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菏泽地区水产志》 图书 |
唯一号: | 151820020220001007 |
颗粒名称: | 第三节 渔具渔法 |
分类号: | S972 |
页数: | 22 |
页码: | 91-112 |
摘要: | 原始社会,人们多用手在小河、塘、湖叉中摸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想出了把小的水坑、水沟弄干,把鱼一举捉尽的方法,继之为了减轻戽水的繁重劳动,而将树枝交插成网栅状挡鱼或利用地势排水截留鱼……随着社会的进展,又学会了用叉叉鱼,用勾挂鱼,用罩罩鱼……自从伏羲氏"结绳为网罟”后,用网网鱼即为普遍了。建国后,随着渔具改进渔法日臻先进。 渔网,最初是用植物纤维等编成,为防止鱼从网下缘逃逸,通常系上石制或陶制的网坠,为适应不同水体,人们将网制成各种形状.建国后,网具材料由棉麻类换成尼龙、乙纶等化纤类,渔具品种、质量得到改善,特别是帘箔类改进、发展较快,由竹、苇箔到网箔、杆子箔,使渔获量大为增加。 |
关键词: | 渔具 渔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