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节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538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节日
分类号: K891
页数: 3
页码: 5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市中区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青龙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小阳节、腊八节和辞灶日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市中区 社会生活 社会习俗 节日

内容

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拜年等习俗沿用至今。80年代起,许多机关单位实行团拜。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给少年、儿童的压岁钱由少变多,花样亦多样化。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亦称灯节、上元节。观赏灯火、跑旱船、扭秧歌、舞狮扮玩在节日期间随处可见。元宵节食元宵,按旧俗,元宵要吃汤圆,意为家家团圆,喜庆高照。
  青龙节。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旧日时,在农村有用炉灰打囤的习俗,炒蝎子爪(炒豆)的习俗至今仍沿袭。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旧时,有扫墓、踏青、春游、放风筝等习俗,尤以扫墓祭祖仪式最为隆重。解放后,清明已成为悼念革命烈士的节日。扫墓、踏青、放风筝沿袭至今。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端阳节、重五节。解放前,有喝黄酒、画门符、挂香袋、插艾、吃粽子、划龙船等习俗。解放后仍有吃粽子、插艾等习俗。
  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为乞巧节,传说七月初七之夜牛郎织女双星相会。人们在庭院中摆设香案,陈列瓜果,拜祭七仙女,妇女向织女乞求智巧。此节逐步淡化。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亦称鬼节。解放前,有祭祖上坟的习俗。解放后,此节在城区逐渐淡化。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亦称仲秋节,仲秋之夜,全家团聚,吃月饼、瓜果,饮酒畅谈、赏月。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解放前,有登山赏菊、喝菊酒的习俗,老人结伴到千佛山赶庙会,购买物品,品尝名吃。1988年,政府确定为老人节。
  小阳节。农历十月初一为小阳节,为民间上坟祭祖之日,辖区农村仍沿袭旧俗。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辖区居民群众有喝腊八粥、腌腊八蒜的习俗。
  辞灶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为辞灶日,亦称小年。旧时家家户户祭辞灶神,祈祷灶神降福于家人。今此俗已废。
  除夕。农历腊月三十为除夕。解放前,家家贴春联,祭祖先,全家团聚吃水饺,放鞭炮,彻夜不眠。解放后,贴春联、守岁、全家团聚吃水饺、放鞭炮等习俗仍然沿袭。80年代后,大部分家庭除夕夜团聚收看春节电视联欢晚会已成定俗,城区逐步禁放鞭炮。
  公历节日 元旦。公历1月1日,又称新年、阳历年。国家规定元旦放假1天。
  妇女节。公历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多为妇女集会或组织妇女开展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妇女放假半天。
  植树节。公历3月12日为全民义务植树日。节日前后,单位组织参加植树活动。
  五一节。公历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放假1天,集会或举行庆祝活动。一般家庭在节日期间外出春游。
  青年节。公历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节日期间,共青团、青联、学生会组织社会活动。
  儿童节。公历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节日期间,各小学、幼儿园举行庆六一联欢会,妇女联合会向儿童赠送节日礼物。
  七一。公历7月1日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各级党组织举行纪念活动。
  建军节。公历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日,军人放假1天。辖区每年举行军民联欢、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
  教师节。公历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学校举行庆祝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尊师重教活动。
  国庆节。公历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单位升国旗,放假2天,组织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市中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志采用小编结构,平行分目。设篇、章、节、目,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冠于志首,总括全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志为主体。共设26篇105章249节。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街道办事处、镇、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市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