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福增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唯一号: 150130020220000372
人物姓名: 戈福增
文件路径: 1501/01/object/PDF/1501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714.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08年1月9日
卒年: 1972年2月22日
籍贯: 河北省景县
民族: 汉族

传略

戈福增(1908年1月9日—1972年2月22日)全国先进生产者,男,汉族,河北省景县人。上小学一年后在家务农。1922年在沈阳川住铁工厂学徒。1930年2月开始与他人合伙承揽建桥零星工程,他任包工头18年。1949年9月参加胶济铁路抢修队干临时工。同年,在抢修战争中被炸毁的淮河大桥,需把64米长、200多吨重的钢梁,从14米多的深水里捞出与残桥连结修复,由于当时设备简陋,困难极大。他主动承担架桥重任,采取“浮桥穿针”的施工方法,将桥梁从深水中捞出进行拆修;又想出“空中对梁”的办法与残桥连结,经过全队职工的通力合作,使大桥在洪水暴涨之前修复通车。他被评为一等功臣。1950年10月,他转为正式铁路职工,并任领工员,在固镇桥的拆建工程中,采用“沙筒落桥”的方法,架设长62.3米、重209吨的中间钢梁,提前顺利完成了任务。1951年被山东省和铁道部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52年修建宿县沱河大桥时,打试验桩,一桩打一千多锤,仍达不到设计标准,后查明河床为流沙层,他想出“锤击加射水”的沉桩施工法,提前完成了建桥任务。1953年汛期,黄河出现特大洪峰,在他负责保护泺口大桥的施工中,采取“竹笼投石”的方法,解决片石抛入水中立即被冲走的问题,按时完成了护桥任务,保证了津浦干线畅通。 他从参加铁路以来,担任过24座大中型桥梁的施工和技术指导,创造了10多种架桥和施工方法,有的在全国铁路推广,为铁路建设做出了贡献。1956年、1959年两次被铁道部和国务院授予部和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1958~1960年连续三年被山东省授予先进生产者称号。

知识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济南铁路局志》

出版者:山东友谊书社

本志记述的是1899年到1985年底济南铁路局机构沿革、铁路建设、运输生产、基建工程、工业多种经营集体经济、铁路管理、科技教育、生活卫生文体、中国共产党济南铁路局组织、群众社团其他党派、政法人武、人物等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