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530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团体
分类号: G127;J12
页数: 3
页码: 481-4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市市中区的文化事业的团体的介绍,其中包括美术研究会、职工业余剧团、市中区曲艺队、书法研究会、国画研究会、山东省柳子剧团、济南市京剧团的情况。
关键词: 市中区 团体 济南市

内容

美术研究会 1948年在辖区成立。会长:马次唐。副会长:崔祝生、任迁乔、耿本青。会员有:黑伯龙、刘鲁生、关友声、段利民、张茂才、陈维信、弭菊田、陈公博、王己子、岳祥书、赵弥华、刘小青等,1953年解散。
  职工业余剧团 1952年成立。团长:张新三,副团长:丌明远,演员有李新华、郑世江、刘金瑞等,1956年解散。
  理发业吕剧团 1953年成立。团长:彭茂树。排演的《庵堂认母》参加全国总工会第一届文艺会演获优秀演出奖,演员、伴奏一等奖。1956年解散。
  市中区曲艺队 1962年建立,属集体所有制职业演出团体。队长:陈胜祥。副队长:严春生,队员:杨芳鸿、毕玉峰、王大玉、吉祥贞、张立云等24人,1966年撤销。
  书法研究会 1983年成立,名誉会长王文山,会长:姜嵩,顾问:魏启后等,秘书长朱玉华,会员64人。
  国画研究会 1986年10月成立,名誉会长王文山,会长姜嵩,顾问:张登堂等,秘书长朱青,有会员76人。
  另有区《集邮协会》、《京剧爱好者协会》于1987年相继成立。
  1990年,驻区文化团体有6个。
  山东省柳子剧团 位于经二路40号,组建于1959年6月,前身为山东省郓城柳子剧团。柳子戏又名弦子戏,是中国古老戏曲声腔之一。根据元朝、明朝以来弦索系统演变而成。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调兴起前,柳子戏已经形成并相当兴盛。戏曲史上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四大剧种的记载。“东柳”就是山东柳子戏,主要流行于鲁、豫、苏北、冀南、皖北一带。解放以后,山东省柳子剧团曾四次晋京汇报演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真、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多次观看演出,并给予鼓励。梅兰芳、马少波等艺术家也亲自指导并撰文好评。1961年6月~1962年2月,该团《孙安动本》一剧被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1982年山东省第一届戏剧汇演,该团《琵琶遗恨》获剧本、导演、音乐、舞美、创作、设计优秀奖。1984年山东省第二届戏曲演出获表演奖。主要演员张春雷饰演《张飞闯辕门》,有活张飞之称。
  济南市京剧团 位于经六路136号。1949年3月建立,名为大众平剧团,驻大观园大众剧场。1949年10月改为大众京剧团。1956年3月改名为济南市京剧团,迁至经四路纬六路60号。1968年3月迁至现址。1990年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86.5平方米,演职员133人,为专业剧团。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市中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志采用小编结构,平行分目。设篇、章、节、目,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冠于志首,总括全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志为主体。共设26篇105章249节。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街道办事处、镇、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市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