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梆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风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576
颗粒名称: 山东梆子
分类号: K892.24
页数: 4
页码: 168-171
摘要: 山东梆子,又名高调梆子,是菏泽地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要戏曲形式之一。山东梆子,是由山陕梆子传入山东后,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逐渐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个独具风格的梆子剧种。它主要流行在鲁西、鲁西南、鲁南等地区,其中以菏泽(曹州)为中心的被称为“曹州梆子”。
关键词: 民间艺术 山东梆子

内容

山东梆子,又名高调梆子,是菏泽地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要戏曲形式之一。
  山东梆子,是由山陕梆子传入山东后,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逐渐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个独具风格的梆子剧种。它主要流行在鲁西、鲁西南、鲁南等地区,其中以菏泽(曹州)为中心的被称为“曹州梆子”。
  山东梆子在鲁西南流行已久,早在清朝初期就已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像巨野县的大姚班、田家班等古老戏班,至今已近300年的历史。大姚班建班后久经不衰,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许多颇负盛名的老艺人,如张学为(黑脸,外号大麻子)、岳登鹏(红脸人称戏子状元)、宋玉山(青衣,艺名立愣)、窦朝荣(红脸)、刘云亭(青衣)等等,在鲁西南享有很高的声誉。几百年来,菏泽地区先后出现过许许多多的曹州梆子班社,而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定陶县的大.兴班。它于清代光绪年间组班,历代名伶荟萃,阵容整齐,唱作倶佳,声名响遍曹州。其中出名的演员有:郑义山(外号郑二麻子,艺名老先头,能演多行角色)、刘明德(红脸,艺名刘占儿)、张保山(丑,艺名老粗)、李秀俊(小生,艺名铁锤)、李月亮(青衣,艺名黄马褂子)、侯德山(旦,艺名一阵风)、岳兴(艺名花脸兴)、刘德润(艺名红脸王八李迎生(艺名戏子状元)等等。大兴班在解放初改为菏泽专署人民剧社一组,並于1958年调省,成立了山东省梆子剧团。省梆子剧团的著名演员刘玉鹏、刘君秋、刘桂荣等,都是原大兴班中颇受群众欢迎的演员。
  山东梆子具有粗犷雄健的艺术风格。音乐高亢激昂,慷慨悲壮。曲牌丰富多采,优美动听。唱腔属于板腔体,基本板式分慢板、流水板、二八板、散板四种。过去男角采用“大本腔”(真嗓)演唱,声音宏亮,尤其是黑脸、红脸,讲究大腔大韵;后来逐渐变化,多用“二本腔”(假嗓)或真假嗓结合演唱。女角唱腔明快俏丽,悦耳动听。表演粗犷有力、朴实逼真,而且多用夸张的形体动作,刻划人物的思想性格。从唱腔到表演,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历年来,菏泽地区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山东梆子演员,除了大姚班、大兴班中提到的,比较突出的还有:王锡堂(青衣,艺名桂花油)、黄儒秀(小生,艺名黄娃)、于衍寅(红脸,艺名大洋马)、任心才(红脸)、张朝云(黑脸,艺名一声雷)、薛子玉(花旦,艺名白牡丹)、何芳新(小生,艺名满天飞)、王清德(青衣,彩旦,艺名金蝴蝶子)、张爱芝(花旦,艺名小白菜)、张玉霞(青衣、花旦)、刘桂松(青衣,刀马旦)等等,都是当时影响较大,常为人们称诵的著名演员。
  山东梆子传统剧目丰富,过去经常上演的有600出以上。在这些传统剧目中,内容广泛,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世情伦理、男女爱情等无所不包。但主要的还是历史题材剧目,其中保存了许多带有反抗强暴势力的剧目,如《反徐州》、《反潼关》、《反西凉》、《薛刚反唐》、《打金枝》、《打銮驾》、《打城隍》、《打灶王》、《黑打朝》、《红打朝》、《花打朝》、《李刚打朝》以及清官戏《铡美案》、《铡赵王》、《铡郭槐》等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鲁西南人民嫉恶如仇、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思想性格。解放以来.山东梆子在加工整理传统剧目的同时,演出了一些反映现代生活题材的剧目,如《白毛女》、《小女婿》、《老王卖瓜》、《万紫千红》、《三回船》、《前沿人家》等,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山东梆子历史悠久,剧目丰富,行当齐全,唱腔高昂动听,表演豪放优美,在鲁西南一直是十分活跃的戏曲剧种。直到解放初期,菏泽地区除了一些职业社团外,还有许多业余梆子剧团,仅菏泽一县就有山东梆子业余剧团100多个, 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值得提出的是,山东梆子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和河南梆子(豫剧)关系密切,两个剧种互相影响较大。特别是菏泽地区和河南东部接壤,历史上两地剧团常常互相巡回演出和互相搭班、互相邀角。早年菏泽地区比较出名的演员,有许多人曾在河南开封一带演唱过。后来,随着河南梆子迅速发展,鲁西南一带的山东梆子剧团,反而从河南开封等地邀角•如李金娥、徐凤云、陈素花等,都曾在菏泽地区巡回演出过。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崔兰田、赵义庭等均为泽地区曹县人。解放以后,山东梆子受河南梆子的影响愈来愈大,尤其是生、旦角色在唱腔方而更多的人注入了豫菏剧成份。目前,菏泽地区原来的山东梆子剧团,不少改为豫剧团了。这种兆头,是一个值得山东梆子爱好者注意的问题。可喜的是,1958年成立了山东省梆子剧团,不久山东省戏曲学校也设立了梆子科。通过整理改编传统剧目《两狼山》、《黄牛分家》、《老羊山》、《画虎点睛》、《程咬金招亲》等,和创作现代戏《前沿人家》,《万家香》、《七品红娘》等,发扬了优良传统,在唱腔、表演、音乐伴奏等方面,进行了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使山东梆子这一古老剧种,重新焕发出灿烂的光彩。山东省梆子剧团演岀的《墙头记》,曾拍成电影,受到全国人民的赞扬。

知识出处

菏泽风物志

《菏泽风物志》

菏泽古称曹州.史称“天下之中”,历来以“风俗人民之阜饶,山川文物之灵异,称誉全国,这里不仅有甲天下的牡丹奇观和举世闻名的梁山风景,而且是著名的戏曲之乡和武术之乡,令中外游人心向神往。本竹从十个部分对菏泽风物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它内部丰富,史料翔实,知识性较强,是一本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性读物。

阅读

相关人物

白木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山东梆子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