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县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446
颗粒名称: 定陶县概况
分类号: K925.52
页数: 35
页码: 74-108
摘要: 定陶县位于山东省西南、菏泽地区中部。定陶之名,始于春秋末。定陶主要民族是汉族,共四十六万八千二百七十人,占百分之九十八点三。建国前,定陶县是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生产方式落后。建国后,工农业生产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 定陶县 概况

内容

定陶县概况
  建置沿革
  位置
  定陶县位于山东省西南、菏泽地区中部。在东经一百一十五度二十分至一百一十五度四十分,北纬三十四度五十七分至三十五度十四分之间。北和西与菏泽接壤,南和西南与曹县毗连,东和东南与成武相邻,东北与巨野交界。东西相距四十公里,南北相距三十二公里,总面积为八百四十四平方公里。
  沿革
  定陶之名,始于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以陶为天下之中,遂定居焉,故曰定陶”。
  定陶,古名陶丘,历史悠久。远在五、六千年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氏族聚居。尧、舜时期,定陶为古陶国,都陶丘(今费庄北)。夏为三鬷(音宗)国。商,汤伐三鬷,为曹国。周武王封叔振铎于曹,都陶丘。春秋入宋,战国属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始建定陶县,属东郡。西汉初为兖州济阴郡治。公元前202年(高帝五年),封彭越为梁王,建梁国,都定陶。公元前144年(汉景帝中元六年),分梁地置济阴国。公元前52年(汉宣帝甘露二年),封子嚣为定陶王,改为定陶国。东汉初为济阴国,后为济阴郡。三国属魏兖州济阴郡。公元231年(魏明帝太和五年),定陶为县王国。晋为济阴郡。南北朝时,定陶于郡置西兖州。.北周改西兖州为曹州,定陶属曹州(县城在今长寨北小仿山)。隋为曹州济阴郡。公元596年(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分设济阴县,定陶仍为县(县城在塔坡刘庄西北)。唐撤销定陶入济阴县,以定陶县为镇。宋升定陶镇为广济军,割曹、濮、济四州地,复置定陶县八属广济军。金为曹州定陶县,隶山
  东西路。元属直隶都省山东曹州府。明洪武十年,撤定陶县并入成武县。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三,年),复置定陶县,属济宁府。公元1445年(明正统十年),随曹州属兖州府,隶山东布政司(县城迁至今地)。清初属曹州直隶州,后属曹州府。中华民国初年,先属济宁道,后属曹濮道。公元1929年属山东省第三督察专员公署。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属冀鲁豫边区行署第五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平原省,定陶属菏泽专员公署。1958年10月,撤定陶县入成武县,属济宁专员公署。1962年元月,复置定陶县,属菏泽行署至今。
  区划
  清朝后期定陶分为十九社,四十八村。1930年(民国十九年),划分为五个区,一百个乡镇。1937年改为五十个乡镇o1949年,划为九个区。1950年,改建八个区。1956年3月,划为七个区,一个镇,五十个乡,四个居民委员会。1958年3月,撤区并为十七个乡(镇)。1958年8月,改建十一处人民公社。1963年6月,划为十二处公社。1979年,将十二处公社划为十八处公社。1983年,改社为乡(镇)。县辖城关、陈集、黄店、冉堌四镇,杜堂、南王店、半堤、孟海、姑庵、王双楼、田集、东王店、马集、力本屯、张湾、邓集、游集、保宁、一千王十五个乡,四百九十三个行政村,三千二百九十六个生产队。
  人口
  1949年全县有七万六千七百六十八户,三十万零五千八百八十一人。1983年全县为十万零三千七百三十六户,四十七万六千三百八十一人。其中男二十三万九千九百零一人,女二十三万六千四百八十人。平均每平方公里五百六十四人。十八岁以下的二十万零五千三百七十人,十九岁至六十岁的二十二万七千四百七十七人,六十一岁至八十岁的四万零五百三十五人,八十一
  岁以上的二千九百九十九人。农业人口四十五万三千四百五十八人,占百分之九十五点二;非农业人口二万二千九百二十三人,占百分之四点八。
  出生率为千分之十一点三二,死亡率为千分之五点九二,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五点四零。全县每千人拥有大学毕业生一点二六人,大学肄业或大学在校生一点三四人,高中文化程度者三十七点二五人,初中文化程度者一百二十四点七二人,小学文化程度者二百六十九点三七人。
  民族
  定陶主要民族是汉族,共四十六万八千二百七十人,占百分之九十八点三。其次是回族,共八千一百零三人,占百分之一点七,主要聚居在陈集镇的前沙海、中沙海、张楼和城关镇的南关、王洪庙等村。壮族、满族、瑶族共八人,多因工作关系迁入本县。
  自然条件
  地形
  定陶县地处淮河流域,系黄泛平原。西南高,东北低,平均坡降五千分之一。最高点为五十三点五米,在一千王乡湾子张村北;最低点为四十四米,在孟海乡吕楼村北,地形髙差为九点五米。境内可分为高、平、洼三大微地貌类型。整个地形为六十度的扇面,以张湾乡蔡楼村一带为扇轴,南部髙、洼地为东西走向,以次往北偏转,至西北邓集、游集、保宁一带。高地有一百四十四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七;平地四百七十八平方公里,占百分之五十七;洼地二百二十二平方公里,占百分之二十六。
  地质
  定陶地质构造,属中朝准地台,为定陶隆起。中新生代(喜玛拉雅期)以来,地壳下
  沉,上部全为第三系、第四系地层所覆盖。
  河流
  流经定陶县的骨干河流共有三条,流域面积在三十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十五条,一百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八条。这些河流皆流入南四湖,属淮河水系。县内河流自然形成三个流域:东鱼(原红卫)河流域包括赵王河、店子河、仿山河、定陶新河、南渠河、南坡河、古柳河、二坡河八条支流,境内总长度为一百九十二点一公里,流域面积为六百零三点五平方公里;万福河流域主要支流是柳林河,境内长度为十八点二公里,流域面积为一百零五平方公里;洙水河流域包括薛寨渠、木河两条支流,境内长度二十二点五公里,流域面积为一百三十五点五平方公里。流向自西向东或自西南向东北,一次蓄水量为八百九十九点五万立方米。境内河流都是源近流短的季节性间歇河虽建有涵洞桥闸,但河水利用率较低。气候
  定陶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干冷雨雪稀少。气温年际变化不十分明显,最髙值为摄氐十四点六度(1961年),最低值为十二点八度(1969年),历年平均值为十三点八度。最冷为一月,最热为七月。极端最高气温为摄氏四十三点二度(1966年7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十五点六度(1964年2月17日)。历年平均降水为六百七十二点六毫米,降水日数为七十八点九天。年际变化较大,最高年份是1967年为一千一百一十二点九毫米,最低年份是1966年为三百九十六点四毫米。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约百分之五十九点三集中在七、八、九月份,冬季仅占百分之四点七左右。光照充足,历年平均二千五百六十六点七小时,日照率为百分之五十八,年际变化在七百七十一小时左右。蒸发量历年平均为二千零六十点一毫米。
  日蒸发量五点六毫米,以六月份最高,平均为三百七十点六毫米,一月份最低,平均为五十九点一毫米。相对湿度为百分之七十一。无霜期最少一百九十九天,一般在二百零九天左右。初霜于十月九日至十一月五日,终霜于三月七日至四月二十七日。冬季多北风,夏季多南风。
  自然灾害
  定陶县主要自然灾害是旱灾。据统计,自1965年到1983年十八年中,共发生六十二次干旱,平均每年三点四次。其中春播旱九年八遇,夏播旱九年七遇,早秋旱、秋播旱九年五遇。夏季低温、连阴雨和大暴雨也是定陶的主要灾害,能使棉花和夏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影响作物的成熟与收获。
  土壤
  全县土壤分一大土类,两个亚类,两个土属,一百一十个土种。潮土类土壤为浅黄或浅褐色,有明显的锈纹锈斑迹象,呈石灰性反应。以表层质地可分为六种类型:蒙金型土,保水保肥,增产潜力大,多分布在张湾、邓集、杜堂、半堤、孟海等地,占百分之三十点五七;全壤型土,不沙不粘,土质疏松,透水透气,雨后不板结,耕性良好,保水保肥,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多分布在城关、东王店、田集、姑庵等地,占百分之一点二;蒙银型土,土体比较疏松,透气透水,但保肥保水能力较差,多分布在马集、陈集、杜堂等地,占百分之四点九;粘型土,湿粘干硬,耕性很差,土性凉,发老苗不发小苗,根系不易伸展,但保肥保水能力强,多分布在力本屯、保宁、半堤等地,占百分之四点一;腰沙型土,保肥保水能力差,但宜于耕作,多分布在王双楼、南王店、冉堌、田集等地,占百分之三十六点四五;沙型土,耕性较好,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透水透气,但保肥保水能力差,有盐碱化的倾向,多分布在孟海、黄店、姑庵等地,占百分之二十二点七八。境内土壤大都宜于小麦、玉米、大豆、高粱、地
  瓜、棉花等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资源
  土地资源:定陶县地属平原:宜于耕作,土地利用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二,后备资源缺乏。
  水资源:地上水总径流量为九千三百四十五万立方米,引黄尾水一千九百万立方米,可利用量为三百八十万立方米,占百分之二十;地下水, 总储量为一万二千四百零九万立方米,可利用量为七千二百五十六万立方米,占百分之五十八。
  生物资源:有野兔、黄鼠狼、蝙蝠、喜鹊、鹤鹑等。
  此外,野生药材有蒲公英、地丁、枸杞子、香附、天花粉、车前子等。
  经济状况
  经济建国前,定陶县是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生产方式落后。建国后,工农业生产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广,农业生产飞速发展;工业经过调整、改革,也有新的起色。
  农业
  全县有耕地七十七万亩,平均每人占有一点七亩。虽全系平原,但耕作粗放,建国前的产量低而不稳。建国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变。全县有蓄水闸三十九座,扬水站一百三十九处,灌溉渠道六百二十五条,长达一千五百华里。在充分利用河灌的同时,积极发展井灌建设。全县有机井六千二百六十六眼,配套动力六万三千马力。有效灌溉面积四十万零二千一百亩,建成旱涝保收田三十万零四千一百亩。全县拥有农业座机一千四百六十台,拖拉机一千四百八十三台,农用汽车六十辆,柴油机六千九百七十二台,电动机二千九百一十八台,喷灌机一百四十八套,农业机械总动力十五万六千七百六十六马力,平均百亩耕地拥有二十马力。机耕面积占百分之七十九点三。随着生产责任制的推
  工农业产值一览表广,农村出现了科学热。全县十九处乡(镇),共建科技小组二百五十三个,有科技带头戶六千三百户,百分之十左右的农户订阅了《山东科技报》,计九千七百一十六份。农技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带动了耕作制度的改革。普遍扩大了间作套种的面积,改两年三熟为一年两熟,复种指数高达百分之一百八十九。1983年,全县种小麦四十三万亩,玉米十六万八千亩,大豆九万二千八百亩,棉花三十六万一千三百亩。粮食总产量四亿零八百七十五万斤,平均亩产一千零三十三斤;棉花总产量四十三万一千六百担,平均单产皮棉一百二十斤。
  林业
  县内以乔木为主,主要有榆、柳、椿、楝、桑、杨、桐、槐等;果树主要有桃、枣、杏、梨、苹果、柿等;灌木主要有白蜡、紫穗槐、簸箕柳等。1983年实有林地面积五万二千五百零二亩,四旁植树一千二百九十三万株,其中桐树二十六万株。农田林网面积五十万零七千六百亩。绿化河沟渠路长达九千零三十华里,桐粮间作二十四万亩,灌木五百八十一点四万墩。全县林木覆盖率为百分之八,木材积蓄量为二十七万四千六百立方米。果园面积四千七百九十七亩厂年产量为四百万斤。桑园一千一百四十亩,养蚕产茧四万七千斤。
  畜牧业
  1983年,全县大牲畜存栏量四万一千头9为1978年的一点五五倍(其中牛二万七千五百头、马二千二百匹、骡二千一百匹、驴九千二百头)。生猪存养量达五万五千头,出栏三万五千头,年产肉量五百二十五万斤。羊存养量十四万三千八百只,年产肉量二百二十五万斤,年产毛量五十万斤。兔存养量四万八千七百一十二只,年产毛量一万五千斤。养貂三百零一只。养鸡遍及乡镇、农村,有养鸡专业户三十七个,年产蛋量五百四十万斤。
  副业
  定陶县副业生产,主要是集体工副业和家庭手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则是农副产品加工业、编织、家具制作、土陶烧制、皮毛、药材加工等。全县专业户、重点户共九千七百六十二户,其申专业户二千三百零三户。1983年,副业总收入四千二百二十五万八千七百元,其中集体副业收入一千九百五十六万八千元,家庭副业收入二千二百六十九万零七百元。
  渔业
  定陶县渔业生产,主要是利用坑塘水面。全县有坑塘四千亩,养鱼三十五万尾,加上河流水渠捕捞,年产量为二十万斤。县建有种鱼场一处,每年可繁殖鱼苗三百至四百万尾,主要是青鲤和红鲤。另外,年产藕一百六十五万斤,价值四十一万二千元;蒲三十五万斤,价值三万五千元;苇一百一十六万斤,价值十一万六千元。
  工业
  建国前,定陶县工业十分落后,只有一家织布厂,四台木制织布机,十名工人,另有
  几家季节性的小作坊。建国后,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1983年,全县拥有机械、纺织、化工、印刷、皮革、五金、轧钢、汽修、酿酒等一百三十个企业单位,固定职工一万二千五百七十七人,产品二百四十三种,总产值为六千六百二十七万元,占全县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百分之二十二点四二。其中,全民所有制三千一百三十六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四十七点四六;集体所有制三千四百九十一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五十二点五四。自1968年架设高压线路以来,全县电容量二万四千一百庭。在工业产品中,羊剪绒、裘皮衣被省评为优质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
  交通
  定陶县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有菏(泽)商(丘)、菏民(权)、定(陶)丰(县)、定砀(山)四条公路干线,连接县内六条支线形成公路网。有十一处乡镇通公共汽车,全县通车里程一百三十公里,其中沥青路面一百二十六公里。千线有护班房九座,二十七人;支线有护路员一百五十九人。公路养护完好率达百分之六十九点五。建大小桥梁三十一座,涵洞二百互十二座。毎天客运始发车九部,过境车四十五部、日客运量八百人次。县境内短途始发车两班次八两条线路,通达五个乡镇。1964年始有汽车(货车),1983年已发展到一百八十四部,年货运量二十九万吨,货物周转量一百五十三万吨/公里。
  邮电
  建国初期,全县有五处邮政代办所亍八部电话机,一部交换机。主要营业项目有函件“包裹、报纸、杂志、机要文件的收发、投递及汇兑等,全年营业额二百六十四元。1983年,全县有邮电局、支局、所十四处,正式职工一百五于七人,营业额三十七万九千元。发行报刊一千四百四十九种,期发六万三千六百五十九份。其中八报纸四万四千六百二十二份,杂志一万九千二百五十七份。邮路长一千六百三十三公里,农村投递线
  路一千四百五十四点六公里。城镇交换机十二台,九百三十门;农村电话交换机十八部,七百六十门。乡乡通话,村村通邮。
  商业
  建国前,定陶县商业非常落后,在县城和农村较大的集镇上仅有小杂货铺和杂货摊。建国后,定陶商业有了很大发展。1983年,全县有商业网点三千八百二十二个,从业人数七千八百七十八人。其中,全民所有制一百二十九个,一千八百九十五人;集体所有制三百九十一个,二千二百零一人;个体商户三千三百零二个,三千七百八十二人。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含粮食)一亿三千零七十二万元,社会商品零售额八千七百六十二万元,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一千九百一十六万元。
  对外贸易主要有畜产、土产、工艺、食品四大门类,一百二十五个品种。1983年收购总额为一千零一万元。出口有菜牛、裘皮衣、地毯、桐
  木等一百二十五个品种,总值一千五百万元。青猾裘皮衣、羊剪绒、地毯、刺绣等已远销东南亚、欧、美等二十多个国家。
  财政
  1983年,财政总收入五百六十五万九千元。其中企业收入二十六万六千元,工商税收入三百九十二万四千元,农业税收入一百二十九万三千元,其他收入七万六千元。上级补助七百七十五万四千元,上年接转支出二十七万五千元,按照规定调入的其他资金三千元,总计可支出一千三百四十万元,实际总支出一千零四十七万九千元,上解支出二百八十二万九千元,接转下年度支出三十二万三千元,当年节余九万二千元,纯滚赤字二十三万一千元。 土特产品
  定陶盛产“青猾羊皮”,花纹美观。马集产的“陶布”(家织布)耐穿耐用,古今驰名。县城北关聂家的剪刀,为菏泽地区的名牌产品。传统的“鸡蛋火烧”为定陶名吃。县副食品加工厂生产的糕点“大金果”酥甜可口;“江米枣”色泽鲜艳,酥软香甜,为菏泽地区名牌糕点。
  人民生活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83年,农民平均收入三百七十元,农民储蓄二千五百四十七万元城镇居民储蓄五百五十万元,职工干部储蓄四百三十三万元。经济收入的增加,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全县商品销售总额达八千七百六十二万元,共销售电视机二百八十四部,录音机六十九部,收音机七千一百六十部,自行车六千四百七十辆,缝纫机二千零二十三台,手表五千五百五十八块,混纺布一百五十万零九千六百米,呢绒布七万七千九百零六米。新建住房三十一万八千七百五十平方米,其中,农民新建房屋二十三万五千平方米,新建职工住房八万零一百平方米,城镇居民新建房屋三千六百五十平方米。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养花植树,美化环境,已蔚然成风。文化事业
  教育
  建国初期,全县有小学一百七十四处,在校学生六千六百三十五名教职工二百二十七人,儿童入学率为百分之二十二。1983年,全县有小学三百八十四处,在校学生六万零一百四十六名;普通中学九十三处(包括联中),在校学生一万五千七百二十名;师范一处,在校学生八十二名;农技中学两处,在校学生二百九十四名。教职工三千八百七十八名,其中讲师两人,特级教师两人;公办教师二千一百六十九名,民办教师二千三百六十二名。参加电视、广播、函授大、中专学习的有一百八十四人。全县共有幼儿园三百三十七处,三百四十个班,入园儿童一万一千一百零五人,其中,县直幼儿园十二处,十六个班,入园儿童五百七十四人。1983年有农民业余小学一百二十六个
  班,学员二千八百六十人;队办农技班一百二十六个,学员二千八百六十人;社办农技班(组)三十五个,学员一千四百人。自1979年到1983年,全县为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一千三百一十六人。 文化1983年,全县有文化馆一处,设在乡,(镇)的文化站十八处,建文化
  中应七处。新华书店一处。图书馆一处,藏书一万二千册。豫剧团、两夹弦剧团各一个。剧院一座,建筑面积为一千平方米,座席一千零一十三个。电影公司一个,电影院一座,建筑面积一千一百平方米,座席一千三百个。乡(镇)、村办电影队二十二个,有各种放映机四十四部,共放映电影七千多场,观众一千零五十万人次,每人平均二十二次。职工俱乐部一处。广播站一处,放大站十八处,线路一千一百三十九杆公里,喇叭九万五千八百三十只。业余剧团遍布农村,以豫剧、大平调、两夹弦、柳子等剧种最为流行。传统民间艺术有高跷、狮子、龙灯、旱船等。地方曲艺有河南坠子、山东琴书等共四十个队(组)。全县有各类创作骨干五十人,其中被省级接受为会员的有十五人9创作出版短篇小说十五篇,剧本五个,连环画三册,散文十篇,诗歌九十首,歌曲六首。小戏剧《一条鲤鱼》、《全家喜》,曾获地区戏剧会演创作、演出一等奖。县两夹弦剧团两次赴京、三进国务院汇报演出,1980年自编自演的小戏剧《相女婿》获文化部创作二等奖,演出一等奖,省电视台拍摄成电视片。
  体育
  1983年,有县体育场一个,内有直道六条、弯道六条的二百米跑道,灯光篮球场一个,小型射击场一个。自1955年县体委成立到1983年,全县有国家等级裁判员、运动员七十二人。自1965年到1983年,共向省、解放军专业队输送优秀运动员二十人。在国家级体育运动比赛中,共获得奖牌二十六枚,其中金牌九枚,银牌一枚,铜牌十六枚,创全国记录一次;在省级体育运动比赛中,共获奖牌二百二十二枚,其中,金牌六十八枚,银牌四十六枚,铜牌一百零八枚,三十二人次破十七项省记录;在地区级体育运动比赛中,共获金牌一百五十八枚,银牌六十枚,铜牌九十一枚。射击运动员刘明军曾先后两次参加亚运会,获金牌一枚,铜牌一枚。
  卫生
  建国前,定陶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瘟疫流行,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建国后,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1983年,有县医院一处,防疫站一处,妇幼保健站亠处,乡(镇)医院十八处,病床三百九十九张,从医人员一千一百八十八人,其中,主治医师十七人,中医师五十五人,西医师一百二十二人,护士长六人。乡村医生八百一十七人,有六十八个村实行了合作医疗。大的企业单位均设立了卫生室或卫生所。县医院外科能进行高难度的“中西医治疗消化道
  穿孔”“门静脉高压分流术”/股骨头置换术S内科普遍开展了对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急慢性呼吸衰竭、肾功能衰蝎等危重病人的抢救。改变了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天花、霍乱、黑热病已绝迹,疟疾基本得到控制。据1983年统计,全县育龄夫妇六万五千七百一十五对,采取各种节育措施的五万八千七百六十六人,共作节育手术三万九千一百八十五例。一胎率为百分之八十五点零八,多胎率下降到百分之二点六二。
  科技
  建国以来,全县科技队伍逐步壮大,有工程师十八人,助理工程师六十四人,王程技术员三十二人,技师三人;农艺师二十二人助理农艺师四十六人,农业技术员五十一人;助理农业经济师八人,农业经济员十一人;畜牧兽医师五人,助理畜牧兽医师十人,畜牧兽医技术员三十人。在科研活动中,经省、地、
  县鉴定、验收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十九项。其中受到省和地区奖励的有九项。乐果涂环防治榆兰金花虫、棉田害虫生物化学综合防治、稀土用于羊剪绒软制染色工艺、马铃薯就地留种两季栽培等十项科技成果,已被推广和应用。
  重大事件
  刘邦即帝位于汜水之阳
  公元前202年1月,刘邦平定了项羽。梁王彭越、楚王韩信等联名尊刘邦为皇帝,于是刘邦在汜水之阳(今定陶官堌堆)即皇帝位。立吕雉为皇后,刘盈为太子,建都洛阳,后迁长安。
  孟海公起义
  公元613年(隋大业九年),济阴(今定陶)人孟海公,以周桥(即今定晦东北孟海一带)为据点,筑土围寨,聚众起义,义军发展至三万余人,声势浩大,曾一度攻陷曹、戴
  (今成武)两州。后因起义军相互吞并,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孟海公在和窦建德交战中被俘,义军溃散。
  唐哀帝被弑于定陶
  唐昭宗遇弑后,朱温立李柷为皇帝。公元907年(天祐四年三月),朱温篡位,建立后梁朝,废李柷为济阴王。公元908年3月21日李柷(哀帝)为朱温所弑,葬于定陶。公元924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改卜葬为国葬。明宗时墓园又加修缮。
  乾卦教起义
  公元1813年(清嘉庆十八年),定陶乾卦(八卦之一)教首张廷举,以萧庙为根据地,聚众反清。于古历九月十一日攻占了定陶城,知县贺德翰逃至孔莲坑,藏在该村绅士孔毓伯家中,挖沟围寨,负隅顽抗。十二日,起义军发起猛攻,寨破,杀死贺德翰、孔毓伯等五百余人,震动清廷。山东盐运司刘清率兵镇压,义军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捻军攻打定陶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定陶县人贾由彪、魏清渭聚众起义的计划泄露后,被知县武燮诱骗杀害,激起了捻军和民众的义愤。定陶捻军首领焦国昌联合菏泽郭秉钧、刘潜,郓城张四、常连佩等集结两千多人,包围定陶,昼夜攻打。团总张云祥急报清廷,僧格林沁率兵前来镇压,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捻军被迫转移。
  定陶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1941年9月中共定陶党组织约集全县各界代表三百多人,在马集召开了定陶县抗曰民主政府成立大会。李明亭任县长,郭又新任秘书,设民、财、教三科,领导全县人民投入抗日战争。
  西台集歼灭战
  1947年元月14日,增援嘉祥、金乡战役的国民党军队米文和部,行至南鲁集被冀鲁豫野战军一纵队阻击后,慌忙回窜,至西台集时又被一纵团团围住。15日黄昏,一纵以猛烈炮火,突破缺口,冲入村内。16日下午,米部突围逃跑,至来洼被全歼。这次战役,共打死打伤米部一千五百多人,俘虏四千五百人,缴获炮二十九门,机枪一百三十六挺,步枪四千多支,子弹万余发。
  解放定陶
  1947年7月6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六纵十六旅奉命攻歼定陶国民党守军一五三旅,10日发起总攻,口日攻克定陶城,共歼敌四千三百余人,缴获炮十五门,轻重机枪一百二十三挺,步枪一百一十余支,电台三部。在这次战斗中,著名战斗英雄王克勤壮烈牺牲。
  著名人物
  谷梁赤
  字元始,一名俶,子夏弟子。春秋鲁(其后裔为定陶陈集镇谷庄村)人,著有《春秋谷梁传》。
  范蠡
  字少伯,楚宛(今河南南阳)人,越国大夫。协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被尊为上将军。功成身退,辞官经商,隐居“天下之中”一陶丘,三至千金,自号陶朱公,卒葬于陶。
  魏相
  (?一前59)西汉大臣,字弱翁,定陶人,后迁平陵(今山西咸阳西北)。举贤良,为茂陵令,后迁河南太守,抑制豪强势力。宣帝即位,任大司农,迁御史大夫,继为丞相,封高平侯。主张整顿吏治,考核实效。
  董昭
  字公仁,定陶人,初事袁绍,后辅曹操,曾建议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又开平庐、泉州二渠,入海通运。历事三朝,累官光禄大夫。魏明帝谥定侯。
  曹邦辅
  (1502一1575)字少忠,号东村,定陶汪双楼乡曹楼人,公元1532年(明嘉靖十一年)进士。元城、南和知县。以廉洁著称,升应天(今商丘南)巡抚。倭寇作乱,邦辅亲披甲胄,率兵追至苏州。尔后,又率兵以神枪火炮捣毁贼船,倭寇大败。历任两朝,累官南京戶部尚书,著有《军机事宜》、《名将方略》等书。
  张文祥
  (1905一1969)艺名张二,定陶陈集镇林王庄村人。家庭贫穷,自幼学戏,出师入全家班,后,入韩班。建国后,转入菏泽大平调剧团,以演包公戏著名。唱腔高亢宏亮,被誉为“八里嗡”。曾获山东省戏曲会演二等奖,菏泽地区戏曲会演一等奖。1957年入党,1966年退休,1969年病故。
  黄儒秀
  (1909一1967)艺名黄娃,东王店乡观堂村人。自幼入“善义堂”公义班学戏,成名后为领班。建国后,为曹县豫剧一团团长。1953年为曹县政协委员、人大代表,1956入党。“反昭关”、“长板坡”、“提寇”等,是他的拿手戏,不仅善演文雅小生,又善演“大靠生”、“帅生”、“翎子生”、“短打生”、“娃娃生”等。表演艺术高超绝妙,唱腔圆润动听,是生角全行
  当演员。在苏、鲁、豫、皖僕等地,颇负盛名,被誉为生角之冠,曾获山东戏曲会演优秀演员奖,被吸收为中国戏曲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
  许卓亭
  (1919一1982)又名许中力,东王店乡许庄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交通联络员。转入部队后,任指导员、教导员、政治处主任、第二高级步校政治系主任、北京军区《战友报》主编、军委训研委员会研究员、河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总参二部副政委等职。在战争年月,他作战百余次,临危不惧,机智灵活,英勇顽强。建国后,他认真总结经验,刻苦钻研军事学术,组织编写了数十万字的教材,对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有不少建树,曾立功受奖。1980年以来,他广征博采,参与叶剑英元帅传记的编写工作。1982年病逝。
  邵维民
  (1929一1979)定陶县人,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由陆军转为空军,当飞行员。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入闽入滇轮战,多次立功受奖,曾任大队长、副师长、师长等职。1979年病故。
  名胜古迹
  仿山
  位于定陶县城西北十二华里处。因于地积壤高大如山,故称仿山。分为东西两山:东山系周武王之弟曹叔振铎至伯阳二十五代葬地;西山系曹叔振铎的二子卞叔由(卞城王)的葬地。汉代又有多人葬于此。总面积为三万八千一百六十平方米,占地五十七点二四亩。
  官堌堆
  位于邓集乡姜楼村南。高六米,长六十米,宽四十八米,总面积近二千九百平方米。公元前202年,刘邦于此即皇帝位,故曰官堌堆,亦名受命坛。从发掘出土的石刀、石镰、骨针、陶器等文物考证,此堌堆系新石器时代遗址。梁王台
  位于东王店乡贾楼村西北。秦末,彭越曾在定陶一带招兵买马,聚众纳士,修筑土台于此。后伐楚扶汉,受封梁王,故曰梁王点将台,简称梁王台。今合高五米,长五十米,宽三十五米,面积为一千七百五十平方米。
  戚姬寺
  位于定陶县城东北十二华里。戚姬为汉刘邦之爱妃。刘邦死后,被吕雉所害。文帝即位后,于公元煎179年建此寺院,纪念戚夫人,故称戚姬寺,占地面积五市亩。
  1

知识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荷泽地区概况》

出版者:菏泽地区地方史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

本《概况》,概要地记述了全区及各县、市 的历史和现状。地区概况包括建置沿革、自然条 件、经济状况、文牝事业四部分;县、市概况包 括建置沿革、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文化事业、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名胜古迹七部分。菏泽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氏族在此渔猎耕种。菏泽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今北依黄河,南临陇海路,中有新(乡)石(臼所)铁路贯东西,战略地位较古代更为重要。

阅读

相关地名

定陶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