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任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76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任务
分类号: F306.3
页数: 3
页码: 187-189
摘要: 菏泽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因类型不同,其任务也略有不同。一、试验场:菏泽地区最早的农业技术试验场是菏泽城东北官花园农场,始建于1950年。二、专业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关键词: 农业技术 技术推广 推广任务

内容

菏泽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因类型不同,其任务也略有不同。
  一、试验场
  菏泽地区最早的农业技术试验场是菏泽城东北官花园农场,始建于1950年。1952年以后菏泽地区相继建立了菏泽县官庄农业试验场、曹县李庄农场、巨野县棉花原种场、定陶县仿山农场、单县张寨农场、郓城县黄集农场、梁山县良种场、东明县良种场。
  二、专业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菏泽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专业组织共分三级:1.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要任务是总结本地区行之有效的农业技术先进经验,搞好试验、示范和引进、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抓好地、县、乡(镇)三级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工作。
  1954年地区建立了治蝗站,负责治蝗工作。
  1958年地区又建立了植保站,将治蝗站合并于植保站之内。
  1964年地区建立了种子站,实行一个机关两个牌子,负责全区农作物良种繁育和推广工作。
  1979年末地区又建立了土壤肥料工作站,负责全区土壤普查和土壤肥料工作。
  至此,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范围就大大缩小了。
  2.县级农业技术推广站
  全区10个县,自1954年起先后都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主要任务是坚持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的原则,认真总结、推广群众中的增产经验,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
  3.乡(镇、区)级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1956年所有区都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列为国家事业单位。1957年撤区建乡,随之改为乡农业技术推广站。1958年又改为人民公社农业技术推广站,1984年全区划为310个乡(镇);又全部建立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主要任务是试验、示范、推广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进行农作物良种繁育和推广,搞好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1984年以来,成武、菏泽、巨野、郛城等县(市)实行了一个机构两个牌子,挂上了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的牌子,坚持以业务为主,搞好有偿服务,开始向着经济实体的方向发展。
  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公社兴办的合作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属集体所有制,实行自负盈亏,单独核算。按劳分配建立起来的公社农场、农作物良种场等均为集体所有制・1962年这些单位大部分下放到生产大队,留下来的一小部分直到1975年前后,改为公社一级的农业科学研究站或农作物良种场。这部分集体性质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其主要任务是承担本公社或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各类试验项目、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培养先进典型、繁育农作物良种、培训农业技术等。
  三、群众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1.管理区农业技术推广网
  在公社(乡、镇)的行政机构中,设立了管理区,它是公社(乡、镇)的派岀机。构,分管着几个大队(行政村)的领导工作。1982年起,在管理区设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网,明确网长一人,在县(市)、社(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领导下,负责本管理区内各大队(行政村)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网长由不脱产的农业技术人员担任,工资报酬从公社(乡、镇)提留中列支。
  2.生产大队科技组织和试验基地
  1958年以后,不少生产大队建立了农业科学技术小组,一般3-5人,有组长、技术人员组成;没有建立科技小组的大队,也都设有一名科技大队长或科技主任,配有农业技术员。"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一组织被撤销,1982年又重新恢复。其主要任务是:在上级农业技术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搞好本大队的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和先进技术的推广,指导农业生产.为了搞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少大队还兴办了农场、农作物良种场、饲养场中的农作物试验田等,这是大队组织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的基地。这种基地大部分是1958年以后建立起来的,有固定的土地、房屋、工具和人员。7962年以后,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调整期间,有一部分被撤销,1964年"四清运动”中又逐渐恢复起来,"文化大革命”期间又一次被撤销.1978年随着农村四级科技网的建立,又得到恢复和发展。
  3、生产限的科技组织和农业试验田
  1958年以后,在生产大队科技组织建立的同时,有些生产队也建立了科技小组,由一名副队长分工负责,吸收技术人员和农民代表参加。大部分生产队没建科技小组,但一般都有一名科技队长,抓这项工作。生产队根据大队的统一部署,一般都有农业试验
  4、农业科技示范户
  科技示范户是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岀现的一种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形式,开始于1983年,一般每个生产队3-5户,作为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应用农业先一进技术的带头户,以推动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到1986年,全区已有农业技术示范户一万多户。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内容包括:概论、菏泽地区农牧业大事记、菏泽地区农业资源、菏泽地区土地所有制及其变革、菏泽地区牧业技术推广、菏泽地区畜牧业生产、菏泽地区农民生活、菏泽地区农业教育、菏泽地区农业科学研究、菏泽地区农业区划、菏泽地区农牧业机构和人员、菏泽地区农谚。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作品

定陶县仿山农场
相关作品
单县张寨农场
相关作品
郓城县黄集农场
相关作品
梁山县良种场
相关作品
东明县良种场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