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防伏秋大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牡丹黄河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667
颗粒名称: 第七章 防伏秋大汛
分类号: TV87
页数: 35
页码: 136-170
摘要: 在黄河的“桃、伏、秋、凌”四汛中,“伏秋”大汛威胁大,防汛任务最重,其洪水多由流域的暴雨形成,发生时间短,水量大,含沙量高。
关键词: 防洪 防汛

内容

在黄河的“桃、伏、秋、凌”四汛中,“伏秋”大汛威胁大,防汛任务最重,其洪水多由流域的暴雨形成,发生时间短,水量大,含沙量高。各级领导所强调的黄河防汛,多是针对黄河的“伏秋”大汛而言的。千方百计地搞好黄河“伏秋”大汛的防御工作,确保黄河汛期安全,是全民的义务,是黄河防汛业务单位及成员的神圣职责。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加强了对黄河的治理,确定下游实行“宽河固堤”的方针。1975年8月淮河发生特大暴雨后,黄河水利委员会经过研究,会同有关单位负责人举行黄河下游防洪座谈会,建议采取“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方针。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决定增加黄河建设投资,加强黄河建设力度。目前,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已初具规模,这是搞好黄河防汛工作的基本条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多年与黄河洪水的斗争,沿黄广大干部群众受到了锻炼,取得了丰富的防洪抗洪的经验,对防洪任务、防洪形势、工程现状也有了足够的认识,防汛抢险技术,包括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也已逐步得以掌握和运用。影响防洪的不利因素相当复杂,虽然经过人工调水调沙,河床淤积抬高的状况有所控制,但防洪工程不完善,险点多,基础差,还不能满足防大洪水的需要。此外,防洪非工程措施还不适应防洪的要求等。因此,对于黄河防汛要从思想、组织、工程、物资、技术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彻底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遵照“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只准水不来,不准我不备”的精神,立足于早来水、来大水、抗大洪、抢大险,从最严重情况出发,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防汛工作,夺取防汛斗争的全面胜利,这是当前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是稳定当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和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第一节防汛检查与督察
  防汛检查是促进防汛准备,搞好抗洪抢险,保证各项防汛工作高效有序运作的有力措施。为做到防汛检查工作有要求,完成情况有考核,抓好各项防汛工作的落实,牡丹黄河河务局制定了《黄河防汛检查办法》和《黄河防汛检査制度》。黄河防汛检查分为汛前检查、汛期检查和汛后检查。汛前检查的重点是当年防汛准备情况,主要围绕思想、组织、技术、工具物料和防守责任制等方面进行,对有防汛任务的单位和部门的防汛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都要进行检查。黄河防汛办公室按照《山东黄河防汛准备工作考核评分标准》,采取听、看、问、查等方式,逐项实地检查。汛期检查是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不管有无大洪水,黄河防汛办公室都要组织人员对防汛工作实施、抗洪抢险情况进行检查。汛后检查一般是重点总结当年经验教训,督促落实水毁工程修复,研究修订防洪方案和汛期防御洪水的全面情况。黄河防汛办公室对防汛情况做出全面总结,找出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汛前检查、汛后检查结束后,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总结,报告市局黄河防汛办公室。
  为加强对黄河防汛抗洪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对黄河防汛工作实施督察,确保防汛法律、法规、规章、政策、防汛抗洪指令的贯彻执行和各项防汛任务的圆满完成。2002年6月16日牡丹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成立牡丹区黄河防汛督察组,由区政府副区长任组长,有关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或成员,聘请督察员若干人,办公室设在牡丹黄河河务局,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制定了《牡丹区黄河防汛工作督察办法》。黄河防汛督察工作的原则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以汛期和大洪水期间为重点,坚持督察与指导相结合,奖励与惩处相结合,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査相结合,保质保量完成各项黄河防汛任务。
  防汛准备期间的主要督察内容如下:
  (1)国家防汛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国家防总、黄河防总、各级防指的防汛指令执行情况
  (2)上级防汛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
  (3)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落实情况。
  (4)各级防洪预案,各项保障方案及险工、险点、险段抢护方案制订、完善情况。
  (5)滩区行洪障碍物及工程管护范围内违章建筑清除情况。
  (6)滩区群众迁安救护、生活安置情况。
  (7)各类黄河防汛队伍组织落实、技术培训情况。
  (8)国家常备物料、群众及社会团体备料储备情况。
  (9)防洪基建工程、度汛工程、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的组织、实施、完成情况。
  (10)其他有关防汛工作开展情况。
  防御洪水期间主要督察内容如下:(1)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有关规定和上级抗洪抢险命令、指示在抗洪抢险中的落实情况。
  (2)各级防指防汛部署、抗洪准备和抗洪组织情况。
  (3)各类防汛责任制落实情况,以及各级行政领导、防汛指挥部组成人员、包黄河防洪工程的乡(镇)级干部、驻防汛屋干部上岗到位情况。
  (4)防汛队伍上堤防守和查险、报险情况。
  (5)险情抢护的组织、实施、进展情况。
  (6)滩区群众迁移、安置及卫生防疫、赈灾、救灾情况。
  (7)险点、险段防汛队伍布防、物料储备及调运供应情况。
  (8)通信、电力、物资供应、治安保卫及防汛秩序情况。
  (9)其他各项抗洪工作开展情况。
  汛后督察的主要内容是督察赈灾、救灾及滩区群众重建家园、生产自救情况。
  汛前、汛期、汛后或随机督察任务完成后,由督察组针对督察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通知被督察单位,提出解决措施和意见,限期解决,同时报同级督察领导小组,有关单位要将处理情况和整改措施在3日内报上级督察办公室。
  第二节巡堤查险
  一、查险队伍的组成与责任
  洪水期间,防汛队伍按照防守责任堤段,在堤防、险工、控导、涵闸等防洪工程巡回检查水情,及时发现险情,迅速进行抢护,并向上级报告,是减少和避免更大损失,保证堤防安全的重要手段。1997年7月14日,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向晋、陕、豫、鲁四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印发的《关于颁发黄河防洪工程抢险责任制(试行)的通知》,规定堤防工程查险由县、乡级堤段防汛责任人负责组织群众防汛队伍完成,黄河河务部门堤防管理干部负责技术指导。险工、控导、护滩工程和涵闸、虹吸工程查险,在大河水位低于警戒水位时,由黄河业务部门岗位责任人负责,超过警戒水位后,由黄河业务部门岗位责任人带班,群众防汛基干班完成。洪水漫滩、堤根偎水时组织基干班上堤查险,一般以500米堤段为一个防守单位(原则上有个行政村组织防守),上堤防守人数视水情和工程情况而定。
  查险队伍的职责是:(1)发扬顾全大局、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和连续作战的精神,积极投人防洪斗争。
  (2)学习掌握巡堤查水方法、防汛抢险技术及各类险情的识别知识,了解责任段的工程情况及防洪预案,掌握水情、工情、河势变化,预筹防守措施,不断提高防汛抗洪的本领。
  (3)严格遵守防汛纪律,坚决执行命令,认真细致地巡堤查险,密切注意堤防、坝岸、涵闸等工程动态,及时发现、迅速判明险情,并立即报告上级,及时进行处理。对紧急的险情,要边抢护、边上报。
  (4)要及时清除高秆杂草等有碍巡堤查险的障碍物,整修查水小道,捕捉害堤动物,检查并处理堤防隐患,做好护堤、护树、护料,保护工程设施、通信设施和测量标志等工作。当汛情比较稳定时,负责修复水毁、雨毁工程,填垫水沟浪窝,平整堤顶。
  (5)发现工程上的可疑现象,要及时上报,并做好观测守护工作,必要时固定专人观测守护。
  (6)提高警惕,防止一切人为的破坏活动,保卫工程安全。
  二、工具与物料
  防汛工具、物料是战胜洪水的物质基础,群众防汛队伍上堤后,应携带必要的工具和物料。《山东省黄河防汛队伍巡堤查水办法》对基干班、防汛屋、群众抢险队应备物料有明确规定。
  (一)基干班工具物料的配备
  每个基干班应配备:照明灯、手电筒、斧子、手钳、镰刀、摸水绳、摸水杆、救生工具、筐、机动车等。
  每个基干班人员应配备:铁锹、棉被(或棉袄)、雨具、编织袋(或麻袋)、草捆或软楔等。
  (二)防汛屋工具物料的配备
  每个防汛屋(或防守单位)应配备:鼓(锣)(左岸用鼓、右岸用锣)、红旗、红灯、木榔头、油锤、夯、梯子、锛、锯、麦穰、麦糠、苇席、网兜、铁锅、木板、编织袋、帆布等。
  每个防汛屋国家应配备:麻袋(或编织袋)50条,12米长绳2根,号4把,记录本1个。
  (三)群众抢险队工具物料配备
  每个抢险队应配备:便携式照明灯、手电筒、油锤、手硪、锯、锛、斧子、铁锹、钳子、筐、绳子、救生衣、雨衣、雨鞋、断线钳、地排车、机动三轮车等。群众抢险队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配备发电机组、运输车、推土机、手机等机械设备和通信工具。
  三、警号规定与报警方法
  (—)警号规定
  充分利用800兆赫黄河防汛查险抢险专用手机报险。发现一般险情,在用手机报警的同时,吹口哨报警;发现较大险情和严重险情时,利用手机与锣 (鼓)同时报险。在窄河段规定左岸用鼓、右岸用锣,以免混淆。
  黄河防洪工程主要险情分为一般险情、较大险情和重大险情,其分类分级表如表3-12所示意。
  表3-12黄河防洪工程主要险情分类分级表续表3-12
  (二)出险标志
  紧急出险地点,白天悬挂红旗,夜间悬挂红灯(应能防风防雨),或点火,作为抢险人员集合标志。
  (三)报警守则及险情报告
  吹口哨报警由查水人员掌握,敲锣(鼓)、点火报警由带领巡查的值班干部掌握,或指定专人负责,不得乱发。所有警号、标志应向沿黄群众广泛宣传。洪水期间,附近学校、机关等严禁敲锣打鼓、吹哨,以免发生混淆,影响防汛工作。
  黄河防洪工程报险应遵循“及时、全面、准确、负责”的原则。《黄河防洪工程抢险责任制(试行)》要求:险情报告除执行正常的统计报表规定外,一般险情报至地(市)黄河防汛办公室,较大险情报至省黄河防汛办公室,重大险情报至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
  一般险情报告和较大险情报告,由黄河防汛办公室负责人或河务部门负责人签发,重大险情报告由本级政府防汛指挥部负责人签发。县级黄河防汛办公室险情报告的内容为:险情类别,出险地点、时间、位置、代表尺寸,出险原因、险情发展过程与趋势、河势分析及预估、危害程度、拟采取的抢护措施、工料与投资估算等。有些险情应有说明,如渗水、管涌、漏洞等险情的出水量及清浑状况等描述。较大险情和重大险情应附平面示意图。各级黄河防汛办公室在接到较大险情、重大险情报告并核实后,应在10分钟内向同级防汛指挥部指挥长报告。四、巡堤查险方法
  (—)准备工作
  县(市、区)防汛指挥部汛前要对所辖河段的防洪工程进行全面检查,掌握工程情况,划分防守责任堤段,标立界桩。基干班上堤到位后,先做好以下工作:清除高秆杂草、刺科植物,在临河堤坡及背河堤脚平整查水小道等。
  (二)巡查方式
  (1)当堤脚水深在2.0米以下,汛情较轻时,可由一组从临河去背河返回,一般情况下,每隔0.5小时巡查一次。
  (2)当堤根水深在2.0-4.0米,汛情较为紧张时,由两组同时出发,分别从临河和背河巡查,再交互巡查返回,并适当增加巡查次数,必要时固定人员进行观察。
  (3)当堤根水深在4.0米以上,汛情严重或发生暴雨时,应增加巡查组次,每次由两组分别从临河或背河巡查.再交互巡查返回,第一组出发后,第二组、第三组相继出发,各组次出发巡查的间隔要相等。
  (4)当汛情特别严重时,可对临河堤坡、背河堤坡及背河100米范围内的地面实行地毯式排查。当背河有积水坑塘时,其排查范围扩大到200米。
  (5)对于已淤背的堤段,可对临河堤坡、淤背区堤肩及淤背区堤脚外50米范围内的地面实行“地毯式”排查,但可据情减少背河巡查次数。对于淤背已达标准的堤段,其背河巡查次数按正常巡查次数的一半掌握。
  (三)巡查方法
  (1)巡查临河堤坡时,1人背草捆在临河堤肩走,1人拿铁锹在堤半坡走 (堤坡过长时可增加人),1人持探水杆沿水边走。沿水边走的人要不断用探水杆探摸,借波浪起伏的间隙看堤坡有无险情。另外2人注意察看水面有无旋涡等异常情况,并观察堤坡有无裂缝、坍塌、滑坡、洞穴等险情。在风大溜急、顺堤行洪或水位骤降时,要特别注意堤坡有无崩塌现象。
  (2)巡查背河堤坡时,1人在背河堤肩走,1人在堤半坡走(堤坡过长时可增加人),1人沿堤脚走。对于已淤背的堤段,1人在背河堤肩走,1人在淤背堤肩走,1人沿淤背区堤脚走。若淤背区尚未包边盖顶,淤背区中间可增加1人。密切观察堤坡及堤脚附近有无漏洞、渗水、管涌、裂缝、滑坡等险情。
  (3)对背河堤脚外100米范围内的地面及积水坑塘,应组织专门小组进行巡查,检查有无管涌、翻沙、渗水等现象,并注意观测其发展变化情况。
  (4)单组巡查路线可选择去时巡查临河堤坡,返回时巡查背河堤坡。当巡查到两个责任段接头处时,两个责任段的巡查小组再交叉巡查10~20米,以免漏查。
  (5)当发现险情后,应迅速判明险情类别。如果是一般险情,应指定专人定点观测或适当增加巡查次数,一边抢险,一边向上级报告;如果是重大险情,应立即采取抢护措施,并迅速向上级报告。
  (四)巡查工作制度
  1.巡查制度
  县(市、区)、乡(镇)及基干班巡查人员要形成严密、高效的巡查网络,随时掌握辖区内工情、险情真实动态。黄河防汛业务部门要及时给上堤防守人员介绍防守堤段的历史情况和存在的险点、薄弱环节及防守重点,并经常检查指导工作。巡査人员必须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按照巡查办法进行工作,若发现险情,应及时判明情况,及时报告。夜间巡查时,要增加巡查组次和人员密度,保证巡查质量。
  2.交接班制度
  巡查换班时,相互衔接十分重要,上一班要将水情、工情、工具物料数量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全面向下一班交代清楚,对尚未查清的可疑情况要共同巡查一次,并详细介绍其发生、发展、变化情况。
  3.值班制度
  防汛队伍的各级负责人和驻防汛屋带班人员必须轮流值班,坚守岗位,全面掌握巡查情况,做好巡查记录,及时向上级汇报巡查情况。
  4.汇报制度
  交接班时,班(组)长要向带班人员汇报巡查情况。带班人员一般每天向上级汇报一次巡查情况,发现险情,随时上报,并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抢险情况要及时上报。
  5.请假制度
  巡查人员上堤后,要坚守岗位,不经批准不得擅离岗位,休息时就地或在指定地点休息。原则上不准请假,个别特殊情况,须经乡(镇)防汛指挥部批准,并及时补充人员。
  6.奖惩制度
  对于工作认真、完成任务好的要表扬,对于作出显著贡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防汛指挥部予以表彰、记功和物质奖励。对不负责任的要给予批评,对于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要追究责任,情节、后果严重的,要依据法律规定追究责任。(五)巡查注意事项
  (1)巡查、休息、接班时间,由防汛屋带班人员掌握。巡查途中不得休息, 不到规定时间,不得随便进人防汛屋或居住的帐篷。
  (2)巡查时,必须带铁锹、手机(口哨)、摸水杆等工具。除草捆外,其他物料(麦秸、网兜、木桩等)及运土工具可放在堤顶,以便就地取用。
  (3)巡查人员必须精神集中,认真负责,不放松一刻,不忽视一点,注意 “五时”,做到“五到”、“三清”、“三快”。
  “五时”即黎明时、吃饭及换班时、天黑时、飓风下雨时、落水时。
  “五到”即眼到、手到、耳到、脚到、工具物料随人到,
  “三清”即出险原因要查清、报告险情要说清、报警信号和规定要记清。
  “三快”即发现险情要快、报告险情要快、抢护险情要快。
  第三节常见险情与抢护方法
  一、堤防工程险情
  (一)漫溢
  堤顶高度不足,在大洪水时,或因风大浪高,洪水从堤顶漫过的险情叫漫溢。
  出险原因:上游发生超标准洪水,洪水位超过堤防的实际高度;河道内存在阻水障碍物,阻碍泄洪,使水位壅高而超过堤顶;河道严重淤积,过水断面缩小,抬高了水位;风浪或主流坐弯,以及地震等壅高了水位;堤防施工碾压不实和基础软弱造成较大沉陷,致使堤防的高度不足。
  抢护原则:采取水涨堤高的措施,即在堤顶抢修子埝,以防漫溢。
  抢护方法:抢修子堰时,因使用的材料不同,而分为纯土子堰、土袋子堰、桩柳(木板)子堰、柳石(淤)子堰等。
  (二)渗水
  在汛期或高水位情况下,堤身长期浸水,背河堤坡或堤脚附近出现土壤潮湿或发软,有水渗出的现象,称渗水,又叫洇水或散浸。严重者集中成流,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发展为管涌、脱坡或漏洞等险情。
  出险原因:水位超过堤防设防标准;堤身断面不足,背水坡偏陡;堤身土质多沙,尤其是成层填筑的沙土或粉沙土,透水性强,又无防渗设施;土中多杂质,淤土块或冻土块直接上堤,施工接头不紧密,堤身、堤基有隐患等。抢护原则:临河截溜,背河导渗。临河堤坡用黏性土壤修筑前戗,可以减少水渗入堤身。背河堤坡用透水性较大的砂石或柴草等导渗材料,有控制地导出清水,防止土粒流失,降低浸润线,保持堤身稳定。
  抢护方法:导渗沟法(使用材料有砂石、梢料、土工织物等);反滤层法(使用材料有砂石、梢料、土工织物等);透水后戗法(沙土后戗、梢料后戗);临河截渗法(黏性土前戗、桩柳(土袋)前戗、土工膜截渗等)。
  (—)管涌
  背河堤脚或更远的地面及堤脚外坑塘、水洼等处冒出“小泉眼”,呈现冒水冒沙的状态,称为管涌。
  岀险原因:堤基为强透水层,或透水地基表层虽有黏性土覆盖,但由于天然或人为因素土层被破坏,在水位升高时,渗透坡降变陡,渗透流速、压力加大,即发生渗透破坏,渗水就会将下面地层中的粉细砂粒带走而发生管涌。
  抢护原则:反滤导渗,防止渗透破坏,制止涌水带沙。
  抢护方法:反滤围井法(使用材料有砂石、梢料、土工织物);减压围井法(又称养水盆法),有无滤围井法、无滤水桶法、背水月堤法;反滤铺盖法(使用材料有砂石、梢料、土工织物);透水压渗台法;水下管涌抢护法,有填塘法、水下反滤层法、抬高坑塘水位法。
  (四)漏洞
  .在汛期或高水位情况下,堤防背水坡及堤脚附近出现横贯堤身或堤基的流水孔洞,称为“漏洞”。
  岀险原因:主要是堤身、堤基质量差,土质多沙,且含有大量杂质,施工时碾压不实,堤身有隐患,堤基有老口门等。
  抢护原则:前堵后导。切忌在背水洞口用不透水物料强塞硬堵。
  抢护方法:临河截堵有塞堵法(使用材料有软楔、草捆),盖堵法(使用材料有软帘、网兜、门板),戗堤法(填筑前戗,临水月堤)。在临水截堵漏洞的同时,在背水洞口抢修渗水工程,以制止泥沙外流,防止险情扩大,其方法大致与抢护管涌法相同。
  (五)滑坡
  堤身严重渗水,堤顶或堤坡出现蛰裂,堤身土体沿曲线向下滑坠,叫滑坡,也叫脱坡。
  出险原因:高水位持续时间长久,在渗压水的作用下,浸润线升高,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在渗压力和土重增大的情况下,导致背水坡失稳而引起滑坡;水位骤降或堤身有缺陷也可引起滑坡。抢护原则:导渗还坡,恢复堤坡完整。
  抢护方法:滤水土撑、滤水后戗、滤水还坡、前戗截渗法、护脚阻滑法。
  (六)跌窝
  在洪峰前后,特别是当堤身受到大雨的冲袭时,堤身突然发生局部坍塌而形成的险情叫跌窝,又称陷坑。
  出险原因:堤身有隐患,质量差,或者伴随渗水、管涌、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抢护原则:抓紧翻筑抢护,防止险情扩大。
  抢护方法:翻填夯实法、填塞封堵法、填筑滤料法。
  (七)坍塌
  堤身受水流冲刷造成的临河堤坡坍塌的险情称坍塌。
  抢护原则:固基、护脚、防冲,阻止继续坍塌。
  抢护方法:护脚防冲法、沉柳护脚法、桩柴护岸法(散厢)、柳石软搂法、柳石搂厢法。
  (八)裂缝
  出险原因:地基土壤承载力不均,易引起不均匀沉陷,施工时土壤含水量大,引起干缩或龟裂,修堤时淤土、冻土、硬土块上堤,碾压不实,以及新旧土和两工接头处理不好,在浸水饱和时易出现各种裂缝,甚至蛰裂;在高水位渗流作用下,背水堤坡由于抗剪强度降低,引起弧形滑坡裂缝;临水堤脚被冲刷淘空,水位骤降时,引起临水坡半月形滑动裂缝;地震破坏等。
  裂缝有表面裂缝和内部裂缝之分,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纹裂缝之分,沉陷裂缝、干缩裂缝、冰冻裂缝、振动裂缝之分。横向裂缝是最危险的一种险情,不论是否横贯堤身,都应立即采取措施,迅速处理。
  抢护方法:灌平裂缝,开挖回填,横垟隔断等。
  (九)风浪
  风浪破坏堤防的原因:一是风浪直接冲击堤坡,形成陡坎,侵蚀堤身;二是抬高了水位,引起堤顶漫水冲刷;三是增加了水面以上堤身的水分饱和范围,减小土壤的抗剪强度,造成崩塌破坏。
  抢护原则:消浪护坡,加强堤坡抗冲能力。
  抢护方法:挂柳防浪、挂枕防浪、土袋防浪、柳箔防浪、木排防浪、桩柳防浪、土工膜防浪等。二、坝岸险情
  (一)漫顶
  出险原因:特大洪水时,水位超过坝、岸顶高程,控导工程标准较低,在大洪水时,也会出现漫顶险情。险工一般不允许漫顶,遇特大洪水时,要采取防漫顶冲刷措施;控导工程遇到漫顶洪水时,可视情况确定抢护措施。
  抢护方法:抢护坝岸漫顶可采用秸埽加高法、土袋(或柳石枕)子堰法、堆石子堰法和柴柳护顶法等。
  (二)基础淘塌
  岀险原因:坝岸根石深度不够,水流淘刷形成坝前冲刷坑,使坝体发生裂缝和蛰动;坝岸遭受急流冲刷;水流速度过高,超过保护层单体的起动流速,将根石等物料冲揭剥离;新修坝岸基础尚未稳定,而且河床多沙,在水流冲刷过程中,使新修坝岸基础不断下蛰。
  抢护方法:抛块石、抛铅丝笼、抛土袋、抛柳石枕。
  (三)墩蛰
  岀险原因:河底多沙,工程基础浅,大溜顶冲或回溜严重时,很快淘深数米甚至十几米,导致基础淘空,岀现墩蛰现象;坝基土质分布不均匀,基础有层淤层沙(称为格子底),当沙土层被淘空后,上部黏土层承受不住坝体重量,使坝体随之猛墩猛蛰;坝基坐落在腐朽体上,由于急流冲刷、埽体淘空,因而坝体墩蛰;搂厢埽体在急流冲刷下,河床急剧刷深,原已修筑到底的埽体依靠坝岸顶桩绳拉系而维持稳定,当水流继续淘深时,绳缆拉断,坝体承托不住而出现墩蛰。
  抢护办法:柳石搂厢、柳石混厢、抛柳石枕、抛铅丝笼等。
  (四)溃膛
  出险原因:散抛石结构保护层厚度小,保护层后垫层或堆石间隙大,与堤坦(或滩岸)结合不严,或堤岸土质不好,在水流的冲刷下,堤岸后的堤土泡软后被淘出;浆砌石坝,在水下部分有空洞裂缝,水流串入淘刷,形成空穴,堤岸与堤的结合处形成流道,随水流带走土料,形成深槽。
  抢护方法:揽枕抢护、土石编织袋抢护。
  (五)滑动
  出险原因:坝基基础深度不足,护坡、护根的坡度过陡;坝岸基础有软弱夹层,或存有腐朽料,抗剪强度过低;坝岸遇到高水位骤降;坝岸施工质量差,坝基承载力小,坝顶物料超载,遇到强烈地震力的作用等。抢护方法:抛块石、柳石枕、铅丝笼等加固根基,增加阻滑力;移走坝顶重物,拆除洪水位以上部分坝体,减小滑动力;当坝岸滑动已发生时,可用柳石搂厢法抢护;坝体裂缝过水,可采用抢护溃膛法抢护。
  (六)倾倒
  岀险原因:坝体根石被洪水冲走,地基淘空,抗倾力减小;坝岸顶部堆放石料或填土过高,超载过大,土压力增加;水位骤降;坝岸地基的承载能力超过允许值而发生破坏性变形,使坝身失稳。
  抢护方法:抛石、抛铅丝笼抢护;坝岸已倾倒,土体外露,大溜又继续顶冲大堤时,采取搂厢抢护,恢复坝体。
  第四节防汛演习
  搞好防汛抢险,是战胜黄河洪水,确保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此项工作和战斗一样,只有平时进行严格的训练,不断提高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技术应变能力及战斗员的过硬技术水平和实战能力,战时才能灵活应对,及时识别险情,采取有效的措施,制止险情的发展,最终战胜险情,取得防汛抢险的胜利。
  1986-2005年,荷泽黄河修防段(荷泽市黄河河务局、牡丹黄河河务局)的领导对此项工作都非常重视。按照上级的部署,每年汛前,除对一线基干班进行培训外,对专业防汛队伍也进行技术培训,并特别注重进行防汛抢险技术演习。通过演习,提高了全体职工的防汛抢险技术水平和战胜黄河洪水的实战能力,为搞好防汛抢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各年的演练内容和取得的效果分述于下:
  1986年7月31日,荷泽黄河修防段选调30余名技术骨干,参加荷泽黄河修防处组织的黄河防汛抢险技术演习。演习地点在鄄城县苏泗庄险工,演习内容有漏洞抢堵、搂厢、捆抛柳石枕等。参加演习的人员受到了实际的锻炼和考验,增强了防汛抢险的实战能力。
  1987年7月16日,荷泽黄河修防段选调32名人员,参加了荷泽黄河修防处组织的抢堵漏洞实战演习。演习地点在鄄城县董口险工。在演习中,由于组织得力,抢堵漏洞的方法得当,行动迅速,抢堵人工布设的1.5米水深处的漏洞一举成功。参加演习的领导和职工又得到一次实战的锻炼,进一步提高了防汛抢险技术水平。
  1988年7月20-22日,为适应防御大洪水的需要,山东黄河河务局在山东全河进行防汛模拟演习。模拟21日零时花园口站出现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水情,21日6时到达高村站,流量20000立方米每秒,22日14时到达孙口站,流量17500立方米每秒,经东平湖分洪控制艾山下泄流量不超过10000立方米每秒。
  荷泽黄河修防段全体职工自始至终认真地参加了演习。在演习中,全体职工不怕炎热酷暑、蚊虫叮咬,严阵以待,昼夜值班,连续作战。7月21日夜1点半,指挥部一声令下,机动抢险队不顾天黑路滑,迅速向东明老君堂险工赶去。全体职工积极配合,协同作战,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
  1989年7月15~20日,荷泽黄河修防段全体职工参加了山东省防汛指挥部组织的防御花园口22300立方米每秒洪水的模拟演习。全体职工奋战五昼夜,圆满完成了任务,表现出黄河职工团结作战精神和战胜黄河洪水的决心和信心。
  1991年5月4日,为提高机动抢险队的机动灵活性和实战能力,荷泽市黄河河务局组织机动抢险队30余人,参加了荷泽地区黄河河务局组织的抢险拉练演习。演习地点在鄄城县郭集下延工程施工工地,演习项目有捆抛7米长的柳石枕2个,拴打鸡爪、羊角、三星、五子等6种家伙桩。各学习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全体职工受到了省、地河务局领导的表扬。
  1995年7月5日,为增强机动抢险队快速反应能力和提高实际操作技能,荷泽市黄河河务局组织机动抢险队30余人,参加荷泽地区黄河河务局组织的各县(市)局机动抢险队驻地到鄄城县苏泗庄险工2号坝的拉练活动,按要求携带工具物料准时到达了比赛地点,按时参加了技术比赛。抢险技术比赛分实战和理论两部分,实战比赛的内容是打、拴常用的鸡爪、棋盘等5种家伙桩;理论比赛的内容是回答10道抢险技术知识题。经过比赛,荷泽市黄河河务局机动抢险队获理论比赛第一名。
  2000年7月10日,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务局和通信管理局在荷泽地区联合举行黄河防汛通信演习。荷泽市黄河河务局刘庄微波站有关人员参加了演习。这次演习的目的是检查报险人员使用800兆赫移动电话的熟练程度,检查无线通信在防汛中的可靠程度。
  2001年6月22日,荷泽市黄河防汛办公室受山东省防汛指挥部委托,在东明黄河大桥旁的郭庄(黄堤桩号211+600-211+800)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防汛抢险实战演习。这次演习共设险情5处,其中深水漏洞3处,背河水下管涌群1处,堤坡渗水1处。参加这次演习的有山东黄河第一、二、五、六、十专业抢险队,郓城县、牡丹区黄河专业抢险队,东明县黄河民兵抢险队等8支队伍,共计500余人。
  牡丹黄河河务局专业抢险队39人配合山东黄河河务局第一机动抢险队53人抢护4号漏洞背河,抢护方法是修做铁皮反滤围井,围井尺寸:高1.5米,外直径下部6米,上部4米,共用土方45立方米、编织袋1200条、粗砂1.3立方米、小石子1.3立方米、中石子和大石子各1.0立方米。抢护过程:10时23分抢护人员到达现场,10时24分开始清基,装土袋,10时26分清基完成,10时27分用铁皮反滤网内罩住洞口,开始排压土袋、铺粗砂。人员分工:装土袋6人,运土袋10人,装反滤料2人,运反滤料6人,围井内4人负责铺反滤料,围井四周9人负责排整土袋。10时41分围井溢水管开始流出清水,10时44分抢护胜利结束,整个抢护过程仅用21分钟。
  山东黄河河务局局长袁崇仁、副局长郝金之,荷泽市副市长孙义福,荷泽军分区政委陈孝全、副司令员李斯斌等领导观看了演习全过程,对演习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2003年6月19日8时至18时30分,为检验黄河通信专网设施、传输、传真、数据信息的通信保障能力,山东黄河河务局开展了防汛信息通信演习。
  为搞好此次演习,牡丹黄河河务局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订落实防汛信息通信演习具体实施方案。结合牡丹黄河河务局的实际情况,按照防御大洪水机构设置,打破机关科室界限,成立了演习指挥部,指挥由牡丹黄河河务局局长晁民法担任,副指挥由副局长王勤修、冯特立担任,技术负责人由主任工程师光治合担任。根据职责分工,设立了综合调度、水情、工情、引水控制、物资供应、政治宣传、综合保障、通信8个职能小组,各河务段安排专人对险工水尺进行报汛。根据演习要求,按班坝责任制决定利用800兆赫手机报险,并成立河势、水位观测小组和查险报险小组。通信站对黄河通信专网设施传输、传真、电话、数据信息进行了调试,以保证黄河信息通信演习顺利进行。同时,明确演习期间的工作纪律,加强值班,按照防汛信息通信演习要求操作,演习期间不得迟到早退,无故离岗、脱岗,否则,将对当事人和有关职能组的负责人进行处理,确保了演习的顺利开展。
  2003年6月25~27日,按照上级部署,牡丹黄河河务局全体职工参加了黄河防汛总指挥部组织的全河防汛合成演练,进一步检查本局通信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及工情、险情会商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了指挥人员的综合指挥调度能力与各级各类防汛队伍的应变能力与实战技术水平。
  为适应抗洪抢险的需要,逐渐提高一线民兵基干班人员的防汛抢险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从1995年起,注重了对民兵基干班的抢险拉练演习,其活动情况叙述于后。
  1995年7月12日,荷泽市防指黄河防汛办公室对李村、李庄2乡(镇)基干班进行了拉练演习,参加演习的基干班按规定时间要求,准时到达了指定位置。基干班表现出高度组织纪律性,确实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群众性防汛大军。
  1998年8月6日和21日,荷泽市李村、李庄2乡(镇)的民兵抢险队积极参加了荷泽地区防汛指挥部分别在东明高村、荷泽市刘庄黄河大堤上举行的两次群众防汛队伍巡堤查险演练,共计9个基干班,近120人参加了演练。首先演练了偎水堤段各种情况下的巡堤查水办法,随后又演练了临河堤坡风浪淘刷险情的抢护。民兵抢险队还参加了防汛知识问答。两次演练均取得良好效果,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1999年6月29日,荷泽地区防汛指挥部组织民兵抢险队在荷泽刘庄险工31号坝前滩地上进行抢险比武,荷泽市黄河河务局组织李村镇民兵抢险队参加了比武活动。比武项目有军事操练、防汛知识问答和抢护堤防管涌。荷泽地区行署副专员李德章、军分区副司令员林荣昌、地区黄河河务局副局长陈太平、沿黄县(市)分管防汛的负责人观摩了比武活动。
  为不断提高荷泽市(牡丹区)各部门参加黄河防汛抢险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以适应抗大洪、抢大险的需要,从1997年开始,荷泽市防汛指挥部也注意了对市直单位职工进行防汛抢险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黄河防汛办公室均派出技术人员作指导。培训利演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市直各单位的职工在黄河防汛抢险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第五节历年洪水和抢险情况
  1986-2005年,黄河水量进入了连续偏枯时段,发生洪水的机遇偏少。在此期间,黄河出现的较大洪水在1996年8月,持续时间较长的洪水是2003年,来水最枯的年份是1997年。历年汛期洪水和出险抢护情况分述如下:
  1986年汛期,黄河岀现了1951年以来枯水少沙现象,花园口水文站仅出现3次3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洪峰。其中,7月12日,最大洪峰流量4130立方米每秒,7月14日到达高村水文站,洪峰流量3450立方米每秒,水位62.00米。这次汛情特点是:①洪峰出现早,持续时间短,花园口水文站6月30日就出现了第一次洪峰。②汛期水量、沙量偏少,7-10月高村水文站输水量128.32亿立方米,输沙量2.14吨,分别较多年平均值少47.7%和72.0%。
  由于在汛前做好了各项防汛准备工作,进人汛期又加强了防守,菏泽市(牡丹区)15公里的黄河大堤和险工在汛期没有出现险情,安全度汛。
  1987年汛期,黄河又是一个枯水少沙时段,花园口水文站大于3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仅有1次,即8月29日,花园口水文站洪峰流量460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92.96米,8月30016时洪水到达高村水文站,洪峰流量3200立方米每秒,水位62.13米。高村水文站的总输水量65.55亿立方米,总输沙屋1.04亿吨,平均含沙量15.90公斤每立方米,分别为30年(1951-1980年)平均值的28.8%、14.4%和42%.高村水文站流量在1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天数为35天,2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时间只有80小时。
  据河势观测,1987年的河势较稳,未出现上提下挫的情况,刘庄险工10~31号坝长期着河,大溜顶冲12-14号坝,贾庄险工和张闫楼控导不着河。刘庄险工18号坝长期靠溜,导致根石走失,因此及时进行了抛块石抢护,抢护用右36立方米,工日13个,投资0.15万元。
  1988年汛期,是一个黄河水量偏丰的时段。7~8月,黄河中游地区先后降大到暴雨,致使黄河出现了8次超过3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其中7月出现的4次洪峰,流量小,水位低,没有出险。而8月9日、12日、17日和210花园口水文站连续出现了6400,6300、6900,6330立方米每秒洪峰,最大洪峰流量690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93.23米。8月18020时洪峰到达高村水文站,洪峰流量655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62.82米,最大含沙量142公斤每立方米,洪峰到达刘庄险工后,相应水位60.63米。刘庄险工由于受洪水长时间冲刷,14、16、18、23号坝相继出险5次,发现险情后,及时组织人员抛铅丝笼、散石抢护,有效地控制了险情,战胜了洪水,化险为夷。抢险共动用石方604立方米,铅丝3020公斤,工日326个,投资3.16万儿。
  分析刘庄险工岀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多沙河道变化的客观规律。河道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高含沙水流淤积河道,改变了原来水流相对稳定的条件,必然导致河道的不平衡、不稳定,表现为河道左右摆动,河势上提下挫,所以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河道新平衡,达到新的稳定。因此,经常观察河势,密切注意河势变化,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是必要的。
  (2)刘庄险工14号、16号、18号、23号坝岀险的原因分析如下:14号坝出险,主要是由于13号坝护岸过长(实际长度100多米),汛期经常靠大溜,且送溜、迎溜能力差,造成14号坝承重过大而出险;16、18号坝出险是由于17号坝拆除,修建了刘庄闸,致使18号坝送溜承重过大,18号坝的回溜又加重了对16号坝的冲刷;23号坝出险是因为23号坝是主坝,迎溜段长,受到河水的剧烈冲刷。
  (3)抛根石手段落后,抛根不到位。
  (4)抛根石用散石多,用铅丝笼、柳石枕少。
  (5)根石探摸手段落后,根石坡度不足。
  (6)抛根石定额过高,实行承包制以后,超过的工日不好解决;在工程管理中外观注意的多,检查内部质量少,造成隐患。
  1988年第五至第八次洪峰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中水持续时间长,水量大。8月10~24日,大河流量在4000~6550立方米每秒持续时间长达半个月。8月进入荷泽总水量为99.18亿立方米, 比多年平均值74.4亿立方米多33.3%。
  (2)含沙量大。第五次洪峰,高村水文站含沙量为150多公斤每立方米, 第七、八次洪峰含沙量也在50公斤每立方米左右。
  (3)水流速度变化大。第四至第八次洪峰流量经高村至孙口河段传递时
  间为19.13~10.7小时,传递速度为6.84~57公里每小时。
  (4)削峰能力减弱。第五至第八次洪峰经高村水文站至孙口水文站河段,削峰率分别为5.8%、3.2%61%21%,总趋势减小,符合一般规律。其中,第七次洪峰削峰率较大,是因永乐、四杰村两滩进水和杨集险工以下河势变化。
  (5)冲刷能力强。第六次洪峰到达高村水文站,流星为5600立方米每秒,到达荷泽刘庄险工,水位60.63米。8月22日,第七次洪峰到达高村水文站,流量6550立方米每秒,到达荷泽刘庄险T,水位仍是60.63米。
  1989年汛期,黄河上中游降雨偏少,高村水文站总输水量190.81亿立方米,总输沙量5.37亿吨,平均含沙量28.14公斤每立方米,分别比多年 (1950~1987年)平均值(输水量252.44亿立方米,输沙量8.76亿吨,平均含沙量34.70公斤每立方米)减少24.4%、38.7%和18.9%0又是一个枯水枯沙年份。
  花园口水文站于7月25日和8月21日出现两次洪峰。7月25日的洪峰较大,流量600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93.31米,7月26日到达高村水文站,洪峰流量5280立方米每秒。由于持续时间较长,高村水文站河道岀现淤积, 排洪能力下降。刘庄险工12-J4号坝冲刷严重,导致根石走失,相继出险4次,经及时抢护,有效地控制了险情的发展。4次抢险共动用石方299立方米,铅丝705公斤,工日175个,投资1.76万元。
  1990年汛期,黄河岀现近十年来水量最小的一年,花园口水文站仅于7月9日和8月31日出现两次洪峰。7月9日出现的最大洪峰流量4440立方米每秒,水位92.90米;7月10日,高村水文站洪峰流量4150立方米每秒,水位62.53米。
  7~10月,高村水文站总输水量131.00亿立方米,输沙量3.51亿吨,平均含沙量26.79公斤每立方米,分别较多年平均值减少48.1%、59.9%和22.2%o由于洪量较小,水位较低,持续时间较短,洪水未出槽,工程未出现较大险情,受大溜顶冲的坝岸根石略有走失现象。
  本年河势比较稳定,大溜顶冲部位一直在刘庄险工11~13号坝间,刘庄险工以上由于对岸南小堤险工河势下滑,控溜能力增强。河出南小堤险工后,主溜南移,造成多年稳定的永乐滩及岔河头滩坍塌后退,坍塌最宽处100余米。
  1991年汛期,由于黄河上中游地区发生多年不遇的干旱,8月降雨量仅为多年平均值的35%〜60%,因此黄河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枯水枯沙现象。花园口水文站最大洪峰流量319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92.81米,6月15日,高村水文站洪峰流量2900立方米每秒,水位62.38米。7~10月,高村水文站总输水量45.77亿立方米,总输沙量1.02亿吨,平均含沙量22.29公斤每立方米,比多年(1950-1987年)平均值分别减少81.9%、88.4%和36.7%。由于流量小,水位低,水未出槽,工程未出现较大险情,但根石略有走失现象。
  该年河势与1990年相比,大致相同,大溜顶冲部位一直在刘庄险工11~13号坝之间,多年稳定的永乐滩与岔河头滩在1990年坍塌的基础上继续坍塌后退,最宽坍塌处约50米。
  1992年汛期,黄河上中游地区降雨较少,虽然部分地区降雨,但由于天气干旱,未能形成径流,故黄河来水量偏少。花园口水文站仅在8月16日19时出现一次洪峰,洪峰流量6430立方米每秒,水位94.33米,8月19日4时洪峰到达高村水文站,流量4100立方米每秒,水位63.13米,19日10时,刘庄水位61.13米,比1958年223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位60.74米还高出0.39米。由于洪水位表现较高,河床淤积严重,荷泽市两个滩区漫滩进水,岔河头滩进水口门宽40-892米,偎堤水深平均1.8米,滩地平均水深0.8米,淹地面积4700亩,可耕地3200亩;张闫楼滩滩地平均水深0.5米,淹地面积9700亩,两个滩区合计经济损失458万元。
  7~10月高村水文站输水量124.25亿立方米,输沙量5.58亿吨,平均含沙量44.9公斤每立方米。
  在洪水期间,虽然水位表现较高,但荷泽市范围内的各项工程均未出现较大险情,受大溜顶冲,坝岸的根石略有走失现象。
  1993年汛期,黄河上中游天气干旱,降雨较少,未能产生大的径流。黄河来水来沙较常年偏枯,花园口水文站仅于8月7日出现一次洪峰,洪峰流量4300立方米每秒,水位93.84米,8月8日,洪峰到达高村水文站,流量3450立方米每秒,水位62.59米,刘庄险工水位61.04米,比1958年223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位60.74米还高出0.30米。此次洪水持续时间较长,水位表现较高,含沙量较大,加之1992年高含沙洪水过后,无后续洪水冲刷,造成了河床淤积,个别河段洪水漫滩。岔河头新滩被淹宽30.0米,长约1780米,水深0.2米左右。张闫楼嫩滩部分漫水,宽约200米,水深0.3~0.6米,淹没庄稼1000余亩。另有两条串沟进水,过水深0.5米,控导工程前水深1.5米左右。刘庄险工11-13号坝前头根石台局部下蛰走失。抢险共动用石方99立方米,工日33个,投资0.45万元。
  7~10月,高村水文站输水量136.60亿立方米,输沙量3.65亿吨,平均含沙量26.7公斤每立方米,均较多年(1951~1990年)平均值(输水量247.6立方米,输沙量8.60亿吨,平均含沙量34.73公斤每立方米)偏少。
  1994年汛期,黄河上中游降雨偏少,没有出现较大洪水,花园口水文站仅出现两次洪峰,一号洪峰出现在7月10日18时,洪峰流量4650立方米每秒;二号洪峰出现在8月8H8时12分,洪峰流量6300立方米每秒,水位94.14米,1008时,洪峰到达高村水文站,流量3430立方米每秒,水位62.84米。7~10月,高村水文站总输水量129.57亿立方米,总输沙量6.37亿吨,平均含沙量49.16公斤每立方米,较多年(1951-1990年)平均输水量、平均输沙量偏少,平均含沙量偏大。
  花园口水文站一号洪峰7月13日10时到达刘庄险工,水位61.14米,16日10时,刘庄险工12号坝上跨角及前头因受大溜顶冲淘刷,局部根石走失严重。抢险共动用石方48立方米,工日16个,投资0.21万元。
  1995年汛期,黄河上中游来水来沙偏少,高村水文站7月7~17日断流11天。高村水文站汛期总输水量107.90亿立方米,总输沙量4.96亿吨,平均含沙量45.97公斤每立方米,输水量、输沙量分别为多年(1951~1990年)平均值的43.6%和57.7%,属枯水枯沙年。
  花园口水文站汛期共发生两次洪峰,分别发生在7月20日21时和8月1日16时,其中8月1日16时洪峰最大,流量3560立方米每秒,水位93.87米。8月3日4时洪峰到达高村水文站,流量2190立方米每秒,水位62.50米。
  1995年洪水特点:来势快,突发性强,水位偏高,但由于领导的重视,加强昼夜值班巡查,密切注意水情、工情、河势的变化,工程没有发生险情,洪水安全通过荷泽市境。
  1996年汛前,黄河又岀现了枯水现象,5月31日至6月5日,高村水文站黄河断流6天。7月31日至8月1日,黄河中游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三门峡花园口区间降大暴雨,降雨中心在伊、洛、沁河中下游。8月5日14时,花园口水文站岀现一号洪峰,洪峰流量7600立方米每秒,水位94.73米,为花园口水文站历史最高水位。10日0时洪峰到达高村水文站,洪峰流量620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63.87米,刘庄险工水位自9日9时61.49米起涨,至10日19时,历时35个小时,一直保持61.49-61.70米,10日13时,刘庄最高水位61.71米,10日17时,洪水开始消退,顺利通过荷泽市境。
  这次洪水的特点是:洪量大,流速慢,含沙量低,水位表现高,冲刷力大,持续时间长。8月5日14时,花园口水文站出现洪峰,8月10日6时高村水文站报峰,历时106小时,行程189公里,速度仅有L.78公里每小时。与1982年花园口水文站洪峰(流量15300立方米每秒,到达高村水文站历时38小时,传递速度为4.97公里每小时)相比,此次洪峰传递时间为68小时。这次洪水使荷泽市岔河头、张闫楼两个滩区于8月8日晨陆续漫滩进水,漫滩水深1~1.5米,偎堤水深2~3米,淹没耕地27000亩,受灾村庄18个,受灾人口14000人,被洪水围困村庄3个,围困人口2700人,损坏桥涵3座、机井181眼,倒塌房屋155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615.7万元。刘庄险工、贾庄险工、张闫楼控导工程相继岀险。据统计,这次洪水共出险坝岸17道26次,其中张闫楼连坝被冲决3处,抢险共用石方3500立方米,土方10700立方米,柳料21.58万公斤,铅丝6060公斤,麻绳830公斤,木桩86根,工日7417个,完成投资69.16万元。
  为确保黄河工程和沿黄滩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洪水发生后,荷泽市委领导非常重视,决定加强领导和人防,于8月9日5时,组织基干班118个1416人,两个抢险队80人,荷泽市直属34个单位170人,冒雨连夜上堤防守,荷泽地区直属8个单位40人也上堤参与指挥和领导防汛,李村、李庄2个乡(镇)防汛指挥部也搬到黄堤上现场办公,共计上堤干部、群众2024人。
  1997年是黄河历史上罕见的枯水枯沙年。自6月23日至7月16日,高村水文站断流24天,其中汛期断流16天(7月1~16日)整个汛期,高村水文站总输水量31.78亿立方米,总输沙量1.52亿吨,为多年平均值的12.8%和17.7%。
  7月下旬,三门峡至花园口间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地区暴雨,雨水全部注人主河道,导致花园口水文站8月4日2时36分出现402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8月5日8时,高村水文站流量2150立方米每秒,刘庄水位60.96米,大溜一直顶冲刘庄险工14~19号坝间。由于靠溜时间较长,根石长时间受溜淘刷,因此刘庄险工14号、15号、16号、19号坝相继出现根石坍塌险情。为防止险情扩大,危及险工、堤防安全,采取边报抢险代电边抛大块石抢护的措施。通过三昼夜的艰苦奋战,出险的4道坝均转危为安。共完成抢险石方506立方米,工日169个,完成投资5.51万元。
  这年洪水虽然流量不大,但由于河床淤积严重,水位表现较高,岔河头滩区于8月4日2时漫滩进水,口门位置在刘庄险工10号坝以上,3个口门总宽度计180米,口门平均水深0.8米,淹没面积5670亩,受灾村庄4个自然村, 受灾人口3100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80余万元。
  1998年汛期,黄河来水来沙偏少,7-10月,高村水文站总输水量95.79亿立方米,总输沙量3.18亿吨,平均含沙量33.20公斤每立方米,输水量、输沙量分别为多年(1991-1995年)同期平均值的40.7%和30.2%,属枯水枯沙年。
  7月11-12日,黄河中游晋陕区间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大暴雨,7月16日16时,花园口水文站出现一号洪峰,流量4660立方米每秒,水位94.24米。7月18021时,洪峰到达高村水文站,流量3030立方米每秒,水位63.40米。19日6时,刘庄险丁最高水位61.73米,比“96•8”(1996年8月)洪水高村水文站洪峰流量6200立方米每秒时水位61.71米还高0.02米。由于水位较高, 岔河头滩区漫滩进水,张闫楼嫩滩全部进水,两滩淹没面积3.37万亩,其中耕地1.4万亩,机井80眼,桥涵3座,受灾村庄14个,受灾人口11000余人。
  由于主溜顶冲淘刷,7月170、20日及9月11日,刘庄险工15号、16号坝迎水面至下跨角相继出现根石走失、坍塌入水险情密为防止险情扩大,立即组织全体职工投人抗洪抢险斗争,采取抛铅丝笼及大块石抢护。4次抢险共用石方1023立方米,铅丝2748公斤,工日610个,完成投资10.48万元。
  1999年汛期,高村水文站总输水量82.30亿立方米,总输沙量3.08亿吨,平均含沙量37.40公斤每立方米。输水量、输沙量分别为多年(1951〜1998年)同期平均值(输水量227.8亿立方米,输沙量7.96亿吨)的36.1%和38.7%,属枯水枯沙年。该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较大洪水,由于受泾渭河流域降雨影响,7月24日9时,花园口水文站出现一次洪峰,最大流量332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94.04米,7月2604时,高村水文站最大流量277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63.31米。此次洪水到达荷泽市境内后,水位较低,除部分嫩滩进水外,基本没有发生漫滩现象。刘庄险工部分坝岸受大溜顶冲、回溜淘刷,7月25日、26日,14号、18号、19号坝护岸,21号、23号坝前头至下跨角相继发生根石走失、根石台下蛰险情。经过30小时的抢护,确保了工程的安全。共完成抢险石方832立方米,工日274个,投资3.3万元。
  2000年汛期,由于黄河上游无较大降雨,小浪底水库开始下闸蓄水,黄河下游没有出现较大洪水,仅在7月6日20时,高村水文站出现一次洪峰,最大流量仅有1060立方米每秒,荷泽市辖区内没有发生洪水漫滩现象,堤防险工均没有发生险情。
  据统计,在整个汛期,高村水文站总输水量46.20亿立方米,总输沙量0.32亿吨,平均含沙量6.92公斤每立方米,输水量、输沙量分别为多年(1951~1998年)平均值的20.3%和4.0%,属严重的枯水枯沙年。
  2001年汛期,由于黄河上中游雨水较少,没能形成径流,因此黄河下游一直未发生较大洪水,仅在10月3日20时,高村水文站出现一次洪峰,最大流量为866立方米每秒。由于流量小,流速低,冲刷力弱,荷泽市牡丹区境内的堤防、险工均未出现险情。
  7~10月,高村水文站总输水量33.08亿立方米,总输沙量0.33亿吨,平均含沙量9.98公斤每立方米,输水量、输沙量分别为多年(1951-2000年)同期平均值的14.9%和4.3%,属历史上少有的枯水枯沙年。
  2002年汛期,高村水文站输水总量75.82亿立方米,输沙总量0.79亿吨,分别为多年(1951-2000年)同期平均值的34.3%和10.2%,属枯水枯沙年。
  7月4~15日,黄河进行首次调水调沙试验,4日小浪底水库最大下泄流量3320立方米每秒,6日花园口水文站最大流量3160立方米每秒,11日高村水文站最大流量2980立方米每秒,水位62.03米,刘庄险工水位异常偏高,超过“96•8”洪水位,河道淤积严重,过流能力下降,洪水传播时间较长,平槽流量不足2000立方米每秒,岔河头、张闫楼滩区先后进水漫滩。
  调水调沙试验期间,牡丹区河段的河势是:刘庄险工1~43号坝全部靠水,20-29号坝靠溜,21~23号坝大溜顶冲,24~29号坝靠边溜,18~20号坝靠回溜。7月11日7时30分,刘庄险工21号坝由于受大溜顶冲,上跨角及前头根石坍塌,采取抛散石抢护。抢险用石192立方米,工日63个,完成投资1.95万元。
  2003年8月25日至10月2日,黄河流域受“华西秋雨”天气影响,先后发生7次较大范围持续强降水,为20年所罕见,黄河中游干支流相继出现较大洪水。由于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黄河下游来水经历了5个过程。
  一是8月25日至9月6日,黄河中下游地区先后出现两次强降雨过程,受此影响,9月4日,花园口水文站洪峰流量2780立方米每秒,水位93.42米,高村水文站最大流量2670立方米每秒,水位表现较高,高村水文站超警戒水位(63.50米)15厘米,水位63.65米。
  二是9月6日至18日18时,结合小浪底水库预泄运用,三门峡、小浪底、故县、陆浑水库四库联合调度调水调沙试验实施,9月9日16时,高村水文站最大流量2710立方米每秒,水位63.42米。9月18日,因河南省兰考县蔡集工程28号坝上跨角处堤防冲决,东明南滩进水被淹,黄河防总决定自9月18日暂停小浪底水库防洪预泄运用,改为按控制花园口水文站流量800立方米每秒左右运用。
  三是9月24日8时至10月16日,小浪底水库恢复防洪运用,控制花园口水文站流量2500立方米每秒左右。9月25日以后,受黄河中游地区强降水过程的影响,黄河渭河流域出现了2003年入汛以来的第五次洪水,黄河下游较长时间维持较大流量过程。10月13日,受东明县黄河南滩退水影响,高村水文站流量2900立方米每秒,水位63.32米。
  四是10月16-26日,考虑到小浪底水库大坝安全,三门峡水库自10月16日起,开始向非汛期蓄水运用过渡,小浪底水库控制花园口水文站流量2700立方米每秒运用,黄河下游荷泽河道流量一直维持在2000立方米每秒左右。
  五是10月26日至30日20时,小浪底水库控制花园口水文站流量500立方米每秒运用,以利于河南省兰考县蔡集控导工程口门堵口,10月26日,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137立方米每秒,10月29日,蔡集控导工程口门堵复。10月30日,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1500立方米每秒。在此期间,荷泽河道流量一直维持在2300立方米每秒左右。11月18日开始,小浪底水库按日平均流量900立方米每秒下泄,并于12月转入防凌运用,控制花园口水文站流量600立方米每秒。
  该年度洪水有几个突出特点:①强降雨多,强度大,持续时间长。②洪水发生时间晚,相对稳定流量持续时间长,水量大,含沙量小。③洪水冲刷力强,同流量水位明显降低。④四库联合调度运用,减灾作用大。
  由于刘庄险工对岸的老滩嘴受到水流淘刷,滩岸不断坍塌,因此刘庄险工河势不断下滑。靠主溜坝岸由9月3日前的23~24号坝,下滑到27~28号坝,尚有继续下滑的趋势。从9月5日至10月23日,刘庄险工21~23号、26号坝连续受大溜淘刷,根石走失严重,出现4次较大险情,3次一般险情,分别采取了抛乱石、抛大块石、抛铅丝笼等抢护措施,控制了险情的发展,确保了防洪工程的安全。汛期抢险累计用石1098.8立方米,铅丝1390公斤,土方13.2立方米,动用车348辆次,船只3船次,本局职工2874人次,基干班721人次,民工1759人次,地方干部319人次,支援东明滩区专业机动抢险队672人次,使用工日540个,投资11.53万元。
  牡丹区两个滩区少数嫩滩被淹没,造成经济损失3.8万元。
  2004年汛期,黄河有两次来水过程:一是6月19日至7月13日进行的调水调沙试验;二是8月23日至9月2日受中下游降水影响形成的高含沙洪水过程。据统计,7-10月,高村水文站总输水量209.96亿立方米,输沙量2.38亿吨,分别较多年平均值偏少36.37%和72.73%,属枯水枯沙年。
  (1)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6月1.9日9时至6月29日0时。小浪底水库控制花园口水文站流量2600立方米每秒,下泄清水冲刷下游河道主槽,6月24日9时,高村水文站最大流量2750立方米每秒。第二阶段自7月2日12时至7月1308时,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3座水库经过联合调度,下泄水沙过程实现精确“对接”,在距小浪底大坝57公里处成功塑造出异重流,并使其顺利地运行至坝前排沙出库。随着下游河槽过流能力的逐渐加大,花园口水文站控制流量逐渐增加至2900立方米每秒,含沙量不超过25公斤每立方米。7月110日12时,高村水文站最大流量287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63.02米。7月11日14时,刘庄险工最高水位61.74米,7月1308时,水库调度完成试验控泄任务。7月14日12时以后,高村水文站流楚开始减小,7月14日14时,刘庄险工水位开始回落。7月16日4时,高村水文站流量降至770立方米每秒,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第二阶段洪水顺利通过牡丹区。
  (2)高含沙洪水阶段(2004年8月23日至9月2日)。
  8月下旬,受黄河中下游降雨影响,泾、渭河干支流相继形成高含沙洪水过程。8月23日起,小浪底水库实施调水调沙,下泄流量按2300立方米每秒控制,为了减少小浪底水库泥沙淤积,8月23014时,加大下泄流量,进行排沙运行,并形成异重流排沙岀库,最大含沙量达352公斤每立方米,8月25日6时30分,高村水文站出现最大流量384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63.10米,8月26日4时,含沙量227公斤每立方米。8月30日12时,小浪底水库出库流量200立方米每秒,8月3J日14时,高村水文站水位开始回落。9月2日6时,高村水文站流量降至440立方米每秒,牡丹区河道恢复到正常流量。
  7月7日8时,高村水文站流量2550立方米每秒,刘庄险工水位61.41米,刘庄险工21~31号坝靠水,25~31号坝靠溜,29~30号坝靠主溜。
  调水调沙以来,由于高村水文站含沙量小于15公斤每立方米,流量约在2600立方米每秒,对牡丹区河道形成较强的冲刷力,特别是刘庄险工对岸有导流作用的老滩嘴受此水流冲刷,不断坍塌,致使刘庄险工河势不断下滑,靠主溜坝岸由调水调沙前的27~28号坝,下滑到29-31号坝。6月21日以来,刘庄险工29~30号坝坝裆,31号、35号坝连续受大溜冲刷,根石走失严重,先后4次出现较大险情。抢险共用石料1040立方米,柳料3.78万公斤,麻绳300公斤,铅丝2098公斤,木桩30根,工日1041个,总投资14.25万元。
  由于滩区群众及时堵复串沟,日夜加强巡查,故没有出现漫滩进水现象。
  2005年汛期,黄河有两次来水过程:一是6月16日至7月1日进行的调水调沙首次生产运行;二是10月5日至26日黄河中游普降大到暴雨形成的秋汛洪水。7~10月,高村水文站总输水量208.73亿立方米,输沙量1.54亿吨,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分别偏少36.7%和82.34%,属典型的枯水枯沙年。
  (1)调水调沙首次生产运行。
  2005年黄河调水调沙首次生产运行于6月16日开始。为使调水调沙之前下游河道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使河势得到有利的调整,减少工程出险概率和漫滩风险,小浪底水库于6月8日开始防洪预泄运用,按800立方米每秒下泄,下泄流量逐渐加大到1500~2500立方米每秒,到达荷泽地区流量在1200~2300立方米每秒。
  根据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通知精神,2005年黄河调水调沙生产运行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小浪底水库下泄平均流量2800立方米每秒,误差按5%控制,6月16日20时48分,小浪底站流量3040立方米每秒,此阶段到达牡丹区的流量2350立方米每秒左右,刘庄险工最高水位61.24米,同流量的水位比2003年秋汛后期降低0.26米,比2004年调水调沙试验阶段降低0.07米。
  第二阶段是在小浪底水库水位降至230米时,利用万家寨、三门峡水库蓄水及三门峡库区非汛期拦截的泥沙,通过水库联合调度,塑造有利于小浪底库区形成异重流排沙的水沙过程。6月22日12时开始,万家寨水库下泄流量1300立方米每秒,6月27日7时,三门峡水库开始按3000立方米每秒流量下泄,万家寨水库下泄的水流在三门峡水库水位降至302.6米时与之对接。6月27日15时左右,异重流在离小浪底大坝48公里处潜入库底,并于29日16时排出库外。本阶段小浪底水库最大下泄流量为3820立方米每秒,6月26日4时,高村水文站流量3510立方米每秒,刘庄险工最高水位61.83米,同流量比2004年降低0.03米。7月1日5时,随着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骤减至570立方米每秒,7月5日高村水文站流量降至475立方米每秒,转入正常防汛工作。
  (2)防御强降雨形成的秋汛洪水。
  10月初,黄河中游普降中到大雨,时有暴雨,形成秋汛洪水。为确保下游滩区群众和防洪工程安全,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决定,自10月2日10时起,小浪底水库进行拦洪削峰运用,控制花园口水文站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左右,10月4日11时,花园口水文站出现最大流量286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92.51米,10月5日20时,高村水文站出现最大流量272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62.36米。
  在这两次洪水演进过程中,水位表现较低,没有发生漫滩现象。但由于主溜多日淘刷,10月508时和10月9日10时,受大溜顶冲的刘庄险工31号坝下跨角和迎水面出现根石严重走失、根石台坍塌、坦石下滑等险情。两次抢险共用石料639立方米,工日256个,完成投资6.8万元。
  1986-2005年险情与抢险工料、投资统计表见表3-13,高村水文站黄河断流情况统计表见表3-14,花园口和高村水文站最大流量、最髙水位统计表见表3-15,高村水文站历年输水量、输沙量、平均含沙量统计表见表3-16。
  表3-131986-2005年险情与抢险工料、投资统计表
  续表3-13表3-141986-2005年高村水文站黄河断流情况统计表
  表3-151986-2005年花园口、高村水文站最大流量、最高水位统计表表3-161986-2005年高村水文站历年输水量、输沙量、平均含沙量统计表
  第六节抗洪纪实
  1986-2005年,黄河没有发生大洪水,花园口水文站发生5000-~10000立方米每秒的中常洪水共有7次,典型洪水有1988年花园口水文站出现的69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1996年花园口水文站出现的76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2003年黄河出现的长达80多天的秋汛洪水这几次洪水虽然流量不太大,但由于黄河河道主槽淤积严重,排洪能力降低,加之黄河滩区生产堤的影响,因此洪水位普遍较高,洪水传播时间延长,牡丹区黄河堤防、险工多次出现严重险情。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坚固的黄河防洪工程体系和强大的人防力量,特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援,经过顽强拼搏、团结奋战、科学调度、严密防守,战胜了黄河历年洪水,确保了黄河防洪工程和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夺取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作出了突岀贡献。
  一、1988年黄河洪水
  1988年8月,黄河中游地区连降大到暴雨,花园口水文站相继出现了8次超过3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特别是后4次,洪峰流量均在6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最大洪峰流量是8月17日出现的6900立方米每秒,5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流量在荷泽河道持续时间较长。8月18020时,高村水文站最大洪峰流量655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62.82米,8月19日2时,刘庄险工水位60.63米。高村水文站最大含沙量出现在8月15日4时,峰值达150公斤每立方米。后4次洪水具有洪量较大、历时较长、含沙量较高、传递速度较慢等4个主要特点。
  由于8月洪峰流量较大、中水持续时间长、洪水冲刷能力强等原因,尽管刘庄险工是一处老险工,经过多年加固改建和汛期抢险,根基有所加强,但仍有18号、23号、14号、16号坝出险。
  (1)刘庄险工18号坝:8月11日,刘庄险工13~23号坝靠主溜,因16~18号坝间距较长(中间因修刘庄闸去掉了17号坝),边界约束水流能力减弱,主溜对18号坝冲刷能力相应增强。8月12日18时,18号坝上跨角及迎水面根石走失,次日立即采取抛铅丝笼固根措施,并加强观测。8月17日,18号坝受大溜顶冲,到8月20日4时,又发现根石走失,根石台坍塌,当天立即采取抛铅丝笼固根措施,后又抛填散石,继续加固。两次抛铅丝笼用石250立方米,险情方得到制止。
  (2)刘庄险工23号坝:由于主溜经常靠14~23号坝,且23号坝为主坝,迎溜段长,起着迎托水溜、控导河势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前两次洪峰,主溜冲刷非常剧烈,8月18日10时,23号坝前头根石走失,当天下午抛铅丝笼抢护,共抛石64立方米,基本控制了险情。
  (3)刘庄险工14号、16号坝:13号坝护岸过长(实际长度为100多米), 送溜迎溜能力差,造成14号坝承重能力过大,18号坝的回溜又加强了对16号坝的冲刷,特别是第八次洪峰顶冲部位比较集中,引起14号、16号坝根石不断走失。8月24日17时,两坝前头根石走失严重,根石坡度仅有1:0.5至1:0.7。8月25日对14号、16号坝进行抛铅丝笼固根,后又继续抛填散石加固。两次抢险共用石290立方米,控制了险情的发展。
  二、1996年黄河洪水
  1996年7月31日至8月1日,黄河中游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三花区间降大到暴雨,降雨中心在伊、洛、沁河中下游。8月5日14时,花园口水文站出现第一次洪峰,洪峰流量7600立方米每秒,水位94.73米,为花园口水文站历史最高洪水位,10日0时洪峰到达高村水文站,流量为620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63.87米,10日13时,刘庄险工最高水位61.71米。8月13日花园口水文站出现了第二次洪峰,洪峰流量5520立方米每秒,水位94.09米,15日2时洪峰到达高村水文站,流量447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63.34米。第一次洪峰是1982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洪水量较大、流速较慢、含沙量偏低、水位表现高、持续时间较长是这次洪水的主要特点。
  (一)工程出险情况及抢护措施
  8月7日,随着洪水的不断上涨,水位相应升高,刘庄险工、贾庄险工、张闫楼控导工程部分坝岸相继靠大溜、大边溜。由于靠溜时间较长,根石长时间受溜淘刷,因此出现险工工程、控导工程根石走失及坍塌现象,共出险坝岸26坝次,其中刘庄险工岀险17坝次,贾庄险工岀险5坝次,张闫楼控导工程出险4坝次。8月10日,随着水位的增高,背河兰口村(对应黄堤桩号226+500~227+500)有10余户的手压井自动冒水(渗水)。
  险情发生后,根据险情状况,一边报抢险代电,一边采取抛大块石、铅丝笼护根等措施,严防险情扩大。8月10日、12日、13日,洪水继续上涨,险情陆续发生,坝岸出险接连不断,情况十分危急。在紧要关头,梁灿局长立即召开全局职工紧急会议,在会议上强调指出:当前科室人员除做好正常的防汛工作外,一律投入抢险斗争。按险情的轻重情况,抢险人员兵分三路,协同作战,顶炎热,冒酷暑,顶风冒雨,夜以继日,奋力与洪水搏斗,通过15个昼夜的全力拼搏,终于制止了险情,确保了工程安全。这次抢险共完成石方3500立方米,土方10.7万立方米,用铅丝6060公斤,柳21.58万公斤,完成投资69.16万元,使用工日7417个。
  (二)滩区受灾及迁安情况
  8月8日晨,荷泽市岔河头、张闫楼两个滩区陆续漫滩进水。漫滩水深1~1.5米,偎堤水深2~3米。淹没耕地27000亩,受灾村庄18个,受灾人口14000人,被洪水围困村庄3个,围困人口2700人,损坏桥涵3座、机井181眼,倒塌房屋155间,造成直接损失达1615.7万元。在洪水来到之前,成立了以市防汛指挥部副指挥长、农委主任马令轩为组长的5人搬迁领导小组,立即动员滩区群众提前搬岀,要求将老弱病幼人员及贵重物品提前搬迁到安全地带,提前迁岀人口1200余人,贵重物品基本全部搬岀。洪水漫滩后,组织大、小船6只,昼夜不停地搬迁被围困群众及物品,共迁出围困群众2000余人,无因洪水灾害而出现伤亡事故,其他物资及牲畜也基本没受损失。
  (三)洪水期间干部群众上堤防守情况
  8月5日,接到花园口水文站7600立方米每秒水情预报后,随即向荷泽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汇报,并通知沿黄2乡(镇)作好迎战洪水的准备。市委、市政府作了认真的研究部署,在大水到来之前,市委副书记马春田,市长、市防汛指挥部指挥长杨永昌,农委主任、副指挥长马令轩,水利局长、副指挥长杨化信等领导亲临黄河一线,坐镇指挥防汛工作。随着洪水位的不断增长,防汛任务日益吃紧,为确保工程安全,决定加强领导和人防,于8月9日5时前,组织基干班118个1416人,抢险队2个80人,市直属34个单位170人,冒雨连夜上堤防守地直属8个单位40人也上堤参与领导和指挥防汛。李村、李庄2乡(镇)防指也搬到黄堤上现场办公,共计上堤防守干部、群众2024人。
  在防汛最紧张的十几天内,中共荷泽地委委员、荷泽市委书记贾学英也亲临现场指挥防汛斗争,和市长杨永昌、河务局局长梁灿及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冒雨查看工程情况,亲自部署指挥抢险,并在防汛斗争一线主持召开了两次荷泽市六大班子负责人参加的专题防汛会议,为夺取防汛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到花园口水文站7600立方米每秒水情预报后,在向荷泽市委、市政府进行汇报的同时,河务局也立即召开了紧急局务会议,认真研究分析了洪水的情况,制定了对应策略,随之召开了全体专业防汛队伍动员会,要求职工作好抗大洪、抢大险、打硬仗的思想准备,集中待命,听调安排,以战斗的姿态迎战洪水,做到预筹对策、心中有数、忙而不乱,作好战胜各种类型洪水的准备,确保黄河防洪工程安全、人民财产不受损失。在洪水到来之后,特别是在险工、控导连续出险之时,全体黄河职工高度发扬了黄河精神,不论环境如何艰苦、丁作如何繁重,都奋不顾身地投入抢险斗爭,无一人叫苦叫累、畏缩不前。8月12日晚10时,突然降雨,道路泥泞,行走艰难,抢险物料难以运送到工地,在光滑的石头上抛石、推枕更是困难。当时指挥抢险的河务局副局长兼抢险大队长王勤修心急如焚,既怜惜同志们昼夜奋战的辛苦,又怕一旦放松引起险情恶化,给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他最终决定,要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不准停工,抢险如同洪水赛跑,时间是宝贵的,要克服一切困难,发扬“困难面前无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的精神,一声令下,抢险队员又迅速投入战斗。直到13日凌晨3时,才制止了险情,同志们才松了口气。可是休息不到4小时,13日7时抢险队员又投入了紧张的抢险战斗。在抢险斗争中,黄河职工轻伤不下火线,舍小家顾大家的事迹也是不胜枚举,如刘奎生、张军义同志就是其中的两个典型。
  三、2003年黄河秋汛
  2003年8月25日至10月12日,黄河流域受“华西秋雨”天气影响,先后发生7次较大范围持续强降水,为近20年所罕见,黄河中游干支流相继出现较大洪水。9月4日,花园口水文站岀现2003年最大洪峰,洪峰流量2780立方米每秒,水位93.42米,高村水文站最大流量2670立方米每秒,水位63.65米。由于小浪底水库预泄运用,三门峡、小浪底、故县、陆浑水库四库联合调度实施调水调沙试验,9月9日16时,高村水文站出现当年最大流量2710立方米每秒,水位63.42米。此次洪水具有传播时间慢、水位表现异常偏高、含沙量小、持续时间长等特点。9月12日16时,刘庄水文站达到2003年最高水位62.07米(超警戒水位0.13米)。
  从洪水演进过程看,荷泽河道淤积非常严重,过流能力进一步降低,平槽流量不足2000立方米每秒。
  由于刘庄险工对岸的老滩嘴受到水流淘刷,滩岸不断坍塌,因此刘庄险工河势不断下滑。受主溜冲刷的坝岸由9月3日前的23~24号坝下滑到27~28号坝,尚有继续下滑趋势。从9月5日至10月23日,21~23号、26号坝根石走失严重,出现4次较大险情,3次一般险情,分别采取了抛乱石、抛大块石、抛铅丝笼等抢护措施,控制了险情的发展,确保了防洪工程的安全。汛期抢险累计用石1098.8立方米,铅丝1.39吨,完成土方13.3立方米,动用车辆348辆次,船只3船次,河务局职工2874人次,基干班721人次,民工1759人次,地方干部319人次,支援东明滩区专业机动抢险队672人次,投资11.53万。
  牡丹区的岔河头、张闫楼两个滩区少数嫩滩被淹,造成经济损失3.8万元。
  由于2003年天气形势恶劣,强降雨次数较多,历时较长,加上黄河调水调沙试验,黄河洪水持续时间较长,防洪工程多次出险,因而黄河防汛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防汛总指挥部、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对黄河防汛做出重要批示。山东省委、省政府多次专题研究黄河防汛工作,并做出重要批示。牡丹区委、区政府对黄河防汛十分关注,多次召开区六大班子、黄河防汛成员单位领导、沿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黄河防汛调度会,要求区直有关单位、各乡(镇)防汛指挥部加强对黄河防汛工作的领导,建立防汛值班制度,密切注意雨情、水情、工情变化,并明确一名防汛指挥部副指挥上堤办公。按照防洪预案的要求,健全组织机构,落实人员和工具、物料。沿黄各乡(镇)基干班、抢险队要做好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随时听调参加抢险。采取必要的措施,适时堵复串沟,尽最大可能减少滩区损失。牡丹黄河河务局的领导和全体专业防汛人员更是严阵以待,事先认真分析、研究黄河来水形势,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险情,做好抢大险的思想准备。9月6日9时,小浪底水库由蓄水转为洪水运用阶段后,按照防御大洪水的要求,牡丹黄河河务局打破原有科室界限,成立了综合调度、工情、水情、后勤保障、物资供应、通信、抢险7个职能小组,实行24小时值班。各河务段明确了水情、工情观测的责任人、技术负责人和具体观测人员,局领导实行了包险工责任制,冯特立副局长住在刘庄河务段,现场指挥查险、抢险工作。当洪水到来,尤其是刘庄险工险情频频发生,多次出现坦石墩蛰、土坝基坍塌等险情时,局领导不顾连日的疲劳,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抢护方案,制定措施,坐镇指挥,同抢险人员一起奋战在抢险第一线,因而屡次战胜了洪水,确保了工程安全。

知识出处

菏泽牡丹黄河志

《菏泽牡丹黄河志》

本书详细地记载了1986~2005年牡丹黄河治理开发的历程、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内容包括防洪工程、防汛、兴利、管理、综合经营、人物等方面。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