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立第六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风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588
颗粒名称: 山东省立第六中学
分类号: G41
页数: 3
页码: 203-205
摘要: 山东省立第六中学,是清未“废科举,兴学堂”之后,山东省早期创办的中学之一。1903年创办曹州官立中学堂,1905年创办曹州公立普通中学堂。翌年7月,改为山东省第六中学。该校为省立中学,隶属山东省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任免和学校经费均由省教育行政机关决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菏泽市

内容

山东省立第六中学,是清未“废科举,兴学堂”之后,山东省早期创办的中学之一。
  1903年创办曹州官立中学堂,1905年创办曹州公立普通中学堂。1913年以上两所中学堂合并,成立山东省第十一中学,校址设在原曹州知府衙门(即现在的菏泽一中校址)。翌年7月,改为山东省第六中学。至1934年1月,更名为山东省立菏泽中学。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学校南迁。
  该校为省立中学,隶属山东省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任免和学校经费均由省教育行政机关决定。学校组织系统完备,以校务会议为学校行政最高机关。校长下设教务、训育、事务三部。另外,还设有若干性质不同的委员会。教职员由校长聘任,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教员多为大学毕业或专科博学人材,待遇也较为丰厚。学校编制为十六个班,学生主要来自鲁西南各县,通过严格考试,择优录取。起初不分初、高中,实行四年一贯制。按照清末“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宗旨施教。1923年开始学制定为六年,初、高中各三年,当时只有初中部。1925年(民国十四年)暑假开始招收高中班。1930年又于重华书院旧址增设女子部。民国建立,即按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课程标准,开设修身、国文、英文、历史、地理、数学、植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音乐、体育等课。它是当时菏泽地区的最高学府。经费可敷,教学设施和师生食宿条件相当完备。由于历届负责人廉洁奉公,热心树人;教师治学严谨,努力从教;学生刻苦勤奋,认真学习,办学成绩显著,并形成了六中艰苦补素、教学并重的优良校风和光荣传统。学校并且注重学术研究,设有若干个学术研究会,由爱好某科的师生组成。1929年10月成立“六中月刊社”,发行了《六中月刊》创刊号。以后还成立过学术周刊社、旭日旬刊社、黄昏周刊社等。1937年5月该校为表彰在校时间最长、成绩卓著的原校长葛象一、丛禾生,教师严星台、侯功备四位先生立了碑,石碑四面如别刻有四位先生的生平事迹。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不久该校大部分师生南迁。先从菏泽经许昌至南阳余旗镇,与山东省南迁之中学组成山东省立联合中学。几经辗转,抵达四川绵阳,被编入国立六中第三分校。从建校至1941年南迁学生全部华业,共计培养学生52个班,2500余人。此后就地招生,继续办理,直至解放。该校办学几十年,注重教学质量,成绩卓著,人才济济,蜚声国内外,素有“六中一北大——哥伦比亚”之美誉。何思源(北京大学毕业、留学美、德、法等国,曾任中山大学教授,国民党山东省教育厅长、省政府主席,北平市市长等职)。张含英(建国后水电部副部长)等著名学者、专家,均系该校早期毕业学生。山东省立六中不仅办学成绩突出,而且富有光荣传统,学校师生爱国运动不断发生。早在辛亥革命前夕,该校进步师生响应孙中山号召,秘密成立以推翻满清帝制为目的的尚志社,不断抨击时弊。“五四”运动时期,许多爱国师生走上街头,宣传爱国主义,抵制日货,鼓吹“科举” “民主”,攻击封建主义旧道徳、旧礼教。1927年10月,由徐鹏翥(1922年校友)、田己东(1622年校友)等人在六中校内建了中共曹州支部,是我党在菏泽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支部。它的建立,在鲁西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为六中校史上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知识出处

菏泽风物志

《菏泽风物志》

菏泽古称曹州.史称“天下之中”,历来以“风俗人民之阜饶,山川文物之灵异,称誉全国,这里不仅有甲天下的牡丹奇观和举世闻名的梁山风景,而且是著名的戏曲之乡和武术之乡,令中外游人心向神往。本竹从十个部分对菏泽风物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它内部丰富,史料翔实,知识性较强,是一本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性读物。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盛亭
责任者
杨广徳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