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县概况
建置沿革
位置
巨野县地处鲁西南,北纬三十五度零五分至三十分,东经一百一十五度四十七分至一百一十六度十三分。东与嘉祥、金乡两县接壤,南与成武,西与定陶,菏泽,北与郓城等县、市相邻。东西长四十五公里,南北宽四十二公里,总面积一千二百七十点三平方公里。
沿革
巨野县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伏羲氏族在大野泽农耕渔猎。夏,属徐州北境。商,封舜裔,建置遂国。周,为鲁西境。秦,属砀郡。西汉,始建巨野县,属梁国,先后又置山阳国、山阳郡、巨野郡、高平国、高平郡、济阴郡、乘邱县、昌邑县等。唐,置巨野县,先后隶属郓州东平郡、兖州鲁郡、河南道、麟州、戴州等。宋,废唐道,巨野县属京东西路。元,巨野县先后属济州、济宁府、济宁路。明,公元1374年废巨野县,公元1376年重建巨野县,先后属济宁府、兖州府、济宁州,山东省承宣布政司。清,仍为巨野县,先后属曹州直隶州、曹州府。1912年后,民国期间,一直为巨野县,先后属曹州府、济宁道、曹濮道、山东省府直隶县、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公署等。1939年3月,在巨野北部建立巨野县抗日政府,5月建立中共巨西特委,12月建立金巨抗日政府。1940年10月,建立巨、嘉、金、成、定五县联合办事处。1944年建郓巨县政府。1945年2月撤金巨县,建巨南县,属冀鲁豫二专署,1948年改属湖西专署;巨野县属冀鲁豫七专署;郓巨县属冀鲁豫二专署。1949年8月20日,平原省建立,撤郓巨县、巨南县,分属巨野、郓城、菏泽、成武、金乡等县,巨野县属平原省湖西专区。1952年11月撤平原省,巨野县改属山东省菏泽专区。1958年10月撤菏泽专区,巨野县改属济宁专区。1959年复菏泽专区,巨野为属,1978年又改属菏泽地区行署。
区划
明,编三十五里。清,改为四十保,外附六屯,分东西南北四乡。民国时期,分八个区、六十一个乡(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按边区建置,隶属巨野、郓巨、巨南三县的区划交错多变。建国后至1958年春,划为十二个区、二十三个乡。1958年秋撤区并乡,划为十一处人民公社。1979年分为二十一处人民公社。1983年又改为五镇、二十一个乡、八百五十个行政村。镇、乡名称为:城关镇、大义镇、章缝镇、龙堌镇、谢集镇,田庄乡、丁官屯乡、吕官屯乡“田桥乡、太平集乡、大李集乡、张表乡、王平坊乡、柳林乡、陈集乡、万丰乡、董官屯乡、葛店乡、营里乡、陶庙乡、独山乡、双庙乡、新城乡、昌邑乡、薛扶集乡、夏官屯乡。
人口
1943年三十六万四千九百五十三人。1949年增至四十三万八千三百三十六人。1983年增至六十五万七千六百一十二人。其中男三十三万三千四百七十八人,占总人口百分之五十点七一;女三十二万四千一百三十四人,占总人口百分之四十九点二九。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五百一十二点九六人。年龄在二十岁以下的三十万九千四百七十一人;二十一岁至六十岁的二十八万六千一百八十五人;六十一至八十岁的五万六千六百八十三人;八十一岁以上的五千二百七十三人。文化构成:六岁以上共五十七万八千八百七十四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三十一万二千六百二十人;小学十七万三千二百六十一人;初中七万零四百七十二人;高中二万一千七百三十人;大专七百九十一人。非农业人口二万六千六百三十三人,农业人口六十三万九百七十九人。人口出生率千分
之八点七六,死亡率千分之五点七一,自然增长率千分之七点零二。
民族
汉族六十五万五千八百四十四人,回族一千七百二十六人。壮族十一人,蒙古族八人,白族六人,藏族五人,黎族一人,满族五人,彝族五人,日本人中国籍一人。
自然条件
地形
县东南有独山、林山和金山岭西小丘,共约五点二平方公里,其余全是平原。海拔高程三十六至四十六米,西高东低,地面坡降六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境内有高沙地、淤洼地、坡地三种微地貌类型。高沙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四,多呈带状分布,主要在田庄至丁官屯、田桥至太平集、柳林至万丰等地带;淤洼地占百分之三十八点三,多分布在龙缝大洼、夏官屯南北;坡地占百分之三十七点七,分布在城西阎董大洼、城东南姜潭大洼、谢集以西三王庄大洼等地,是多年出名的盐碱荒地。
地质
构造体系为鲁西中台隆。县内有经营里、章缝到县城南北走向的大断裂,将巨野分为西属荷、郓地垒,东为成、巨地堑。全县属剥蚀堆积成因类型。基岩为寒武系灰岩地层,上覆巨厚的第四系湖相沉积。在很古时期,原属海洋部分,经地质构造运动,海向东移,形成内陆咸水湖,湖底深度低于现废黄河口基面四百至九百米左右。又经历代地壳运动,东部古生代岩石崩溃,剥蚀向西湖底推进填补,形成东部底高的淋沥性泥灰岩,而西部的伏牛山、太行山剥蚀,在流水作用下的冲积物,逐步沉积填补湖底。约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巨野、荷泽等地已形成浅水湖积沼泽地带。后经黄河多次泛滥淤积覆盖,形成现今地貌,县境内黄河淤积厚度一般在二十米左右。
河流
巨野县古有大野泽、济水、濮水、瓠子河、洙水河、金山河、薛公岔、邱公岔、赵王河、黄沙河、彭河、阎家河、万福河等。后多淤埋,有名无河。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治水,先后开挖了洙赵新河、洙水河、郓巨河、万福河四条骨干河道,境内总长一百一十公里。同时开挖疏浚了十七条支流,总长二百一十五公里。主要用于排涝,有时接用菏泽、东明、郓城等县极少量黄河来水,用于抗旱灌溉。承担排水任务最大的是洙赵新河、万福河,分别接收菏泽、东明、定陶、成武、鄄城、郓城等县六千多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来水,经巨野县东南边境入济宁地区的 “南四湖”。
土壤
现有耕地一百一十万二千亩,分为壤、淤、沙、碱四类。壤土十三万亩,淤土三十三万亩,沙土三十万亩,盐碱土三十五万亩。淤土多集中在县西南部和东部,其他土壤各乡镇均有分布。全县各类土壤的共同特点是易旱,易涝。壤土、沙土较为适耕;淤土较肥沃,但耕作费工;盐碱土出苗保苗较难。各类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百分之一的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二点四,含量在百分之零点六至百分之一之间的占百分之六十七点四,其余有机质含量均小于百分之零点六。水解氮在30ppM的占百分之零点七,30ppM一10ppM的占百分之三十四点一,其余均低于10ppMo速效磷含量,10一20ppM的高肥地占百分之一点一,5有10ppM的中肥地占百分之二十点六,其余百分之七十八点三的面积均低于5ppM。由于肥力低,结构性差,故易出现板、瘦、薄、凉、地表积盐等现象,使水、肥、气、热不能适应作物生长需要。适宜种植的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大豆、高粱、谷子、花生、棉花等。
植被
在一百九十万五千亩总面积中,城镇村庄覆盖二十三万亩,农作物覆盖一百一十一万
三千亩,林木覆盖四万亩。
气候
县境内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表现为冬长干冷,春短多旱,夏热常涝,晚秋又旱。据1957年至1983年实测资料分析:气温年均值摄氏十三度,一月最冷,年均最低为零下十一点八度,极端最低为零下十七点九度;七月最热,平均最高为四十点二度。降水年均值七百五十毫米,但年际变化大,季节分布不均,多雨年一千三百毫米以上,旱年仅三百毫米左右。一年之中,三至五月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十四点七;六月至八月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六十五;九至十一月占全年库水量的百分之十六点五;十二至二月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三点七。蒸发量年平均一千九百一十一点九毫米。日照年平均二千五百五十九点一小时,日照率百分之五十八。相对湿度年平均百分之七十。无霜期年平均二百零七天。季风以东南风为主导风向,频率百分之十二,北风为百分之十,西南和西北风为百分之二,风速年平均为每秒三点二米。
自然灾害
主要是干旱时间长,面积大,涝集中。据有关史志资料记载:自公元前一百三十一年以来的二千零九十五年中,发生大水灾八十五次,旱灾三十次,风灾十一次,雹灾十二次,霜灾六次,虫灾三十一次,地震灾十次。建国以来,大旱二年一次,中旱和小旱四年一次;在季节上,春旱五年四遇,夏旱三年二遇,秋旱五年二遇,有时延到冬季。涝灾以秋涝最多,二至三年一次;夏涝四年一次,春涝八年一次。春涝都在四至五月份,夏涝在七至八月份,秋涝柱九至十月份。重旱时受灾面积占总耕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大涝时积水面积占总耕地百分之五十多。这是过去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的重要原因。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可利用面积一百四十六万三千四百三十七亩,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
六点八;尚未利用面积六万二千九百四十一亩。矿产资源:初悉地下有煤、石油、天然气、储量尚未探明。县境北部多数乡村出产小盐、卤水、皮硝、火硝等,可供食用和化工原料。水资源:按历年平均降水量和引黄来水计算,地上水利用保证率为百分之三十;地下水可开采利用的浅淡水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七点二,可开采利用量一点七八亿立方米。深层淡水虽然储量丰富,但开采较为困难。生物资源:可食用的野菜(苦苦菜、马齿笕、扫帚菜、银风菜等),年产约四百五十万斤;野兔年收食量约二万五千只;益鸟(燕子、鸽子、雀鸟等)年存养量约五十八万只;还有狐狸、獾、黄鼠狼、蛇、猫等。药材资源:主要有红花、丹参、艾、白羨藜、蝉蛻、土元,年收购自给有余。
经济状况
巨野县以农业为主,农业又以粮食、棉花为主。工业在建国前几乎没有,建国后有所发展,主要是农机具修造和农付产品加工。1980年以前,农业产量自给不足;1980年以后粮、棉产量自给有余。
农业
巨野县自古就是农业区,但作物产量长期低而不稳。建国初期曾一度发展较快,但在1957年以后的二十年间,由于“左”的错误影响,加之工作中的失误,农业生产仍不景气。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较早地实行了农业生产责任制,生产面貌迅速改善。1983年,全县开挖了四条骨干排水河道。十七条排、灌两用的支流,一百四十七条排灌沟渠,总长七百七十多公里;新建扬水站九十八座,机电井八千六百眼,桥、涵、闸等配套建筑物六百五十座,有效
工业总产值一览表灌溉面积达六十五万亩;拥有各种农业机械十七万马力,其中拖拉机一千六百一十五台、三万四千四百八十一马力,排灌机械七千九百四十八台、九万八千六百马力。1978年前全县五十六万亩多灾低产的盐碱地,经过近几年来的治水改土,特别是采取了“大河深沟加浅井和排灌、平、肥、林、种、改、管相结合”的综合治理的措施后,一般都变成了稳产、高产田。复种指数达百分之一百五十二,耕作制度已发展到一年两作为主。1983年耕地面积虽然比1949年减少五十二点七万亩,但粮食总产比1949年增加一亿四千二百八十五万四千斤,皮棉增加五千五百三十四万斤。
林业
1983年林地面积二万一千二百零一亩,园地一万五千八百九十三亩,苗圃三千五百二十二亩,果树一万四千五百七十七亩,桑树一千三百一十六亩,桐粮间作三万五千亩,枣粮间作四千五百亩,农田林网七十七万亩,“四旁”
植树一千四百五十万棵。历年累计已收益成材木料四千五百六十立方米。年产红枣二百万斤,蚕茧十五万斤,水果七百万斤。林木品种主要有杨、柳、榆、槐、椿、桐、桑、苹果、枣、杏、桃、梨等。
牧业
以家畜家禽为主。大牲畜,1949年有四万二千头,1959年最少为一万八千头。1983年发展到五万五千头。生猪,1949年为一万一千头,1977年最多时为十二万九千头,1983年为二万六千六百头。羊,1949年一万六千七百一十只,1983年增到二十四万五千只。长毛兔,1949年三千九百二十只,1983年发展到五十一万八千只。貂,从无到有,1983年达八千五百只。鸡、鸭、鹅不仅村村皆有,而且养鸡专业户逐年增多,每年供应市场鲜蛋一百万斤左右。
副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个体手工业发展较快。如编织、木工、食品加工、土特
产品加工、各种小型机具修造等。全县年副业收入一千二百万元。有些乡镇建筑队,到济南、黑龙江、吉林等地搞建筑,年收入五百万元左右。
渔业
境内水域面积十四万九千二百八十七亩。其中河流四万七千二百一十六亩,坑塘六千零九十五亩。个体业余捕捞队一千五百六十人,年捕鱼约二十万斤。人工养殖鱼年产三万六千斤。藕年产一百五十万斤。蒲草年产一百八十万斤。境内水产品尚不能自给。
工业
建国以后从无到有,逐渐发展。1983年拥有农机具修造,汽车、机械修配,化工、染织、制锅、制革、酿酒、制糖、塑料、化肥、农付产品加工、服装加工、建筑材料加工、木料加工、工艺美术、印刷、砖瓦窑、土陶器等九十二个工厂,其中县办工厂二十八个,乡镇办工厂六十四个,另外还有个体工厂五百一十戶。工业职工总计一万零五百二十九人。工业总产值1983
年达六千一百零一万元。较出名的产品有水泵、铝锅、皮革、彩蛋、墙席等。
交通
县乡镇公路网已形成。沥青路面八条,境内总长二百二十五公里。两条南北、东西干路,客车可直达济南、商邱、兰考、徐州等地。日客运班车五十多次,日客运量千人左右。运货车辆西百八十部,年运货总量一百一十万吨。货运周转量一千八百万吨公里。同时还有石(臼所)新 (乡)铁路兖(州)菏(泽)段横贯全县,客货皆运。交通桥梁五百二十座,总长度为三千六百五十米。
邮电
县邮电局一处,支局、所二十六处,代办代售处八十七处。供电式长途交换机二千二百门,还有磁石式交换机、载波终端机、短波发信机、电台、自动交换机、电话交换机、电传电报机等设备。架空明线路长八百对公里,邮路总长一千六百五十公里,电话杆路总长六百公
里。各乡镇都通电话,已通电话的生产队四百八十五个。各种邮电投递车一百多辆。年邮电业务总量四十万元左右。年期报刊发行总量三万分左右。
商业
1983年商业机构四千九百九十一个,一万一千六百四十六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商业机构四百二十个,四千九百三十八人;代购代销店六百八十九个,七百五十六人;个体商业戶二千三百四十七个,二千九百三十人;零售网点一千五百三十五个,三千零二十二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一亿四千二百万元,城乡集市成交总额二千五百七十八万元。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值一亿三千八百三十万元。征购粮食二千五百万斤,统销一千五百万斤。棉花收购四千四百五十一万斤。外贸收购桐木一百六十立方米,牛皮三千五百张,山羊皮二十四万张。
财政
建国后三十多年来,县内财政收支
一直处于困难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财政状况有所好转。1983年地方财政收入总额六百九十一万元,支出一千零五十一万元,加上国家补助收入,基本平衡。
土特产品
红枣,味美、质优、营养价值高,保肝,食药皆需,以城东南大刘庄、薛扶集等为集中产地,全县各乡村均有零星种植,年产二百万斤左右,收购五万斤左右。鲁西黄牛,个大、性温、力壮、肉质美,役肉兼优,皮质好,年存养三千五百多头。青山羊,皮毛色泽纯正,花纹美观,肉食鲜美营养高,皮制品远销欧、美等国家,年存养量二十万只左右。传统名吃有青蒸羊肉、团鱼别鸡、牛肉梭、火烧等。
人民生活
党的十一届二中全会以来,人民生活提高较快。据1983年统计:人均占有粮食由1978年前的四百斤提高到六百四十三斤,人均收入由三十元提高到二百八十四元。城乡储蓄额
达五千四百五十五万元(人均八十二点六元)。人年均消费品购置力八十六元。新盖瓦房八万一千间,购买电视机一百五十台,缝纫机二万二千六百台,收音机四万七千三百台,电风扇二百台,手表一万二千五百四十块,自行车三万四千八百辆。靠劳动致富的万元户已出现一千多户。
文化事业
教育
建国前只有初中一处,小学二百零八处,在校学生一万五千人。1983年各类学校学生总数达十一万四千六百零八人,教职员工五千七百一十二人。中等师范学校一处,学生三百三十九人;高中七处,学生二千三百七十五人;初中一百二十二处,学生二万零五百一十五人;小学二千六百九十六处,九万一千七百一十八人。七至十一岁学龄儿童入学率百分之八十九点四。
1977一1983年考入大专学校的五百一十人。幼儿园、托儿所共一百三十处,幼儿一千九百名。
文化
建国前,民间杂技和山东梆子、两夹弦、枣梆、曲艺等剧种较为流行。建国后,文化事业发展较快。1983年,各种剧团四十六个,一千四百二十五人;曲艺队(组)四十二个,一百二十人;电影队十三个,电影放映机十九台;广播放大站二十一处,有线广播线路长一千二百公里,广播喇叭十三万只;还有电视差转台一座。文艺创作、美术、书法等活动也有开展,县文化馆退休干部彭中岳编写戏、曲六十六万多字,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十余篇。县政协常委、画家黄恩涛,勤学苦练国画、年画、连环画,三次参加全国美展,出版作品三十余幅,1981年被推为省年画研究会理事,1983年被吸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列《美术辞林》。
体育
县体委、体校和有关学校,已培养
体育专业学生四百多人。除各种球类、田径活动项目外,民间武术较为普遍。大义镇孔楼村在建国前后一直被称为“武术之乡”。1983年有武术队十九个,队员三百八十人,为国家培养武术人材八十五人。山东省和菏泽地区杂剧团,均有孔楼籍武术主演。县、乡镇杂剧团经常巡回各地演出,被称为“功夫硬”的武术队。
卫生
建国前,城内只有一处私人诊所,农村有中医一百一十名。建国后,卫生事业发展较快。1983年,卫生行政机构六十六个,一千三百七十六人。医院二十七处,一千二百三十八人。病床五百多张。主治医师四人,西医师一百三十九人。基本达到乡镇都有医院,村村都有卫生医疗室,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已基本改变。
计划生育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计划生育工作。1983年,实行节育手术的七万四千零一十五人,占育龄总人数八万一千三百一十
一人的百分之九十一。带环的一万一千七百一十八人,引流产的四万四千零八人,只生一胎的一万三千七百一十八人。人口净增率由最高千分之十七点七八下降到千分之三点零五。
科技
1983年科研组织为六十五个,各类科技人员九千七百一十五名。其中有工程师十八名,农艺师二十六名,助理工程师九十名,技术员七百九十名。科研成果不断出现,各项技术不断提高,对工农业生产和其他各项事业都起了很大推动、指导作用。
重大事件
巨野教案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住在巨野县磨盘张庄教堂的德国神甫薛田资(stcnz),发展教会势力,欺压群众,强奸妇女,引起当地人民不满。1897年11月1日,德国神甫能方济和
韩•理加略二人途经磨盘张庄,夜宿薛田资卧室,被刘德润(巨野刘庄人)、奚老五(巨野奚阁人)两位勇士杀死。薛田资因宿他处获免。久思侵占中国的德国政府,便以此为借口,于同月14日出兵强占胶州湾,并进而提出六项无理要求。清政府迫于德国侵略者的威胁,逮捕九名群众入狱,其中两人被处死,两人被判刑,还赔偿教堂损失。并将巡抚李秉衡等宫吏多人撤职。从此,德国便强占了胶州湾,攫取了在山东的铁路、矿产特权。
大姚庄战斗
1938年6月12日寇侵占巨野,当晩攻占城北大姚庄,烧民房百余间,杀害村民30多人。巨北联庄会组织村民奋起抵抗,在大姚庄激战一夜,打死日寇数十人,这是巨野人民抗日的第一仗。
龙缝战役
1946年9月29日至10月7日,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指挥的冀鲁豫野战军,在巨野县龙堌、章缝一带与蒋介石精锐部队交战,粉碎了全副美械装备的第五军、十八军的进犯,歼敌数千人,获得辉煌战果。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通令全军嘉奖龙缝战役的勇士。
著名人物
彭越
(?一前196)汉初诸侯王。字仲,昌邑人(今巨野昌邑集)。尝渔巨野泽中。秦末聚众起兵。楚汉战争时,将兵三万余归刘邦,略定梁地,屡断项羽粮道。不久率兵从刘邦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封梁王。汉朝建立后, 被诬告谋反,为刘邦所杀。城北原有彭越石像,“文革”中被砸烂,现只存石像照片。
王禹偁
(954一1001)字元之。巨野城内王街人。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进士。曾任长州知县、右拾遗、翰
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以刚直敢言著称。曾上《御戎十策》,陈说防御契丹之计。京城旱灾,上疏请减百官俸禄,节约开支,减轻刑罚。后屡次以事贬官。真宗即位后,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等。旋以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为宰相不满,出知黄州,后迁薪州病死。他反对宋初浮靡文风,提倡平易朴素,于诗推崇杜甫、白居易,于文推崇韩愈、柳宗元。所著《小畜集》三十卷、《承明集》十卷、诗三卷,对当时社会矛盾有反映,开北宋诗文革新的先声。
晁补之
(1053一1110)字无咎,今巨野大义乡刘围子人。北宋进士、文学家。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等职。主张以军事力量收复石敬堂献给辽政权的幽蓟十六州。十余岁即受苏轼赞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散文流畅。其论政、论史之作,注重"事功”, 对迂腐不切实之论,有所嘲讽。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公武
(生卒不详)巨野人,字子止。南宋藏书家。乾道中为临安府少尹。自七世祖晁迥以后,都喜藏书。至公武,又受南阳井度赠书五十箧,合旧藏共有二万四千五百多卷。校傩异同,论述大旨,编成《郡斋读书志》,为宋代有名的提要目录。
张其义
(1910一1963)田庄乡官场村人。巨野县共产党地下组织最早的领导人之一。历任区委书记、统战部长、付县长等职。在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中,做出了很大贡献。
王忠祥
(1896一1949)丁官屯乡白果树人。共产党员,曾任区长、县参议员、冀鲁豫边区参议员、巨野县银行行长等职,1949年秋与敌遭遇,壮烈牺牲。名胜古迹
麒麟台
旧志载名“麟渡古流”。位于巨野城东夏官屯乡获麟集村北大洼之中。据多种史料记载:春秋时鲁哀公十四年春,鲁哀公西来大野泽打猎,大夫叔孙氏家臣子但商,捉一怪兽,不识何物,告孔子视之,曰“麟”。因是珍兽,特葬原地,筑高大土坟,并立石刻麒麟冢篆文。现石碑已坏,土台尚存。
禹梁山汉墓
在城东南金山南麓红土山。据山东省考古学家初定,系西汉中期王位葬地。最近挖掘,墓东西长七十米,南北宽四点一至四点七米,随葬器物有铜、铁、陶、:玉、漆器等一千零五十一件,其中兵器、玉器、宝剑多为罕见之物,现存于县文化馆中。
秦洞云霞
俗称秦王避暑洞,位于金山南坡。开凿于西汉中期,洞南北长三十余丈,东西宽一
丈六尺,高一丈五尺,洞侧刻有《清凉洞记》、《秦王洞壁记》、《大明禅院记》並镌刻历代达官文人的题字、诗文,洞中有古石佛像。洞内阴凉宜人,有谓“六月入得避暑洞,清凉如水世间无”。据传系唐大宗避暑之地。
梵塔朝晖
现永丰塔,在今城东南角。始建于五代后周,宋继修成。八角四门,青砖结构,高三十米,塔尖一点八五米,原七级,淤地下二级。观之霞光绚丽,彩云塔影,别具风光。
屏盗碑
位于城北门外真武庙前,后周显德二年立,上书“大周任使君屏盗之碑”。碑文歌颂刺史任汉权。世称该碑文绝、书绝、石质绝。故名三绝碑,系省级重点文物之一。
文庙
仅存大成殿,1981年复修,共五间,系孔庙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