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病虫害预测预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79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病虫害预测预报
分类号: S431
页数: 3
页码: 246-248
摘要: 1956年3—4月份专署派朱瑞峰同志到中央和省举办的病虫害测报训练班学习。正式成立了菏泽地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站,设在菏泽城西地区农校,配备专职干部2人,还设立县、区病虫情报点38处,下一年增到43处,每处聘用情报员2—5人,共计148人。
关键词: 病虫害 预测预报

内容

一、测报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1956年3—4月份专署派朱瑞峰同志到中央和省举办的病虫害测报训练班学习。正式成立了菏泽地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站,设在菏泽城西地区农校,配备专职干部2人,还设立县、区病虫情报点38处,下一年增到43处,每处聘用情报员2—5人,共计148人。
  1958年测报站与治蝗站合并,成立了植物保护站,植保站有2人搞测报工作。1961年有6个县成立了病虫测报站,全区还设农民测报点26个,有测报员214人。1962年有6个县成立了病虫测报站,62个公社成立了病虫测报点,共有测报员364人。
  1963年全区10个县都成立了病虫测报站,配备专职干部12人(大专6人,中专6人),公社病虫测报点43个,明确兼职测报员46人.生产大队设查虫点52个,有查虫员62人,1967年病虫测报点发展到697个,其中重点测报点74个,全区病虫测报网基本形成。
  1968年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病虫测报工作受到影响。1975年以后病虫测报工作又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80年地、县共有专职干部18人。地区植保站直接设农民测报点20个,每点一人,每年聘用7个月、每人每月发补助费15元。10个县设农民测报点167个,其中发补助费的159个。
  1981年全区有专职测报干部21人,临时工8人。1982年专职测报干部23人,临时时11人,1983年有专职测报干部27人(大专12人,中专15人),临时工6人,1984年有适职测报干部32人,临时工5人。
  二、病虫测报对象与任务
  1960年前,鉴于测报人员少、技术低,测报对象仅有棉蚜、棉红铃虫、玉米螟三种。1961年本着"全面防治、重点控制”的精神,以我区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大豆、玉米、高粱、谷子、地瓜、棉花、蔬菜等作物病虫害为主要测报对象.如粘虫、蝗虫、豆造桥虫、杂谷螟虫、蛴螬、蝼蛄、棉蚜、斜纹夜蛾、小麦锈病、白菜三大病害等。1963年又规定主要测报对象是粘虫、大豆造桥虫、玉米螟、棉蚜、地下害虫(蛴螬、蝼蛄)。一般观察对象有麦蜘蛛、小麦锈病、棉铃虫、棉红铃虫、棉小造桥虫。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种植业的变化,测报对象相应增加。为了使测报工作既能及时发布预报,指导大田病虫防治;又能系统积累资料,地、县根据测报人员情和作物布局,确定了各自的测报对象和一般测报对象,每个站确定3个重点测报对象,全区共确定14个:小麦叶锈病、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麦蚜、玉米螟、粟灰螟、棉铃虫、棉蚜、大豆造桥虫、蛴螬、一、三代粘虫、一代黄地老虎、一代小地老虎、田鼠。
  一般测报对象18种:麦蜘蛛、麦叶蜂、小麦丛矮病、棉花苗期病害、棉小造桥虫、棉尖象、豆天蛾、豆蚜、大豆食心虫、豆荚螟、棉花玉米红蜘蛛、粟穗螟、高梁蚜、花生蚜、花生红蜘蛛、花生叶斑病.菜青虫、黄瓜霜霉病。
  病虫测报工作的任务是及时、准确的发布预报,当好领导参谋,广泛发动群众,指导大田病虫防治。
  三、测报技术的演进
  1960年前,按照中央制订的主要病虫预测预报试行办法和省预测预报方案,进行一般田间调査,结合气象条件,利用简单的综合分析法和历期推算法,发布短期预报,预报内容是发生程度和防治时间。
  1963年地区和郓城县植保站设置了黑光灯.各县测报站都设置了糖醋酒诱蛾器。田间调査也越来越多,病虫历史资料逐渐积累,测报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并且由短期预报逐步向中、长期预报发展。预测方法也逐步增多。从80年代初期以来,预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发生期预测
  发生期预测主要是确定防治适期。
  (1)预集预测法,就是根据某些害虫的趋性,利用黑光灯、糖醋诱蛾器。杨柳枝等工具,诱集成虫,通过成虫的始、盛、末期及峰日,来推测卵盛期及幼虫期,从而做出防治适期的预报,如:棉铃虫二、三代成虫盛期后推2-3天即为三、四代产卵初盛期,再推后3天是孵化初盛期,一般为防治适期。
  (2)物候预测法:就是根据某些害虫的发生期往往与某些物候现象有一定相关性,利用这些物候变化来间接的预测害虫发生期.
  (3)有效积温预测法:每一种昆虫要完成一个阶段的生长发育,都需要一定的积温.只要知道某一害虫.某一虫态或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就可以根据气
  象预报的温度,进行预测,其公式是。N:发育历期日数:K:有效积温:T:实际温度;C:发育起点温度。
  (4)历期预测法:就是根据害虫的虫态历期来推测发生时间或防治适期。例如根据历史资料分析,一般年份玉米螟越冬幼虫化蛹盛期后推14一15天,即为一代玉米螟防治适期。
  (5)幼虫分龄推算预测法:就是利用不同龄期的幼虫历期,推算防治适期。
  (6)期距预测法:就是利用一个虫态到下一个虫态或一个世代到下一个世代的时间距离来做预测。例如根据我区历史资料分析,一般年份,玉米螟一、二代卵盛期期距为40天左右,二、三代为30天左右。
  2、发生量预测
  发生量预测主要包括病虫、天敌发生量多少,以及对作物危害的轻重,病虫分布,扩散范围等。
  (1)综合分析法;根据病虫基数、气象条件和寄主作物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2)经验指标预测法;通过多年资料分析,找出某种害虫发生产和其他某一因子数量的一致性,即可做出数量预测指标。
  (3)数理统计预测法:是通过数理统计将以前的仅是概念性的定性预报发展到定量预报。这是近10年来数理统计及电子计算机在病虫测报中的应用,将会大大进促测报牧术和测报水平的提高。
  由于测报技术的不断提高,病虫预报准确率也有所提高。1985年地区植保站全年病虫预报准确率为84.7%,各县市病虫预报准确率88—90%。一般年份病虫情报发布都能做到及时、准确,有力地指导了大田病虫害的防治。
  为了加速病虫信息的传递,自1981年起,使用了模式电报,地区规定的重点测报对象,各县市都分别定时向地区发电报.同时,为了互通情况,我区与省内27个重点地、市、县(市)及河南、江苏、安徽、河北等省的毗邻县互通病虫情报。
  为了提高测报技术,在搞好常年病虫测报的同时,还搞了测报科研工作“1977-1982年对全区农田蛴螬进行了普查,基本摸清了蚊缱的种类和分布.初步摸清了优势虫和华北大黑鳃金龟及暗黑鳃金龟的消长规律,1980-1982年对牡丹上中华锯花天牛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找出了防治方法.1982年通过田间试验,提出了豆天蛾的防治经济阈值,并通过了成果鉴定。1982-1985年对棉田玉米螟发生规律及生物习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了成果鉴定。自1984年以来地区组织了大豆造桥虫防治指标协作组,通过近三年的试验工作,基本上摸清了危害损失,并提出了经济阈值。1985-198S 年对我区蟋蟀种类、密度、危害及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优势种大扁头蟋蟀的生物学习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还调查测定了黄地老虎卵、大豆蚜虫及七星瓢虫的空间分布型。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内容包括:概论、菏泽地区农牧业大事记、菏泽地区农业资源、菏泽地区土地所有制及其变革、菏泽地区牧业技术推广、菏泽地区畜牧业生产、菏泽地区农民生活、菏泽地区农业教育、菏泽地区农业科学研究、菏泽地区农业区划、菏泽地区农牧业机构和人员、菏泽地区农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