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建材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103
颗粒名称: 第九章 建材工业
分类号: F416.91
页数: 2
页码: 224-225
摘要: 荷泽市建材工业的生产,建国前只有传统的小土窑烧制砖瓦。容量在1万块至2?5万块之间,主要用柴草作燃料,生产是间歇性的,烧制的砖瓦为蓝色。所有的砖瓦坯全是手工制成。它是一种新型窑体,生产砖瓦时一般采取内燃。
关键词: 建材工业 建筑业

内容

荷泽市建材工业的生产,建国前只有传统的小土窑烧制砖瓦。容量在1万块至2・5万块之间,主要用柴草作燃料,生产是间歇性的,烧制的砖瓦为蓝色。所有的砖瓦坯全是手工制成。1958年开始有了轮窑。它是一种新型窑体,生产砖瓦时一般采取内燃。既节约了燃料,又增加了砖瓦的强度,也提高了产量。一座40门的轮窑年产砖3000万块、瓦2000万片。它是本市目前生产砖瓦的一种主要形式。1965年菏泽县预制厂建成,开始生产简单的预制构件。1967年除生产水泥管、桥面板、桥拱、水泥梁外,又开始生产水泥电线杆,1974年又开始制造翻斗车、1981年新上了建筑机械生产项目。生产的品种有钢筋切断机、弯曲机、砂浆搅拌机、水磨石机,建材工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的开放,由原来企业的单一生产和经营,逐步发展到国家、集体、个人多层次、多渠道的生产和经营。几乎全市所有乡镇都有了自己的建材工业。
  主要企业倚介
  (1)菏泽市建材机械厂:该厂创建于1965年3月,位于广福北街路西,占地面积2.2980万平方米。
  建厂时,厂址在西关体育场内,仅借用房屋2间,又搭了一排帐篷,招收了30名合同工,只生产150X15×100cm的几种水泥管、桥板面,年产值20万元。1966年迁现址,工人增加到60人,年产值30万元。1968年由于“文革”中派性干扰,年产值又下降到20万元。1970年由于新上了电镀车间,产值上升为32万元,年利润1万元。1974年由于制造翻斗车,年产值上升到55万元。
  1985年,菏泽市建材厂已有职工139人(其中大专毕业生4人、中专毕业生4人),拥有固定资产48.4万元、机械设备43台、载重汽车1辆,年产值达103万元,利润5万元。
  (2)菏泽市砖瓦厂:该厂始建于1952年,中间几经搬迁。现厂址位于菏泽城西北12里处的杜庄乡耿海村,即菏东公路北侧,七里河东侧,占地400亩,是菏泽市唯一的市级砖瓦厂。
  1952年该厂初建时称窑业社。在城东南吴庄租赁2座土窑,共占地40亩,职工100人(季节工)。全部手工劳动,年产砖80万块。
  1958年12月,投资28万元在城北刘庄建造36门轮窑1座。这是菏泽市第一座轮窑,厂名改为荷泽县砖瓦一厂。1959年下半年,又投资29万元在菏泽城南大屯建造36门轮窑1座,称菏泽县砖瓦二厂。1961年12月,砖瓦一、二厂合并,全搬到大屯,改为菏泽县砖瓦厂。1962年该厂由国营企业改为县集体企业,名称不变。
  1978年4月,投资110万元,在杜庄乡耿海建新厂址,有40门轮窑1座。在这里建厂,主要是想利用黄河泥沙烧砖瓦,减少良田的毁坏和河道的淤积。山东省为这个厂投资12万元建造了一套进退水闸等落淤工程。可是这几年由于黄河上游有了落淤池,所以该厂的落淤生产砖瓦不够理想,生产效益不高。每年只能生产砖800万块左右、瓦100万块左右。仅能盈利六、七万元,除去退休人员工资,基本上没有盈余。
  1985年,全厂有正式职工170人 (其中退休人员50人),固定资产120万元;拥有大型砖机2台、瓦机1台、电机4台、T3—18型车床1台、BC6063牛头刨床1台、移山80推土机1台。每天生产砖坯10万块、瓦坯1万块,日产值0.6万元,年利润2万元。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机构

菏泽市砖瓦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