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水产资源综述
建国前,菏泽地区水产资源即甚丰富:汉时,湖泽中"…… 众鱼沸郁而滋长……”,清时,亦"水族繁夥,不亚江南……” (1756年《曹州府志》),1844年《曹县志•卷四》则记有鲤、鲫、鲂、鳗鲡、鳝、鲶、鲢、鳜、鳅、䱗条、鱿、鰖、鲖、黑鲤、白鱼、虾、鳖、田鸡、虾蟆、蛭、蒲、苇、藕、蓼、稗、荻、白鹳、野鸭、白鹭、鹈鹕、鹅等30余种水产资源。
建国后,50〜60年代前,菏泽地区水产资源也很丰富,初步统计自然鱼类90余种,贮量亦高.自60年代后,由于人们捕捞过度及兴修水利,一些洄游性鱼类的通道被堵塞,加之污染严重等,使自然鱼类种类减少,资源量下降,然人工养殖鱼类种、量却不断增加。
1979〜1985年水产部门对全区水产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是:鱼类品种(包括引进品种)共71种,它们是:刀鲚、太湖短吻银鱼、鳗鲡、青鱼、草鱼、鳡鱼、南方马口鱼、赤眼鳟、似鲚、䱗条、油䱗条、长春鳊、似鳊、团头鲂、三角鲂、红鳍鲌、尖头红鱼白、青梢红鲌、翘嘴红鲌、寡鳞飘鱼、银個、园吻鲴、细鳞斜颌鲴、中华鳑鲏、高体鳑鲏、大鳍刺鳑鲏、斑条刺鳑鲏、兴凯刺鳑鲏、花䱻、麦穗鱼、黑鳍鳈、中问颌须鮈、蛇鮈、长蛇鮈、光唇蛇鮈、鲫、日本白鲫、东北银鲫、宜昌瞅鮀、鲢、鳙、刺鳅、花棒花鱼、鳅、泥鳅、大鳞泥鳅、短体条鳅、鳅、鲶、黄=、光泽黄=、似黄=卫鱵、乌鳢、黄鳝、鳜、斑鳜、大眼鳜、鲈、圆尾斗鱼、黄䱂、栉鰕虎、吻鰕虎、克氏吻鰕虎、尼罗罗非鱼、逆鱼、黄河鲤、荷包红鲤、兴国红鲤、散鳞镜鲤、杂交鲤(兴国红鲤x散鳞镜鲤)。
1986〜1990年又引进了革胡子鲶、鲁鲤三号、建鲤,使鱼类品种达到74种。其它水产资源情况如下:
水生维管束植物:全区有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门,分挺水、浮叶、沉水、漂浮四类60个品种:萍、槐叶萍、稀脉浮萍(小
表2〜11975〜1990年鱼类产量统计(分县市)
莲藕
青萍)、紫背浮萍、满江红、水浮莲、喜早莲子草(水花生)、凤眼莲(水葫芦)、荇菜、水芹、两栖蓼、旱苗蓼、水蓼、金鱼藻、红莲、白莲、车前、二角菱、三角菱、四角菱、疙瘩菱、秃头菱、芡实(鸡头米)、聚草、狸藻、狭叶香蒲、菖蒲、菹草、马来眼子菜、小眼子、篦齿眼子菜、光叶眼子菜、大茨藻、小茨藻、轮叶黑藻、华夏慈姑、䓮䕅、苤菜、苦草、水鳖、芦苇、竹叶茅、菰(茭白)、鹅观草、莎草、褐穗莎草、旋鳞莎草、砖子苗、红鳞莎草、牛毛毡、翼果苔草、蔗草、荆三棱、茡荠、藨草、水葱、稗、狄、泽泻、牛毛花。其中芦苇、蒲草、莲藕遍布全区,生物量亦大。菱、芡主要分布于东平湖中。
底栖动物:全区有50余种。其中:软体动物有。中华圆田螺、双旋环棱螺、角形环棱螺、犁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硬环棱螺、河湄公螺、光滑狹口螺、长角涵螺、纹沼螺、方格短沟螺、耳罗卜螺、榔圆萝卜螺、烟台罗卜螺、白旋螺、小土蜗、背角无齿蚌、圆背角无齿蚌、蚶形无齿蚌、褶纹冠蚌、圆顶珠蚌、背瘤丽蚌、中国尖脊蚌、射线裂脊蚌、剑状矛蚌、圆头楔蚌、刻纹蚬、球蚬等。这些以东平湖中种类为最多,特别是环棱螺贮量很大。昆虫有蜻艇幼虫、龙虱及其幼虫、水爷虫、蜗虫幼虫、摇蚊幼虫、红娘华。甲壳类有中华绒螯蟹、日本沼虾(青虾)、秀丽白虾、细足米虾、鲎虫、丰年虫。环节动物门中,水生寡毛类有颤蚓、尾蚯蚓、水丝蚓;
蛭类有齿蛭、宽体金线蛭、宽身舌蛭等。
浮游生物:有136属.浮游植物的蓝、绿、硅藻,浮游动物中的轮虫、枝角类等为一些水体的优势种群.生物量,以村(城)内坑(池)塘为高,高者达6100万个/升。
鸿雁绿头鸭
至于水禽资源,湖、河、库等大水面常见种类有:沙鸭、麻鸭、潜鸭、绿头鸭、大苇莺、苇开鸟、鸿雁、豆雁、䴙=、白天鹅、苍鹭等。
第二节各类水域水产资源
一、湖泊水产资源
(一)东平湖水产资源
1.鱼类资源
1956年以前,东平湖鱼类资源颇丰.自1959年修建陈山口大闸以来,隔断了黄河鱼类特别是洄游性鱼类通过小清河入湖的路线,加之近些年来人们高强度捕捞等因素,使东平湖鱼类资源出现衰
退。1979-1980年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对该湖进行资源调查,仅采集鱼类55种,隶属于7目15科44属,其中鲤科35种,占63.64%, 鳅科、鮠
科、鮨科各有3种,分别占5.45%,其它各科鱼类均只有一种。
55种鱼类是:刀鲚、太湖短吻银鱼、鳗鲡、青鱼、草鱼、鳡鱼、南方马口鱼、赤眼鳟、黄鳝、似鲚、䱗条、油䱗条、长春鳊、红鳍鲌、寡鳞飘鱼、三角鲂、尖头红鲌、青梢红鲌、翘嘴红鲌、细鳞斜颌鲴、似鳊、中华鳑鲏、高体鳑鲏、大鳍刺鳑鲏、斑条刺鳑鲏、兴凯刺鳑鲏、花䱻
、麦穗鱼、黑鳍鳈、中间颌须鮈、棒花鱼、蛇鮈、长蛇鮈、光唇蛇鮈、鲤、鲫、宜昌鳅鮀、白鲢、鳙、花鳅、泥鳅、大鳞泥鳅、鲶、黄=、光泽黄=、似黄=、乌鳢、黄鳝、大眼鳜、鳜、鲈、圆尾斗鱼、黄鳝、栉鰕虎鱼以及刺鳅。
这些鱼类,有的是海淡水洄游性及河口性鱼类,如刀鲚、鳗鲡、鲈等,以刀鲚为多,鳗鲡、鲈鱼甚少,这类鱼在东平湖渔业生产中居次要地位;有的是河湖洄游性鱼类,如:青鱼、草鱼、鲢、鳙、鱤等,数量很少,渔业价值不大;有的是河道性鱼类,如马口鱼、长蛇鉢鮈1、鳅鮀等,来源于黄河及汶河上游的水库,个别种类数量较多,有一定经济价值;还有的是湖泊定居性鱼类,如鲤、鲫、鳊、乌鳗鳢、鳜类、红鲌类、黄=类及太湖短吻银鱼,这些鱼种类多、数呈大,是东平湖的主体鱼类。按食性分,肉食性鱼类有12种:鳜类、乌鳢、红鳍鲌、翘嘴红釘鲌、鲶、黄=、马口鱼等;底栖动物食性的14种:花䱻、青鱼、黄鳓、鍛鰕虎鱼等;浮游生物食性的有6种:鲢、鳙、太湖短吻银鱼等;高等水生植物食性的有7种:草鱼、长春鳊等;杂食性鱼类有:鲤、鲫、麦穗鱼、棒花鱼、泥鳅、鳑鲏等16种。东平湖鱼类组成以杂食性、底栖动物食性和肉食性鱼类为主。渔获物组成以鲤、鲫为主,其次是乌鳗、鳜、鲤、鲫等7种鱼类,占渔获量的62.56%,其它鱼类占37.45%。
全湖历年鱼类单产:50年代亩均12.15公斤,60年代14.12
公斤,70年代13.65公斤,80年代,亩均产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以1952年为最低,为6.50公斤,以1959年为最高,为18.50公斤。
50〜60年代渔获物中幼鱼占50%左右,70〜80年代上升到70%,合乎商品规格的仅占20%左右,以当年鱼或一龄鱼为主。953年前,在湖中捕获鲤鱼最大个体14.0公斤。70年代后7.5公斤的亦少见。
主要经济鱼类产卵群体组成:补充群体,鲤鱼为47.37%, 鲫鱼49.1%,乌鳢87.13%,鳜鱼70.07%,都接近或超过剩余群体,资源利用过度。
表2-2东平湖主要经济鱼类生长情况表
2.浮游生物资源
(1)浮游植物:据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1980年3、5、7、11月份采样分析:东平湖浮游植物有67属,隶属于7门35科。以绿藻门最多,12科29属,其次是硅藻门10科15属,再次是蓝藻门4科12属。密度平均240万个/升,生物量为2.2759毫克/升。以个体计甲藻最多,占总数的40.5%,其次是硅藻、
绿藻。以生物量计,硅藻最多,占总生物量的34.9%,其次为绿藻、蓝藻。
(2)浮游动物:计69种,其中原生动物31种、轮虫16种、枝角类和挠足类各11种。密度平均每升9890个,生物量平均每升1.7294毫克。生物量以挠足类最大,平均每升0.8206毫克,其次是枝角类,平均每升0.4185毫克。
3.底栖动物资源
据1979〜1980年调查,东平湖底栖动物计有:软体动物28种,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的4种,昆虫纲的2个科,环节动物门的4种。
底栖动物的密度588个\米²生物量为182.57克/米²其中软体动物占底栖动物量的98.5%,其平均密度为225个/米²,生物量为179.84克\米²折合每亩有软体动物119.78公斤,其次是水蚯蚓和摇纹幼虫。
在软体动物中,环棱螺占较大比重。湖内的中华圆田螺和中国圆田螺个体大、生长快、繁殖力强,湖区环境条件适于其生长繁殖。
东平湖的蚌类特别是褶纹冠蚌,为淡水育珠的经济种类。
东平湖的虾类有秀丽白虾、日本沼虾、细足米虾三种。
蟹类主要为中华绒螯蟹。另外,湖中尚有一定量的鳖资源。
4.水生植物资源
据1979〜1980年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调查,全湖计有水生植物40种,分别隶属于2门18科,33属,40种。分别是:萍、槐叶萍、两栖蓼、旱苗蓼、水蓼、金鱼藻、莲、芡实、菱、聚草、荇菜、䓮䕅、狭叶香蒲、菹草、马来眼子菜、小眼子菜、篦齿眼子菜、大茨藻、小茨藻、华夏慈姑、狸藻、苤菜、轮叶黑藻、苦草、芦苇、竹叶茅、菰、鹅观草、莎草、褐穗莎草、旋鳞莎草、砖子苗、红鳞莎草、牛毛毡、翼果苔草、蔗草、荆三棱、水葱、稀脉浮萍、紫背浮萍。1980年9月全湖平均生物量为
2147.3克/米²。其中轮叶黑藻占39.60%,苦草15.69%,马来眼子菜14.45%.菱10.17%、芡5.70%、菰3.29%,聚草3.12%。全湖水生植物蕴藏量平均为每亩1.4吨。
5.水禽资源
大雁有三种:一种鸣叫声宏,食麦苗和水草;一种鸣叫声哑称哑雁,食草根和植物种子;一种为鸿雁。1958年前东平湖地面广阔,每到春秋,雁群络绎不绝。1958年建坝后,水面紧靠库堤,加之湖内渔船密布,雁群减少。
野鸭:在东平湖定居的野鸭有红冠、白冠、绿头鸭等.每年夏季,在湖内菱、芡或蒲、苇茂盛处作巢产卵、孵化。每年春秋,在东平湖过往的有冠鸭、乔鸭、麻鸭等。
野鹅:东平湖内有白天鹅、陶鹅、哑鹅、鱼罐等。
家鸭:为人工放养的鸭群,春、夏、秋三季在湖中放牧,食田螺、小鱼、小虾、水草种子等,冬季人们以食喂之。每只鸭年产蛋百余个。蛋可制松花蛋。
(二)文亭湖水产资源
1.鱼类资源
60年代以前,湖内以当地自然产卵的鱼类为主鲤鲫占40〜60%。60年代后,人工投放的鱼类逐步形成优势种群,鲢、草鱼,鳙一般占50〜70%。1984年1月至1985年5月,成武县水产部门对全县的水产资源进行了调查,其中文亭湖鱼类计有21种,分别是:青鱼、草鱼、䱗条、长春鳊、团头鲂、三角鲂、中华鳑鲏、花䱻、捧花鱼、鲤、鲫、鳙、鲢、鲶、泥鳅、花鳅、短体条鳅、黄=、乌鳢、黄鳝、翘嘴红鲌。1988年后湖内又增加了引进的鲁鲤三号及建鲤品种。
60年代前,其渔获量不高,自60年代,此湖逐步转向以养殖为主,鱼产量逐步上升。1949年城湖鱼产量20吨,1985年上升到170吨,1990年达到280吨。
表2-3文亭湖历年鱼产量统计
2.底栖动物
较为丰富,主要有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圆田螺、椎实螺、日本沼虾、水蚯蚓等。
3.水生植物
(1)水草类:主要有菹草、马来眼子菜、眼子菜、光叶眼子菜、小眼子菜、紫背浮萍、金鱼藻等。
(2)水生植物:主要有苇、蒲、藕。1965年前,每年产苇500多吨、藕50吨、蒲300多吨。1965年后一般年产量1000多吨,其中1984年2900亩水生植物,总产达2500吨。1985年后,一些生长水生植物的洼地被改造成了鱼塘或被填平挪为它用,使水生植物产量下降。1986〜1990年城湖共产苇310吨。
(三)坝头湖水产资源
1.鱼类资源
据郓城县水产部门1982年3〜5月调查,坝头湖鱼类计7目18科34种。主要种类有:草鱼、鲢、鳙、鲤、鲫、鳊、鲂、䱗条、鳑鲏、麦穗鱼、鰕虎鱼、花鳅、黄鳝、黄=、泥鳅、乌鳢等。
渔获物的组成:鲤鱼20%,鲢、鳙65%,其它15%。
2.底栖生物
有圆田螺、椎实螺、河蚌、日本沼虾等。
3.水生植物
主要有芦苇、菹草、大茨藻、马来眼子菜、小眼子。
二、水库水产资源
(一)太行堤水库水产资源
1.鱼类资源
据1960年调查:太行堤水库鱼类有20余种,主要有鲤、鲫、鮠
、鱤、鲶、鯝、鳊、赤眼鳟、乌鳢、三角鲂、麦穗鱼、䱗条等。渔获物组成:鲫鱼占40%、鲤30%,其它30%。1960年后人工投放了青鱼、草鱼、鲢、鳙等品种,使种类组成增加。
1975年鱼产量15吨,1976年30吨,1977年58吨1980年达75吨,1981〜1990年共产鱼329.5吨。
2.底栖生物
有圆田螺、椎实螺、河蚌、虾类、水蚯蚓等。
3.水生植物
60年代,以芦苇、蒲草为主,1959〜1960年曾种植菱角、鸡.头米,但没得到很好的繁生。70〜80年代,浅水区藕、芦苇、蒲草生长较好,深水区繁生大量菹草。
(二)宋金河水库水产资源
1.鱼类资源
据1982年郓城县水产部门调查,用内有鱼类6目8科25属27种,以鲤科鱼类最多,计18种。渔获物组成:鲤鱼占40%,鲢、鳙,30%,草鱼20%,鲫鱼、䱗条等占10%。
2.浮游生物
浮游植物7门66属,生物量7.2毫克/升。浮游动物52属,生物量2毫克/升。
3.底栖生物
有河蚌、日本沼虾、圆田螺、椎实螺、鳖、水蚯蚓等。生物量30克/米²。
4.水生植物
主要有芦苇、藕、蒲、轮叶黑藻、菹草、稗、马来眼子菜、小眼子菜、大茨藻、金鱼藻.一般年产量2.5公斤/米²。
三、河道水产资源
(一)现有行水河道水产资源
1.黄河
(1)鱼类资源:据50〜60年代不完全调查,境内黄河鱼类近90种,70〜80年代种类减少。1982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郓城县水产部门对该县境内黄河鱼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采集到标本329尾,隶属于6目8科25属27种。27种鱼类是:刀鲚、鳗鲡、鲤、鲫、花䱻、麦穗鱼、蛇鮈、棒花鱼,似中间颌须鮈、草鱼、鱤、南方马口鱼、赤眼鳟、䱗条、长春鳊、寡鳞飘鱼、红鳍鲌、翘嘴红鲌、逆鱼、鳙、泥鳅、大鳞泥鳅、光泽=鱼、鲶、吻鰕虎、克氏吻鰕虎、乌鳢。䱗条比例大,其重量占总量的69.3%,尾数占总尾数的70.4%,其次是鲤鱼,占总重量的22.6%,尾数占总尾数的9.9%。
(2)浮游生物:浮游植物计8门60余属,以硅藻为最多,生物量为0.3116毫克/升,数量21.34万个/升。浮游动物计三类:轮虫、枝角类、棧足类,生物量0.04毫克/升,数量5.3个 /升。
(3)底栖生物:种类单一,数量稀少,生物量0.003〜0.008克/米²,数量10〜40个/米²。
(4)水生植物:种类不多,密度小,主要有芦苇、蒲草等。
2.内河水产资源
因内河水多来自于黄河,故其水产资源,受黄河水产资源影响较大,特别是鱼类,自然资源与黄河的基本相同。70〜80年代,部分内河养殖利用。人工投放了鲤、鲢、鳙、草鱼等养殖品种。
(二)故旧河道水产资源
1.黄河故道水产资源
(1)鱼类资源据1985年单县水产公司及1986年山东省水产学校师生调査:黄河故道鱼类计8目11科31属36种,其中主要品种有:草鱼、鲢、鳙、鲤、鲫、乌鳢、鲶、翘嘴红鲌、䱗条、捧花鱼等。
(2)浮游生物浮游植物:计7门66属,其中绿藻门29个属,蓝藻门9个属,硅藻门9个属,甲藻门5个属,黄藻门5个属,金藻门3个属,裸藻门6个属.群体数量为150.0306万个/升,生物量6.5117毫克/升。
品种数量上,以绿藻门最多,为52.5876万个/升,蓝藻门次之,为32.9549万个/升,硅藻门第三,为25.9773万个/升,甲藻门第四,为19.8035万个/升,裸藻门第五,为8.2187个/升,黄藻门第六,为7.4664万个/升。金藻门最少,为3.0222万个/升。
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类有:
绿藻门中的:鼓藻、空球藻、栅列藻、角星鼓藻、新月鼓藻;
蓝藻门中的:平列藻、鱼腥藻、纤维藻、微囊藻;硅藻门中的:小环藻、脆杆藻、舟形藻、桥穹藻;甲藻门中的:隐藻、蓝隐藻、多甲藻、角甲藻;裸藻门中的:裸藻、囊裸藻、扁裸藻;
黄藻门中的:黄丝藻;
金藻门中的:锥囊藻。
浮游动物有54属,其中:原生动物23属。轮虫20属,枝角类8属,桡足类3属。
群体数量为2526个/升,生物量为1.5105毫克/升,其中轮虫的生物量最大,为0.9551毫克/升,无节幼体次之,为0.4186毫克/升,桡足类第三,为0.0753毫克/升,枝角类笫四,为0.0456毫克/升,原虫最少,为0.0159毫克/升。
浮游动物的优势种群:
轮虫中的:多肢轮虫、臂尾轮虫、无柄轮虫、异尾轮虫、单趾轮虫、龟甲轮虫;
原生动物中的:沙壳虫、铃壳虫、草履虫;
枝角类、桡足类的:剑水蚤、象鼻溞、大型溞。
(3)底栖生物:主要有寡毛类、甲壳类。平均群体密度为179.7个/米²,生物量0.5575克/米²,其中以寡毛类为优势,占生物量的62.3%。
(4)水生植物:有8科9属12种,主要品种有蒲草、芦苇、莲藕等。生物量812公斤/亩。
2.鄄城沙河故道水产资源
(1)鱼类资源:据1982〜1983年鄄城县水产部门调查:沙河自然鱼类有:黄河鲤、鲫、长春鳊、赤眼鳙、翘嘴红鲌、细鳞斜颌鯝、䱗
条、中华鳑鲏、鲶鱼、黄=、鱤、黄鳝、鳗鲡、沙鳅。
放养鱼类有:草鱼、白鲢、鳙鱼、团头鲂、散鳞镜鲤、红鲤。
(2)其它水生动物资源:主要有鳖、日本沼虾、螺蛳、河
蚌。
(3)水生植物资源:主要有芦苇、小茨藻,马来眼子菜、小叶萍等。
四、坑(池)塘水产资源
(一)鱼类资源
1957年前坑塘鱼类以自然种群为主,并受河流性鱼类较大影响.主要品种有鲤、鲫、麦穗鱼、棒花鱼、䱗条、泥鳅、黄鳝、鲶、乌鳢、鳑鲏、鲌、鳊等。1957年后,人工放养鱼类逐步成为坑(池)塘的主体鱼,其主要品种有:草鱼、鲢、鳙、青鱼、鲤、鲫、长春鳊、团头鲂、日本白鲫、罗非鱼等。
鱼类组成:自然坑塘,鲤鲫及野杂鱼占80%以上;人工放养的坑塘,其鱼类组成因放养情况而异,草鱼、鲢、鳙、鲤、鲫一般占85〜95%,其他占5〜15%。
(二)浮游生物资源
在坑(池)塘中分布广、数量大,多数种类是鱼、贝、虾等淡水动物饵料。常见种类有浮游植物的螺旋鱼腥藻、颤藻、微囊藻、平列藻、空球藻、实球藻、盘藻、栅列藻、水绵、扁裸藻、绿裸藻、金藻、黄丝藻、丝状硅藻、小环藻、纺缍硅藻、菱形藻、双菱藻、脆杆藻、星杆藻、隐藻、裸甲藻、飞燕角甲藻,有浮游动物中的变形虫,砂壳虫、筒壳虫、草履虫、侠盗虫、钟形虫、晶囊轮虫、象鼻溞、秀体溞、剑水蚤、哲水蚤、猛水蚤等。
坑(池)塘浮游生物的组成因塘而异。1985年8月东明县水产公司对全县坑塘浮游生物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是:群体数量在3300〜6100万个/升,其中蓝、绿、硅藻门生物数量占90%以上。
(三)底栖动物资源
坑(池)塘底栖动物资源较为丰富。其中较为常见的种类有:软体动物的圆田螺、椎实螺、褶纹冠蚌;水生昆虫中的摇蚊
幼虫、蜻蜒幼虫、红娘华;甲壳类中的日本沼虾、秀丽白虾、细足米虾、中华绒螯蟹、丰年虫、水蚯蚓等。
(四)水生植物资源
菏泽地区的坑塘水生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常见种类有:芦苇、蒲草、菰、稗、莲藕、芡实、荇菜、菹草、苦草、聚草、金鱼藻、槐叶萍、马来眼子菜、小叶眼子菜、光叶眼子菜、慈姑、小浮萍、紫背浮萍、大茨藻、小茨藻、喜旱莲子草、莎草、水芹等20多种。
其中莲藕、芦苇、蒲草,绝对量最大,占水生植物的80%。
第三节主要经济水产品
一、名特水产品
(一)黄河鲤鱼
体纺锤形,"金鳞赤尾”,生有双须,善跳跃,向来被人们视为吉祥之物.传说鲤鱼跳过龙门而被封为河神海王;姜太公垂竿钓鲤鱼而被拜师受政;唐代皇帝姓李,与鲤谐音,故鲤身价借增.其"肥美佳天下"自古即列入名肴之列,《诗经》中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之句.今境内制作的糖醋鲤鱼:造型栩栩如生,色泽红鲜透亮,食之外酥里嫩、酥香可口,故"金盘”大鲤,向为大宴珍馐,男女结为百年之好,黄河鲤是请客必食食物之一。
黄河鲤不仅肉质细嫩鲜美,色味俱臻上乘,而且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煮食,治咳逆上气、黄疸、下水气、利小便……”。清代名医王士雄亦曰:"鲤鱼,甘温.下气,功行水、通乳、利小便,涤饮、止咳嗽.治妊娠浮肿,敷痈肿,骨症。可鲜可脯”。另外,还有许多以鲤治病的民
表2—5菏泽地区历年黄河鲤鱼产量统计(分县市)
间验方,如:鲤鱼250克,加胡椒、生姜、鸡内金、荸荠等少许,共煮汤服可治胃痛、胸部胀痛、消化不良等。
黄河鲤鱼,主产自东平湖及黄河干流中,亦是养殖水域的主要搭配品种。生长较快,当年尾重100〜200克,二龄可达0.5-1公斤。"1963年,东平湖捕获的最大个体14公斤”。其在菏泽地区水产品总产量中一直占有较大比重。1985年全区黄河鲤鱼产量1274吨。1988年产量2101吨,约占鱼类产量的18.03%,占整个水产品产量的17.95%。
(二)鳜鱼(季花鱼、桂鱼)
是淡水名贵鱼类。主产于东平湖,其它水城亦有分布。
体側扁,背部隆起,口大,体色黄绿,腹部灰白,体側具有规则的暗棕色斑点及斑块。白吻端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狭长的黑色帶纹,奇鳍上均暗棕色的斑点,连成带纹。
该鱼以活的小鱼、虾为食。体长20厘米左右时以虾类为主, 至25厘来以上以鲤、鲫等为食。
当年苗长至50〜100克,第二年达1000克,第三年达1〜1-5公斤。
鳜鱼,刺少、肉嫩、味鲜,为席上珍肴。梁山制作的鳜鱼汤,深受人们的欢迎。
(三)刀鲚
(毛刀鱼)
产自东平湖及黄河干流中。刀鲚鱼味道鲜美,为菏泽地区名优水产品。
体侧扁,尾部细长呈三角形,口大,有细肉,上颔骨长,接近或达到胸鳍基部。臀鳍基底后端与尾鳍相连,腹中部以棱鳞,胸鳍前具6根游离成丝状的鳍条。主要食小鱼、虾、桡足类。
为洄游性鱼类,每年3月份,达性成熟的个体溯黄河而上,到东平湖产卵,8月份小刀鲚鱼,开始顺流回海。自陈山口建闸后,切断了其洄
游的道路,现在黄河干流中产卵。
1963年前,刀鲚的数量较多,每年渔民在东平湖陈山口上下
亦称"甲鱼”、网拦捕获刀鲚鱼,产量较为集中,一般年捕100多吨,高者数百吨。如1961年三季度仅银山公社即捕214吨,1962年1〜5月梁山28架张网,平均日产1500多公斤。为保护刀鲚鱼资源,1964年4月,沿东平湖的梁山、平阴、东平三县召开了会议,建立了"毛刀鱼资源管理委员会”,划分了禁渔区,确定了禁渔期。
70〜80年代,毛刀鱼产量逐步下降。
(四)鳖
亦称"王八”、"圆鱼”、"脚鱼”。
身体椭圆形,背腹扁平,背面中央稍稍凸起,四边缘微微内凹,身体腹面为黄白色,并有淡绿色斑点,背面黑棕色和橄榄绿色,上有细小的呈纵行排列的疣状突起,四肢扁平,指间与趾间有发达的蹼,指与趾的末端多有脚爪。
雄体尾较长,末端超过背甲后缘,雌体尾较短,不超过背甲后缘。
多夜间活动,白天有时爬上岸边"晒背”。用肺呼吸。其活动规律有诗曰:"春天发水走上滩,夏日炎炎柳荫鳖潜,秋天凉了入洞穴,冬季寒冷钻深潭”。
杂食性,以小鱼、虾类、螺、蚌、蚯蚓为主,亦食水草、谷类等植物性食物。
70年代前,东平湖年产15吨左右。80年代其自然资源严重衰退。人工养殖产量亦不高。
鳖是菏泽地区名贵水产品。肉味特别鲜美,巨野、鄄城等县制作的"霸王别姬”、"清炖甲鱼汤”向为人们所喜爱。
鳖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主滋阴补血、清热消毒;可治骨蒸劳热,久疟久痢,崩漏带下,口眼偶斜,虚劳潮热、脱肛痔漏和小儿惊风等疾病。
(五)芡实
俗名鸡头米,为一年生大型浮叶植物。是东平湖名特产品之根茎短、粗、多须根。叶丛生,具皱褶,浮于水面。叶面绿色,叶背紫色,叶脉突出呈网状,两面脉上有尖剌,叶柄上也密生棘刺,花萼似鸡嘴,大的像拳头,花蓝色,浆果近球形。
“谷雨”
后在水下生芽,先出一茎一叶,渐长出水面。茎如线,叶如榆钱,浮于水以上,娇嫩易损。以后,茎叶逐步増多,一个比一个大,平贴水面、。"夏至”后根部每棵结果10个左右。
叶、茎、果均有针状剌,有抗害虫作用。"处暑”前后成熟果实在水下外表皮破裂,种粒包着红色气泡漂浮于水上,被风吹动,漂散四周,三、五天后,气泡腐烂,种子沉入水下,形成自然播种。
50年代初期,全区芡实较少,且主要生长在东平湖中.1953年东平湖芡实产量只有350公斤。1958年芡、菱面积发展到1万亩。1959年内地人工种植芡实1亩,产量22.5公斤。1960年种植52亩,
其中梁山鱼种场种植25亩,曹县太行堤水库也进行了种植,但由于水位变化过大,没能很好繁殖起来。1972年全区芡实面积1万亩,产量60吨。1975年东平湖内菱、芡混作面积8万亩,梁山县收芡实100吨.1977年4万亩芡实收获250吨。1978年由于水位变化过大,东平湖芡实几乎绝产.1982年东平湖芡实丰收,梁山县收鲜芡实750吨。
芡实根茎和花梗(去皮后)均可食用,种子除食用外,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为滋补强壮药,兼有收敛镇痛作用,有治滞浊、助消化、补脾益、治疗腰脊膝痛等效能,故深受国内外人们的欢迎。
二、其它经济水产品
(—)鱼类
1.草鱼、鲢、鳙、青鱼(四大家鱼、中南鱼)
(1)草鱼(厚子、草棒、草=、草根子)体纺锤形,略侧扁,头部扁平,吻宽而短钝,鳞大而圆,体色呈青黄色,性活泼、善游泳,喜清水,常栖于水体的中、下层和岸边水草多的地方。
3厘米以下的草鱼苗,主食轮虫、桡足类、枝角类.3〜6厘米时除食浮游动物外,还摄食水蚯蚓、摇蚊幼虫。6厘米后草食性明显。10厘米以后,主食水生维管束植物:眼子菜、苦草、轮叶黑藻、菹草、小茨藻、嫩荷叶等,亦食人工投喂的旱草、蔬菜叶及作物藤叶、豆饼、麸皮、糖糟等。
在菏泽地区5龄性成熟,人工催产时期为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雌亲鱼每公斤产卵约10万粒左右。
池养时,当年可长至10.0~16.5厘米,2龄鱼可达0.5〜1公斤,3龄鱼为1.5〜2.5公斤.在家鱼的养殖中,所占比例较大,为荷泽地区主养品种之一。
(2)鲢(白鲢、鲢子)体侧扁,腹部狭窄。腹棱发达,自胸鳍下方直到肛门。头长约为体长的四分之一,眼晴位置较
低,口大而斜,下颌向上翘,胸鳍伸到腹鳍基部,鳞细小,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生活于水体的中上层,性特别活泼。
该鱼为典型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主食浮游植物。鱼苗阶段食浮游动物,2厘米以下的鱼苗,主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及其无节幼体等大小与口相适应的浮游动物。体长3厘米的幼鱼,食物组成逐步转为以浮游植物为主。
境内4龄性成熟,体重3〜4公斤。相对怀卵量较大,10公斤以上的个体,一般超过15万粒/公斤,繁殖季节为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
鲢在境内分布广、数量多、产量高,是菏泽地区水产养殖中最主要的品种。
(3)鳙(胖头鱼、大头鱼、花鲢)体形与鲢相似,头特别大,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一,眼小、鳞细小,腹棱自腹鳍至肛门,胸鳍超过腹鳍基部而达腹鳍长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处,背部灰黑而略带黄色,两侧较淡,间有黑色斑点。
生活在水体中上层,性温顺,行动迟缓,易捕捞及活鱼运输,喜肥水,比草、鲢、青鱼耐低氧。
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亦滤食部分浮游植物,尚食商品饲料。
境内磁性鲫成熟年龄一般为4龄,体重5〜10公斤,产卵习性与草鱼、鲢相似。相对怀卵量亦很大。
菏泽地区人工放养的大型水体中,常与草鱼、鲢鱼构成"主体鱼"。当年鱼种一般达10.0〜16.5厘米,2龄0.5〜1公斤,3龄1.5〜2.5公斤。
(4)青鱼、(螺蛳青、青=、青根子)形似草鱼,头部稍扁平,吻短略尖,背部及鳍青灰色,腹部浅灰色。生活于水体中、下层,喜清水,不耐低氧。幼苗以食枝角类为主,8.3〜10.0厘米时可吃压碎的螺蛳,随着个体增长除食螺蛳、田螺、椎实螺、小河蚌等软体动物外,还吃摇蚊幼虫和其他水生昆虫的幼虫,亦
表2—6菏泽地区历年家鱼产量统计(分县市)食人工饵料。性成熟年龄较长,一般7〜8年,体重10公斤以上。
境内青鱼产量较低.其生长当年可长到10.0〜16.5厘米,2龄达500〜1000克,3龄1.5〜3.5公斤。
家鱼自1957年引进境内,数量逐步增多,产量逐渐增加,已构成区内鱼产量的主体。1963年,家鱼产量175吨。1985年4114吨。1989年6970吨,约占养殖鱼类产量的65.43%,占水产品总产量52.74%。
2.鲫
形似鲤,但较鲤鱼体高而短,且更侧扁,头小无口须,鳞片较大,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
生活于水的底层,喜在浅水河湾、沟渠等水草繁茂、腐殖质丰富的地方,较耐低氧,pH大于9.8的水体亦能生长、繁殖。
杂食性。主食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的丝状藻类、底栖动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还吃高等植物的种子、植物腐屑等。
性成熟年龄一般为1龄,怀卵量:1龄鱼为4000〜5000粒,2龄鱼为1.0〜2.8万粒,3龄鱼为1.1〜5.9万粒。1龄者重50克以下,2龄者重75〜100克,3龄约200克,4龄250克以上。鲫鱼历来是湖泊、河流、水库的主要捕捞对象,也是池塘养殖搭配品种之一。1985年全区鲫鱼产量2410吨。1988年2605吨,约占鱼类产量的22.36%。
1884年《曹县志》
3.鳊
长春鳊
即有关于此鱼记载。长春鳊体甚侧扁,头后背部隆起,鱼体略似菱形,头小,口裂斜,从胸鳍基部到肛门有明显的腹棱。
体呈银灰色,头背和
表2—7菏泽地区历年鲫鱼产量统计(分县市)体背青灰色,各鳍均为浅灰色。
生活于水体中下层,喜在水草茂盛的地方,属草食性鱼类,鳊的幼鱼阶段为杂食性,体长2厘米以下主要食浮游藻类,3.5厘米以上食浮游动物、小型甲壳类和水生昆虫,1冬龄鱼则转为以食高等水生植物为主。
性成熟年龄,在境内一般为2龄。体重0.25公斤的2龄鱼产卵量为2万粒左右,0.5公斤重的4龄鱼,怀卵量25万粒左右。在菏泽地区的生长情况是:在放养密度适当时,尾重当年达8〜10厘米,2龄鱼为100〜125克。然其天然捕捞产量、人工养殖产量均不高。
4.鲂
1884年《曹县志•卷四》说:"鲂鱼细鳞如银……力弱不耐劳,劳则尾赤故曰鲂,鱼=尾埤,雅以青鳊误”。其中:团头鲂体十分侧扁而高,外形轮廓呈菱形,头短而小,腹棱由腹鳍基部至肛门。商泽地区70年代开始人工养殖,但一般作为搭配品种。
其生活于水体的中下层.2〜3龄,体重在250克以上即成熟。
绝对、相对怀卵量皆以4龄最大,1尾4龄雌鱼怀卵30万粒左右。草食性,幼鱼以枝角类团头鲂及其他小型甲壳类为主,鱼种及成鱼以食水生高等植物为主。在菏泽地区生长情况是:池养条件下,当年鱼长到6.7〜10.0厘米,2龄者达150克左右。
5.罗非鱼
1982年,菏泽地区引进尼罗罗非鱼。
尼罗罗非鱼,体短、背高、体厚而略侧扁,形似鲫鱼背鳍、尾鳍似鳜鱼。
一般情况下,体色呈棕黄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8〜10条不甚明显的黑色纵带纹,尾鳍上有明显的垂直条纹,繁殖期间,雄鱼的纵条消失,体呈暗红色,背呈鲜红色。喜高温,适温范围20〜37℃,对水温的最低临界温度为10°C,耐低氧,广盐性。性成熟年龄5〜6月龄,雌亲鱼一年产卵数次,一般35〜45天产卵一次,200〜300克的个体,一次能产卵700〜1800粒,雌鱼含卵孵化。
罗非鱼在菏泽地区生长良好,但须室内升温越冬,因而其大量养殖受到限制。
6.黄鳝
黄鳝体细长,前端筒状,向后逐渐侧扁,尾短而尖,口大、眼小,体光滑无鳞,体呈黄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点,腹部灰黄白色。
为生活在淡水底层的鱼类,多栖息在湖泊、河沟、池塘中,有副呼吸器官,行穴居,喜夜间外出捕食。
黄鳝多为野生,尚未进行专门养殖。
7.泥鳅
体细长,圆筒形,尽部侧扁,有须5对,体背及体侧灰黑并有黑色的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
喜栖息于浅水沙质的静水水域里。除用鳃呼吸外,肠管也具有呼吸功能。杂食性,幼鱼摄食动物饵料,成鱼以植物性饵料为主。
雄鱼体长6厘米即成熟。雌鱼比雄鱼稍迟,产卵于水深不到30厘米的水草丛中。
泥鳅在菏泽地区的河流、湖泊、沟渠、水田等均有分布。
8.乌鳢(黑鱼、火头)
体呈圆筒状,后部侧扁,头尖而局平,颅顶覆盖鳞片,体色灰黑色,体背部及头顶暗黑色,腹部较浅,体侧有许多不规则黑
乌鳢
色花斑,头侧有两纵行黑色条纹,各鳍具黑白相间的花纹。
为凶猛性鱼类,体长3厘米以内以桡
足类、枝角类和摇蚊幼虫为主,3〜8厘米以水生昆虫的幼虫和小虾为食,其次是小型鱼类,成鱼以鱼虾为食。
性成熟年龄一般为2龄,卵一次成熟多次产出,产卵季节以6月为盛。
生长速度较快,一冬龄体重100〜750克,二冬龄者重0.06〜1.45公斤,三冬龄者重1.5〜2.0公斤。
在菏泽地区的湖泊、水库、河道中多有分布。
9.鱤(黄介)
体细长,头长而前端尖,口裂大,鳞小,体色微黄,腹部银白。
生活在河道、湖泊、水库的中上层。游泳迅速,行动敏捷,性凶猛,肉食性,专捕食鱼类,体长2厘米左右时,即开始以鱼苗为食,贪食、生长很快,属大型鱼类。1963年梁山渔民曾捉到一条尾重52.5公斤的大鱤。
10.鲶
体细长,头扁平而宽,体光滑无鳞,口宽,有须4对,体色呈褐绿或淡黄色,腹部色较淡,体侧散布不规划的白色小点。
鲶鱼
鱼
为中下层鱼类,多栖息在田间、沟渠、稻田、河道、水库、湖泊中,耐低氧,一般在12°C以上活动摄食。卵绿色,粘于草上。以鱼、虾为主要食物。生长较快,当年鱼苗可长到250〜500克。
另外,还有日本白鲫、细鳞斜颌鯝、鲁鲤3号、建鲤等几种经济品种。
(二)虾、蟹、龟、贝类
1.虾类
菏泽地区虾类主要有日本沼虾、秀丽白虾和细足米虾。
日本沼虾:体圆筒形,体色青而透明,第一、二对步足呈钳状,其中,雄虾的第二对特别长大。后三对步足呈爪状,腹部游泳足5对,甲壳较厚。杂食性,喜食小动物尸体,亦捕食活动的小动物或吃水草。每年春夏间产卵,以夏季为盛,受精卵在母体腹肢上,交尾产卵后的亲虾,不久死去。刚孵出的幼虾为溞状幼体,经3〜4次蜕皮,就变成了幼虾。幼虾经2〜3个月即发育成熟。
秀丽白虾:形似沼虾,头胸甲前缘下部有一鳃甲刺,第二步足不太粗大,额角基部有明显的鸡冠状隆起,甲壳较透明,死后变白色。
细足米虾:为一小型淡水虾,常攀附于水草上,故又有草虾之称,其前2对步足呈钳状,鳌的2指节内面凹陷,末端有透明刷状丛毛体,腹部腹面微呈棕红色,夏秋之间为其繁殖季节。
菏泽地区虾类产量以东平湖为主,每逢7月,渔民在湖内捕捞抱卵虾(亦称麦黄虾),秋后捕当年成虾。
1959年全区捕获58.22吨,1963年达到883吨,1974年尚不足10吨,为建国后历年最低水平。1985年全区虾蟹类产量达到502吨。1985年后由于东平湖划归东平县,虾蟹统计产量减少,1990年全区只有74吨。
2.中华绒螯蟹(河蟹、毛蟹、螃蟹)
成蟹背面呈墨绿色,腹面灰白色。身体的主要部分是头部和
表2-8菏泽地区历年虾蟹类产量统计(分县市)胸部愈合在一起的头胸部。其背面盖着圆方形的头胸甲。额角两侧有一对有柄的复眼。腹部扁平称蟹脐,雌的为"团脐”,雄的为"尖脐”。有五对胸足左右对称,腹部附有腹肢,雌的4对,雄的2对。
为杂食性动物,但喜食鱼、虾、螺、蚌等动物性食品,常栖居于河道、湖泊周围的泥岸、滩地的洞穴中,喜昼伏夜出。
一生经过卵、幼体、成体三个发育阶段,具有索饵、生殖洄游的习性。长到5厘米,体重50〜70克左右,壳色微黄为“黄蟹”,经两个秋季,体长6〜7厘米,体重达115〜250克,性即成熟。经过最后一次蜕皮,个体增大,甲壳略呈墨绿色,称"绿蟹”。
1975年前,菏泽地区蟹类产量均为自然生产量,1963年蟹产量224吨,1967年虾蟹达1250吨,1975年开始在大水面进行蟹苗的人工放流,1981年全区产蟹100多吨,1985年后,其统计产量亦因东平湖划归东平县而大为下降。
3.乌龟(水龟)
龟体较扁,呈椭圆形,背面隆起,中间具有脊棱,背、腹面长有坚硬、固定的甲壳。雌龟甲壳稍带黄色,尾短,尾柄粗,躯干部短而厚,无异臭;雄龟甲壳深黑,尾长,尾柄细,躯干部长而薄,有异臭。龟头略呈方形,四肢扁平,肢间有蹼。
乌龟为冷血动物,冬季静卧水底淤泥穴中冬眠,气温上升到一定温度则出穴活动,有在阳光下"晒背”的习惯。
乌龟食性杂,以天然环境中的蠕虫、螺、蚌、虾及小鱼为食,也吃植物茎叶与粮食。
菏泽地区龟资源量较少,埔获量亦少。
龟为重要的中医配方用药,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食品。
4.贝类
(1)蚌类菏泽地区种类较多,其中东平湖产的褶纹冠蚌等是淡水育珠的经济种类。
蚌类是软体动物,蚌体外面有两片对称的蚌壳包蚌壳呈黑或黄褐等色,背缘有韧带相联,可使双壳张开。河蚌前端较圆,后端略尖,近前端的背方隆起的地方为壳顶,围绕壳顶的同心圆为生长线,蚌壳内层为珍珠层,富光泽。壳内蚌的软体部由外套膜、斧足、鳃、内脏囊组成。
蚌类主要滤食一些小型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其主要依靠斧足在水底犁行。春、夏产卵,受精卵在外鳃瓣的"育儿囊”内发育成钩介幼虫,钩介幼虫在鱼体上营暂时性寄生生活,经过一定时期发育成幼蚌,由鱼体脱落,沉入水底,开始营埋栖生活。
东平湖蚌类资源丰富,据梁山县1983年反映"以湖蚌资源及历年捕蚌的数量分析,每年采捕25万公斤育珠蚌,不会引起蚌资源的衰退”。
(2)螺类有一螺旋形贝壳,贝壳由螺旋部和体螺层两个部分组成。螺旋部是动物内脏盘曲存在处,最上一层为壳顶,贝壳每旋转一周为一个螺层,螺层上有花纹或螺棱等。体螺层有一开口(壳口)。卵生或卵胎生。螺类依靠齿舌刮取水底的食物,螺的食物主要为多汁的水生植物叶子及底栖藻类。
菏泽地区螺类种类尚多。东平湖中以中华圆田螺、中国圆田螺、环棱螺为主,特别是环棱螺数量比较大,据1983年调查,平均亩产达30多公斤,全湖蕴藏量达6000多吨,以每3.5公斤出500克螺肉计,每年产螺肉900多吨。1985年全区共捕螺蚌类202吨。1985年后由于东平湖划归东平县,菏泽地区统计产量大为下降,1986年全区统计有2吨,1989年有6吨。
(三)水生经济植物
1.菱
亦称菱角、水栗,为一年生浮叶水生草本植物.茎蔓细长完全沉入水中,具沉水叶.浮水叶漂浮于水面,呈阔菱形近三角形,叶面翠绿色,轮生,互相镶嵌成一盘状,为菱盘。沉水叶,狭长线型。根生在接近土壤的茎节上,为须根。
表2-9部分年份贝类产量统计东平湖内的菱角有四角、三角、二角的,还有疙瘩菱和秃头菱。菱尖有倒刺,角仁富含淀粉。清明前后,菱角在水下泥中生长,抽茎,茎端生叶四、五片,在水下展开,叶柄有浮囊,岀水后飘浮水面,菱茎分叉,其6月中旬开花结果。
"七月菱老,八月菱落",旧历八月底收获。
菱角主产自东平湖中,宋韩琦《过梁山泊》中有"不知莲芰里,白昼苦蚊蝇”之句,其中的"芰"即为菱也。1949年以前,湖菱皆系自然生长,渔民随熟随釆。1949〜1950年梁山县政府组织湖民直播6万多亩。1953年金花虫将大片菱叶吃光,山东省在大安山设五人的菱虫防治站,行人工捕捉,然效果不佳。后梁山、东平县统一行动,冬季铲除沿湖枯草,消灭寄主,夏季在菱叶上喷洒5%的滴滴涕药液,效果较好。1958年开始在库、河、塘边种植。1959年种植面积190亩。1960〜1963年,梁山县于湖中撒播种子7.5吨,同时内地种植亦逐步扩大.1964年全区面积5194亩,其中菏泽101亩,曹县17亩,定陶30亩,成武20亩,单县30亩,巨野238亩,梁山4700亩,郓城58亩.1972年全区3万亩,1974年6万亩,1978年最高期达8万亩,此后面积一直在1〜5万亩.1984年收成较好,梁山收鲜菱1500吨。
菱角嫩果可以生食,老熟果含淀粉多,70年代前湖区渔民以菱代粮,做饼做凉粉。
2.莲藕
品种有红莲藕、白莲藕,分为坑藕和池藕。坑藕瓜长肥大,白
色细嫩甜脆无渣,纤维少而淀粉多;池藕块略红,纤维多,食用差。成武文亭湖生产的莲藕,嘴尖尾小,中节肥大,颜色白,质地细,是当地宴席不可缺少的地方风味品。特别是莲花刚谢时,其藕食之最脆嫩,尤以炝食最为可口,与苔下韭、黄瓜纽并称蔬菜之"三鲜”。春节前后将中节切条挂糊炸为藕棒,鲜香肥美,被誉为"索里脊” 。
其生长过程是:种藕顶芽萌发成细长地下茎,地下茎的节部抽生叶和环状须根。地下茎的粗状部分即为藕。叶柄长挺出水面,叶尖,顶生,绿色。花红色、浅红色、白色。雌蕊柱头顶生,果实称莲子,包埋在半球形的莲蓬内,莲蓬向一侧弯曲,则种子、地下新藕已成熟。寒露、霜降后,植株停止生长,叶、花、藕鞭遂枯死、腐烂,以新藕越冬。菏泽地区多在立夏、小满栽植,白露、霜降收获,菏泽地区植藕的历史源远流长,宋代梁山泊浅水区即有大量的莲藕栽植(1958年,梁山在孙口一带挖出的"宋江土”中有大量的莲子),元、明、清莲藕分布较为广泛,据1884年《曹县志•卷四》载:"城中泮池,积水植莲,今悉废.。四境尚有种者。管子曰:’五沃之土生莲’。曹土瘠不逮淮,藕唯花,植圃沼或盆盎间,差可观,而亦有红莲、雪莲不同。”成武莲藕,以文亭湖为
表2—10部分年份莲藕面积统计盛,"西浦荷花”曾为成武八大景之一,文人骚客,多有吟咏。
建国后,1958年全区种植面积5000亩,此后发展很快,1960年即有16380亩。1964年达33558亩,其中,成、巨、定、单、郓、菏发展池藕3804亩,而巨野一个县则达1700亩。1979年发展到3.5万亩,1985年最大达7.9万亩,1990年全区有5.2万亩。
藕的单产,据鄄城县1982〜1983年调查:坑藕一般500〜1000公斤,较好的1500〜2000公斤;池藕单产一般1500〜2000公斤。 高者2500〜3000公斤。
3.茡荠(地栗、乌芋)
为莎草科多年生浅水草本植物,其茎有主茎、叶状茎、匍匐茎。茎,短缩状,叶丛生。叶状茎,针形,细长,直立。管状针形叶内有许多横隔膜。植株基部抽生匍匍茎,茎节上又生根芽,自成一新株。须状,着生于茎基,入土20〜30厘米,叶环生于叶状茎的基部,极小,膜状,褐色。9〜10月份,自地上叶状茎的顶端抽出穗状花序。果实小,双凸形,棕褐色。此时地
茡荠
下茎末端膨大,形成扁圆形球茎(上有3〜5道环节,节上环生鳞片叶),即为所食茡荠。人工种植有育苗移栽法和直接播种法两种。清明种植,秋分成熟。
茡荠,建国前即有分布,但系野生。建国后,50〜60年代,开始人工种植,以巨野、成武、曹县为甚。70〜80年代茡荠在巨野县夏官屯、郭庄、温庄、李庄一带广泛种植,成为当地农民生活中的一大经济收入。
1959年全区人工种植面积20亩,1962年巨野县发展200亩,此后面积无统计。其单产水平:据巨野县夏官屯调查:最低1000公斤,一般1500公斤,最高达2000公斤。
4.芦苇(苇、芦、毛苇)
植株1.5〜5米,茎柱形,叶无柄,互生,绿色。根有初生根和不定根两种,干旱或潮湿时不定根数量增多,地下茎具横向生长的特性和匍匐性,入冬后地上部分枯死,地下茎贮存大量淀粉,供第二年前芽生长。花为圆锥花序,花穗形似毛帚。种生的
表2-11部分年份苇子面积统计当年植株只长根、茎、叶,而不抽穗开花,需经2〜3年,才形成高大植株。地下茎在地下蔓生,地上部分逐渐形成苇丛。种生的穗红、茎细、壁薄、性柔,根生的穗白、茎粗、壁厚、坚实。
建国前,境内即有较多的分布。建国后,特别是1958年后,发展较为迅速。1958年全区苇子面积28820亩,1964年67185亩,1972年发展到97366亩,1978年达到13.2.万亩,1990年亦有12万亩。苇的单产:一般500~1500公斤,小面积高产田达2000多公斤。
5.蒲草
为多年生大型水生植物。
株高1.5〜2.5米,叶片扁平线形,深绿色.叶基鞘状,层层抱合,形成假茎,假茎白色扁圆柱形,质硬而实,假茎中的幼嫩叶梢及心叶可食用。植株基部抽生地下茎在土中匍匐延伸,其顶芽形成新分株,地下茎上多须根,环绕每一单株基部着生。部分植株抽薹开花,顶生圆筒状肉穗花序。雌花在花序下部,雄花在其上,形如蜡烛状,称蒲棒,花粉黄色为蒲黄。雌花长有许多白色的纤细茸毛,为蒲绒。
在浅水中生长,春季自地下茎顶端发芽,此时适宜水位33厘米左右,成长植株不断发生分株,当年可繁殖5〜10株,冬季地上部分经霜打全部枯死,留地下茎过冬。蒲草在"谷雨”前后拨苗,水深0.5米处拨苗栽种,伏秋两次收割。伏收质量好,但根部尚未发达,全部收割会彩响第二年产量,农民多采取留一片或留株的办法,以补割后损失。
蒲草,菏泽地区很早就有分布,尤以湖区为多,宋韩琦《过梁山泊》即描写梁山泊"蒲密遮如港,山遥势似彭”。建国后。1959年人工植蒲面积23325亩。1979年达50000余亩。1990年全区有10500亩。近年其单产水平一般400〜500公斤左右。
蒲草的假茎白嫩部分及水下匍匐茎先端的嫩芽称"蒲笋”,
有的群众可作蔬菜食用,蒲叶以之编蒲包,蒲的假茎以之编蒲席。
据1884年(光绪十年)《曹县志•巻四》载:蒲"水草嫩剥其木登俎,老则柔滑而温。可以为席。故礼'男执蒲壁’言有安人之道也。”
表2-12部分年份蒲草面积统计
6.苦草
为多年生沉水植物,叶片帯状,极长,无直立茎,有横走匍匍茎。其为鱼类喜食的食料,也是家畜的好饲料。
表2—13部分年份苦草面积统计其主要分布于东平湖中。1958年面积347亩。1962年全区面积100201982年发展到1.5万亩,其中:东平湖梁山境内有1.3万亩,产量10000吨。1985年后因东平湖划归东平县,全区统计而积及产量大为减少。
第四节水产资源调查
一、东平湖、太行堤水库水产资源调查
1963年国家水产部组织了湖泊、水库渔业资源调查,在省水产厅、地县水产部门的配合下,对东平湖和曹县太行堤水库进行了四十余天的调查。地区水产组的杜元京同志参加了这次调查工作。联合调查组写有《东平湖渔业资源调査报告》和《太行堤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报告》。1979〜1980年,在山东省水产局直接领导下,由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和梁山县水产局、平阴县水利局、东平县水产局对东平湖渔业资源进行了综合调査。调查了鱼类、浮游生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底栖动物、水化学、渔具渔法等项内容。
二、黄河水产资源调查
1981〜1982年根据国家水产总局的指示和"八省一校”关于黄河流域水产资源调查协作计划布置。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和菏泽、德州、惠民、泰安、聊城、济南六地、市水产部门协作,对山东境內黄河干流进行了综合调查。该调查查明干流中饵料生物资源贫乏,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压减捕捞力量、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生产管理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1983年9月,郓城县、鄄城县对黄河鲤、草鱼自然鱼种情况 。行调查。
调查方法:下大泊取样,称渔获物总重量,分类称重、计算比重,测量生物学指标等。该调查表明:黄河所产鱼货中鲤鱼
种占31.9%,草鱼种20.0%,规格一般13.2〜16.5厘米,若此资源利用起来,每年可为菏泽地区提供200〜300万尾大规格优质鱼种。
三、全区水产资源综合调查
1964年水产部门对全区水产资源进行了粗线条的调查,取得了水域及部分水生生物资料。1979〜1985年在渔业区划工作中,水产部门又对全区渔业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取得了水域、水文、水质、气候、水生生物等多项资料,其中水生生物资源情况是:鱼类品种71个,水生维管束植物品种60个,底栖动物品种50余个,浮游植物67属,浮游动物69属,水禽常见品种1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