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01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建置
分类号: K901.9
页数: 4
页码: 49-52
摘要: 菏泽之名最早见于《禹贡》:“导菏泽,被孟潴。”菏泽,水名,在今定陶县东北,古为一大沼泽,济水流经其间,禹治水时,由菏泽将济水导于他处。《尚书集传》载:“菏泽在定陶东,以其水近菏山,故名。”
关键词: 建置 沿革

内容

菏泽之名最早见于《禹贡》:“导菏泽,被孟潴。”菏泽,水名,在今定陶县东北,古为一大沼泽,济水流经其间,禹治水时,由菏泽将济水导于他处。《尚书集传》载:“菏泽在定陶东,以其水近菏山,故名。”
  尧舜时期清乾隆二十一年《曹州府志》上有“舜耕历山,渔雷泽”的记载。郑康成在《诗•曹风集说》中说:“昔尧尝游成阳,舜渔雷泽,民俗始化。”据《续山东考古录》、《太平寰宇记》和清光绪十一年《菏泽县志》考.证,历山,在今鄄城县境;雷泽,在今菏泽市胡集乡境内;成阳也在胡集乡境。由此可见,远在唐虞氏族社会,今菏泽市境内就有先民居住,并且是尧舜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
  夏朝时期禹治水之后,将天下划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今荷泽市境大部属兖州。西南部属夏之三艘(zong)国。
  商汤时期《史记》载:“桀败于有娥(song)之虚,……汤遂伐三殿。”商汤灭桀之后,即把三鬷改为曹国。今菏泽市即曹国之北境。
  西周时期公元前1064年(周武王十三年),武王封其弟季戴为成伯,在成阳(今荷泽胡集一带)建立鄄国。
  春秋时期今菏泽市境大部仍属曹国,东北部属鲁国,西北部属卫国。
  公元前487年(周敬王三十三年),宋景公灭曹,原曹地入宋。
  公元前286年(周赧王二十九年),“宋为齐、楚、魏所灭,三分其地,……齐得其济阴”(《太平寰宇记》)。今市境遂并于齐。这时期境内出现多处城邑,有:葭密邑在县西25里”(《续山东考古录》),今贾坊乡葭密寨;桂陵城,“在县东北20里”(清乾隆二十一年《曹州府志》),今牡丹乡何楼村,齐大破魏师于桂陵,即此;漆园城,”在故冤句县北70里”(清乾隆二十一年《曹州府志》),今李庄集乡境内,是庄周为吏之所;谷丘,“在今山东菏泽县北”(《辞海》),今小留镇东北;鲁桓公与宋公曾盟于此。
  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分天下为36郡。今菏泽市境属东郡。
  西汉时期今菏泽市境初属梁国,后为吕都、成阳、冤句、离狐、葭密、句阳、济阴等县分辖,除离狐外均属济阴郡。
  吕都:公元前201年(汉高帝六年),兖州的西境改为梁国,称梁都,吕后称制后,封其侄吕产为梁王,都于此,改名吕都。“吕都”有二说:一说即今菏泽市之吕陵店;一说在市西南30里,文帝时吕都县并入冤句县。
  冤句:据清光绪十一年《荷泽县志》记载:“菏泽实兼句阳、吕都、葭密三县之地,而冤句在其西,又得其地之半。”冤句县故城在今城西南王浩屯镇一带。
  成阳:即古邮国。汉初置县,在今城东北胡集乡境内。
  离狐:据清光绪十一年《菏泽县志》记载:“故城在西北40里。”今市境西北部属离狐县。《曹州府志•地形志》记载:“离狐有桃城,今李二庄 (即今李庄集)。”
  葭密:汉初置葭密县,后又撤销, 以后一直为村,在城西北25里。
  句阳:即春秋时期的谷邱。清光绪十一年《菏泽县志》载:句阳“在县北25里。”即今小留镇境内。
  东汉时期市境为句阳、冤句、成阳、离狐县地。四县属济阴郡,隶于兖州。原葭密、吕都二县于东汉初废。
  魏晋时期仍为句阳、成阳、冤句、离狐县地,属兖州济阴郡。226年 (曹魏黄初七年),句阳改为县王国。232年(太和六年)复为县。
  南北朝时期488年(北魏太和十二年),于今市置乘氏县。这是今城首次为县驻地。527年(北魏孝昌三年),在定陶置西兖州,后又迁于左山之阳。北周时改西兖州为曹州。自此,始有曹州之名。
  北齐时,今市境大部属乘氏,西南部属冤句。乘氏和冤句先属西兖州,后属曹州。
  隋朝时期586年(开皇六年), 在曹州城置附郭县——济阴县。今市境绝大部分仍为乘氏县地,东北一隅为雷泽县的西南部,西北为离狐县的东南部,南邻济阴、定陶两县。
  是年,在古成阳复置县,名雷泽, 属东平郡。
  596年(开皇十六年),一说605年(大业元年),改曹州为济阴郡,冤句、乘氏、济阴等县属之。
  暗末,乘氏县废于战乱。
  唐朝时期621年(武德四年),复置乘氏县,今市境绝大部分属之。同时于今市北部置阳晋县(今白虎集乡境内),不久即废除,其地并入乘氏县。是年又改济阴郡为曹州,乘氏、冤句、南华等县属之。后雷泽县改属濮州之濮阳郡。
  南华县,本离狐县。因庄子在此地(漆园)写《南华经》,而唐玄宗推崇道教,故在742年(天宝元年)改名为南华县。
  宋朝时期1086年(宋元祐元年),冤句改为宛亭县,与乘氏、南华、济阴属曹州。
  1102年(徽宗崇宁元年),升曹州为兴仁府,领济阴、宛亭、南华、乘氏四县。1129年(高宗建炎三年),为金占领。
  金朝时期1166年(大定六年), 乘氏并于济阴。自此无乘氏县。
  1168年(大定八年),济阴城圮于水。州和县治同时迁于乘氏故城。菏泽城首次成为州之驻地。同时,宛亭、南华、雷泽亦陷于水。南华、宛亭并于济阴县,仍属曹州。雷泽降为镇,改属濮州鄭城县。自此,今市境内仅一济阴县。
  元朝时期今城为济阴县地,曹州治所。
  明朝时期1368年(洪武元年),因水灾,曹州治所迁至安陵镇(今之安陵集),遂废济阴县。今市地直属曹州,自此无济阴县,今城改为古雄镇。之后,为镇79年。
  1369年(洪武二年),又因水患, 移州治于盘石镇(今曹县境)。
  1371年(洪武四年),曹州降为县,复置定陶县。今市境分属定陶、曹县,二县同属济宁府。1385年(洪武十八年),济宁府降为州,又改属兖州府。
  1446年(正统十一年),因民众渐广,于是又在古雄镇营建城池,复置曹州。此是今城第二次为州治。州编户29里,后增至72里。今市境直属兖州府曹州。
  清朝时期1724年(雍正二年), 曹州改为直隶州。
  1735年(雍正十三年),升州为府,设附郭县,以《禹贡》“导菏泽” 之名称菏泽县。
  清时县境较今市境为广,包括今曹县、定陶、鄄城各一部。光绪年间,县境“东西广90里,南北袤100里,分70里,共6.9692万户,46.3036万人。
  民国时期1913年(民国2年),撤销府、州,省下设道、县,菏泽县属济宁道。
  1925年(民国14年),改属曹濮道。
  1932年(民国21年),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在荷泽县搞乡村建设实验,改称“实验县”。
  1933年(民国22年),改属山东省第二专署,县城为专署驻地。
  1938年(民国27年)5月,日军第一次侵占菏泽城,旋又撤走。国民党又在县城设山东省第十专署,菏泽县属之。
  1939年7月,日军再次侵占菏泽城,县城沦陷。日、伪设菏泽县,属曹州道尹公署,县城为道尹公署驻地。
  1940年后,广大农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各抗日县政府在今市边境相继建立。
  1941年6月,于今市境西南部菏、定、曹交界处建立“荷泽县抗日县政府”。
  1942年,于今市境西北部菏、东交界处建立“南华县抗日县政府”,与菏泽县同属冀鲁豫第七专署。是年又建立“临泽县抗日县政府”。
  1944年,划出临泽县东部建立 “郛巨县抗日县政府”,与临泽县同属冀鲁豫第二专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0月,八路军攻克菏泽城,全县解放。
  1946年2月,中共置菏泽市,市城为冀鲁豫边区政府驻地。
  1946年9月,国民党北犯,重占菏泽城,设国民党菏泽县政府,属山东省第十六专员公署。县城为专署驻地。
  1946年11月,中共撤销菏泽市。广大农村为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政区划分与抗日战争时期基本相同。
  1948年9月30日,菏泽第二次解放。
  1948年11月,原菏泽县改为安陵县,临泽县改为菏泽县。
  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安陵、南华、郓巨等县撤销,恢复原建置,统称菏泽县。本市始形成和今境大致相同的轮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销,菏泽县随菏泽专署改属山东省。
  1958年10月,菏泽专署撤销,县改属济宁专署。
  1959年9月,恢复菏泽专署,县随属。
  1960年1月20日,菏泽县复改为市。1963年3月,又改市为县。
  1983年9月,菏泽县再次改为菏泽市,属菏泽行政公署管辖。市为行署驻地。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县
相关地名
曹州
相关地名
兖州
相关地名
冤句县
相关地名
浩屯镇
相关地名
乘氏县
相关地名
盘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