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植物检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793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植物检疫
分类号: S415.2
页数: 4
页码: 248-251
摘要: 50年代我区没有开展植物检度工作。1963年末地区和各县都明确了一名兼职植物检疫员,并于1964年1月2日参加了省举办的植物检疫训练班。至此植物检疫工作才纳入了议事日程。但是"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植物检疫组织也就不宣而散了。
关键词: 植物检疫 检疫工作

内容

一、检疫组织
  50年代我区没有开展植物检度工作。1963年末地区和各县都明确了一名兼职植物检疫员,并于1964年1月2日参加了省举办的植物检疫训练班.至此植物检疫工作才纳入了议事日程。但是"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植物检疫组织也就不宣而散了。
  1973年植保站重新恢复,明确了2名检疫员.1978年各县植保站,都明确了1人为专职检疫员。为了更好地开展植物检疫工作,全区又聘请了兼职检疫员522人,其中农业场圃和农技站干部186人,农民检疫员336人.从此全区的植物检疫工作重新开展起来。
  1984年8月,山东省农业厅公布了首批专职检疫员名单,共23名,其中地区3名,每县(市)2名。9月23日农业部、林业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 "植物检疫人员制服供应办法”的通知.并根据规定的制服样式、标志进行了着装.从此植物检疫工作走上了正轨。二、检疫任务
  地、县级植物检疫机构的主要任务:
  ① 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及各级政府发布的有关法令和规定,并向基层干部、群众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② 拟定和实施当地的植物检疫工作计划。
  ③ 搞好检疫对象的调查,编制当地检疫对象分布资料,负责检疫对象的封锁、防治和消灭工作。
  ④在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的繁育基地,执行产地检疫。对调出的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根据检疫结果签发检疫证书。对调入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必要时进行复查、监督和指导,引种单位进行消毒处理和隔离试种。
  ⑤ 协助有关单位建立无检疫对象的种苗繁育基地。
  ⑥ 在当地的车站、仓库等场所执行植物检疫任务。
  为了搞好检疫工作,地区设置了化验室,配备了必要的设备和仪器.
  三、检疫工作的开展
  1.棉花枯黄萎病
  1964年7月29日-8月22日,经过对8个植棉县、36个公社、169个大队、219个村、17775亩棉田的检查,只在地区农科所和鄄城县郑营公社韩屯大队的岱字15号棉田发现了少量黄萎病株。1965年我区从江苏启东县病区调进大量棉种,为了摸清病情,于当年8月7日-22日,检查了7个县、53个公社376个大队、503个村的79957亩棉田,结果在鄄城、菏泽、曹县、单县、郓城5个县12处公社和地区农科所的棉田发现了零星枯萎病株,以地区农科所发病最重,单县、曹县分布较广.为了摸清棉花黄、枯萎病的传播蔓延情况,1976又组织了78015人,对10个县、128个重点植棉社的棉田进行了普查。普查面积1445534亩,占棉田总面积的96.8%。结果查出47个公社、120个大队、271个小队、11944亩棉田有黄、枯萎病,其中枯萎病面积3597.5亩。1982年7月25日至8月5日对全区301.5万亩棉田(占棉田总面积的90.4%)进行了检查,发病面积66150亩,绝产1508亩,减产皮棉12.5万公斤。
  1983年为了控制棉花枯、黄萎病的危害,要求发生严重的地块换茬,同时用多菌灵拌棉种,控制病害发展,取得了一定效果。发病面积4.7万亩,绝产567亩。
  2.小麦线虫病
  50年代初,随着徐州438小麦种子的推广,我区小麦线虫病一度曾严重发生,以后随着小麦良种的更新,病害也逐年减轻,1965年5月下旬至6月初,对小麦进行了检查,结果在郓城、鄄城、巨野3县8处公社发现了小麦线虫病。1979年5月24日-31日,又组织了1200人对45.5万亩麦田进行了检查,结果只发现成武县个别麦田有此病。1981-1985年,多次对麦田进行检査,没发现病株.
  3.小麦腥黑穗病
  小麦腥黑穗病是1974年调入墨西哥春小麦和1975年8月4日调入郑引一号及7023麦种传入我区的。1975年经全区检查在菏泽3处公社、7个大队的墨西哥春小麦中查到病株。1976年又在6个县16处公社、26个大队查到病穗.1977年据全区10个县56处公社、186个大队调查,发病面积14195亩,多在墨西哥春小麦中发现.1978—1980年,我区淘汰了墨西哥春小麦,小麦腥黑穗病基本消灭.
  1981年郵城县因黄河滩区灌淤,没种上冬小麦。春节后未经检疫调入部分春麦,当年有7个公社5830亩春麦发病,减产小麦15万公斤,给当地群众生活造成很大困难,行署拨款10万元救灾。1982年播种小麦普遍进行了换种,以后连续3年调查未发现病株。
  4.地瓜小象鼻虫
  我区救灾指挥部1963年从广东省东莞县调鲜地瓜30万公斤,14月28日运到河南省兰考县牟站,由东明县直接分到各公社.经检査地瓜带虫块率5—10%,严重的达20%。为消灭此虫,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力量进行了扑灭.以后经几年调査,未有发现此虫。
  5.地瓜烂根病
  此病1973年首先在梁山县斑鸠店公社发现。1974年梁山县斑鸠店、银山两公社15个大队发病1100亩;绝产50亩。1975年梁山县斑鸠店、银山、岱庙、城关4个公社发病1650亩。
  1977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全区进行了普查,结果有6个县、52处公社、214个大队、6841亩地瓜发病。后来改换了栗子香、烟薯6号、一窝红等抗病品种。近几年已消灭危害。
  6.美国白蛾
  此虫是由朝鲜传入我国辽宁省,又随木材调运和航空传入我省烟台地区。1983年7月20日至8月7日,我区进行了普查,结果没发现此虫
  7.出口检疫
  1983年我区共出口原棉1517吨,主要在曼谷联明棉业公司。起运地点有曹县、成武、单县、定陶、东明、郓城、巨野:鄄城等县,我们都认真进行了检疫。
  四、检疫技术和检疫效果
  1.现场检疫
  首先核对货物来源和数量,再检査货物表层。包裝外部,运载工具和堆放场所是否有检疫对象。
  (1)种苗类:按货物总件数5-20%抽样。
  (2)粮谷、油料:按总件数0.1—5%抽样(散装50公斤为一件)。
  (3)干果、千莱、鲜果、鲜菜类,按总件数0.2-5%抽样。
  (4)棉麻纤维类;按总件数1一10%抽样。
  (5)生药材、藤竹、原木类:按总件数0.5-6%抽样。
  2、宝内检验
  (1)过筛检验:主要是仔细检査筛上、筛下物。
  (2)隐蔽害虫检验:采用剖开、灯光透视、染色或比重等方法进行检查。
  (3)病茵洗涤检验:采用水洗、漏斗和直接镜检等方法进行检查。
  (4)潜伏病茵检验:采用分离培养、切片、萌芽等方法进行检查。(5)试种检查:隔离试种检查。
  经过多年来艰苦细致的工作,我区已消灭了小麦线虫病、小麦腥黑穗病、地瓜小象鼻虫、地瓜烂根病。基本控制了棉花黄、枯萎病的扩散蔓延。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内容包括:概论、菏泽地区农牧业大事记、菏泽地区农业资源、菏泽地区土地所有制及其变革、菏泽地区牧业技术推广、菏泽地区畜牧业生产、菏泽地区农民生活、菏泽地区农业教育、菏泽地区农业科学研究、菏泽地区农业区划、菏泽地区农牧业机构和人员、菏泽地区农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