种植面积、产量统计
藕产藕3150公斤,其主要生产技术是:
(1)槌好池、踩好池,保证不漏水.该队所修池一般0.1〜0.2亩,深1.00米,池底池边均用胶泥泥好,并反复用木槌槌实,槌好后即将细松土混合肥料均匀填洒入池内,厚70厘米,接着灌水踩池,将泥土踩匀踩透如浆糊为止。(2)一次施足底肥,一般每分池施大粪干10余筐(每筐约50公斤左右)或用豆饼50公斤左右。(3)适时下种,下好种,下足种.该队一般在"清明”前后即把池槌好踩好,一过"清明”即行下种,选清正无病疵的藕作
藕种,每分池下10〜15公斤.在种植方法上,最外围的藕种距边67厘米多,藕秧全部向池心,中间种的藕种,藕秧相对交叉,这样便于藕迅速引满池和不易窜入池边土内。(4)注意控制水位,经常除草,适时转藕芽.下藕种后的一个月内,经常保持3.3厘米多深的水,藕叶长出后,水加深到6.7〜10.0厘米,逐步加到16.7厘米多深,一直保持到"秋分”,中间发现水浅,即行添水.发现杂草及时清除。农历6月间,即着手转藕芽工作,一般每隔2天,即下池检查一次,沿着池边摸到有藕秧部向外长的,即轻轻扒出来,慢慢将其转入向内,重新埋入泥中,一直坚持到7月中旬,以防止跑藕,增加产量。
二、苇蒲种植
建国前即有人工种植。建国后苇蒲生产受到重视,故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产水平逐步得到提高。1958年全区苇蒲种植面积26324亩,1959年58942亩,1985年有10余万亩,1990年达到13多万亩。
单产水平:苇子一般为500〜1300公斤,蒲为400〜500公斤。种植方法:60年代普遍种植方法是:
(1)松土正地种植前将地耕翻一遍,深度20厘米,有的结合耕地施些有机肥。
(2)种植种植时期:为立春到立秋间,以麦收前后种植为好。种植方法主要有:分墩移栽;撒蒲捧、苇缨;压插苇杆和埋苇根、插蒲苗等。
分墩移栽;一般在清明至立夏间进行,有的也在伏天。清明后,苗高33〜67厘米时即分墩拔苗进行移栽,栽深17厘米,顶芽露出水面,每亩栽1000株以下.伏天移栽苇、蒲的方法:苇子是挖新发的根芽或挖原发的短毛苇,从地面上3〜7厘米处截取,栽到坑塘、沟壕的坡沿上或村头的洼中,同时间隔几株留出一个浇水窝。蒲子移新发根芽或成珠,成珠亦从地面3〜7厘米处截取,只留根部,如苇一样栽法。撒蒲捧、撒苇缨布种:60年代育先在成武、定陶实行,后逐步推广到全区。方法是先将上一年备好的成熟蒲捧、苇缨(立秋后留下的)从穗上脱下撕破绒毛,做细,放入湿泥土中拌合均匀,做成松土或小泥丸,均匀地撒在浅水塘中或沼泽地上,几天后即出苗,让其自然生长。
压插苇杆,一般在伏季阴雨连绵时进行。
插苇杆:将生长茂密的家苇,从根部贴着地皮同最下一节用镰刀割下,随即以45°的倾度插入有水的塘泥中16.7〜23.3厘米,每亩水面插200余株。此法用于水深1.0〜1.7米的水塘。
压苇杆:即将用上法割下的苇子,横放于开沟中,埋深6.7厘米左右,留出苇尖部分,每节可生根发芽.一般亩压60〜80株,此法用于17厘米以下的浅水处。生长稀疏的苇田,利用连阴天,将部分苇子从根部压倒,按上法埋入原地泥土中,亦起同样效果。
70〜80年代群众基本上还是采取这些方法种植。
三、茡荠种植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巨野县种植较多,其中巨野下官屯公社种植茡荠经验较为丰富,每亩最低产量1吨,一般产量1.5吨,最高产量2吨。他们的主要栽培技术为:
(1)修池:选择田池,捶实池堰、池底。池堰捶好后覆上一层0.7厘米厚的干土,防止晒烈。池底捶好后,上16厘米左右的松土,施上基肥,一般亩施猪厩肥1.25吨,注上3.3厘米的深水,用耙趟透耙匀,直到没有坷垃为止,再过两天左右,使泥土沉淀落实后,进行下种和插秧。
(2)播种:方法有二,一是先育苗后移栽,育苗在谷雨前后,下种不过深,以土盖严即可,苗长16〜33厘米高时进行分墩移栽,春地少需种麦茬时,便到立夏后再育苗,麦收后分墩移栽,株距50厘米,行距50厘米。此种方法便于管理、省水、省劳力,又腾出麦茬种植.二是直接播种法,把茡荠种直接下到整好的池子里,株、行距均在50厘米左右,适宜在0.1〜0.2亩地的小
面积种植。
(3)管理与收获:茡荠播种后经常保持3.3〜13.2厘米水深,开始水浅,以后逐步加深。每隔20天晾池1〜2天(不使底表面干裂)后再灌水,一直到秋分前后停止灌水晾池,使茡荠老成半个月后即行收获,收获期从寒露一直延长到第二年的清明节。留种的茡荠一般都在清明前后收获,边收获边播种。
70〜80年代除巨野县外,其他县(市)亦有少量种植。
四、芡实种植
相传梁山湖区的芡实,是鼓上蚤时迁从交趾国净水湖偷来的种子,由宋江妻王氏带领头领们的家眷种植而生长繁殖下来的.建国后,50年代及1977年梁山县从南方引进芡种,在东平湖区播种。另外内地亦有少量种植,其单产水平一般50〜100公斤。
(1)种植季节:4月中上旬。
(2)种植方法:点播或摧芽点播,一般株距2米,行距3米。
(3)用种量:每穴用种4〜5粒,亩用种量1.5公斤。
(4)管理:①除草、间苗、定苗;②施肥,对细瘦发黄的荧苗,可用人畜粪或N、P化肥掺和拌干河泥,做成泥团料,深施苗周的土壤中。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产志》
《菏泽地区水产志》下限止于1990年。分为渔业环境、水产资源、水产捕捞、水产养殖、水产保鲜、渔政管理、渔业区划、水产行政机构与职工队伍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