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牡丹小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风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523
颗粒名称: 菏泽牡丹小志
分类号: S685.11
页数: 5
页码: 9-13
摘要: 牡丹是我国的特产花卉,原为野生植物,南北朝时期成为名贵的观赏品。自隋朝开始,牡丹进入皇宫。唐开元年间大盛于长安,由于朝廷带头提倡,牡丹身价百倍,观赏、栽培牡丹成为社会时尚,达到了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的狂热程度。
关键词: 牡丹 菏泽市

内容

牡丹是我国的特产花卉,原为野生植物,南北朝时期成为名贵的观赏品。自隋朝开始,牡丹进入皇宫。唐开元年间大盛于长安,由于朝廷带头提倡,牡丹身价百倍,观赏、栽培牡丹成为社会时尚,达到了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的狂热程度。宋代,牡丹中心由长安向东转移到洛阳,达到了鼎盛吋期。南宋时,四川天彭牡丹兴盛一时,号称"小西京”,陆游曾作《天彭牡丹谱》记其盛况。
  明代是牡丹栽培的第三个高峰。南有亳州,北有曹州,品种、花色、面积都远远超过了唐、宋时期。薛凤翔曾作《亳州牡丹表》记载了267个品种,为前所未有。
  在其著述中,对得自曹州的优良品种作了详细记载。在介绍“金玉交辉”时,他这样写逍:“此曹州所生,为第一品。曹州亦能种花。此外有八艳妆,盖八种花也。亳中仅得云秀妆、洛妃妆、尧英妆三种,云秀为最。更有绿色一种,色如豆绿,大叶,千层起楼,出自邓氏,真为异品,世所罕见・花叟石孺先得接头,后复移根,俱未生,岂尤物为造化所忌欤。又有万叠雪峰,千叶白花,亦曹之神物,亳尚未有。”可以看出,在他所处的明朝中后期,曹州牡丹已经是花色品种繁多、成龙配套,甚至被视为“世所罕见”的“神物” 。
  从薛凤翔上述记载中可以得知,曹州开始栽培牡丹的时间差不多与亳州同时°“亳有牡丹始自德、靖(正德、嘉靖)间”,距今450年以上.今人喻衡教授在《菏泽牡丹》一书中说“菏泽之有牡丹始于明嘉靖初年。”可以说,明朝中后期,曹州和亳州同为中国牡丹中心而各踞南北。万历年间在曹州任道台的胡廷晏在《兖州道公署园亭记》也说:“曹故饶于牡丹。”明文学家、万历年间进士谢肇淛在论述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的著作《五杂俎》中说:“曹州一士人家,牡丹有种四十亩者,…“多至一、二千株,少者数百株。” 这在当时是相当可观的园林建设了。
  到了清代,菏泽牡丹栽培面积进一步扩大,花色品种进一步增多,成为独一无二的栽培中心。写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的《曹州牡丹谱》载:“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东廓二十里,盖连畦接畛也。”光绪年间的《菏泽县志》载:“牡丹、芍药各百余种,土人植之,动辄数十百亩,利厚于五谷,每当仲春花发,出城迤东,连阡接陌,艳若蒸霞。土人捆载之,南浮闽粤,北走京师,至则得厚值以归。故每岁辄一往,有常期。”当时栽培面积达500亩左右,每年外销牡丹约10万株。起初,牡丹外运根部带土“后来经验多了,不带土照常开花,叫做“淛根”。这样,减少了外运的劳动强度,扩大了销售量。于是,外出卖牡丹成为生财之道,以赵楼为中心,酉至刘庄,东至孔楼,南至岳楼,北至黄堽,方圆十几里,每年秋后不少人都经营牡丹。翌年春.,花农们带着从广州及其他地方换来的土特产品和金银财宝,喜气洋洋,满载而归。有一年,赵楼村的高凤琪在广州卖花发了财,返回时他把元宝缝到棉衣里,由保镖人员护送回家。到家后,高凤琪大宴宾朋,以示庆祝,筵席中间,他把元宝拿岀来晒太阳,说是一路之上藏着捂着,看看生锈了没有。在场之人无不交口称赞,恭禧发财。收拾元宝时,发现少了一个银课子。高凤琪若无其事地说:“找不到算啦。”这个故事叫“高员外晒元宝”,在赵楼一带有口皆碑。
  花农募捐建花神殿一事,颇能反映牡丹的兴旺景象。清朝末年,时局动荡,途中时有盗贼出没,花农们为保平安,便把人身财产安全寄托在神灵保祐上。他们在广州等各牡丹市场的客户和本地花商中发动募捐,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桂陵之战旧址芦堌堆建起“花神殿” 一座。殿内塑一尊威严无比的花神爷和爱花的历代美女像,殿前树以石碑两通。每逢春节,殿内燃起广州产的长约二尺的巨型腊烛,铜锣一样大的盘香悬挂梁头,烛光闪烁,香烟缭绕,数日不息。每年春秋两季,在殿前连演四天大戏,并大摆宴延,远近宾朋,纷至沓来,热闹异常。
  清代还有一个反映牡丹兴旺的见证,这就是"牡丹王”。光绪至宣统年间,赵楼村南生长着两棵枝繁叶茂、树龄约200年的红牡丹——脂红,株高丈二,阔丈八余,主干有碗口般粗细,被称为“牡丹王。炎夏赤暑,老人在花下乘凉讲古,儿童爬到上面玩耍斗乐。宣统元年(1909年),被清政府罢斥“回籍养疴”的袁世凯利用搜刮的钱财,在豫北的汲县、辉县、浚县和彰德(今安阳)购买了大量田地山林,修建别墅。袁迁居到彰德北门外的洹上村以后,买了一座200亩的别墅。在整修过程中,他派爪牙四处寻觅奇花异果,依仗权势,巧取豪夺。“如有其欲求者,不管所有者珍爱与否,必需索而去,强迫认卖。”在这场浩劫中,闻名四方的“牡丹王”当然不会幸免。这年谷雨过后,牡丹王盛开如云,光彩陆离,耀目夺神,方圆几十里的人纷纷前来观赏。袁的爪牙闻讯赶来,当即被这盛况吸引住了。他们找到曹州镇守使陆郎斋,说他们跑遍大江南北也没见过这样的奇花,当时就要刨走。花主人告诉他们,这是祖传珍宝,不能出卖。爪牙们哪管这些,要马上去挖。陆郎斋听说,曾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清政府五分之四兵权的袁世凯,眼下虽然在家“养病”,实际上等待时机东山再起。用唾手可得的两棵牡丹向袁讨好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他派人跟着袁的爪牙,七手八脚,两棵满树红花的牡丹王就非袁莫属了。花农们敢怒而不敢言。陆郎斋吩咐把牡丹分别装在两辆辕车上,由他亲自护到洹上村别墅。袁世凯一见,自是满心欢喜,连声称赞陆郎斋精明能干,并说日后如有机会,定有一番厚意。清政府灭亡后,袁世凯1912年当了总统,陆进京找他,果然得到了厚赏。而那两棵牡丹王,却枯死在袁氏别墅。
  这之后的三十几年间,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原因,牡丹不仅没有发展,连原来的基础也破坏了。尤其是日本侵略我国的几年时间内,牡丹几乎绝迹。全国解放前夕,所剩牡丹不到百亩,品种也只有百十种。
  解放后,随者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牡丹面积逐渐扩大,栽培条件不断改善,技术不断提高,品种花色相应增多。1957年以前为恢复时期,面积约500—800亩,品种达200种左右。后来,由于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牡丹又急剧下降,最上乘的花色品种也找不到销路,群众忍痛把牡丹当柴禾烧。1963年以后,牡丹又有了转机,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的复苏,另一方面是丹皮的需要量大大增加。六十年代后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牡丹的观赏价值不被重视,菏泽牡丹的生产基本上围着药材生产转,优良品种的发展大大受到限制。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园林事业的恢复发展,菏泽牡丹重新得到重视,一度达到栽培七、八千亩的规模。1982年,胡耀邦总书记视察牡丹园之后,菏泽牡丹加快了发展步伐,先后整修了曹州牡丹园、古今园、百花园,每年花节期间,都有几十万游客前来观赏。目前,菏泽牡丹处于兴旺时期,面积已达6000亩左右,品种达460多个。有“菏泽牡丹甲天下,天下牡丹出菏泽、之誉。

知识出处

菏泽风物志

《菏泽风物志》

菏泽古称曹州.史称“天下之中”,历来以“风俗人民之阜饶,山川文物之灵异,称誉全国,这里不仅有甲天下的牡丹奇观和举世闻名的梁山风景,而且是著名的戏曲之乡和武术之乡,令中外游人心向神往。本竹从十个部分对菏泽风物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它内部丰富,史料翔实,知识性较强,是一本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性读物。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