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编 方言俗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421
颗粒名称: 第二十二编 方言俗语
分类号: H07
页数: 12
页码: 667-678
摘要: 菏泽方言属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区郑曹片的一种方言,其特点是分尖团,知、蚩、诗=资、雌、思,清入、次浊入今读阴平。菏泽方言大致以小留——菏泽城 ——何楼为分界线,分成东西两区。以荷泽城为例,青年人和老年人也有差异。本志记录的是菏泽城老年人的语音系统。
关键词: 方言 俗语

内容

菏泽方言属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区郑曹片的一种方言,其特点是分尖团,知、蚩、诗=资、雌、思,清入、次浊入今读阴平。
  菏泽方言大致以小留——菏泽城 ——何楼为分界线,分成东西两区。东区口音与城关老年人的口音基本相同,只是把声母的合口呼音节读成〔f〕,声母的开口呼音节〔su〕读成 [fu]仍为合口呼。
  东西两区的不同点是:一、西区不分尖团,而东区分尖团。二、西区无[ts/ts/s、z〕一系声母,而东区俱全。三、西区照二照三不同音,如
  吕陵把“笊”读作[tso〕,“照”读作解元集把“笊”读作〔tSo〕,“照”读作[tsio〕;而东区把“笊、照”均读〔ts〕。
  以荷泽城为例,青年人和老年人也有差异。青年人不分尖团,而且无 [ts、ts、s、z〕一系声母。本志记录的是菏泽城老年人的语音系统。
  第一节语音系统
  声母荷泽方言有22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情况见表(一)。
  表(一)(续表)
  关于声母的说明:
  1.舌面音较北京音位置略靠后。
  2.零声母在开口呼韵前, 有轻舌根浊擦音。
  3.[n]和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时是[n〕,和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时是〔ne〕。
  4.其余与北京音相当。
  韵母韵母,不包括儿化韵母,共36个。见表(二)。
  表(二)第二节菏泽方音和普通话语音比较
  声调荷泽话和普通话的声调都
  是4个,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但具体的念法(调值)并不一样。详细情况见表(五)。表(五)
  声母荷泽话的声母与普通话的声母对应规律很整齐,只是具体来源稍有
  差别。情况见表(六)
  表(六)(续表)
  第三节菏泽方言词语第二章俗 语
  俗语、谚语是流行民间的富有哲理性和实际意义的语言,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和人民生活斗争经验的总结。它的形式和特点是:简练通俗、生 动形象,具有文学色彩和地方特点。多采取单句或复句的形式。现将流行于 市境内的馿列于后:
  逼着哑吧说话,赶着鸭子上架。
  不见兔子不撒鹰。
  当家才知柴米贵。长木匠短铁匠。
  大白天借不出干灯来。
  打肿脸充胖子。
  越说胖他越发喘。
  指桑骂槐,比鸡骂狗。
  打马骡子惊。
  打碟说碟,打碗说碗。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双桥好过,独木难行。
  单丝不成线,孤树不成林。一个巴掌拍不响。
  十个指头不能伸般齐。
  得上灶火盼炕头。
  儿不嫌娘丑,狗不嫌家穷。
  二八月乱穿衣。二八月观巧云。
  是蚂蚱就咬草,是泥鍬就拱泥。干打雷不下雨。
  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狗窝里放不住油饼。挂羊头,卖狗肉。寡妇门前是非多。过日子比树叶还稠。胳膊拧不过大腿。好心当成驴肝肺。河里没鱼市上看。肉肥汤也肥。
  大河里没水小河里干。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情人眼里出西施。
  瞎猫碰到死老鼠。人勤地不懒。
  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
  人无专志不立、马无夜草不肥。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杀鸡给猴看。
  没有不散的筵席,没有不败的鲜花。
  十雾九晴;早雾晴,晚雾阴。
  树大招风,财大招害。
  在家千日好,出门当时难。
  山髙不能遮太阳,儿大不能欺爹娘。
  劳动摇钱树,节约聚宝盆。
  当面教子,背后教妻。
  头三脚难踢。
  想巧就有拙。
  心里没病死不了人。
  阴来阴去下大雨,病来病去病倒人。
  有头发谁能装秃。
  真金不怕火炼,好货不怕试验。
  争之不足,让则有余。
  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老鼠是好猫。
  明箭好躲,暗箭难防。
  穷了别说方便,老了别说当年。
  大梁不正二梁歪。
  浪子回头金不换。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邪不压正。
  近君子,远小人。
  得罪人如打堵墙,交朋友如开条路。
  近怕鬼,远怕水。
  才不出众,貌不惊人。
  狗改不了吃屎,狼改不了吃人。
  麦收八(月)、十(月)、三 (月)场雨。
  慢工出巧匠,快工出毛慌。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养子不孝不如无。
  鸡蛋不能和石头碰。
  鸡飞蛋打。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十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
  三月寒食榆不老,二月寒食老了榆。
  水流千遭归大海,磨转千遭不离脐。
  话不说不明,木不钻不透。
  久晴必阴,久阴必晴。
  雪打灯,好年景。
  过了寒食冷十天,清早傍晚穿布衫。
  小满棋子黑,芒种吃打麦。
  枣芽发,种棉花;杨叶拍光光,遍地耩高粱。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麦子去了头,高粱漫了牛。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过了七月节,夜凉白天热。
  立秋十八天寸草结籽。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上满集。
  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晒半干。
  麦熟一晌,蚕老一时。
  吃了 “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最适时。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该冷不冷,人受灾情;该热不热,五谷遭劫。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庄稼老头活一百,千万别忘种早麦。
  稀麦稠豆坑煞人。
  肥料是个宝,庄稼少不了。
  蚂蚁垒窝,大雨要落。
  三天东南风,不用问先生;鱼翻坑,大雨倾。
  立了秋,挂锄钩。
  高粱地里卧开狗,一定多打好几斗。
  云向东,一溜风;云向西,披蓑衣;云向南;雨涟涟;云向北,一溜黑。
  清早烧霞,晚上沤麻。
  晚霞行千里,早霞不岀门。
  虹吃雨,下一指;雨吃虹,下一丈。
  啄木鸟叫三声,不下雨就刮风。
  太阳倒照,晒得猫叫。
  八月十五滴一星,来年一定雪打灯。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富人莫把穷人哄,楝子开花才不冷。
  井海三遍吃甜水,人受教导武艺高。
  “一九”“二九”不岀手;“三九” “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八九”七十二,遍地耕牛是: “九九”八十一,家里送饭地里吃;九尽杨花开,“十九”燕子来。
  吃饭吃饱,治病治好。
  少吃晚餐,睡觉得安。讲卫生,不生病。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下假神。
  齐不齐,一把泥。
  清亮不了糊涂了。
  光棍不吃眼前亏。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 时候未到。
  不怕走得慢,就怕丢了襻。
  人往长处看,水往洼处流。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自夸没人爱,残花没人戴。
  千人走路,一人领头。
  知足者长乐,多忧者多病。
  没有家鬼,不引外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老要知足少要乖。
  一家不知一家,和尚不知道人家。
  第三章歇后语
  歇后语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提炼和创造的示义性最强的一种习惯用语,它具有形象逼真、幽默诙谐的特点。
  上鞋不用锥子——那是针(真)管。
  鳌子底下骑驴——抬不起头来。
  半夜里摸帽子——早着哩。
  枣核儿解板——没几锯(句)。抱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鼻涕流到嘴里——自家吃自家的。
  布袋里装牛梭——内里有弯。
  裁缝丢了剪子——光落个尺 (吃)了。
  唱戏的胡子——假的。
  扛着喇叭下乡——找事。
  买个麻花不吃——看“劲”吧。
  黄鼠狼吃鸡毛——啥东西都衬数。
  老公公穿儿媳妇的鞋——前
  (钱)头子紧。
  穿着坎肩子作揖——想露两手哩。
  打绳的摆手——到劲了。
  豆腐渣贴门神——不粘板。
  屎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狗皮挂到南墙上——不象画 (话)。
  擀面仗吹火——窍不通。
  高粱棵里打“耳”——满挡。
  狗吃糖稀——拖着不断。
  狗打哈哈——没人味。
  狗头上长角——岀洋(羊)相。
  狗舔磨盘——打圈子转。
  老寡妇哭儿——没望了。光腚打铁——偎不上摊子。
  喝凉水栽跟头——装晕。
  大闺女上轿——头一回。
  槐树狼子将老鼠儿——窝不抵
  一窝儿。
  老牛掉到井里——有劲没处使。哑吧吃饺子——心里有数。哑吧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河里尿泡——随大溜。
  鸡蛋掉到油篓里——滑蛋一个。懒婆娘的裹脚条——又臭又长。
  老鸹飞到猪身上——光看到人家黑。
  剃头的挑子——头热。
  依着石碑烤火——边热。
  六个指头挠痒痒——多一道子。
  聋子的耳朵——摆设。
  铁匠打铁——看火色。
  砍倒树捉老科——拿稳的。
  腊月里萝卜——冻(动)心了。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罗锅腰趟水——湿脸了。
  杆草里包老头——丢大人了。脑末勺子戴眼睛——往后看。圈嘴胡子吹猪——毛包毛。屎克螂推粪车——滚蛋。
  剃头的使锥子——个师傅一个
  传授。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网包子抬猪——露蹄爪了。
  瞎子打灯笼——白搭一支腊。瞎子吃芥茉——白瞪眼。
  小葱拌豆腐——清二白。
  鞋壳里长草——荒(慌)脚了。要饭的不走——是个门。
  要饭的牵猴——玩心不退。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打个盘子锯个碗——茬口不对。鞋后跟抹屎——没法提。
  小小虫跟着夜猫子飞——有熬的眼,没捞的食。
  火车头冒烟——白气。
  羊屎蛋钻天——能豆一个。
  竹篮打水——一场空。
  猪八戒照镜子——没人形。嘴上抹石灰——白说。
  做梦娶媳妇——净想好事。
  “小小虫”(麻雀)吃黄豆——猛一 “努”。
  失火挨板子——双倒霉。
  墙上画饼——不当饥。
  老虎吃天——无处下嘴。
  小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
  秃子打伞——无发(法)无天。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墙头上骑马——回不过头来。老鼠咬牛——想干大的。肉包子打狗——有去没回。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