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利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72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利用
分类号: F323.211
页数: 2
页码: 19-20
摘要: 根据全区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全区土地总面积为1961、39万亩,其中可利用的土壤面积为1504.96万亩,占全区土地面积的76.73%;工矿、村庄、城镇、交通、河流等共占用土地456.33万亩,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3.27%。在可利用的土壤面积中,实际耕地面积为1367.13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9.7%,占可利用土壤面积的90.84%,除去果园、林地、苇地、特殊用地等,尚有没被利用的土地52.31万亩,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67%,这部分土地包括荒山、盐碱地(不生长作物的重盐碱地)、沙荒地、裸岩石砾地及其他方面的土地。
关键词: 土地资源 资源利用

内容

根据全区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全区土地总面积为1961、39万亩,其中可利用的土壤面积为1504.96万亩,占全区土地面积的76.73%;工矿、村庄、城镇、交通、河流等共占用土地456.33万亩,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3.27%。在可利用的土壤面积中,实际耕地面积为1367.13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9.7%,占可利用土壤面积的90.84%,除去果园、林地、苇地、特殊用地等,尚有没被利用的土地52.31万亩,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67%,这部分土地包括荒山、盐碱地(不生长作物的重盐碱地)、沙荒地、裸岩石砾地及其他方面的土地。
  近年来,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已引起地、县(市)、乡(镇)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我区各县(市)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作了具体安排,实行了合理的作物布局,调整了农、林、牧、副、渔各业之间的比例。目前基本上做到了因地制宜,因土地种植。特别是最近几年,在农业生产上,各地狠抓了配方施肥,深翻细耕,整平土地等一系列改土培肥措施,并且把增施有机肥料,兴修水利工程作为土地改良,利用的重要手段,有效地提高和加强了我区土地的利用率和抗灾能力。
  土壤是陆地能够生长作物的疏松表层,其特征是不断供给植物水分.养料和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能力。土壤是农牧业发展的基础。植物将太阳能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土壤中的养分,同化为碳水化合物,为人们生活提供依据,因此,“土壤是世一界上一切生产和生活的源泉”,在许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是,在土地资源的损失方面,我区长期以来一直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1958年以后,土地资源的损失十分严重。据统计,1949—1957年全区耕地面积是增长趋势;1955年全区耕地面积为1,592.8万亩(统计上报数),比1949年增加246.4万亩,增长18.3%。1958年以后,耕地面积逐年减少。1960年全区耕地面积1266.1万亩,比1957年减少316.3万亩,平均每年减少100多万亩。1964年以后耕地面积有所回升,一直到1968年全区耕地面积维持在1300万亩以上。60年代末期以来,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到1987年末全区耕地面积为1136.8万亩比1968年减少174.1万亩。
  1958-1963年耕地面积大福度减少,主要是因为极"左”思潮的影响,造成人民生活极度困难,致使一部分耕地变为荒地;其次是,大办水利设施,占用耕地较多。最近20年来土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村庄、城镇扩大占地。关键是人口迅速增加;各级领导部门对土地管理没有一个较好的统一规划,国家、集体、个人建房占地过多。第二,沟、路、河、渠的增加。在农田基本建设中,挖沟、筑路、修渠是一项很好的开发利用土地,改良、培肥、提高土壤生产水平,减少旱涝面积的有效措施;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有的河渠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许多老河道、废渠、道路等没能整平还农。第三,工矿非法占地严重,特别是乡镇、行政村集体工、副业生产,浪费耕地较多,如窑业生产毁坏耕地相当严重。各地目前对窑业生产已加强了管理,统一规定了建窑地点,利用法律和行政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见表1—1。
  (有关土壤的详细情况,见第四篇第三章)。表1-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万亩)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内容包括:概论、菏泽地区农牧业大事记、菏泽地区农业资源、菏泽地区土地所有制及其变革、菏泽地区牧业技术推广、菏泽地区畜牧业生产、菏泽地区农民生活、菏泽地区农业教育、菏泽地区农业科学研究、菏泽地区农业区划、菏泽地区农牧业机构和人员、菏泽地区农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