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植保组织及植保体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794
颗粒名称: 第七节 植保组织及植保体系
分类号: S474
页数: 2
页码: 251-252
摘要: 我区县(市)植保站分5批建立:1975年巨野、鄄城;1976年菏泽、郓城、东明;1977年曹县、定陶、梁山,1978年成武,1981年单县。建站前,各县(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内设有专职植保干部,建站后,隶属农业局领导,配备了正副站长,充实了人员.1980年全区植保站共70人,1986年达到116人,其中技术干部87人(农艺师17人);正副站长19人。
关键词: 植保组织 植保体系

内容

一、地、县(市)植保站的建立和演变
  1.地区植保站
  1949年建立了荷泽专署农场,内设农业技术推广组(4人),有专职人员分管植保工作.1952年4月农业技术推广组(候保俊、孙肇康任正副组长)归商泽专署建设科领导,有1人负责植保工作。1954年4月撤销农业技术推广组,成立农业技术指导所(候保俊、李润华任副所长),共80人,下设植保组(4人).1956年撤销农业技术指导所,恢复农业技术推广组,内有专人负责植保工作。
  1954年4月建立了箭泽专区治蝗站,共8人,张淑佩任副站长.1956年4月又建立了菏泽专区农作物病虫测报站(2人),隶属行署农业局领导.1958年5月将治蝗站、病虫测报站、农业技术推广组中植保部分合并,成立了荊泽专区植保站,共11A,张淑佩任副站长,隶属行署农业局领导.1958年7月,菏泽、济宁两专区合并,植保站也随之合并;1959年6月菏泽、济宁两专区分开,又恢复了菏泽专区植保站,共25人,其中工人1名,张淑佩、高桐山任正副站长。1961—1965年9月,先后有马龙山、翟景绪、马文章、刘洛阳等任正副站长.1965年9月根据省农业厅"试验、示范、推广一条龙”的指示精神,将植保站归入菏泽专区农科所,对外挂植保站的牌子,对内与农科所植保研究室合并办公。另外又成立了菏泽专区治蝗站,共8人“刘殿忠,刘增忠任正副站长.1967年4月植保站由农科所搬回,与治蝗站合并,又一次恢复了植保站,共15人,其中工人2名,刘殿忠、刘增忠任正副站长。
  1970年,由于极"左"路线的干忧,植保站被撤销。1973年7月又一次恢复了植保站。到1986年,站长一直是刘增忠,副站长先后有李凤来、张新福、徐万喜、胡素香、姜来滋。
  2.县(市)植保站
  我区县(市)植保站分5批建立:1975年巨野、鄄城;1976年菏泽、郓城、东明;1977年曹县、定陶、梁山,1978年成武,1981年单县。建站前,各县(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内设有专职植保干部,建站后,隶属农业局领导,配备了正副站长,充实了人员.1980年全区植保站共70人,1986年达到116人,其中技术干部87人(农艺师17人);正副站长19人。
   二、地、县、(市)植保站的任务
  1.1949—1974年
  主要任务有治蝗、病虫测报、植物检疫、推广农药及药械使用技术,,当好领导参谋,适时指导粮、棉、油病虫害的防治。2.1975—1980年
  除上述各项任务外,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
  3.1981—1987年
  除上述各项任务外,又增加了蔬莱、瓜类病虫害及农田害鼠的测报与防治:农田化学除草、低容量喷雾,取代有机氯农药的试验、筛选和推广。同时还搞了病虫、鼠害防治承包,开方卖药,开展有偿服务。
  三、建立健全新的植保体系
  为适应农业生产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新形势,自1981年起推行了植保专业责任制。并相继建立了植保技术服务公司,开展了植保技术有偿服务。自1985年起又兴办了植物医院或诊所,向农民提供了更多的优质服务,1986年全区10个县(市)、280个乡镇植保技术服务公司共1237人,其中国家干部526人,组建各种形式的机防队1043个,2549人,拥有太山—18型弥雾机2413部,发展各类植保专业户2499个,建立植物医院和诊所75个,初步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植保技术推广体系。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内容包括:概论、菏泽地区农牧业大事记、菏泽地区农业资源、菏泽地区土地所有制及其变革、菏泽地区牧业技术推广、菏泽地区畜牧业生产、菏泽地区农民生活、菏泽地区农业教育、菏泽地区农业科学研究、菏泽地区农业区划、菏泽地区农牧业机构和人员、菏泽地区农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