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有着丰富的棉、毛资源,为纺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现有棉纺织、毛纺织、针织、复制、印染5个行业,纺织工业已初具规模。
菏泽的纺织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及西汉时期,手工麻纺织、丝织就有相当规模。到了南宋,随着棉花的种植栽培, 棉织品逐渐代替了麻织品和丝织品。明末清初,开始有了一些私人办的印染作坊。菏泽人民一直以土纺、土织、土染为衣着的来源,纺纱织布为家庭手工业。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菏泽市的纺织业在旧中国的发展是十分缓慢的,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才有人租赁厂房,雇工生产,打破了原来各家各户纺纱、织布的习惯,但仍沿用土织机,手工操作;产品主要有袜子、毛巾、白布等生活日用品;生产能力低下,产品质量粗劣。这就是荷泽市现代纺织业的前身。
建国后,荷泽的纺织业有了较快发展,先后成立了棉织生产小组、棉织生产合作社、针织生产合作社等。1958年,在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了菏泽市第一家纺织工厂——菏泽县针织厂。1960年由于原料不足,工厂被迫转产,直至1966年方恢复生产。
1966年,遵照中央“备战、备荒、为人民”,加强“小三线”建设的指示,青岛第九棉纺织印染厂在菏泽建立分厂。规模为2万纱锭、400台布机。1971年又投资310万元,建立了规模1120枚毛纺锭的全省第一家生产毛线的菏泽毛纺厂。到1977年,菏泽纺织工业总产值已达3765.5万元。
1978年到1982年,是荷泽纺织工业大发展的时期,建立了规模为2.5条生产线,生产能力为2500万米的菏泽印染厂;投资812万元,兴建了规模为1120枚毛纺锭、40台毛织机,生产毛呢、毛毯的荷泽第二毛纺厂;对荷泽县纺织厂也进行了设备更新和厂房的扩建改造。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迎来了纺织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局面。
1982年以后,由于纺织行业产品三次大降价,而化纤原料又十分紧缺,纯棉产品滞销;管理体制也有了变化,产品由包销变成了自销;商业、外贸又停购,造成库存大量积压。纺织企业面临着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折性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形势,菏泽的纺织工业深入地进行了改革,从实际出发,从重点抓速度、产量和扩大生产能力,转移到重点抓质量、品种,抓经济效益上来,由封闭式的单纯生产型管理逐步转向开放式的生产经营型管理。各企业逐步打破了过去产品多年来一贯制的局面,开发了适销对路产品,增大化纤、涤棉产品的比重,使菏泽的纺织工业才度过了1984年的艰难时期,行业和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经济效益和产品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985年,菏泽市(含地直)纺织工业实现总产值19427万元,创利润315.1万元,均为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生产棉纱4570吨、棉布1393.89万米、印染布1487.0万米、毛线651吨、针织折纱190吨。
1985年末,荷泽纺织系统固定资产原值4027万元,职工总数685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11人、助理工程师18人、技术员34人。
1985年,棉纱入库一等品率为99.88%,棉布入库一等品率为94.43%,毛线入库一等品率95.4%,印染布入库一等品率88.43%,针织衬裤入库一等品率为89・83%。棉纱、棉布、毛线入库一等品率或正品率分别比1978年提高2.1%、5.76%、3.5%。
截至1985年底,菏泽共有纺织企业9家,其中棉纺织品企业2家、毛纺企业2家、印染企业1家、针织和复制企业4家。有棉纺锭3万枚、捻线锭1万枚、棉布织机804台、毛纺锭3240枚、毛巾织机6台、罗纱织机36台。1951-1985年菏泽市纺织工业产值利润表
第一节棉纺织
明清菏泽人民广泛利用本地种植的棉花从事手工纺纱织布,织锦是其中最有意义的传统产品。建国后,菏泽人民不断革新织锦技术,由二匹综发展到现在的四匹综、六匹综,而且所织图案清新、明快,人物、动物、花鸟等花色图案达1000多个。这种传统的织锦产品,经过整理加工,有的已打入国际市场,深受国外客商的欢迎。
菏泽的现代棉纺织工业是从1966年开始兴盛发展的。建国前,菏泽棉纺织业实行手工操作,使用的是木制手纺车、木制织机。建国后,菏泽自愿组织起来的棉织生产合作社、厂,积极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设备的机械化程度。1963年以后,自制了一些铁木织机,1965年又相继购进了一些电动铁织机。1966年,随着菏泽棉纺织厂的建成投产,电动铁织机又全部代替了铁木织机。至1985年底,共有棉纺锭3万枚、捻线锭1万枚、布机804台,其中宽幅布机108台。年生产棉纱4570吨、棉布1244.6万米。
在产品品种方面,1966年前手工棉纺织业主要是棉布、棉线。1966年到1978年,现代化棉纺织业也多年实行一贯制,品种单一,主要有21支、18支、32支、42支、14支等各种号数的纯棉纱;21X21、18X18棉平布、32华达呢、42/2X21府绸、21X21纱卡等。1978年以后,菏泽棉纺厂积极制订措旅,努力开发新品种,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产品逐步由纯棉向涤棉混纺、中长化纤过渡,由窄幅向宽幅过渡,由内销向出口过渡。至1985年,主要产品,棉纱有纯棉纱、涤棉混纺纱、纯化纤纱及精梳纱等30多个品种;布类有棉平布、府绸、哗叽、涤棉细纺、涤棉府绸等品种。
从1966年至1985年,菏泽棉纺织业的产值、利润、税金是逐年提高的,20年来,共创工业总产值83167.0035万元,利润3801.961万元,为国家积累了大量资金,有力地支援了针织、印染业的发展,为纺织业的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简介
(1)菏泽棉纺织厂:原名青岛国棉九厂菏泽分厂。厂址位于菏泽市东郊。始建于1966年1月,同年12月建成投产。至1985年底,全厂厂区占地面积23.6651万平方米,其中主厂房建筑面积为8.6192万平方米。有职工3002人,其中工程师7人、助理工程师8人、技术员17人、会计师1人、医师5人。该厂有纱锭3万枚、布机784台,其中宽幅布机108台;另有2万中长纱锭正在建设中。它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692.28万元,定额流动资金315.16万元。产品主要有棉纱和棉布。棉纱以21R绞纱和21支筒子纱为主;棉布有纯棉平布、哗叽、涤棉细纺、涤棉府绸4个品种。
菏泽棉纺厂建成投产后,初期遭受“文革”动乱的冲击,规章制度不健全,生产处于不稳定状态。1967年只生产棉纱762吨,完成产值325.83万元,实现利润2.59万元,税金50・25万元。至1974年,又因缺煤、停电,该厂被迫停产8个月,全年生产棉纱424吨、棉布172.24万米,实现产值241.15万元,亏损68・61万元。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生产棉纱3928吨、棉布1077万米、棉线329吨,完成工业产值2267・34万元、利润102.99万元、税金312.62万元。此后,该厂逐步完善了生产组织和机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生产发展加快。到1980年,棉纱产量达到5045吨,棉布产量达到1367万米,完成产值2431.79万元,比1976年增加542万元,实现利润153.65万元,比1976年增加41万元,均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
1980年以后,该厂生产一直持续稳定地发展。1983年,棉纺织品市场发生变化,产品出现了滞销。该厂及时从企业整顿入手,完善经济责任制, 加强基础管理,提高应变能力,扭转了生产被动局面。1985年生产棉纱4570吨、棉布1205.93万米、棉线908吨,完成产值3485.57万元,实现利润138.64万元,税金270.91万元。产值比1984年增长36%,利税比1984年增长344%。
该厂充分发挥原料充足的优势,立足扩大生产能力,大力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1976年,投资128万元,扩建纱锭1万枚、布机104台。1978年更新44布机为56布机。1981年,利用原染色车间旧址,贷款12万元,购置A631型捻线机20台,扩建1万线锭,组建了捻线车间。从1982年开始,又兴建新厂房,扩建2万中长纱锭,1985年底已基本完工。
菏泽棉纺织厂从建厂到1985年底,共完成工业产值32186.21万元, 生产棉布76241.74万米、棉纱5.8261万吨、棉线4832吨,实现利润1441.78万元、税金3697.52万元,共为国家积累5139・3万元。
(2)菏泽市棉织厂:它是全民所有制企业,1981年在菏泽县针织总厂棉织车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原定名为菏泽县罗纱厂,1983年改为菏泽市棉织厂。厂区共占地7920平方米。主要产品有白次布、罗纱布。是一个小型的单织企业。
荷泽市棉织厂经过5年的建设,到1985年底已发展成为固定资产90万元、职工275人、技术员2人的棉织厂。该厂有条染、准备、织造三个车间,共有各种设备75台,其中罗纱机36台、280织机10台、1511织机10台、多臂机12台。1985年生产白次布5.3万米、罗纱布33.3万米,产
值130.9万元,实现利润1.94万元、税金6.25万元。
1985年产品销售额创该厂历史最好水平。产品除销售本区10个县市外,还外销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等地。
5年来,该厂共生产白次布79.6万米、罗纱布198.5万米;实现工业总产值507万元,利税积累39万元。
第二节毛纺织
菏泽市羊毛资源丰富,而且毛质优良,为毛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建国前荷泽人民就用手工纺毛线编织毛衣、毛裤、毛袜等。直到70年代初才有了现代化毛纺业的生产。现菏泽毛纺织企业有2个,即菏泽毛纺厂和菏泽第二毛纺厂。毛纺织在菏泽的纺织工业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地位。1985年末,2个毛纺厂共有职工1667人,工业总产值1322万元,利税243万元。主要产品有毛线、毛呢、毛毯、长毛绒。
企业简介
(1)菏泽毛纺厂:厂址位于市东郊,全厂占地面积5・5635万平方米。共有职工817人,其中,助理工程师4人,技术员4人。这个厂是生产各种中粗毛线的厂,有2120枚毛纺锭,年产量1800吨。
该厂始建于1971年。国家投资310万元,设计规模为1120枚毛纺锭,1972年12月2日正式投产。1976年实现了设计规模,形成全部生产能力。当年生产毛线482.96吨,实现产值1188.3万元。此后,该厂产量持续稳定增长。1982年,由于国内毛纺织品销售市场发生变化,毛线出现了滞销,于是该厂同上海十九毛纺厂实行技术协作;在销售上,让利于商业部门,组织强有力的销售队伍进行推销;全厂积极开展创优质名牌活动,提高产品的质量,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1985年,生产毛线650吨,为投产时的3倍。自1984年开始,菏泽毛纺厂又投资230万元,增加毛纺锭1000枚。
现在全厂有各种设备238台。其中专用设备58台、主机70台、辅助设备15台、专用仪器36台,关键设备B591、B993细纱机8台,B422、B432、B442型针梳机51台,B701、B702型摇纱机7台,B641、B643型合股机4台。
蒲泽毛纺厂分羊毛初加工、粗精纺、染整三大部分,生产工艺流程分别由选毛、毛条、精纺、染色、整理5个车间完成。从1975年到1985年,先后纺出纯毛和腈纶线185、175、116.880、671、272、875、273八个品种,还有116、114细绒线,641毛牆混纺粗绒线,以及830、630、640棒针腈纶线,共20多个花色品种。
菏泽毛纺厂从投产以来,除1974年、1975年2年亏损外,其余年份全部盈利。1985年实现利润109万元,税金246万元。从1973年至1985年,全厂共生产各种绒线5330吨,完成工业产值11047万元,实现利税2794万元。
(2)菏泽第二毛纺厂:该厂是菏泽地区新建的现代化毛纺织企业。厂址位于荷泽市东郊赵王河畔。全厂占地面积6.6024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851万元。现全厂职工有850人,其中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5人。全厂年生产粗纺呢绒40万米、提花毛毯6万条;拥有选毛一条线,规模为1120枚粗毛纺锭,40台毛织机及相应的全套染整设备;还有年产服装10000件的生产流水线。该厂主要产品有:麦尔登大衣呢、海军呢、拷花呢、学生呢、粗花呢、女式呢及全毛、混纺高级提花毯。
菏泽第二毛纺厂的前身是一个以生产导火索为主的化工企业。1980年,决定转产纺织产品1982年4月,厂定名为菏泽第二毛纺织厂,并于同年10月投资812万元破土动工。1985年9月主厂房工程竣工,毛呢产品投入生产,当年即生产7.9万米。
第三节印染
早在明末清初,私人办的印染作坊就很普遍,几乎所有集镇都有1〜2处染坊。据《曹州府志》记载:“木棉转鬻地方,其利颇盛,茜草和靛青可以为染”。这是较早的染布着色方法; 至今,在广大农村仍可见到铁锅加染料的色布加工,染出的布自然朴索,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建国后,随着菏泽纺织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始落后的染布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衣着色彩的要求。1978年,决定建立菏泽印染厂,以加速菏泽印染业的发展,改变荷泽纺织工业的行业布局。
菏泽印染厂是荷泽市也是菏泽地区唯一的一家国营印染企业。厂址位于菏泽市东郊济菏公路北侧,厂区占地面积84・6582万平方米。现有职工840人,其中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员5人、技师1人;主要生产设备54台,其中连续轧染机2台、染缸13台、印花机1台、热定型机2台、布类丝光机2台、平辐L型连续汽蒸煮联合机3台、热熔染色机2台、树脂整理机1台、预缩整理机1台。厂有固定资产原值1710万元,年生产能力为印染布2500万米,年产值5246.5万元。它的主要产品有涤棉印花布、纯棉印花布、涤棉色布、涤棉漂白、中长色布5大类,产品品种350多个。其中涤棉、草绿、井兰府绸是市场上的畅销货。
菏泽印染厂是在原荷泽棉纺织厂印染车间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它的总体规模为年生产印染布2000万米, 总投资450万元。1978年10月开始动工兴建,于1980年9月试车生产,当年即生产纯棉印染色布148・8万米。1983年,这个厂为改变产品品种单一的状况,又增加了74型化纤设备18台、印花机1台,增上一条化纤生产线,并于同年7月试车投产。至年底,即生产棉混纺印染布232万米、纯化纤印染布55万米。由于棉布市场发生变化,1984年该厂生产受到严重冲击,生产处于半停顿状态。1984年11月同上海第五印染厂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在上海第五印染厂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先后试制出涤棉卡西呢、领衬布、防雨布、涤棉纺丝绸等新品种,扭转了被动局面。1985年即生产各种印染布1591.98万米,其中纯棉布129.84万米、涤棉布1219.41万米、中长染色布242.73万米。印染布入库一等品率由1984年的73%,提高到1985年的84%。
菏泽印染厂产品由商业收购,除销售本区10个县(市)广大城乡外,还远销北京、河南、四川、辽宁、黑龙江、甘肃、云南、湖南等19个省市和地区。
菏泽印染厂从1980年到1985年,共实现产值12205万元,利税积累707.29万元。
第四节针织业和复制业
针织业和复制业都是以纱线为原料的加工行业。建国前,菏泽市针织和复制业都是个体生产经营。手工操作,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粗劣,经济效益极低。产品主要销往农村。建国后,一些个体经营者联合起来,成立了生产合作社,促进了荷泽针织、复制业的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菏泽市大力发展针织和复制业:兴建新厂,扩建规模,更新设备,开发新品种、新花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针织业的产品主要是袜子、内衣、羊毛衫,现在有菏泽市针织厂、菏泽市织袜厂、菏泽市羊毛衫厂3个小型企业;复制业现在有荷泽市制线厂。1985年,针织、复制业共有职工1074人,实现工业总产值647.24万元,完成利润20.84万元、税金39.87万元。
企业简介
(1)菏泽市针织厂;该厂位于双井南街,厂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是一个专业生产各种针织、棉毛衫裤的小型企业。1985年,全厂有职工348人,其中助理工程师1人。固定资产原值182.1万元。
市针织厂的前身是1949年7月由井全文在菏泽城内组织20多人建立起来的生产合作社。1952年租赁了厂房,添置毛巾机6台、织袜机18台,主要产品有毛巾、袜子、蚊帐布。生产方式以加工为主,产品实行自销。1958年,职工发展到400多人,厂名定为菏泽县针织厂。1975年开始生产内衣,建立了内衣车间。此后,生产逐步扩大,人员大量增加。1980年职工发展到900人,分棉织、织袜、内衣3大车间。为生产专业化和便于管理,1981年市针织厂分开:原棉织车间改为菏泽市棉织厂;原内衣车间改为菏泽市内衣厂;原织袜车间改为荷泽市织袜厂。菏泽内衣厂即现在的荷泽市针织厂。
现在全厂有织造、染色、成衣3个车间和1个机修辅助车间。拥有各种设备301台,其中主机设备58台,Q113染色机3台,其它辅助设备240台。1985年主要产品产量为棉毛衫裤5万条、晴纶衫裤51.24万条、汗布类衫裤15.13万条、绒布类衫裤0.11万条。全年完成产值253万元,实现利润10.9万元、税金16.2万元。从1981年至1985年共完成产值1136万元,利税积累109.6万元。
(2)菏泽市织袜厂:该厂位于菏泽市北城区。是一个专业生产袜子的小型企业。全厂占地面积7994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59.8万元。1985年产值105万元,生产弹力袜和锦丝袜57.6万双,完成利润1.65万元,税金6.3万元。市织袜厂从1981年至1985年共生产弹力丝袜129万双。锦丝袜58・9万双,完成工业产值435.6万元,利税积累19・4万元。
(3)菏泽市羊毛衫厂:该厂是利用水泥厂旧址,在菏泽市建材厂羊毛衫车间的基础上,于1981年8月创建的。厂址位于菏泽市北郊广福北街1号。全厂共有职工120人,厂区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固定资产19万元,年生产羊毛衫120万件。主要产品有各种腈纶针织衫裤、长围巾、童帽。该厂是集体性质的小型企业。
1985年该厂主要产品产量睛纶针织衫42.79万件、童装37.58万件、长围巾1.45万件、童帽26・24万件。
该厂虽然是个小厂,但产值、利润、税金却是逐年提高的。1983年实现产值57.01万元,利润1.67万元,税金3.4万元;1984年产值70.31万元,利润3.15万元,税金3.6万元;1985年产值83.72万元,利润4.2万元,税金6.1万元,为国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4)菏泽市制线厂:该厂位于牡丹路北段路东,是菏泽地区唯一专业制线的厂家。全厂占地面积1.4406万平方米,拥有3636枚捻线锭,有各种设备180台,其中捻线机9台、木纱团缠轴机25台、纸芯缠轴机35台、宝塔线机78台;有漂染、并捻线和成型3个主要生产车间和维护、锅炉2个辅助车间。全厂职工334人。主要产品有纯棉21/3线团、42/3纱团、32/2维棉宝塔线团。
菏泽市制线厂的前身是1958年5月成立的菏泽城关人民公社缝纫厂。1971年厂名改为菏泽县制线厂。1972年12月厂址迁至现址。使用的设备是自制的七制制线设备,生产工艺落后,产量低,1971年全年只生产21/3民用线1.7028万捆、42/3木纱团2.5102万捆。1973年,先后购进A565捻线机等各种设备,取代了落后的七制设备,1976年产值即达124万元,首次突破了百万元大关。此后,该厂先后试制生产了21/2合股线、42/3宝塔线团、涤纶线团等10多个新品种。1980年产值猛增至208.18万元,创该厂历史最高水平。到1985年主要产品产量21/3纸芯线团达150.78吨,42/3维棉宝塔线77.82吨,42/3木纱团7.36吨,21/3无芯线球5.96吨,涤纶线团1.2吨。实现工业产值205.52万元,利润4.09万元,税金11.27万元。该厂从1971年至1985年累计实现利润89.628万元,税金94.5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