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政治思想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527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政治思想教育
分类号: D64
页数: 2
页码: 462-4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解放前,中学学生思想教育以训导为主,国民政府教育部通令各级学校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共同之国训。1944年教育部颁发《中等学校训育标准》,要求学生实现战时共同校训,树立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解放后,中学开设政治课,学校建有共青团组织,初级中学低年级建有少先队组织。1949年起,学校逐步恢复政治思想教育。1966年学校“停课闹革命”,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中断。1978年以后,加强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品德教育。
关键词: 市中区 教育 中学教育 政治思想教育

内容

解放前,中学学生思想教育谓之训导。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通令各级学校一律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共同之国训。1944年教育部颁发《中等学校训育标准》,策励学生实现战时共同校训:“礼义廉耻以陶融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之美德,及养成诚智仁勇具备之品格成为三民主义新中国之优秀国民”。公立中学设训育主任,生活指导及公民教员,皆由经审查的国民党员充任,并参加国民党举办的训练团受训。高级中学设教官,初级中学设童子军教官,均从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中选任。各中学建有三青团组织,三青团在校内专由军训教官操纵。一般中学的训导人员,注意管制学生的思想行为,学生违犯“纪律”即遭训斥、辱骂,对学生的违纪处分采取警告、记过、开除及令退等办法。
  解放后,中学开设政治课。学校建有共青团组织,初级中学低年级建有少先队组织。
  1949年在学生中进行革命人生观教育及五爱教育;1950年结合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及镇反运动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1954年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树立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响应毛泽东主席“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开展争当三好学生活动。1958~1965年,对学生进行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教育,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助人为乐蔚然成风。
  1966年学校“停课闹革命”,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中断。各校组织红卫兵,在校内批斗干部和教师,进而杀向社会破四旧,不少学生参加派性组织,参与打、砸、抢、抄、抓。1976年后,学校逐步恢复政治思想教育。1978年以后,加强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品德教育,继续开展学雷锋创三好活动。1979年,贯彻《中学生守则》同学雷锋创三好、树立革命风尚的教育紧密结合。1981年,在学生中进行除毒害抗腐蚀教育。1987~1990年贯穿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和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教育,继续开展创三好活动,开展学雷锋、学赖宁活动和国情教育。1990年3月,在英雄山下举行学雷锋学赖宁,踏着烈士足迹前进的团队活动,四十四中学等广泛开展义务为民服务活动。第二职业高中学生做400双鞋垫送往荣军医院,组织学雷锋小组到西门、纬二路街道为群众义务剪裁服装2000件,受到社会好评。全区爱国主义专题教育活动12次刊登在团市委学赖宁专刊上,有43篇报道被省市党报和电台采用。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市中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志采用小编结构,平行分目。设篇、章、节、目,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冠于志首,总括全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志为主体。共设26篇105章249节。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街道办事处、镇、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市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