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编 牡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197
颗粒名称: 第九编 牡丹
分类号: K901.652
页数: 8
页码: 333-340
摘要: 菏泽,古称曹州,是驰名中外的牡丹之乡。目前,全市牡丹栽培面积,已由建国前的几十亩发展到5000多亩,品种也由建国前的几十种发展到400余种。今牡丹乡是全市牡丹的集中产地,赵楼、何楼、李集、王梨庄4个行政村,村村有花园,户户栽牡丹,仅大面积花田就有3000多亩,是供国内外游人观赏牡丹的主要基地。
关键词: 地方文化 菏泽 牡丹之乡

内容

菏泽,古称曹州,是驰名中外的牡丹之乡。目前,全市牡丹栽培面积,已由建国前的几十亩发展到5000多亩,品种也由建国前的几十种发展到400余种。今牡丹乡是全市牡丹的集中产地,赵楼、何楼、李集、王梨庄4个行政村,村村有花园,户户栽牡丹,仅大面积花田就有3000多亩,是供国内外游人观赏牡丹的主要基地。
  我国栽培牡丹隋唐时代臻于兴盛,唐代牡丹盛于长安,宋代洛阳牡丹号为天下之冠,明代后期曹州牡丹大盛,有“甲于海内”之说。
  曹州牡丹始于嘉靖初年,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据《曹州牡丹史》记载:时菏泽县东北赵楼村人赵瑞波外出经商,用当地特产木瓜、耿饼销于北京、天津,换来牡丹10余株,又去洛阳求得二乔、姚黄等品种。自此曹州牡丹繁盛起来。明人谢肇淘《五杂俎》载:“曹州一士人家,牡丹有四十亩者。”明代于慎行编修、万历二十四年刻印的《兖州府志•风土志》中记载:“〔曹州〕古济阴之地,……物产无异他邑,惟土人好种花树,牡丹、芍药之属,以数十百种,”苏毓眉《曹南牡丹谱》说:“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曹南,即指曹州一带。
  清代,曹州牡丹更盛。蒲松龄《聊斋志异》曾赞美“曹州牡丹甲齐鲁”,而且还为曹州牡丹中的两种绝品——葛巾紫和玉版白写了一则爱情神话故事《葛巾》,使曹州牡丹声誉远扬。乾隆一朝,是曹州牡丹栽培史上的重要时期,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品种急遽增加。乾隆二十一年本《曹州府志•食货志》载:“牡丹芍药之属数十百种,士族资以游赏,贫人赖以养殖」乾隆五十七年怀宁余鹏年(字伯扶)首撰《曹州牡丹谱》,记述当时曹州牡丹有56种,详细介绍了栽培方法。其书末附记写道:“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东部二十里,盖连畦接畛也。看花之局,在三月杪(音秒,末也)车马歌声相属。”安奎文为该书作序道:“曹州牡丹之盛,著于谈资久矣,而著述未有专书,怀宁余伯扶孝廉,博学工诗,主讲席于此。”可以看出,当时一些文人墨客已开始对曹州牡丹进行研究著述了。咸丰五年,黄河自竹林决口,菏泽遭受水灾,牡丹淹死大部。清朝后期,曹州牡丹继续发展,栽培更趋于专业化,商品化程度也大大提高。道光初年,曾建牡丹园数处,专养牡丹,以桑篱园、凝香园、绮园为著。
  清末民初,曹州牡丹盛极一时,仍以赵楼为中心,东西20里均有栽培,品种也由乾隆末年的56种增加到204种(1911年赵世学撰《新增牡丹谱》)。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旧中国的日趋腐朽和民族灾难的加深,曹州牡丹的栽培也运交华盖,不久便奄奄一息了。赵楼村南有两株树龄200多年的红牡丹——脂红,株高丈二,阔丈八余,主干有碗口般粗,人称“牡丹王”。盛开时,红光耀眼,异香凌人,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观赏。辛亥革命后不久,袁世凯称帝,曹州镇守使陆建章强行买下“牡丹王”,亲自送到京城,献与袁世凯,以讨袁的欢心。随后,“牡丹王”被运到彰德府(今河南洛阳),栽在袁世凯的公馆里。陆建章因此官升三级,而赵楼几代花农辛勤培育了200多年的“牡丹王”不久便枯死了。有人写诗一首感叹道:“窃国大盗用小人,国遭大难花不存。花农心血二百载,毁于一旦痛煞人。”30年代以后,由于黄河决口,特别是反动政府的横征暴敛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花无销路,花农大都迫于生活,忍痛将牡丹改种五谷,残存牡丹不过几十亩。后虽有恢复,由于天灾人祸的摧残,直到1948年解放前夕,牡丹栽培面积不过百亩,花色品种也只剩120多个。“甲于海内”的曹州牡丹已有名无实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成了花田的主人,曹州牡丹也获得了新生。虽然也曾出现过曲折,但发展仍然很快。1956年栽培品种有267个。1976年栽培面积3000亩,培植新株260多万株,品种达300多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曹州牡丹很快发展到5000多亩,花色品种已达470多个。党和政府为了加强对牡丹的管理和研究,建立了牡丹管理处和荷泽牡丹研究所,成立了由专家和科技人员组成的“曹州牡丹研究会”,并拨专款于赵楼公社建设了千亩曹州牡丹园。同时洪庙百花园、万花村古今园也进行了整修。在栽培技术上,已由原来的分株繁殖,增加了压条、嫁接、畦种培育等方法,由天然授粉发展到人工授粉。专家和花农经过认真研究,反复实践,不仅将10种不同花型的品种嫁接在同一老干上,创造了一种五彩缤纷、十色荟萃的“十样锦”,而且突破了牡丹只在春季开花的时间限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曹州牡丹走向全国、走向了世界。除供应大、中城市绿化、美化外,每年春季牡丹花开后还运往港澳。现在,苏联、日本、朝鲜、美国、加拿大等10几个国家都有曹州牡丹落户,得到国际友人的好评。
  菏泽牡丹甲天下。今天的菏泽牡丹已经誉满国内,名扬海外。第一章牡丹品种
  清乾隆五十七年余鹏年首撰《曹州牡丹谱》,记述当时曹州牡丹有56种;苏毓眉的《曹南牡丹谱》载牡丹品种77种;赵氏《牡丹谱》载285种; 毛氏《牡丹花谱》载215种。光绪十年本《荷泽县志》记载:“牡丹芍药各百余种。”清末民初又增加到204种。解放前夕,花色品种仅剩120多个。建国后,牡丹品种发展迅速,1956年发展到267个,1976年达300多个。1987年李保光撰《最新曹州牡丹全谱》集新老品种共478种。其中花正色206种,花间色142种,新品种130种。
  曹州牡丹,以花瓣层次的多少分为单瓣、重瓣、千瓣3类。单瓣类花大如盘,重瓣类瓣大清晰,千瓣类花瓣重叠繁密;以花瓣的大小、数量的多寡和花蕊的变化特点分为葵花、荷花、玫瑰花、平头、皇冠、绣球6型。葵花型属单瓣类,瓣大飘洒,花蕊明显;荷花型和玫瑰型属重瓣类,花瓣整齐,层次分明;平头型介于玫瑰花型和皇冠型之间,朵大平起或稍有隆起;皇冠型和绣球型属千瓣类,花瓣层次繁多,通常数十轮以至数百轮,重叠隆起,俗称“花千起楼”,有的花朵重达半斤,盛开时重重叠叠,颤颤欲坠。3类6型又按花色分为黄、红、兰、白、黑、绿、紫、粉8大色类。黄牡丹端庄雅致,姿貌绝伦;红牡丹艳若蒸霞,灼灼生光;兰牡丹素洁淡雅,姿容清秀;白牡丹洁白无瑕,清爽袭人;紫牡丹品居中流,华而不俗;粉牡丹娇嫩妩媚,色香兼备;绿牡丹、黑牡丹色奇出众,别具一格。在同一色类中深浅程度也各有差别。
  曹州牡丹中较珍贵者有乌龙卧墨池、姚黄、掌花案、青山贯雪、昆山夜光、酒醉杨妃、葛巾紫、二乔、娇容三变、赵粉、藏珠等10几种。
  乌龙卧墨池系千瓣绣球型黑牡丹,瓣细碎,短而陡起,初放淡黑,愈开愈黑。因世上罕有,以稀为贵。1975年春节运到香港,深受当地同胞及国际友人称赞。
  二乔系千瓣类玫瑰花型,同株能开紫红、粉红两种颜色。因其花开异色,格外分明,当地花农把它归为名贵品种。人们看此奇特花朵,有东吴二乔复生之感,故名。
  赵粉系千瓣类粉牡丹,有绣球、皇冠、平头、荷花4种花型,花朵特大,有径盛者可达20余厘米。开花繁多,清香袭人,系清代赵玉田培育而成,为粉花之上品。传至洛阳称“童子面”,传至西安称“娃儿面”。此花无邪味,可以当菜吃。现在黄泽酒厂用此花酿出的“荷泽牡丹酒”,色正味醇,清香爽口,远销各地。第二章牡丹交流
  清朝后期,曹州牡丹的商品化程度有了提髙。《山东通志》载:“牡丹,曹州最盛,居民有以此为业分运各省者。”光绪十一年本《菏泽县志》载: “花卉之繁,凡他邑所有,其数略备。牡丹芍药各百余种,土人植之,动辄数十百亩,利厚于五谷。每当仲春花发,出城迤东,连阡接陌,艳若蒸霞。土人捆载之,南浮闽粤,北走京师。至则厚值以归,故每岁辄一往。”据《菏泽县乡土志》记载,当时每年运往外地的牡丹,多则3万株,少亦不下2万株。《赵楼牡丹花谱》序中说推销最多的一年,别处无人统计,仅广州一地就运销八万多株。”建国前,曹州牡丹的主要出路是运往广州销售,称为“下广”。牡丹乡花农每年“下广”, 大抵是二三十人结伴前往。霜降动身, 将带着“土托子”(根部老土)的牡丹, 每60棵打成一包(约一二百斤重),千辛万苦运到广州,培植至春节期间开花时销售。由于当时不少人对花期把握不准,亏本者屡见。赵楼村有名的养花能手赵俭父子就为此而客殇他乡。
  建国后,曹州牡丹一直是中国牡丹的主要生产输出基地。曹州丹皮因久存不易发霉,又无虫蛀之患,被称为“曹丹”,列为丹皮上品,畅销国内外。曹州牡丹种植面积大,花色品种多。近几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差不多都有曹州牡丹落户。广州、上海、北京、南京、沈阳、兰州、成都、无锡、深圳等城市先后举办了“曹州牡丹花”展览,观众达百万人。北京植物园卧佛寺牡丹园自1980年起,3年中4来菏泽牡丹乡采运牡丹花苗,共移植牡丹260多个品种,2900多株。北京其他的公园如景山公园、北海公园、天坛公园、中山公园和劳动人民文化宫等,均有种植。1978年后的几度春节,曹州牡丹经冬季催花运往港澳展销,轰动全世界,游客叹为观止。1978年1月在澳门举办的“中国牡丹花展览”,展出曹州牡丹2000株,成为世界游人注目的中心,观众达40万人,被称为“牡丹盛会四百年首见”。1980年2月16日至3月6日(农历正月初一至二十日)“中国牡丹展览会”在深圳举行,展出的50多种牡丹,都是曹州牡丹的名贵品种,有大胡红、状元红、脂红、盛丹炉、赵粉、樱花粉、宫样粉、紫凤朝阳、大棕紫等。现在,日本、朝鲜、苏联、美国等10几个国家,都引种了曹州牡丹。日本于1981年和1982年先后两次来人交换品种,并在东京举办了 “中国牡丹花观赏会”。曹州牡丹的交流不仅为国争了荣誉,创造了财富,也在广泛地传播着友谊。第三章牡丹园
  明、清以来,菏泽的牡丹花园,星罗棋布。菏泽牡丹的种植,集中在东、南、北三面,约有数百村。仅东北一面,就有30余村。牡丹田连阡接陌, 处处有花园。较著名的花园有10几处。
  第一节建国前的牡丹园
  凝香园为明万历年间建立的何尚书花园,位于城东岳楼行政村。“何园”、正香园”皆指此园。花园以牡丹、芍药为主,其它花不下40余种。著名的“何园白”、“何园红”牡丹,即为此园所出。1936年以前,何园的牡丹还很繁盛,就连城北赵楼、李集等盛产牡丹的地方,也都来何园买“下广”的大胡红。1940年前后,花园尚有100多亩,今只剩10多亩,专种牡丹的面积不足3亩。现还保留着牡丹品种70余个。
  巢云园明万历间户部尚书郭允厚家中的花园,在何园北郭楼村。园中百年古松合抱,天娇离奇,牡丹尤盛。郭允厚次子郭如意曾著有《牡丹种植谱》二卷,今已失传。郭如意去世后,其子郭琼管理花园,园内牡丹仍盛而不衰;花开时,车马云集。
  张花园是清朝张翰林家的花园。在城东15里岳程庄,面积约10亩。园中遍植牡丹和多种奇花异草。入门有城堡、牌坊、狮子、老虎、仙鹤, 均用扁柏剪成,栩栩如生。花园以蔷薇为墙,黄杨为柱,道两旁植以麦冬。内有松杉古槐,杨柳成荫,绿草如绒,假山流水,风光宜人。绿黄牡丹2株,枝茂叶荣,为曹州所稀有,堪称珍品。此园为当时郊游远足的好地方,在曹州负盛名。园主张筱珊曾任日伪要职,抗日战争以后,潜逃无踪,无人管理花园,逐渐荒废。
  绮园清代建设,位于城南,占地5亩,中辟南北小径,两旁尽植牡丹,株距5尺。牡丹花开,前来观赏者,终日不断。绮园主人晁国干著有 《绮园牡丹谱》,今已失传。晁国干的表叔、贯城教谕刘辉晓于道光十九年写的《绮园牡丹谱记》,有手抄本传世。
  毛花园明代建园,园址在牡丹乡毛胡同。民国年间,园主为“五世名展”毛景瑞。毛花园占地5亩,园内所养牡丹,花大色艳。其中的黑牡丹“墨花魁”、“种生黑”等,自古有名。有姚黄牡丹树一棵,高过人头,开花七八十朵,个个象金绣球。清朝人成德乾有《过毛氏园》诗:“微吟小醉踏春行,瞥见园林百媚生。也有天姿曾识面,几多国色不知名。芳菲莫怪美人妒,潋滟应关花史情。坐久景闲心亦静,绿杨深处转流莺。”
  赵氏园明嘉靖年间,牡丹乡赵楼赵帮瑞建。后园址多次迁移园主一易再易。至清道光年间,园主人为赵玉田。赵玉田从十几岁开始种牡丹,几十年如一日,毕生精力全用于牡丹种植,年近90时,还致力于园艺。著名的天香独步、种生红、种生花(又名花蝴蝶)、帮宁紫和骊珠等牡丹优良品种,皆出与赵氏园。
  桑篱园清道光年间,赵楼北有桑篱园,园内于牡丹、芍药之中,间作桑苗,园四周又以桑树编织为篱,故名“桑篱园”。《聊斋志异•葛巾》篇中的桑姥,就是指此园中的桑树精。桑篱园主人赵孟俭,字克勤,曾著有《桑篱园牡丹谱》,曹州府主考官马帮举为其《牡丹谱》写了序和跋。马帮举在《序》中写道:“山左十郡二州,语牡丹则曹州独也;曹州十邑一州,语牡丹则菏泽独也。菏泽为郡为里,此不知其几,语牡丹之出,惟有城北之一隅。鲁山之阳,范堤之外,连延不断十里,而其间为园为圃者,更不知其几,而冠盛一方为桑篱园。”园内牡丹花色齐全,育出的赵园红、赵园粉 (又名赵粉)等上色牡丹,全国驰名。
  另外,明万历年间,菏泽城内有公署园,园内种有牡丹。清代城东有半半园,园内建有复兴堂,堂前种有牡丹、芍药。民国期间,赵楼村东北有铁藜寨花园,赵楼村北有大春家花园占地50亩,每年有3万株牡丹运往广州销售。当时赵楼村北还有军门花园、桂陵花园,村东有马家花园。城内的老县府西街有三爱堂花园,面积10余亩,以牡丹为主,为清初所造。
  第二节建国后的牡丹园
  曹州牡丹园1982年建成,位于菏泽城东北济(南)兰(考)公路东侧,座落在牡丹乡赵楼、李集、何楼、毛胡同4个自然村中间,总面积1100多亩,是由这4个自然村原来的几个牡丹园连接而成的。园内除90%以上的面积栽培牡丹外,还有数百种花、树。
  牡丹园靠济(南)兰(考)公路修建的南北两座大门,采用中国古典建筑形式。雕梁画柱,飞檐斗拱,金碧辉煌。在一幅栩栩如生的“凤凰戏牡丹”的彩色图案下,横置着中国书法家舒同手书“曹州牡丹园”5个镭金大字。
  花园内分3个观赏区,若干个观赏点。南大门以西为西观赏区,以原来的赵楼花园为基础。这里除大片的牡丹外,还有松柏编制的鸟兽、人物和牌坊;有现代化温室,有供游人食宿和举办各种展览用的新式楼房。牡丹仙子的乳白塑像,身披朝霞,红妆素裹。
  北大门内为北观赏区,以原来的李集花园为基础。这里除大面积的牡丹、芍药外,现代化的大型暖房,中国园林式院落,景色颇为宜人。园中心,有一座在垂柳掩映下的花亭,供人小憩,细细领略园内风光。
  亭东南,是东观赏区。以何楼、毛胡同2村的花园为基础扩展而成。在这里除了可以看到各色名品牡丹外,还可欣赏日本樱花。
  园内由250名有经验的花农组成3个专业组、1个科研所,他们精心管理着大面积牡丹、芍药,培育了数百种杂花奇卉,使得鲜花常年开,四季任观赏。
  古今园位于城北5里王梨庄,是距城最近的花园。明代,王梨庄曾名为万花村。村北建花园,主要种植牡丹、芍药等。花园经明末战乱,常年失修,日渐荒芜。至清代乾隆年间,该村岁贡王孜诵(号花村)重修牡丹园,编制松坊、松狮、松羊、松马,花园面貌为之一新。后因天灾人祸,花园又一度萧条。清末,以王愈昌为首再次重修花园。所种牡丹远销北京、南京、苏州、杭州、广州、香港等地。
  民国时期,花园被曹州府军门据为己有,改为军门花园。国民党统治时期,花农经济负担加重,人不饱腹,花无销路,花园生命奄奄一息。
  解放后,花园回到花农手里,牡丹栽培面积年年扩大,花色品种不断增多。1958年由王心志、王文起等12位花农组成特产队,专门治理花园。盖门楼,建花亭,搭松坊,编松兽,…… 因花园阅古历今,又改名为“古今园”。
  古今园面积不大,花色品种却齐全。在谱的老品种有60多种,新育品种更多。除牡丹外,尚有许多奇花异木,芍药、荷包、迎春、月季、玫瑰、丁香、海棠等,不下几十种。200多年的龙头槐,100多年的翠兰松,还有棵罕见的文冠果,独树一枝。
  1983年底,政府拨专款五修古今园。牡丹的种植面积扩大到50亩,新建了民族形式的花园大门,古朴典雅,白色花园围墙,颇具古代园林风味,拱桥、假山,相映成趣。古今园,以前所未有的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国内外游人。
  百花园位于古今园北,与其相毗邻。占地40余亩,新老牡丹品种有300多个。园内牡丹,花色浓艳,株生高大。新建现代式平顶园门,高亮大方。门内编织的松兽、人物,形象逼真。
  第四章牡丹栽培
  造地整地牡丹喜温和气候,耐干旱,抗寒力强,怕涝洼积水、高温烈日,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沙质土或粉质土壤为宜。选好地后,亩海底肥万斤,深耕1・5尺,然后,休闲待种。
  繁殖方法繁殖方法有三种,一是分株,二是嫁接,三是种子育苗。
  栽种时间从秋分到寒露均可栽种。在此期内愈早愈好。
  栽种方法在整好的地内,按株距、行距各2尺刨坑。深浅依苗大小而定。一般深1.5尺,坑上下1尺见方。栽时一手拿苗放入坑中,一手将根四散分开,填土至一半时,将苗向上提,轻轻摇动,使与土密合,然后用棒捣实。栽种深度以芽头低于地面半寸为宜。栽后,用土将上部枝条埋入土中,以保护越冬。
  管理技术栽后第一年开春后中耕锄草;第二年春、秋两季追施熟腐的大粪或豆饼(忌施猪肥),整枝拿芽;第三年起,于清明前后,当芽子长到一寸左右时,扒开土,留4〜5个健壮芽,其余从根部削去。冬至前后,要摘除叶子,防止发生病害,并用土将牡丹植株封起,保护越冬。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