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擂琴演奏家王殿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风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565
颗粒名称: 著名擂琴演奏家王殿玉
分类号: K820
页数: 6
页码: 130-135
摘要: 王殿玉,字琢袭,山东郓城县徐桥村人。清光绪25年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母早逝幼年跟随哥嫂生活。6岁时因患天花双目失明。12岁拜于光文为师,学习曲艺。由于他勤学苦练,进步很快。
关键词: 历史人物 王殿玉

内容

王殿玉,字琢袭,山东郓城县徐桥村人。清光绪25年(1899年)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母早逝幼年跟随哥嫂生活。6岁时因患天花双目失明。12岁拜于光文为师,学习曲艺。由于他勤学苦练,进步很快。尤其是弦子拉得好为曲艺、戏曲伴奏,音美韵圆・接腔送韵,配合默契,深受同行和观众赞赏。后来,他刻苦学习、悉心揣摩仿拉各种戏曲和曲艺的唱腔。并且开始仿拉各种声音,从鸡鸣犬吠到六畜欢叫,从春莺秋蝉到百鸟争鸣从锣鼓哨呥到管子捧笙,从人们的喜笑啼哭到讲话咳嗽凡是能听到的声音,都成了他仿拉的内容。15岁时,他开始了单独的卖艺生活,四处为人们拉弦奏曲谋生。19岁这年,王殿玉首次到曹州城里演出,高超的技艺引起了轰动。
  1918年王殿玉开始从曹州南下。每到一个新地方.为了适应当地的语言环境,他决心走到那里学到那里,不断学习吸收新的演奏曲目。将近两年的时间,王殿玉经徐州、蚌埠、扬州、南京、无锡、苏州等城市,到达上海。一路之上他学会了凤阳花鼓、扬州小调、弹词、无锡小曲、苏州滩簧、京剧等一些唱段。到上海以后,他更是虚心学习,无论是戏剧界名流的演岀或唱片,还是中外音乐会和地方小调,他都反复去听:精心研究,使技艺精益求精。他对谭鑫培、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等京剧演员的唱腔及上海滩簧、越剧甚至西洋军号、提琴乐器的声音,都能仿拉得维妙维肖。尤其是京剧唱段,声韵具佳,逼真可辨:深得梅兰芳、马连良等大师们的赞扬。20年代初,王殿玉精淇绝妙的艺术终于得到了社会广泛的承认,于是在上海名声大震。他的演出场合不再限于街头广场,逐渐登上剧院的舞台和进入宾馆晚会的大厅。一些报刊争相刊登他的照片报导他的演出盛况,称他的艺术为“王君奇技”、“音乐专家。”
  20年代未,王殿玉为了扩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巡回演出。1928年辗转到了北京,随后又赴天津、沈阳、张家口、石家庄、太原、西安、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等地演出。所到之处,他的技艺均得到报界的介绍和人们的称赞。王殿玉在盛名之下,坚持对艺术精研不懈。为了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王殿玉十分注意结交朋友,虚心向文艺界名人请教。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刘天华、娄树华、査阜西等都常和他往来一起交谈艺术。他还聘请白琢玉、金灼南等先生为自己讲学,学乐理、学历史。他买了许多中外乐曲、戏曲、曲艺唱片.用来模仿,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演奏曲目。由于长期学习钻研和探索实践,王殿玉的艺术达到绝妙的境界受到中外音乐家的赏识。30年代北京有一个中外音家组织的音乐艺术协会就曾邀请他为会员。1935年左右,燕京大学音乐系主任范天祥(美国人),非常欣赏王殿玉先生的演奏艺术,专从天津请他去学校讲课。王先生给学生讲解音乐的性能,并且边讲边操琴演奏。他不仅对戏曲说唱、人声笑语、鸡鸣犬吠等都拉得活灵活现,而且当场模仿拉出了英语讲话,使学生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王殿玉先生除了根据山东民间曲牌改编了《欢乐歌》(又名笙管合奏)等个别乐曲外,一生没有创作其他独奏曲,他的曲目演奏范围主要是仿拉。宇宙间多种多样的声音,他都能够逼真地在丝弦上仿拉出来。首先,他有极其敏锐的听觉,将瞬息万变的各种自然音响捕捉住然后,再以不同的定弦法、在不同的音区找出最佳发音位置,再以不同的弓法、指法演奏出来。王殿玉的乐器有三个八度,分为高、中、低三个音区。他很注意表现人声的不同音质、音色差别。例如京剧的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在嗓音、唱腔上各成一派,王先生的仿拉,都能够细致地、鲜明地再现他们不同的声腔音韵。
  王殿玉的演奏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他的琴杆较长(约120公分),这样上下换把就需要较大的幅度。但他左手指法灵活,换把迅速。其左手指法最突出的一点是“滑音”。他能运用一个食指,很快地精确地滑动着,按出任何一个把位上的音。这样,演奏出来音更富有韵味。他的右手,擅长顿弓、长弓和长短结合的弓法。他还创造了"垦弓”和“一弓拉双弦”的弓法。各种弓法灵活运用,极大的丰富了丝弦的表现力,可以逼真的拉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王殿玉先生,对民族乐器的制作也很有改革创新精神。他所使用的乐器,开始叫二弦或丝弦30年代后期,他将木质筒改成铜质。40年代初,他又进一步加长琴杆,扩大琴筒.改制成现在的铜质大筒乐器。至解放初期,王殿玉才和他的学生一起给这种个头大声音响的乐器定名为雷琴。另外,他还创制过小擂琴、低音琴、三个八度的大扬琴和二十一弦大筝等。王殿玉博学多艺,不光在擂琴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对于二胡、筝、三弦、坠琴、古琴等乐器,都有较高的演奏水平。
  王殿玉不仅是著名的擂琴艺术家,还是我国一位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有成就的民乐演奏人才。如沈阳音院副教授赵玉斋、西安音院高自成、上海音院何宝泉等古筝演奏家和海政歌舞团韩凤田、天津艺曲团宋东安、广州军区歌舞团付定远、宁夏歌舞团王华杰、福州文工团张乐等擂琴演奏家,都出自王先生的门下。他的长子王福生,次子王福立,女儿王福荣,都是我国著名的擂琴演奏家和古筝演奏家。他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授艺先树人,收徒非穷苦人家的子弟不收。他不仅教学严格,一遍又一遍的示箱讲解,一丝不苟,而且关心学生,经常教导学生要做正直老实人,不能让人指着脊梁骨骂,更不能忘了穷苦人。
  王殿玉出身贫穷,深知穷人生活之苦。他说:“我是窝窝头出身,我知道穷人的难处,我很想做些公益事。”他自上海成名以后,一贯履行“为人民做好事”的诺言。他先后走遍全国40多个城市,演出收入越来越高,自己却省吃俭用,不喝酒吸烟,不乱花钱,而是经常解囊济贫。他不忘家乡父老乡亲,每次返乡,总要义演几场,赈济穷人或捐款给家乡办学校。每到一处,也要专门安排一场旨在接济穷人的捐款义演。如1944年,他在家乡郓城县由乡友、学生成立了“鲁东雅乐团”,其宗旨就是为救国救民而演出。他们在济宁、兖州、曲阜等地演出所得60多万元,全部捐给了学校、穷人,还放赈济粮。王殿玉先生还积极倡导捐款兴办学校三、四十年代,他在山东、天津等地曾多次资助设立学校广收盲人子弟和失学儿童。王殿玉先生一生为人民做下了许许多多的好事。用他的话说:“我是没眼的人,可偏做有眼人的的事。我希望有眼的人,千万别做没眼的事。”
  王殿玉先生秉性刚直不阿,坚持正义,爱増分明。对于那些欺压人民的败类,他从来不去讨好。他在上海时曾因拒绝为青红帮头子黄金荣送寿礼而遭到迫害,丝豪不屈服。在南京时曾因拒绝为国民党宪兵演奏而遭到毒打,他表示气愤。可是他盼望人民翻身解放,拥护共产党,热爱新社会。1950年,他在重庆演出,军管会的同志邀请他参加联欢晚会,他欣然同意,表示慰劳子弟兵是他多年的心愿。并且积极准备,学习演奏《跟着共产党走》《解放区的天》等歌曲。联欢会那天,当他得知贺龙、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都参加晚会时,心情异常激动的说:"我能为这些有功劳的将军演出,也是我一辈子的荣誉了。”他那岀色的演奏,不断引起观众的掌声。
  全国解放后,王殿玉回到家乡,参加了“平原省大众曲艺团”。1952年,又回到他以前长期住过的天津,加入了天津市曲艺团。他在很高的声誉之中,没有停止过对艺术的追求。这时,他所演奏的曲目十分丰富,除京剧各派唱腔外,对河北梆子、评剧、京韵大鼓、山东梆子、大弦子、大平调、河南豫剧、坠子,以及越剧、沪剧、秦腔、山西梆子等数十种戏曲、曲艺的名演员的唱腔唱段和各种民歌小调,无不精熟。1953年,在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他荣获优秀演出奖。以后,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马骥同志曾邀请他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擂琴演奏家。王先生还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天津分会吸收为会员。他的身体虽然不好,但照常坚持学习新曲目、辛勤培养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演岀活动。由于长期患病和劳累,王殿玉先生于1964年11月28日在天津逝世,享年65岁。王先生一生.为发展我国的擂琴艺术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虽然过早的离开人世,但他创造擂琴事业的功绩和他对民族艺术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知识出处

菏泽风物志

《菏泽风物志》

菏泽古称曹州.史称“天下之中”,历来以“风俗人民之阜饶,山川文物之灵异,称誉全国,这里不仅有甲天下的牡丹奇观和举世闻名的梁山风景,而且是著名的戏曲之乡和武术之乡,令中外游人心向神往。本竹从十个部分对菏泽风物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它内部丰富,史料翔实,知识性较强,是一本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性读物。

阅读

相关人物

牛玉新
责任者
王殿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