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构 队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5122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机构 队伍
分类号: G322.7
页数: 4
页码: 285-288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济南市市中区机构、队伍包括科委、科协、科技队伍、技术开发服务中心、 科技一条街等情况。
关键词: 科学技术 机构 队伍

内容

第一节 科委 科协
  市中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科委)于1958年成立,在职人员7人。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区科委撤销。1975年12月,市中区科技办公室成立。1978年5月,科技办公室复称市中区科学技术委员会。1981年8月,成立市中区科学技术协会和科委合署办公,内设业务科、科普科、科技干部科和办公室,实有在职人员11人。1982年9月,成立市中区科技进修业校。1984年6月,成立市中区技术开发服务中心。
  1990年,科委、科协机构维持不变。
  第二节 科技队伍
  1978年7月,区委贯彻国务院《专业技术干部职称暂行规定》,晋升副工程师1人,技术员9人。1980年5月,贯彻山东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局、省科委和省经委联合下达的《工程技术干部技术职称暂行规定》,实施技术职称的晋升、评定、套改工作,到1983年9月,全区有中级职称的科技干部30人,初级职称的15人。1990年,辖区共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14人;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948人,为1983年的31倍;初级职称3649人,为1983年的243倍。
  第三节 技术开发服务中心
  市中区技术开发服务中心成立于1984年6月,为局级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1986年中心设技术市场——济南三汇科技开发公司;同年,技术开发服务中心引进13名工程技术人员,其中7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有11人在区重点企业进行全程技术服务。
  与省内外10所高校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和经常性业务联系。五年内引进了无机地面砖、钢法兰液态模锻、CTA甲醛织物整理剂、双金属机锯条等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8年10月在西安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展览交流会上,双金属机锯条获金奖,CTA甲醛织物整理剂获铜奖。
  1989年,技术开发服务中心承担国家级星火项目——腊山肉食鸡宰杀生产线的安装工程。这是辖区从国外引进的第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工程提前两个月竣工,于1989年9月26日一次试车成功,产品达到欧共体卫生标准,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国家科委发来贺电。1990年技术开发服务中心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以技术服务为主,技工贸一体化的经济实体,下设经营部、信息
  部、工程部。
  第四节 科技一条街
  济南市第一条科技街位于经八路东首,1988年7月20日正式开业。
  科技街建立后,先后有27家全民及民办科研机构办理营业执照,开发新产品和签订服务合同项目150项,申报专利8项,与乡镇企业联合创办12个实验和生产工厂,完成科研课题40项,产生了一批高科技成果:市中区新产品研究所开发的GM—2型多功能污水净化剂获国家发明专利,市中华东科研所研制的交流电机调速系统、济南微电子研究所的全省煤炭系统通讯网络的开发在生产及应用中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五节 生物工程研究院
  济南生物工程研究院,建于1988年7月,受市中区政府及济南市科委双重领导,是全民所有制县级科研单位。下设办公室、实验室。有工程技术人员13人,高级职称4人。研究院与华中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科研单位建立了科技交流、合作关系,聘请王君健教授担任研究院名誉院长,王龙教授任副院长。研究院以科工贸一体化为发展方向,吸收部分国外生物工程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同时,组织自己的管理科研人员,研究、开发自己的新技术、新产品,到1990年底完成的各类研究成果有7项:(1)HCG精品的提取技术;(2)人工虫草菌丝液体深层培养技术;(3)赤霉素固体发酵生产技术;(4)抗衰老营养品的研究;(5)营养、保健型系列饮料的研制;(6)各类优质菌种的选育、提纯;(7)动、植物组织切片提取。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市中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志采用小编结构,平行分目。设篇、章、节、目,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冠于志首,总括全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志为主体。共设26篇105章249节。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街道办事处、镇、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市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