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风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587
颗粒名称: 七、教育
分类号: G41
页数: 9
页码: 203-211
摘要: 山东省立第六中学,是清未“废科举,兴学堂”之后,山东省早期创办的中学之一。1903年创办曹州官立中学堂,1905年创办曹州公立普通中学堂。1913年以上两所中学堂合并,成立山东省第十一中学,校址设在原曹州知府衙门。翌年7月,改为山东省第六中学。
关键词: 学校教育 菏泽市

内容

山东省立第六中学,是清未“废科举,兴学堂”之后,山东省早期创办的中学之一。
  1903年创办曹州官立中学堂,1905年创办曹州公立普通中学堂。1913年以上两所中学堂合并,成立山东省第十一中学,校址设在原曹州知府衙门(即现在的菏泽一中校址)。翌年7月,改为山东省第六中学。至1934年1月,更名为山东省立菏泽中学。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学校南迁。
  该校为省立中学,隶属山东省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任免和学校经费均由省教育行政机关决定。学校组织系统完备,以校务会议为学校行政最高机关。校长下设教务、训育、事务三部。另外,还设有若干性质不同的委员会。教职员由校长聘任,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教员多为大学毕业或专科博学人材,待遇也较为丰厚。学校编制为十六个班,学生主要来自鲁西南各县,通过严格考试,择优录取。起初不分初、高中,实行四年一贯制。按照清末“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宗旨施教。1923年开始学制定为六年,初、高中各三年,当时只有初中部。1925年(民国十四年)暑假开始招收高中班。1930年又于重华书院旧址增设女子部。民国建立,即按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课程标准,开设修身、国文、英文、历史、地理、数学、植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音乐、体育等课。它是当时菏泽地区的最高学府。经费可敷,教学设施和师生食宿条件相当完备。由于历届负责人廉洁奉公,热心树人;教师治学严谨,努力从教;学生刻苦勤奋,认真学习,办学成绩显著,并形成了六中艰苦补素、教学并重的优良校风和光荣传统。学校并且注重学术研究,设有若干个学术研究会,由爱好某科的师生组成。1929年10月成立“六中月刊社”,发行了《六中月刊》创刊号。以后还成立过学术周刊社、旭日旬刊社、黄昏周刊社等。1937年5月该校为表彰在校时间最长、成绩卓著的原校长葛象一、丛禾生,教师严星台、侯功备四位先生立了碑,石碑四面如别刻有四位先生的生平事迹。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不久该校大部分师生南迁。先从菏泽经许昌至南阳余旗镇,与山东省南迁之中学组成山东省立联合中学。几经辗转,抵达四川绵阳,被编入国立六中第三分校。从建校至1941年南迁学生全部华业,共计培养学生52个班,2500余人。此后就地招生,继续办理,直至解放。该校办学几十年,注重教学质量,成绩卓著,人才济济,蜚声国内外,素有“六中一北大——哥伦比亚”之美誉。何思源(北京大学毕业、留学美、德、法等国,曾任中山大学教授,国民党山东省教育厅长、省政府主席,北平市市长等职)。张含英(建国后水电部副部长)等著名学者、专家,均系该校早期毕业学生。山东省立六中不仅办学成绩突出,而且富有光荣传统,学校师生爱国运动不断发生。早在辛亥革命前夕,该校进步师生响应孙中山号召,秘密成立以推翻满清帝制为目的的尚志社,不断抨击时弊。“五四”运动时期,许多爱国师生走上街头,宣传爱国主义,抵制日货,鼓吹“科举” “民主”,攻击封建主义旧道徳、旧礼教。1927年10月,由徐鹏翥(1922年校友)、田己东(1622年校友)等人在六中校内建了中共曹州支部,是我党在菏泽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支部。它的建立,在鲁西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为六中校史上增添了光辉的一页。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
  杨广德韩承亚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简称菏泽一中,是我省首批办好的15所重点中学之一。它虽座落于原国民党省立第六中学的故址,但并非老六中的发展衍续。省立菏泽中学(老六中)南迁以后,在辗转流离中消失。后来到1948年2月,国民党省教育厅曾拟恢复抗战前之省立菏泽中学,因菏泽解放放而吿终。菏泽一中的前身是冀鲁豫边区第一中学。
  冀鲁豫边区第一中学,是1943年7月成立的,隶属冀鲁豫边区行署领导。因为处在战争年代,没有固定校址,长期流在动鲁西南黄河两岸。该校一成立,就坚持为革命战争服务,与实际结合的办学宗旨,以“抗大”为榜样,以培养抗日干部为目标。学制不定,长的一二年,短期的仅几个月,学生毕业后即分配工作。教学内容以政治理论为主,结合学习文化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征粮、减租减息、抗灾、开展大生产运动、支前服务、反扫荡等。并积极参加社会宣传工作,每到一地,办夜校、识字班、教唱革命歌曲、办墙报、演出文艺节目等。1948年10月冀鲁豫边区一中进驻菏泽城内原六中校址。至1949年9月,冀鲁豫行署撤销,菏泽地区隶属平原省,学校遂改为平原省立菏泽中学。边区一中办学期间,为革命培养输送了1500多名干部,这些人现在遍布全国各地。1952年冬,平原省撤销,学校又改为山东省立菏泽中学。1954年改称山东省荷泽第一中学,简称菏泽一中。
  该校进驻菏泽后,结束了战争时期的游击生活。根据上级“学校要正规化”的指示,进行了整顿。这时,原六中的部分教职员由四川返回,汇入菏泽中学。并接受了一批自江南返回的流亡学生入校学习。当时共有一年制两个班,三年制五个班,共计学生300人。一年制学生毕业后,学制改为初、高中均为三年。1950年始招收高中生。1952年发展到18个班,其中高中5个班,初中13个班。至“文革”前为24个班之规模,初中6个班,高中18个班。
  菏泽一中在“文革”以前,继承和发扬了冀鲁豫边区一中的光荣传统,认真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教师认真教,学生努力学,办学成绩卓著,升学率一直很高。1953年高考时,升学率曾居全国第二位,博得各界好评。十年动乱期间,正常教学秩序遭到严重破坏,部分教师被调离,教具、图书受到严重损失,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趋于正规化,恢复了固有传统。校舍不断扩大、更新,学校面貌为之一新,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当前,广大师生积极从事教育和教学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菏泽一中自建国以后至1989年以来,初中共毕业学生113个班,6250人;高中195个班,11368人;升入大专院校的5936人,为高一级学校和各条战线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菏泽师范专科学校
  王盛亭杨广德
  菏泽师范专科学校,简称菏泽师专,是菏泽地区建立最早的一所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其主要任务是为荷泽地区培养合格的初中教师。
  菏泽师专是在1958年8月以荷泽第一师范学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当时办学条件很差,仅有教职员工47人,图书5万册,教学设备十分简单。当年只招收二年制新生313人,分文史、数理两个专修科。1959年菏泽与济宁两个地区合并,济宁师专分部教师转入菏泽师专,壮大了教师力量。菏泽体育学校训练班和音美班合并到师专.并在菏泽北郊征地179亩,筹建新校。当年面向全省招收高中应届毕址生172人,分语文、数学两个专修科,学制三年。另外,还招收五年制专修科50人,全部为初中生;后因学校停办提前毕业,按中专待遇分配工作。为了开辟教学实习园地,同年还创建了菏泽师专附属中学。至1961年,菏泽师专共招收四届学生,计741人,加上附设史师训练班,共计1000余人。1962年,菏泽师专被撤销,停办9年。
  1970年2月在原校址恢复重建菏泽师专,于同年11月28日正式开学,定学制两年。至1976年,实行所谓“开门办学”,六年内共招收三届工农兵学员,计692人,并举办师资培训班三期。
  1977年,学校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轨,面貌开始焕然一新・1978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菏泽师专为国家正式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实行国家助学金制度,学生在校享受公费待遇。教学课程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大纲设置。1977年至1986年,菏泽师专共招收专科学生4761人。1983年开办干部专修班,学制2年,招收社会各界在职干部,至1986年,共招收学员148人。1983年开始举办三年制高师专科函授教育,招收数学、物理、化学、中文、英语,政治等六个专业,共学员1733人。并曾举办各类培训班,为社会培训化验员、秘书等500人。另外,还有外地代培生、自费生、电大进修生等。
  到1986年,荷泽师专已拥有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史、体育、英语、生物、美术等九个系十个专业(政治系包括政治和历史两个专业)。共有敎职员工429入,其中专任教师221人,包括1名教授和27名副教授。学校占地179亩,总建筑面积28580平方米,包括两座教学楼、一座办公图书楼、一座理化实验楼、两座学生宿舍楼、两座教工宿舍楼、伙房及其他。学生有国家计划招生的1103人,干部专修科学员97人,自费生62人,代培生60人,函授学员1733人,电大进修生108人。学校有40个教研室(组),共开设117门课程。创办了《菏泽师专学报》,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编写教材58种,资料34种,撰写论文128篇,举办画展20余次,在省获奖作品9篇(部)。学校已拥有近百万元的仪器设备和25万册藏书。它已形成一所初具规模的普通高校。
  菏泽师专建校30年来,办学成绩显著。它为我省特别是菏泽地区培养了大批合格教师,为地方培养了一批行政干部,为我区教育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王盛亭杨广德
  山东省荷泽医学专科学校,简称菏泽医专,校址菏泽城西关外,是195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在菏泽卫生学校的基础上改建的大学专科学校。当时设五年制医疗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同时兼办中专和初级班。当年招收医疗专科两个班,99人,中专、初级4个班,270多人。随着学校的升级和规模扩大,教职人员迅速增加,学校面积扩到200多亩,新建校舍200多间。同时加强了实验室建设,购置一批仪器和设备,建立了图书馆,并增添了电化教学设备。
  1959年只招收中专生340人。1960年招收医疗专业第二届专科学员3个班,114人,中专生314人。1963年撤销大专,改为中专。1666年学校停止招生。1969年在校学生全部毕业,学校宣布撤销,教师全部调出,校舍改为他用。1970年学校恢复并改建大专,设医疗专科,学制二年。1971年招收工农兵学员4个班,168人。1973年再度改为菏泽卫校。
  1978年1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菏泽卫校改建大专,校名为山东省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设三年制医疗专业,面向全省招生。同年10月,第一级新生入校。从此后,学校规模逐渐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菏泽医专自1958年建立以来,曾几上几下,呈螺旋式发展。到1985年,菏泽医专占地163.5亩,建筑面积为20453平方米,包括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图书馆、宿舍、伙房、
  校办服务公司和校办工厂等。图书馆藏书6万余册,仪器价值16万余元,并拥有教学标本和教学挂图一批。全校职工计252人,其中专任教师128人,在校学生520余人。
  菏泽医专实行国家助学金制度,学生在校享受公费待遇。1958年至1963年,学校面向全省招收初中毕业生,毕业后,全国统一分配。1978年以后,面向全省招收统考中成绩合格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学生毕业后全省统一分配。
  1978年至1985年间,菏泽医专共招收专科生1185人。1981年开始,学校还为东濮油田、铁路局培养委托学员128人,并招收自费生58人。自1958年建校到1988年,菏泽医专共为国家培养大专水平卫生人员1790人。
  随着学校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1978年以后,学制三年,学校按照国家高校教学大纲安排课程,使用全国统编专科教材。教学恢复了以教学班进行讲授理论课、实践操作课、见习课的教学方法,增添了电化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广大教师在认真教课的同时,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许多教师积极著书立说,出版了一批专著,并有许多教师发表了大批论文。菏泽医专建校以来,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国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知识出处

菏泽风物志

《菏泽风物志》

菏泽古称曹州.史称“天下之中”,历来以“风俗人民之阜饶,山川文物之灵异,称誉全国,这里不仅有甲天下的牡丹奇观和举世闻名的梁山风景,而且是著名的戏曲之乡和武术之乡,令中外游人心向神往。本竹从十个部分对菏泽风物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它内部丰富,史料翔实,知识性较强,是一本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性读物。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