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篇 群众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5211
颗粒名称: 第十八篇 群众团体
分类号: D638
页数: 10
页码: 395-40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市市中区的群众团体的情况,其中包括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的情况。
关键词: 市中区 群众团体 济南市

内容

第一章 工会
  第一节 机构
  1951年建立济南市总工会第五区办事处,属市工会派出机构。1953年11月改为济南市工会联合会第五区办事处。1956年改为济南市工会联合会市中区办事处。1960年改为济南市总工会市中区办事处。1966~1969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处于瘫痪状态。1969年12月26日建立红旗区工人代表大会委员会。1973年7月改称济南市市中区工会委员会。1978年12月复称济南市总工会市中区办事处。1989年11月成立市中区总工会。1981年8月全区各办事处相继成立基层工会委员会。1990年底,全区共有基层工会委员会67个,有会员12692人。
  第二节 主要活动
  政治思想教育解放初期,区工会带领广大职工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爱国主义教育运动,开展三反、五反,《工会法》、《婚姻法》的宣传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总路线、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宣传教育。举办职工业校,开展扫盲运动。提倡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在增产节约、增产捐献活动中全区共捐款2.5亿元(北海币)。1962年在生产救灾活动中,区工会本着生产自救,自力更生,互助互济的原则,在政府的辅助下发放救济款61800元,救济布17500米,棉花2150公斤。1978年以后,区工会对全区职工进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民主与法制、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1986~1990年对职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增强职工投身改革开放、建设四化,积极参政议政,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开展读书活动 1983年区工会组织职工开展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成立职工读书指导委员会。基层工会围绕中华要振兴、祖国要富强这一主题,组织职工学习政治、学习文化、学习科学技术。1985年读书活动围绕讲理想、守纪律、做主人这一主题,结合我与企业共生存,我为企业添光彩活动,组织职工阅读《战士在我心中,祖国在我心中》一书,引导职工把自身思想建设与祖国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1983~1985年区工会共举办读书演讲比赛6场,110人参加演讲。1986~1990年读书活动围绕坚持立国之本,走好强国之路这一主题,与学雷锋、学铁人,学先模人物活动结合起来。对职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轮训。至1990年底全区共建立自学小组207个,参加学习小组的骨干有2100人。
  开展劳动竞赛 50年代初,区工会组织全区职工开展以增收节支、增产节约为内容的劳动竞赛,发动职工开展技术革新,提合理化建议,超额完成生产任务。1980年9月区工会召开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动员会,成立劳动竞赛委员会。工交企业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修旧利废,增产节约,革新挖潜等内容,开展创千百万元活动。仅9~12月为国家增创利润49.7万元,全区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生产任务。财贸系统开展文明经商、礼貌待客、优质服务、方便群众的劳动竞赛和选佳创优活动。1983~1985年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经济责任制等内容,开展创千百万元立功活动和五小(小发明、小革新、小设计、小改造、小建议)竞赛活动。开展厂长(经理)竞赛活动和现场比武、岗位练兵活动。至1985年底,全区共评出出席省先进集体1个、先进个人3名,出席市先进集体81个、先进个人171名,出席区先进集体987个、先进个人2188名。1986~1990年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各基层工会结合租赁、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展以双增双节为内容的五比五赛争十佳、六比六赛争六杯、十佳夺标、达标夺杯等竞赛活动。到1990年底,全区共举办劳动竞赛18场,参加竞赛的有6598人。
  建立职工业校 1980年区工会建立职工业校,开办语文知识班2个,机械制图班3个,电工班2个。1981年职工业校与区职教办共同承担本区青年职工文化补习课和技术培训任务。到1985年底共举办初中文化补习班51期,中专高中辅导班9个,专业技术培训班53个,有3504名青工领取初中文化合格证,占应补课人数的82%。1986~1990年,工会业校充实了师资队伍,购置了现代化教学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实现了由学历教育转向岗位训练和技术培训。五年中开办各种文化班、业务技术培训班186个,培训学员8624名。连续五年被评为市、区职工教育先进单位。
  创建职工之家 1984年3月区工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创建职工之家活动。5月7日,经过验收全区12个单位首批达到建家标准,并发给合格证书。至年底全区42个单位建立职工之家,占应建家单位总数的80%。1985年5月区工会召开整顿建家表彰大会,首批建家的12个单位被评为优秀职工之家,评出优秀工会积极分子332名。1986年,区委发出通知,整顿基层工会组织,进一步开展争创先进、模范之家、模范职工之友活动。是年,大观园街道办事处工会被评为济南市模范职工之家,魏家庄街道办事处、林祥南街小学等12个基层工会被评为市先进职工之家。区工会被评为济南市建家活动先进集体。
  区工会积极组织职工开展经常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详见第廿二篇第三章,第廿三篇第三章第一节)。
  1967~1973年,辖区共召开两届工人代表大会。1989年11月召开区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第二章 共产主义青年团
  第一节 机构
  1951年1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济南市第五区工作委员会,1955年9月改称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济南市市中区委员会。1957年5月改称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济南市市中区委员会。1966年9月改称共青团济南市红旗区委员会。1967年3月,团组织瘫痪。1971年1月恢复共青团红旗区委员会。1973年6月改称共青团济南市市中区委员会。1990年底全区有基层委员会30个,总支委员会14个,支部321个,有团员4432人,有青年15646人。专职团干部37人。
  第二节 主要活动
  1952年,青年团组织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支持抗美援朝斗争募捐活动。1956年,发动团员青年参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区成立公私合营青年突击队190个,队员3468人。手工业合作社成立青年突击队28个,队员396人。1956年2月全区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90%以上的青年参加这一活动,建立农业生产突击队34个,青年生产小组25个。共举办技术讲座60次、先进经验观摩26次。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全区有62个青年节约队,收集废钢铁434公斤、机油8公斤、碎玻璃605公斤、纸烟盒皮337604个。擦机器15部,节约资金2000余元。工厂、商店设立青年监督岗166个,有监督员720人,协助党组织及时发现纠正生产中的浪费现象和官僚主义作风等问题。
  1977~1982年,团区委带领广大青年进行拨乱反正,引导青年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全区有三分之二的单位成立青年突击队、攻关队、学雷锋小组、技术革新小组。1978年各级团组织举办各类技术讲座75期,技术比武45次,开展义务劳动706646小时,技术革新22项,修旧利废节约资金5.52万元。1979年后,青年团工作逐步转移到以四化建设为中心。团区委组织青年、团员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先后有29名青年被评为全国、省、市新长征突击手。开展双无(无缺勤、无差错)、一超(超生产指标)、十元钱(义务劳动多贡献十元钱)活动,参加活动的青年有2950人,达到无缺勤的有1739人,工作中无差错的有2250人,超生产指标的有691人,义务劳动多贡献10元钱的有1529人,共创造价值8.80万元。1980年全区团员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全年共开展14个项目的技术竞赛,有30人受到团区委的奖励。是年在团员中组织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活动,3月5日,全区17000多名青少年走向街头宣传,并开展了公益活动。设立宣传站、劝阻岗22个,宣传牌130块,清扫马路街道98条,整理商店、影剧院、车站等公共场所72处,植树781株。召开五讲四美经验交流会,表彰活动积极分子198名。恢复、建立学雷锋小组1439个,设便民服务点670处。1982年,全区团员中开展争做文明青年,建设文明城市,为国争光活动。号召青年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建设美丽繁荣的城市作贡献。全区63个服务队在6次活动中为群众修理各种日用品2269件,接待顾客8128人。901个学雷锋小组为888户烈军属、五保户、退休干部实行固定服务。
  1984年团区委提出我与企业共生存的口号,并利用讲座、座谈等形式对青年进行爱企业、做主人教育。全区工商业青年掀起增产节约、技术发明、技术改造高潮。市中童装厂的青年两个月为厂节约布匹910米,价值1300元。百货公司团支部组织青年利用业余时间推销产品,营业额达51万元。是年,团区委引导青年围绕企业管理、工艺流程、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产品换代、材料节约等方面开展以小建设、小革新、小发明、小设计、小创造为内容的智慧杯竞赛活动。基层团组织相继成立技术革新小组、科学攻关小组、节约小组。市中五金制品厂的科技攻关小组试制的场管机、模具荣获市中区革新成果奖。1985年5月20日团区委号召开展学英雄,树理想,争做有为青年活动,各单位团组织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制定有为青年标准,激发广大青年学英雄,树理想,在本职岗位上创一流的热情。在第五次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表彰先进集体5个,有为青年87名。1986年初,各级团组织开展我为七五建一功竞赛活动。基层团组织积极开展岗位创一流,技术比武、优质服务活动。全区80%的基层团组织参加了竞赛活动。成立共青团号岗位、班组115个,有200多名青年在生产中创一流水平。52个基层团组织开展练兵比武活动,参加比武的人数达717人(次),在区第二届青工技术比武大会上,参加比武的青年有34名,有6人取得优异成绩。1987年团区委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工业战线团组织围绕创优、降耗、超标内容,提出了增强素质创一流、节百过亿立新功的口号,全年共为企业多贡献30.66万元。商业、服务行业团组织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岗、规范优质服务、节约挖潜活动,共设文明岗42个,节油1600公斤,修旧利废创价值600多元。义务劳动价值2000多元。1988年全区青年开展金龙杯竞赛活动,共成立共青团号青年班组96个,承建青字号工程1082项。开展劳动竞赛65项,生产突击活动42次,攻关成果13项,创造价值7.6万元。1989年团区委提出:强素质、比贡献、提前跨入九〇年口号。全区有120名青年创厂一级一流水平,2人创市一级一流水平,创名优产品2项,有352名青年超额完成任务。
  1952~1990年,市中区共召开8次团员代表大会。主要议程均为通过上届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委员会。
  1975~1990年团区委共召开7次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80年7月,区成立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1980~1984年全区建立173个帮教小组,帮助62名失足青年安置就业,197名失足青年走向新生,有99名撤销帮教,其中10人评为先进工作者,并先后3次召开青少年教育经验交流会。
  1985年11月召开首届少年先锋队代表大会。各街道办事处成立由街道党委书记、学校、街道、团委、居委会组成的青少年教育小组,建立寒署假活动辅导站、活动站,开展“争做红花中队”竞赛活动。到1990年,共举办9届市中区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第一节 机构
  1950年8月,成立济南市第五区妇女工作筹备小组。1951年5月,成立济南市第五区民主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1955年9月改为市中区民主妇女联合会。1957年9月改为市中区妇女联合会。1959年12月撤销市中区,妇联同时撤销。1960年7月恢复市中区,同时恢复市中区妇联。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区妇联处于瘫痪状态。1973年恢复区妇联。
  基层妇女组织 1952年,各街道大居民委员会相继召开妇代会,选举产生基层妇女组织,由7~9名执委组成。设专职主任1人,不脱产副主任1~2人。1973年各街道办事处配备专职妇女干部1人。1987年5月郊区撤销,七贤镇妇联归市中区。1990年底,全区街道办事处妇联15个,镇妇联1个,居村妇代会192个。1989年区城建委、区直属机关、区经计委先后成立了妇委会,至1990年全区有妇委会5个。1989年12月成立女领导干部联谊会,有会员46名。
  第二节 主要活动
  扫盲支前,贯彻婚姻法 50年代初,区妇联组织全区妇女开展拥军支前及扫盲活动,宣传贯彻《婚姻法》。利用收听广播、参加游行、上大课等形式对妇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参加的妇女有900多人。辖区妇女为支援抗美援朝,缝制棉大衣11175件,做鞋底3000多双。利用文艺宣传、图片展览、幻灯等形式进行贯彻新《婚姻法》宣传教育。全区有48户父母包办的婚姻被解除婚约,有388对夫妻改善了夫妻关系,有334户婆媳改善了婆媳关系,有88户家庭改善了家庭关系。出现了尊婆爱媳,尊长爱幼,家庭和睦的团结气象。有4989名妇女参加民校学习,有8039名妇女摆脱家务劳动,走出家门,参加扫盲学习,摘掉文盲帽子。
  开展“三八”红旗手竞赛和五好家庭活动 1975年区妇联在全区开展争创三八红旗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活动,对在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三八红旗手先进集体和个人每年进行表彰,1975~1990年共评出出席市先进集体74个,先进个人291名,出席区先进集体213个,先进个人856人。
  1956年,区妇联组织全区妇女开展以家庭邻里团结互助好、家庭生活安排、帮助亲人生产工作学习好、卫生好、教育子女和自己学习好为内容的五好家庭评选活动。“文化大革命”中,评选活动停止。1979年3月恢复,并制定争创五好家庭公约和检查制度。1987年后,活动内容向围绕改革开放,两个文明建设为主,向智力型、勤劳致富型、开拓进取型方向发展。五好家庭户数由1979年的2767户发展到1990年的35618户,增加了32851户。
  托幼工作 1951年全区妇女开展以服务生产为中心的生活服务事业,办托儿所(站)48处。1977年成立托幼工作领导小组,1980年设立托幼办公室,将托幼工作做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好保教队伍的建设。截至1987年底,全区共有各类幼儿园(所)458处,收托儿童9582名。1988年1月区妇联将托幼工作转交区教委。1984年各居委会兴办家庭托儿所,成立家庭托儿所管理委员会,到年底全区有家庭托儿所101处,收托儿童177名。1990年发展到536处,收托儿童863名,解决了三岁以下儿童入托难的问题。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1984年,区妇联成立法律顾问小组。街居妇联组织相继成立法律顾问接待站,形成区、街、居三级法律服务网络。区妇联举办法律知识学习班5期,参加学习的妇女干部210人(次)。办事处(镇)举办的法律知识学习班535期,参加学习的人数达22957人(次)。1984~1990年全区共举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知识宣讲48场,受教育妇女1749人。开展法律咨询284场,接受咨询的妇女有3257人(次),法律知识竞赛43场,参加人数有2238人(次),各级妇联还利用宣传栏、有线广播、标语等形式向广大妇女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提高妇女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提高妇女素质 1985年,区妇联组织全区妇女开展以自尊、自爱、自重、自强为内容的四自教育活动。全年共举办培训班68期,参加学习的人员有1800余人。
  1986~1988年开展提高妇女素质系列活动。首先进行街道妇女基本素质情况调查摸底。全区街道16~45岁的妇女有8474名。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8名,中专、高中文化程度2385名,初中文化程度3986名,小学文化程度2046名,文盲19名。区妇联与工会、科委等部门成立了提高妇女素质指导委员会,制订出活动计划。各街道办事处成立领导小组,将4月5日定为提高妇女素质活动高潮日,围绕提高妇女素质开展社会宣传。1987年在全区开展提高妇女素质立志达标活动。有21897名妇女参加这一活动,占全区妇女总数的89.7%。利用160处妇女之家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引导妇女学文化,学政治,学科学技术,提高妇女思想文化水平和自强自立能力。1988年,开展提高妇女素质成果展示年活动。三年举办各类学习班539期,参加学习的妇女40460人(次)。其中:文化学习班16期,共1700人(次);各种技术学习班12期,共950人(次);法律学习班402期,共17086人(次);保教人员学习班22期,共890人(次);企业管理、会计等学习班180期,培训人数9000多人(次)。举办各种技术比武23次,参加1100人(次);知识竞赛46场,参加3236人(次);各种形式的演讲会、报告会24场,参加975人(次)。学会一至两项实用技术的有1004名,其中有5名达到农民技术员水平。
  1990年开展提高妇女素质第二系列活动,主题为提高妇女素质,从我做起。第一步是组织动员;第二步是自我规划,实践提高;第三步是效果检验。区妇联印发1500份致全区姐妹的一封信,三八妇女节期间召开女厂长、女经理、女领导干部座谈会,表彰宣传先进典型。基层妇联举办振兴中华,从我做起演讲会共23场,参加人员2602人。选出21名有代表性的妇女参加区妇联组织的演讲竞赛。共出黑板报、宣传栏80多期,500余块。举办政治、文化、专业技术培训班115期,参加学习的妇女有4576人。到年底参加活动、制定规划的妇女共有10467人,占妇女总数的62%。
  开展为民服务系列活动 1986~1990年区妇联组织全区妇女在街道、居委会开展以生活服务为中心的为民服务十不出居、为民服务不出居接力赛、创办妇女儿童生活服务中心(站)活动。
  1986年,各居委妇代会制订出十不出居具体内容和服务项目。到年底全区有39个居达到十不出居标准。占总居数的30.5%。解决了部分群众吃饭难、做衣难、买东西难、孩子入托难等实际问题。1987年开展为民服务十不出居接力赛活动,全区设立小饭桌59个,解决188名小学生就餐难,为477户代请了家庭教师、保姆和医生,为13591户代买粮、煤、邮票,代为拆洗缝补。全区达到十不出居目标的64个居,有111个居设立了婚姻介绍服务项目,为268位中老年丧偶离异者牵线搭桥,其中36对喜结良缘。1989年区妇联在全区开展三个面向专题调查(即对有知名度妇女情况调查,对40岁以上丧偶、离异者情况调查,对60岁以上老年人被赡养情况调查)。并制订三个面向服务实施意见。为114名有知名度的妇女代请保姆、医生,代为买煤、买粮、拆洗缝补。为279位丧偶离异者牵线搭桥,有32对喜结良缘。对37名不赡养老人的靠上去做工作,帮助教育,全部得到解决。
  1990年便民服务活动,围绕创办妇女儿童生活服务中心展开。到年底全区新增十不出居项目的居委会13个。兴办为妇女儿童生活服务的经济实体3个,创造各类服务站85个。超过10项以上内容的居委会66个,新上服务项目85个。6月份,市妇联在辖区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加以推广。
  1951~1988年共召开妇女代表大会8次,主要议程为审议执委会工作报告,提出妇女工作任务,选举新一届执委会。
  第四章 工商业联合会
  1949年底,辖区有工商业户4794户(其中:工业2203户,商业2591户、个体摊贩1300余户)。1953年8月成立济南市第五区工商业联合会,并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1982年成立济南市工商联市中区办事处。1985年恢复市中区工商业联合会。1953~1989年共召开五届会员代表大会。
  新中国成立后,工商联协助政府进行工商登记和财产重估,加强市场管理,稳定物价,反对投机倒把,开展物资交流,活跃城乡经济。做好税收评议,开展自查漏税补报。对工商业者进行劳资关系协调。动员工商业者认购胜利折实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抗美援朝时期,组织工商业者捐款购买战斗机。对工商业户进行爱国主义守法教育。
  1956年,区工商联组织工商界实现公私合营,协助政府进行清产核资、定股定息。进行人事安排,共安排工商业者5756人。其中:安排领导职务的有816人,一般业务生产人员4940人。
  1958年动员工商业者参加大炼钢铁和工业抗旱运动,共收集钢、铁、铜、锡1209.87吨。捐献黄金780两、白银4757两。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商联停止活动。
  1982年,工商联市中区办事处恢复后,主要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原工商业者住房、房权、错划右派平反等遗留问题。
  1985年,重点进行组织建设,发展新会员120人,新老会员共计有580人。
  1986~1990年,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和四化建设,以经济咨询和专业培训为主要内容,参加区街企业咨询111人(次),培养各种专业人才500多人。接待台胞20人(次)。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市中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志采用小编结构,平行分目。设篇、章、节、目,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冠于志首,总括全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志为主体。共设26篇105章249节。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街道办事处、镇、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市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