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烤肉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唯一号: 150134020220001037
专题名称: 黄家烤肉
文件路径: 1501/01/object/PDF/150110020220000018/001
起始页: 0291.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民国元年,章丘人黄元清在市南梁家庄设立烤肉加工点,在纬四路租设门头出售。1917年,门市部取名为异香斋黄家烤肉铺。当时,吃烤肉者除五大行(中药行、杂货行、绸布行、鞋帽行、钱行)的掌柜、东家和有名气的公馆达官贵人等常客外,还有德商、英商、美商、俄商、日商在济洋行的商人、洋人,烤肉除在济南销售外,还被洋人、商人带往北京、天津、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地,一时名扬天下。解放后,普利门、大观园、西市场、魏家庄增设烤肉代销店。1956年,黄家烤肉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食品展览会。1957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佳肴集锦》把异香斋黄家烤肉作为山东名吃重点介绍。是年,黄家烤肉铺并入源心斋,改名为二四门市部,黄家烤肉改称济南烤肉。1958年,黄家烤肉传人黄印铸下放原籍章丘务农,黄家烤肉中断20年。1975年朱德委员长视察济南,指名要品尝黄家烤肉,黄家烤肉再度被政府重视。1980年,黄家烤肉正宗传人黄印铸与妻子李翠吉回济南重操旧业,1981年先后在二七农贸市场和自由大街农贸市场开设门市部。1986年,载入济南出版的《济南食苑》,1987年被评为济南市风味小吃,1988年12月推选作为山东省传统风味名吃和济南市八大风味之一,参加北京举办的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并获银质奖。黄家烤肉选料严格、讲究,必须是当年长成的中等瘦型猪,加工制作过程是:将新宰杀的整猪刮净皮毛,除去五脏、割下板油,剔去头骨及四蹄骨和部分肋骨,再从内壁用尖刀斜划出道道小口,用花椒、丁香、茴香、砂仁、豆蔻等作料配方磨成粉状,揉搓进道道刀口内,进行腌制,然后用秫秸杆把两扇肉撑开,成为半园拱形,并把火纸沾水贴在易烤化的部位,再吊挂在特制的烤炉中,密封焖烤一小时左右,最后将猪肉抬出,吊挂在木架上,刮出皮部黑焦,即呈现出金黄色,便可分割出售。刚出炉的烤猪,异香扑鼻,味飘数百米之外,闻之增欲,吃起来皮脆而酥,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肉越嚼越香,回味长久。因整猪经特制炉高温焖烤,无菌易存,且脂肪大为减少,加大了高蛋白成份,是老幼皆宜的高级营养食品和宴席佳肴。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市中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志采用小编结构,平行分目。设篇、章、节、目,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冠于志首,总括全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志为主体。共设26篇105章249节。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街道办事处、镇、工业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元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济南市市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