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形地貌的分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72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地形地貌的分类
分类号: S718.51
页数: 2
页码: 17-18
摘要: 菏泽地区系黄河冲积平原。在大地构造上,为华北断块坳陷地带,属菏泽一一成武坳陷区,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由于长期处于一面下陷,一面为黄河积物冲填的状况,冲积作用战胜了地壳的下陷趋势,形成了现在的平原。
关键词: 土地资源 菏泽地区

内容

菏泽地区系黄河冲积平原。在大地构造上,为华北断块坳陷地带,属菏泽一一成武坳陷区,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由于长期处于一面下陷,一面为黄河积物冲填的状况,冲积作用战胜了地壳的下陷趋势,形成了现在的平原。黄河从临近我区的兰考县开始,由东西流向折向东北;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夺淮而遗存之黄河故道,也由此分叉,斜向东南。我区就处在古、今黄河之间的三角地带。
  我区地势平坦,只有东北部梁山县境内和东部巨野县独山乡有少量的低山残丘,其余均为平原。总的地貌形态有四个特点:
  第一,从西南部的东明县和曹县西北部地形起伏处起,呈翻簸箕状、簸箕口向南四湖。
  第二,南、西、北三面环高地,海拔高度50-65米。
  第三,中部缓平,有两条高岭,夹有大洼分布,海拔高度45米左右。
  第四、东北部和东部地势低洼,海拔高度37-40米。
  黄河的泛滥改道,对我区地形地貌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据历史资料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2000多年中,黄河决口就达1543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在26次较大的决口中,有7次对我区微地貌的形成有较大影响,天体可分为三次泛道路线,即清济泛道、泗水泛道、汴水泛道。在多次的黄河泛道中,沉积物质交错分布,加上风力、人类活动等影响,形成了整个地区大平小不平,地表波状起伏,岗洼相间。其微地貌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缓平坡地
  我区的缓平坡地分布较广,南起单县,北到梁山县均有分布,全区总面积达1067.5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4.41%。按其地表坡降又分为高坡地、平坡地和洼坡地三类。
  (1)高坡地:高坡地处于流域上游,地表坡降一般为四千分之一到头千分之一。主要分布住菏泽市、东明县、曹县和单县境内.大体上沿着糠拔50米段等高线分布,土壤类型以沙壤质土为主,全区面积约为112.51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74%。
  (2)平坡地:平坡地的坡降一般为六千分之一到八千分之一,沿着海拔40-50米的等高线分布。地势缓平,地下水位2—3米,土质较好,有沙有壤。全区面积约为732.95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9.82%,是我区主要农业生产基地。
  (3)洼坡地:洼坡地位于坡地下端,常有零星的小洼地分布,坡降一般为八千分之一以上,沿着海拔40米的等高线分布,地下水位一般在2米左右,局部小于1米,潜水矿化度一般为每升0・5—3克,个别达每升3克以上,土壤呈盐渍化。由于地势较低,排水不畅,涝灾时常发生。
  2、決口扇形地
  由黄河决口沉积大量沙粒而成,地势较高,地表起伏不平,土质为沙质土,局部有沙丘,土壤保肥保水性能差,风沙危害较大,适宜发展林果、畜牧。主要分布在鄄城县临卜到巨野县太平集;东明县沙沃到菏泽市王浩屯;单县张集到黄岗一带。全区面积约为311.19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5・87%,地下水位一般为3—5米。
  3、碟形洼地
  为静水沉积洼地,有明显的封闭曲线,俗称漫洼”。低于平地0.5-1.5米,坡降一般小于万分之一。土质粘重,耕性差,适耕期短,易旱又易涝,保肥能力强,适于粮食作物生长。主要分布在黄河泛道交叉处和两河道中间或几次泛道的交接处。我区万亩以上的大洼有24处,小洼呈点片分布。以菏泽市、巨野县、郓城县、成武县、梁山县、单县分布较多。如菏泽市的辛集洼、巨野县的龙固洼、郓城县的侯集洼等畜积较大。全区面积约有251.42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2.82%。
  4、河滩高地
  由于黄河水含沙量大,年平均径流量468亿立方,输沙率最小时为每立方水含沙24.5公斤,最大时可达每立方水含沙221.5公斤,平均亿方水中於泥沙800万立方米,形成故河床堆积并逐年加高,两侧大堤高出平地6—8米。这些特点在我区微地貌中,表现出明显的河滩高地,全区面积约为234.56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1.96%。按其成因又可分为河滩高地、垄岗河滩高地主要分布在黄河滩和黄河故道河床,呈带状分布,全区面积约为141.53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22%;垄岗高地主要分布左菏泽市、定陶县、梁山县境内。这一带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深,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较大。全区面积约为99.03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74%。
  5、沙质河槽地
  主要由黄河的古河道和决口泛滥形成,地势比周围低1.5—2米,地下水位1-2米,土壤以较大的沙质颗粒为主,干旱季节常常出现“风吹沙扬”的现象。主要分布在黄河古河床和鄄城县临卜大沙河一带。全区面积为50.61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58%。
  6、背河槽状洼地
  主要分布在黄河大堤和古河道大堤的外侧,一般1-2公里宽,地势低洼,潜水位高,矿化度大,盐渍现象比较严重。如曹县、单县南部的太行堤北侧、现代黄河大堤外侧,一般比周围低2米左右,地下水位1米左右。夏秋多雨季节易积水,“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适宜进行灌淤改土或挖低填高,实行农渔间作。全区面积为44.52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27%。
  7、低山残丘
  我区低山残丘面积很少,主要分布在梁山县境内的梁山、龟山、凤凰山和巨野县境内的独山等处,面积约为1.69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09%。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内容包括:概论、菏泽地区农牧业大事记、菏泽地区农业资源、菏泽地区土地所有制及其变革、菏泽地区牧业技术推广、菏泽地区畜牧业生产、菏泽地区农民生活、菏泽地区农业教育、菏泽地区农业科学研究、菏泽地区农业区划、菏泽地区农牧业机构和人员、菏泽地区农谚。

阅读

相关专题

缓平坡地
相关专题
決口扇形地
相关专题
碟形洼地
相关专题
河滩高地
相关专题
沙质河槽地
相关专题
背河槽状洼地
相关专题
低山残丘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