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20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分类号: D035.5
页数: 4
页码: 341-344
摘要: 1927年7月,受党中央派遣,徐鹏翥、刘仰月带领郑尔拙、丁培之、李道一、刘子举来菏泽建立曹州农运工作组。这是共产党在菏泽革命活动的开始。是年八九月间,经徐鹏翥、刘仰月介绍,郑尔拙、丁培之、李道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关键词: 地方组织 党组织发展

内容

1927年7月,受党中央派遣,徐鹏翥、刘仰月带领郑尔拙、丁培之、李道一、刘子举来菏泽建立曹州农运工作组。这是共产党在菏泽革命活动的开始。是年八九月间,经徐鹏翥、刘仰月介绍,郑尔拙、丁培之、李道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年10月,菏泽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曹州支部诞生了。徐鹏翥任书记,刘仰月、郑尔拙任委员。
  中共曹州支部建立后,仅半年时间,党员发展到11人。他们活动在菏泽、曹县、定陶、成武、巨野等县。在农村充分利用冬闲季节,采取办民校,组织“饥民团”的形式,进行革命宣传,唤起民众,争取绿林武装,准备武装暴动。1928年春,国民党派遣特务到菏泽,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大肆逮捕。中共曹州支部遭到严重破坏,徐鹏翥等被迫转移到外地。革命活动转入了低潮。1936年秋,于子元受中共冀鲁豫特委派遣,来菏泽的安陵一带,以做字画、教书等为名,发展党员,筹建“农民互助会”,进行革命活动,年底,先后发展了傅金灿、傅秀锋、程力夫、龚献亭等一批党员。
  1937年夏,党员发展到21人,并以党员为骨干组织了 “农民互助会菏泽党的活动重新活跃起来。
  1937年9月,共产党员汲丕显(又名汲新)受山东省委派遣。返回菏泽。1938年春,共产党员杨海鹏(又名杨传会、杨璧轩)从济宁返回菏泽。汲与杨创办了《永生月刊》进行中共《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宣传,揭露日本侵略者掠夺中国的滔天罪行。先后发展20多名党员。1938年11月,在菏泽县九间楼图书馆建立了 “中共菏泽县工作委员会”。
  1939年3月,在鲁西区党委民运部长徐运北主持下。“菏泽县工作委员会”改建为“菏泽(西北)县委员会”。县委配合杨得志司令员的冀鲁豫支队在菏泽县西北广大农村,大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1939年年底就发展党员800多人,建立区党委4个、支部50多个。菏泽西北部的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
  由于鲁西南根据地的不断巩固和扩大,1940年7月“中共菏泽(西南)县委”在菏泽西南安陵集正式建立。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菏泽的国民党反动势力大肆捕杀共产党员,破坏共产党组织,妄图摧毁抗日根据地。荷泽(西北)县委转移到菏泽西南水牛李、大张集一带,对外称荷泽县第二工作队。为打击敌人,保卫抗日根据地,县委建立了一支20多人的抗日武装。1942年秋发展到80余人,为后来南华县建立县大队奠定了基础。
  1942年夏,根据形势的发展,为巩固菏泽西北抗日根据地,冀鲁豫七地委决定撤销菏泽(西北)县委,建立了“中共南华县委”,随后建立了县武装一南华县大队。1943年底,县大队发展到4个连300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保卫了南华县根据地。同时还在县、区武装的配合下,认真实行减租减息,减轻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生产,群众抗日情绪进一步高涨起来,党的力量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
  1942年12月,日伪军集中大批兵力对郛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郛南县委被迫转移到郛(城)、鄄(城)、巨(野)菏(泽)结合部一带活动。为统一领导4县边区的抗日斗争,12月下旬,冀鲁豫边区二地委决定撤销郛南、巨菏2县,建立了“郓鄄巨菏边区工委”。徐雷健代理工委书记,后由关盛志任书记。1943年11月冀鲁豫二地委决定撤销边工委,正式建立“临泽县委”。它们领导人民发展生产,扩建地方武装,积极为大反攻做好物质准备和武装准备工作,当时今菏泽市境内并存着菏泽、南华和临泽三个县委。
  1944年4月初,冀鲁豫边区军民开始了对日本侵略军的攻势,南华县、菏泽县和临泽县广大农村基本解放。
  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投降。这时菏泽市境内并存3个县级党委,共辖22个区委101个支部1653名党员。
  1945年10月29日,菏泽县、临泽县、南华县的党组织带领地方武装,配合冀鲁豫二、三、五分区部队解放了菏泽城。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机关先后迁驻城内。1946年2月,中共菏泽市委成立。市委立即开展反奸诉苦、增资减息、恢复生产、保卫解放区的斗争。
  是年11月27日,由于国民党军队重占菏泽城,中共决定撤销菏泽市委。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鲁西南成了重要战场,菏泽、临泽、南华三县的党组织,遵照上级 “县不离县,区不离区”、“一手拿枪, 一手分田”的指示,坚持腹地斗争,各县党组织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利用游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不仅站稳了脚根,而且巩固发展了党组织,推动了土改运动。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荷泽、南华、临泽三县党组织动员大批民工支援前线。地方武装配合刘、邓大军打击逃散之敌,有力地支援了鲁西南战役。是年9月7日至9日,又支援华东野战军在菏泽沙土集歼灭国民党整编第57师。
  1948年9月30日,困守菏泽城的国民党军181旅以及国民党专、县政府机关和保安大队弃城向开封逃窜,菏泽、南华、临泽三县全部解放。是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菏泽县先后出动民工1.3万人、担架200付、大车5400辆、牲畜1600头,运送小米152万斤;南华县出动民工1.8万人、担架600付、大小车6500辆、牲畜2000头,运送小米181万斤;临泽县出动民工1.83万人、担架309付、大小车辆7600辆、牲畜240头,运送小米200万斤。同时还发动妇女为部队做了大批军鞋,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为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49年8月,安陵(1948年11月设)、南华2县撤销,恢复抗日战争前的荷泽县建制。菏泽的党组织由战时分散状态统一起来。党员发展到2610人,党支部发展到152个。但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党组织也付出了重大代价,有1522名党员、干部壮烈牺牲。
  建国后县委领导全县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农业合作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一系列运动。在土改中,没收地主土地18.7171万亩、房屋4802间、农具2063件、牲口609头、长短枪357支;在抗美援朝中,全县人民共捐献12.6221万元;在镇反中,共逮捕599人,处决131人;在合作化运动中,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先后办起了农业生产合作社2984个,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恢复了菏泽的经济。至1956年底,工农业总产值比1952年分别增加950万元和1085万元,提前一年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党组织也进一步发展与壮大, 是年底党员发展到5977人。
  1960年1月,菏泽县改为菏泽市。市委领导全县人民认真贯彻党中央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精简国家职工,压缩城市人口,派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帮助开展生产自救运动,带领全县人民渡过了经济困难时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各级党组织被冲击,党员停止了正常活动。
  1976年10月,“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菏泽县进行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工作。1978年10月对建国以来历次运动所造成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复查、纠正,并在知识分子中发展了235名党员,为1・4万名科技人员晋升了职称,对现已改造成为劳动者的绝大多数原地主、富农分子改定了成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市委在领导全市人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根据中央关于机构改革的指示和对干部“革命化、年青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对各级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打破了过去干部队伍中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不合理的格局,实现了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
  至1985年,全市有1520个基层党支部,3.3081万名党员。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