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条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488
颗粒名称: 自然条件
分类号: P942
页数: 7
页码: 258-264
摘要: 东明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基岩属侏罗系地层,第四系特级厚度很大,覆盖厚度在千米以上,表层以粘土、沙土为主,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温差显著。土地资源丰富,可利用面积一百四十六万三千亩,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八。地下水比较丰富,潜水埋深一般为二至四米以下, 其淡水静储量为十六点八七亿立方米。
关键词: 自然条件 自然环境

内容

自然条件
  地形
  东明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境内地势平坦,西南高,东北低,坡降为三千分之一至五千分之一,海拔高度为五十四点五米至六十六点五米。
  地质
  东明县基岩属侏罗系地层,第四系特级厚度很大,覆盖厚度在千米以上,表层以粘土、沙土为主。
  河流
  黄河流经本县的焦园、王店、长兴、沙沃、张寨、高村、菜园集七乡,境内长达六十六公里,流域面积为二百零五点九八平方公里。东阴县处于黄河“豆腐腰”地段,常泛滥决口,仅在1878—1933年的五十五年中,就在高村、黄庄、二分庄、黄固等七处决口,灾害惨重。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的治理,多次加高加固
  黄河大堤。1958年洪峰达每秒一万八千立方米,安全通过高村。
  全县自北向南有七条较大的季节河,均为东西流向:洙赵新河起源于高村东北,经武胜乡的杨庄村流入菏泽县境,流域面积一百五十六平方公里境内长十五公里,流量为每秒四十八立方米。万福河流域面积一百三十六平方公里,1境内长三十公里,流量为每秒四十九立方米。贾河流域面积一百五十八平方公里,境内长三十六公里,流量为每秒五十三立方米。东鱼河(原红卫河)源于刘楼村,流入曹县境内,流域面积三百零二平方公里,境内长二十八公里,流量为每秒八十四立方米。紫荆河流域面积七十三平方公里,境內长四十三公里,流量为每秒三十四立方米。夏营河流域面积一百零三平方公里,境内长二十三公里,流量为每秒三十八立方米。赵王河流域面积一百零二平方公里,境内长二十四公里流量为每秒四十立方来。此外,境内还有鱼沃河、沙沃河、新挖小河等十几条,主要用于排灌和分洪。
  气候
  东明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温差显著。春季温和干燥,多南风;夏季炎热多雨,多东南风;冬季寒冷,多北风和西北风。年平均气温摄氏十三点七度。一月份最冷,最低气温为摄氏零下十五点七度。七月份最热,最高气温为摄氏三十八点八度。年平均降水量六百二十至六百四十毫米,雨量比较充足,但分布不均,约有一半集中于七至九月。二月份少雨,一般不足十毫米。五月份平均相对湿度百分之七十七、八、九三个月湿度最高,一般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总的特点是春旱、夏涝、晚秋又旱。霜期始下十月,终于三月,全年无霜期最长二百四十二天,最短一百九十二天,平均为,二百一十五天,即有七个月无霜期。全年日照为二千三百二十九点九小时,适于农作物的生长。
  自然灾害
  从历史上看,东明是一个多灾县。自然灾害有冰雹、干热风、大风、霜冻、雨淞、雾淞、蝗虫、地震,危害较大的是干旱、内涝和黄泛。
  干旱:公元960年(宋建隆元年)至1983年间,东明县较大旱灾共计五十一次。其中受灾最重的是1929年(民国十八年),“东明春夏大旱, 禾苗半枯死,七、八月间又连续大旱,禾苗全部枯死。粮食绝收,民不聊生”。
  内涝:公元1530年(明嘉靖九年)至1983年间,境内较大涝灾共计四十七次,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960年,是年7月1日到28日,二十八天内降雨四百三十毫米。一次最大降雨量就达二百一十毫米,积水成灾。全县淹没村庄一百六十四个,倒塌房屋六万七千四百一十四间,农田积水面积九十六万二千六百五十八亩,粮食减产约三十余万
  亩,死亡一万三千二百四十六人,牲口五千六百四十三头。
   黄泛:公元前168年(汉文帝十二年)到1983年,境内黄泛共计四十五次。“公元前29年(汉成帝建始四年),下大雨10余日,河决东郡金堤, 凡灌四郡三十二县。水深三丈,淹地十五万顷,坏官民房屋四万所。”公元1650年(清顺治七年)9月14“河决荆隆,遍地是水,县城墙四面崩裂,十有八处毁坏,县境内漂没甚多牲畜和房屋。东至陆圈集二十五里,东北至海头集二十里,淹没村庄七十七“南至张表屯四十里,东南至五营等处五十里,淹毁村庄六十一,淹浸土地五千二百五十六顷九十四亩,尽成水乡”。
  土壤
  全县土壤可分为四个大类,七个亚类,十八个土属,二百二十三个土种。构成全县土壤的主体是潮土类,浅黄或浅褐色,有明显的锈纹锈斑,呈石灰性反应。潮土可分为两不亚类,十二个土属,二百零一个土种,主要分布在河滩高地、缓平坡地、浅平洼地,面积九十三万八千零五十八点三亩,占可利用面积的百分之九十。这类土壤土层厚,质地较细,但肥力较低,适应小麦、高粱、大豆、玉米、棉花等各类农作物的种植。
  盐土和碱土,可分为两个亚类,四个土属,十三个土种,面积二万零八百四十五点七四亩,占可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多分布在黄河大堤外侧,一般宜种棉花和其他耐碱性作物。
  风沙土,分三个亚类,两个土属,九个土种,面积八万三千三百八十二点九六亩,占可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八,主要分布在东明集、大屯、五营、胡庄、城关、陆圈、武胜、黄河故道,适于种植花生、棉花和营造防风林。
  东明县土壤的肥力中等偏下,养分状况是有机质(百分之零点六)、全氮(百分之零点零六)、
  全磷(百分之零点零九)、碱解氮(五十ppm)为五级,速效磷(五ppm)为五级,速效钾(八十PPm )为四级。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丰富,可利用面积一百四十六万三千亩,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八。地下水比较丰富,潜水埋深一般为二至四米以下, 其淡水静储量为十六点八七亿立方米。水位变幅一般为一点五至二米。潜水流向自西南向东北,与地表水流向基本一致。大部分是淡水或弱矿化水,宜于农业生产开发利用。大气降水和黄河侧渗水为主要补给水源。地下石油和天然气贮量丰富》属中原油田。野生动物资源有黄鼬、野兔、耀等。黄河鲤鱼为上等佳品、弛名中外。药材资源有香附、地黄、车前子、枸杞等。

知识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荷泽地区概况》

出版者:菏泽地区地方史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

本《概况》,概要地记述了全区及各县、市 的历史和现状。地区概况包括建置沿革、自然条 件、经济状况、文牝事业四部分;县、市概况包 括建置沿革、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文化事业、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名胜古迹七部分。菏泽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氏族在此渔猎耕种。菏泽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今北依黄河,南临陇海路,中有新(乡)石(臼所)铁路贯东西,战略地位较古代更为重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