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制和课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527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学制和课程
分类号: G62
页数: 1
页码: 4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小学教育实行壬子学制,分为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两种,多数小学为完全小学,少数规模小的只设初等小学。1948年后试行五年一贯制,1953年停止,仍沿用四二制。1955年增设手工劳动课,1958年五、六年级每周增加农业课一节,一年级开始教汉语拼音。1963年加强写字教学,语文课设写字课,低年级每周三课时,中、高年级每周一课时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市中区 教育 小学教育 学制和课程

内容

民国时期,小学实行壬子学制,分为高等小学(二年制),初等小学(四年制)两种,多数小学为完全小学,少数规模小的只设初等小学。1948~1949年辖区仍有规模较小的初等小学。1952年新学期始,试行五年一贯制,1953年12月停止,仍沿用四二制。全部成为六年制完全小学。是年,各小学由春季始业一律改为秋季始业。
  1960年,本区经五路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实验,1964年五年制增多,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完全改为五年制。1981年改为六年制,从秋季开始过渡,直到1990年学制仍为六年制。
  1915年,初等小学课程设: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操、缝纫。高等小学课程设修身读经、国文、算术、历史、理科、手工、图画、体操、唱歌、农业、地理、家事、商业、英语。1923年,初小设国语、算术、自然、社会、音乐、体育、工用艺术、形象艺术。高小设国语、算术、工用艺术、历史、卫生、形象艺术、地理、自然、园艺、公民、音乐、体育。1944年,初小设修身、国语、算术、常识、劳作、音乐、美术、唱游、体育、日语。高小设:修身、国语、算术、历史、地理、自然、劳作、美术、体育、音乐、日语。1948年,初小设公民训练、国语、算术、常识、劳作、体育、音乐、美术。高小设公民训练、国语、算术、常识、劳作、社会、自然、体育、音乐、美术。1949年,初小设国语、算术、常识、唱游、珠算、体育、音乐、劳作、美术。高小设:国语、算术、政治常识、历史、地理、自然、珠算、体育、音乐、劳作、美术。1950年设语文、算术、自然、地理、历史、音乐、美工、体育。周学时低年级为24节,中年级为25~26节,高年级为29节。1955年增设手工劳动课,增加自然、体育上课时数,学年由38周减为34周。每周课时,中高年级由26~28课时,分别降为24和26课时,并适当精简语文、算术、历史等科教材。1958年,五、六年级每周增加农业课一节,一年级开始教汉语拼音。1959年增设乡土教材,1963年加强写字教学,语文课设写字课,低年级每周三课时,中、高年级每周一课时。1966~1967年设政治、算术、唱歌、美术、劳动等科。1979年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小学各科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设政治、语文、数学、自然、地理、历史、体育、音乐、美术、外语、劳动等科。1981年执行《济南市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四至六年级设地理、历史、课外活动(每周自习2节,体育活动2节,周会、班队会活动1节)。1984年,规定在语文讲读课时内,一、二年级包括说、写、话、语言一节。三至六年级安排阅读指导课一节。三年级增设自然课每周2节。四年级增设劳动课每周1节。1987~1990年课程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地理、历史、体育、唱游、音乐、美术、劳动。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市中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志采用小编结构,平行分目。设篇、章、节、目,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冠于志首,总括全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志为主体。共设26篇105章249节。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街道办事处、镇、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市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