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图书馆
菏泽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菏泽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河道现状及来水来沙、洪水、凌汛特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牡丹黄河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62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河道现状及来水来沙、洪水、凌汛特点
分类号:
TV882.1
页数:
4
页码:
10-13
摘要:
牡丹区黄河现行河道长16.5公里,为游荡性河段向弯曲性河段演变的过渡性河段。左右两岸大堤相距6~8公里,纵比降1/8000,横比降1/3000~1/5000。
关键词:
河道现状
凌汛特点
内容
牡丹区黄河现行河道长16.5公里,为游荡性河段向弯曲性河段演变的过渡性河段。左右两岸大堤相距6~8公里,纵比降1/8000,横比降1/3000~1/5000。右岸上接东明县下界,下连鄄城县上界,左岸毗邻河南省濮阳县。
近年来,由于自然原因及人为干预,进入黄河下游的水量急剧减少,黄河长期处于中小水流路状况,来水来沙条件恶化,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造成黄河下游河道严重淤积。特别是高村至孙口段,河道长度仅占山东河道全长的27%,而主河槽淤积量却占全省河道淤积最的41.3%。据测算,河床每年平均抬高0.12米。至2005年,黄河河床已高于背河地面2~4米,设计防洪水位高于背河地面8-10米黄河下游已成为典型的地上 “悬河”。
由于河床逐年淤积抬高,河道泄洪能力逐年降低,至2002年汛前,黄河下游主槽平滩流量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6000立方米每秒,锐减至2000~3000立方米每秒,最小的平滩流量仅1800立方米每秒。最严重的河段滩唇已高出堤根4米多,滩地高出背河地面4~6米。中常洪水时,防汛形势十分紧张,大洪水时,情况就更加严重,时常会出现大漫滩的局面,不仅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黄河大堤也面临横河斜河冲决的危险。
黄河下游自1986年进入枯水期系列,含沙主流多在主槽内运行,因而也造成了主槽严重淤积,排洪能力大为降低,同流量的相应水位逐年抬高。1958年高村站洪峰流量1790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62.96米。1996年高村站洪峰流量681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63.87米,高于1958年水位0.91米。1998年高村站洪峰流量302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63.04米,高于1958年水位0.08米。2003年高村站最大洪峰流量2710立方米每秒,刘庄站最高水位62.07米,比1996年8月高村站6200立方米每秒时刘庄水位61.71米还高0.36米,超警戒水位0.13米。由此可见,中小洪水时高水位的局面十分严重,洪水漫滩机会增多,黄河防汛任务更加艰巨。
二、来水来沙特点
水少沙多是黄河的主要特点。经测算,进入黄河下游的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3亿吨,多年平均含沙量34.7公斤每立方米,并多次出现过600公斤每立方米的沙峰。据资料记载,含沙量临界值为20-25公斤每立方米,因而造成河道严重淤积、抬高。据测算,黄河下游每年平均有4亿吨泥沙淤积在河道内,11亿多吨泥沙排泄入海。
水沙输送不平衡是黄河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有长达数年或十几年的枯水系列。一年内洪水和枯水的变化更大,7-10月的水量约占全年的60%,年最大和最小流量有很大差异。1996年,咼村站最大流量6810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0立方米每秒。表1-3为1986-2005年高村站历年逐月平均流量统计表。
黄河下游河道具有大水淤滩、河走中泓、水流集中,中水刷槽,有槽则泄洪,排沙能力大,洪水位表现低,河道主溜变化小的自然规律。黄河水利委员会为解决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河床萎缩,恢复黄河健康生命,于2002年至2004年组织实施了三次调水调沙试验。2005年第一次调水调沙正式运行。从2005年洪水传播形势看,荷泽河道的过流能力增大。与2004年调水调沙试验相比,同流量水位明显下降,同水位流量增加。从水沙分析情况看,调水调沙已经使下游河床得到了明显冲刷,河道过流能力有所恢复,平滩流量已由2004年的2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2005年的3200立方米每秒。总之,调水调沙运行实践有力地证明了调水调沙作为处理黄河泥沙、恢复黄河健康生命的措施之一,是确实有效的,是新时期高科技治黄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洪水特点
黄河径流的主要来源在兰州以上,多年平均年输水量为319亿立方米,占全河总输水量的2/3。黄河下游洪水主要来自中游。
黄河水沙的来源大体可分为四个区域。第一区域来自托克托以上,水多沙少,水量占50%以上,沙量还不到10%。第二区域来自托克托至龙门区间,水少沙多,水量占10%,沙量却超过50%。第三区域来自泾、洛、渭、汾四条支流,水量不到20%,沙量占1/3。第四区域来自伊、洛、沁河,水量占不到10%,沙量仅占2%。
黄河出现洪水的时期称为汛期。因受季节气候的影响,黄河在一年中不同时期出现的洪水通常被称作桃汛、伏汛、秋汛和凌汛。表1-31986-2005年高村站历年逐月平均流量统计表3、4月间,流域内气温开始回升,冰雪逐渐融化,黄河水量因而增大,在下游常常出现一个较小的洪峰。这时,桃花正开,所以称为“桃汛”。7、8月间,黄河中游常降暴雨,黄河流量大量增加,输沙量也相应变大,不断岀现较大洪水或大洪水,因处在伏天,故称为“伏汛”。9、10月间,多阴雨连绵,黄河基流加大,有时有暴雨,也会出现较大洪水或大洪水,由于洪水历时一般较长,洪峰即使较小,洪量也较大,因而沙量也较多。这种洪水因发生在秋季,故称为“秋汛”。因黄河不同河段所处的纬度不同,气温变化不完全一致。每年立春前后,甘肃、河南河段回暖较早,河中冰凌开始融化,而内蒙古、山东河段转暖较迟,河面仍在封冻;这样,从上游流下的冰块极易被阻塞在尚未解冻的河段里,壅高而成冰坝,使水位陡涨,称为“凌汛”。这四个汛期中,伏、秋大汛造成的决溢最多,危害最大,凌汛对内蒙古和山东都有很大威胁,也会造成决溢。
四、凌汛特点
黄河下游的凌汛是由特定的地理、水文气象条件决定的。
第一,黄河下游河道流向自兰考由西南转向西北以后,纬度不断增高。兰考以上河段地处北纬34°55',而人海口却达北纬38。左右。由于纬度的差异,因而下段山东河段封冻早、解冻晚、冻层厚,上段河南河段封冻晚、解冻早、冰层薄。因此,当气温升高,尤其是因水力作用而促使上段河道解冻时,下段河道往往处于固封状态,容易形成节节卡冰阻水,抬高水位,形成凌洪。这是出现凌汛的主要原因。
第二,上段河道宽浅,下段河道窄深多弯,在封冻期河槽增加的蓄水量,大部分积蓄在宽河道内。当上段河道解冻时,这部分河槽蓄水突然释放出来,使凌洪沿程加大,当流至下段窄深而弯曲的河道时,由于排泄不畅,势必加重凌汛威胁。
第三,气温、流量变化大。黄河下游属中纬度区的平原地带,由于各年冬、春季节大气环流特征和冷空气来路、强弱的不同,在多数年份中,该时期的气温不仅升降频繁,而且变幅大。另外,径流量受内蒙古至三门峡区间冰情的影响,流量忽大忽小,致使各年冰情轻重程度不同,给黄河下游防凌增加了复杂性。
菏泽牡丹黄河河务局河段处在黄河下游的上端,气温较高,多年来凌汛威胁不大。遵照上级的要求,菏泽牡丹黄河河务局每年汛期必须做好冰情测报工作,按要求准时将凌情报出,为山东黄河下游防凌提供可靠的数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知识出处
《菏泽牡丹黄河志》
本书详细地记载了1986~2005年牡丹黄河治理开发的历程、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内容包括防洪工程、防汛、兴利、管理、综合经营、人物等方面。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