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527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分类号: G63
页数: 4
页码: 459-4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学学制历经多次变化,最初为四年,后改为五年,再改为六年。课程也经历了多次调整,中学必修科目包括公民、国语、外国语、数学、历史、地理、自然、图画、手工、音乐、生理卫生、体育。1921年起,中学开始采用学分制和选科制。1929年后,国民党政府推行党化教育,增设公民及党义,初中增设童子军课,高中增设军训。1948年济南解放后,中学课程进行了调整。
关键词: 市中区 教育 中学教育 学制与课程

内容

学制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制定《钦定中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学制为四年,1903年改学制为五年。191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发《壬子癸丑学制》,规定中学为四年,实行男女分校制。1922年教育部颁布《学校系统改革令》,规定中学学制为六年制(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即三·三制),一般称为新学制,中学实行初、高中分段。这一学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1951年10月,政务院公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学仍沿用三·三制。
  1969年5月各中学由原来的三·三制改为二·二制,即初中二年,高中二年。1978年以后,中学学制改为三·二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二年,高中实行文理分科。1981年开始中学分期分批恢复了三·三制,高二开始仍分文理科进行教学。
  课程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制定《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修业五年,学科十二门,规定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础。《春秋》、《左传》、《周礼》为必读之书,每周九课时,占全部课时的四分之一。1904年(光绪三十年)仿德法学制,实行文理分科,中学堂分为文科和实科,所设课程各有轻重。文科以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史地为主科。实科以外国语、算学、博物、理化为主科。1912年(民国元年)公布《中学校令》,中学学科共十四种,课程稍有变化,中国文学改为国文,算学改为数学,法制理财改为法制经济,外国语以英语为主,取消读经讲经,增设乐歌,女子中学增设家事、园艺、缝纫。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1920年国文改为语体文,中学文言教材逐步淘汰。1923年公布《中小学课程纲要》,中学采用学分制和选科制,初中必修科目有公民、国语、外国语、数学、历史、地理、自然、图画、手工、音乐、生理卫生、体育。高中采用综合中学制度,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普通科又分文理组,公共必修课为国语、外国语、人生哲学、社会问题、文化史、科学概论、体育。
  1929年后,国民党政府推行党化教育,中学课程增设公民及党义,初中增设童子军课,高中增设军训(女子中学增设看护实习)。
  济南解放后,特别市政府教育局于1948年10月发布通令,在新课程标准未规定前取消公民课,设政治常识课;童子军、军训课一律取消;其余课程除在内容上有违反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应变之外,均暂不变动。1950年,中学教材开始换用省教育厅编印的新教材。是年8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使用全国统编教材,规定每周上课29至31课时。1952年,中学执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定(草案)》,教学时间增加,初中数学课及生物课部分为三科,初中政治课除讲授中国革命常识,外加时事政策课。1956年后普通中学课程初中设语文(汉语和文学)、数学(算术、代数、几何)、历史(中国史、外国史)、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生物(植物、动物、生理卫生)、政治常识、物理、化学、工农业基础知识、体育、音乐、美术等。高中设语文(汉语、文学)、数学(代数、几何、三角)、政治(社会科学常识、宪法)、地理(中外经济地理)、生物学、物理、化学、外语、体育、制图等。1958年中学汉语文学合并为语文,三角、几何、代数合为数学,历史、地理不再分科,停设制图课。1961~1966年普通中学执行《全日制十二年制教学计划》(修订草案),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的课时比重由原来的48.5%增加到58.6%,初三增加生产知识课,高三设农业知识课,每学年劳动8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取消植物、动物、生理卫生课,设农业知识课。取消物理、化学,设工农业基础课,俄语改为英语,体育课改为军体课,音乐课改为革命文艺课,大批判课代替政治课。1976年以后,逐渐恢复“文化大革命”前的课程。1978~1980年中学执行《山东省教育厅中学教学计划》,初高中五年(三·二制)和四年(二·二制)。
  1981年以后,辖区大部分中学实行中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1982年普通中学开设人口教育课,初中至高中二年级政治课开设法律常识、青年修养、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课。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市中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志采用小编结构,平行分目。设篇、章、节、目,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冠于志首,总括全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志为主体。共设26篇105章249节。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街道办事处、镇、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市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