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饲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05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饲养
分类号: F307.3
页数: 3
页码: 157-159
摘要: 清朝,在菏泽县物产资源中,就把马、骡、牛、驴、猪、羊、鸡、鸭、鹅等列为一大宗。民国初年,畜禽渐增,大家畜“以黄牛为特多”,小家畜“以猪羊为特多,不惟可供肉食,并且为培养土地之肥料。平常之时,猪、羊肉价亦不高,鸡子价更为低廉。每年春季,除当地人民食用外,贩运至大阜者更源源不绝”。
关键词: 畜牧业 渔业 饲养业

内容

清朝,在菏泽县物产资源中,就把马、骡、牛、驴、猪、羊、鸡、鸭、鹅等列为一大宗。
  民国初年,畜禽渐增,大家畜“以黄牛为特多”,小家畜“以猪羊为特多,不惟可供肉食,并且为培养土地之肥料。平常之时,猪、羊肉价亦不高,鸡子价更为低廉。每年春季,除当地人民食用外,贩运至大阜者更源源不绝”。(清光绪十一年《菏泽县志》)。
  1919年,菏泽县有本地黄牛2万头;马1万区,大部分为本地产,少量从关外输入;骡2000匹,均为本地产;驴1万头。这些大牲畜主要用于拉车和耕地。有羊4万只、猪3・5万头,均是本地产。
  据《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调査资料》,1933年,荷泽县养牛2・3万头、马7000匹、骡3200匹、驴2万头、羊4.5万只、猪1.698万头、鸡50万只。
  1937年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畜禽逐渐减少。至1949年,全县有大牲畜1.2756万头(其中牛8976头、马213匹、骡451匹、驴3116头)、山羊2.0474万只、绵羊1756只、猪3219头、鸡4.7339万只、鹅973只、鸭2198只。大牲畜较民国初减少近70%,羊减少40%以上,猪减少90%以上,家畜成数十倍的减少。
  1949年2月,在解放区,政府号召群众购买、繁殖畜禽,提出要达到“一户一头猪”。南华县曾布置:“1949年要保证每人养1只鸡,三户养1只羊,全县出1万张滑子皮”。安陵县在青邱、顺河、灵圣3个区分别扶持建成配种点。
  建国后,党和政府把畜牧业生产列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彻了“农牧并举”的方针。经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得了土地,畜牧业生产连年上升。1955年底,全县大牲畜发展到8・9627万头。1957年底生猪存养量达到2.9万头。
  1958年始,强调养猪为发展畜牧业的主要任务。6月,沙土养猪场、胡集养猪场、东方红(城关镇东关大队)养猪场、建华社(赵子艾大队)养猪场、都司集马庄养猪场等,养猪都在百头以至几百头。1958年二、三季度生猪发展到12万头。但由于缺乏集体饲养管理经验,大量购进仔猪,导致疫病流行,年底存养量仅剩5・6万余头。1959年下半年,要求实现“一人一猪、一亩一猪”的指标,提出“土法上马,大办养猪场”、“反右倾,鼓干劲,畜牧业生产持续大跃进”的口号。受高指标、空口号影响,顿时浮夸风刮起。县要求年底存养生猪21万头,实际存养量只有5.8万头。由于饲料缺乏,管理不善,大牲畜出现了非正常死亡,存养量下降。到1960年全县大牲畜仅剩2.8132万头,比1957年的7.3449万头减少了4.5317万头,造成畜力严重缺乏。养羊数由1957年的12.1438万只,降至1960年的7.2629万只。1961年起,认真贯彻了“自力更生,自繁自养”以发展畜牧业的方针,实行繁殖奖励办法,规定了繁殖成活幼畜奖"一条腿”(25%)的办法。1962年又实行“高奖”(50%),对养猪户分给饲料地的办法, 畜牧生产开始回升。
  “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畜牧政策被废止,大部分饲料地被收回,奖励政策被当作“物质刺激”进行批判,畜牧业生产处于徘徊不前状态。大牲畜存养量一直在4万头左右。1974年恢复了养猪饲料地,收购肥猪实行“斤猪斤粮”的奖励政策,养猪生产才迅速发展。1977年生猪存养量达30.0411万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畜牧业生产由解决畜力和肥料为主转向发展商品经济,提高商品率为主。从1979年开始,本市每年向香港岀售膘牛少则七八百头,多者一二千头,涌现岀一大批饲养专业户。1985年底全市大牲畜存养量8.4196万头,生猪存栏15.6508万头,羊存养量24・5929万只。
  二、其他养殖
  养蜂:建国前,养有少量中蜂。1958年引进一部分意大利蜂和高加索蜂。1959年底有蜜蜂644箱。由于蜜蜂检疫制度不健全,引进的蜜蜂因带入疫病不久即死光。70年代以后, 蜜蜂又开始发展。1975年养蜂109箱,1985年发展到1238箱。养蜂技术也有较大提高,并出现了养蜂专业户。
  养兔:建国前,养兔不多。1940年统计,离明区有家兔32只,系本地短毛兔,供玩赏或食肉,皮可制成柔软美观的童帽沿或斗篷镶边。1957年后,引进“力克斯”、“安哥拉”兔种,农村饲养普遍,1959年底存养4.1万只。以后因生活紧张而逐渐减少,到1963年已所剩无几,连制造猪瘟兔化疫苗也很难找到兔子。60年代末,农村养兔又有发展,品种多为“安哥拉”长毛兔。1981年引进西德长毛兔。以后又相继引进“日本大耳”、“青紫蓝”等品种的肉食兔。养兔者遍及城乡,出现了一批养兔专业户,有的靠养兔致富。由于兔毛价格忽高忽低,存养量也时升时降。1980年存养最多,为40.7072万只,1985年下降为24.5011万只。
  养貂:始于60年代末,各公社农场大部分都附设貂场,后部分大队和农户也开始饲养。1980年存养2733只,1982年存养3859只,1985年存养1462只。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