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蔬菜种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5109
颗粒名称: 第四章 蔬菜种植
分类号: F326.13
页数: 4
页码: 276-279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济南市市中区蔬菜种植包括菜田、品种、生产管理、1987年辖区菜田播种面积统计表、1987年辖区蔬菜拱棚统计表情况。
关键词: 市中区 蔬菜 种植

内容

1985年辖区有16个自然村主要种植蔬菜。1986年蔬菜面积209.66公顷,1988年,王官庄村菜田全部被国家征用,1990年蔬菜种植面积160公顷,分布在15个自然村。
  第一节 菜田
  解放初期,蔬菜生产规模较小,仅在部分村庄少部分农户种植。1958年以后,城市对蔬菜需求量增大,为保障供给,辖区蔬菜生产实行指令性计划,不少半菜区除粮食自给以外,同时生产蔬菜。1970年改为整菜区,蔬菜生产实行统购包销,国家供应菜农口粮、食油、煤炭。前、后魏华庄两村初期主要生产苔菜、菠菜、葱,后来改为重点发展芹菜。井家沟以生产韭菜见长,王官庄种植的冬瓜亩产量大面积超万斤。朱家庄、尹家堂村初期生产韭菜,后来改产秋黄瓜,逐渐发展为当家品种,朱庄秋黄瓜被载入品种资源。后来,霜毒病流行,品种退化,被新的品种代替。谷庄村青蒜苗种植较多。津浦铁路以东几个村早春小菜,速生速长,面积较大。
  1990年,重新调整蔬菜种植计划,全区蔬菜种植面积160公顷。
  除上述规划面积外,七贤村、后龙村、九曲村等也有零星蔬菜种植或与林果间种,以及粮菜间套种,但因水浇条件差,没有形成规模,很多农户仅以种菜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补充。
  第二节 品种
  解放初期,蔬菜主要有以下品种:白菜(青麻叶、大包头、小白心、大白心),萝卜(露八分、青萝卜),胡萝卜(鞭杆、钻子头),花叶苔菜,小粒菠菜,南瓜,叶儿三黄瓜,朱庄秋瓜,腊梅瓜,辣椒(铃铛皮)、茄子、韭菜(二马蔺、黄韭)、黄皮圆葱等。以后逐渐新增品种:西红柿(大、小武魁、济南粉红、早粉2号、荷兰5号、110、齐研矫粉、津粉65、强力米寿、历红2号),甘蓝(黑叶平头、二包头、牛心、金早生),大蒜,大、小葱,菜豆(老来少、28—2豆角、挑杆地豆角、白粒架芸豆),黄苗芹菜,香菜,津研号黄瓜,冬瓜(白皮、青皮),薯芋(山药、马铃薯)及茴香、芫荽、莴苣等许多品种。
  1990年,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有:白菜类。小杂56,晋菜3号,青麻叶,山东13号、16号。
  甘菜类。中甘11,鲁甘菜1、2号,夏光、京丰1号。
  菜花。雪山、白峰、荷兰雪球、耶尔福。
  根菜类。全青萝卜、小顶胡萝卜。
  叶菜类。四月慢油菜、芫荽、花叶生菜、圆粒菠菜、茴香苗、花叶苔菜、白毛莴苣,黄苗芹菜。
  瓜菜。黄瓜有津杂2号、津春4号、津研4号;冬瓜有白皮冬瓜、节瓜、青皮冬瓜;西葫有济南站秧、早青一代。
  果类。西红柿有西粉3号、毛粉802;茄子有鲁茄1号、济南长茄、早小长茄;辣椒有上海羊角椒、湘研1号、早丰辣椒。
  豆类。豆角有三豇28—2、架豆角、张塘架豆角;芸豆有“老来少”、济南白粒、法国地芸豆。
  葱蒜类。韭菜有汉中冬韭、791韭菜;葱类有章丘大葱、小葱、黄皮圆葱;蒜类有苏联白皮蒜,苍山蒜。
  另外有平菇生产,一般是在菜田生产,低温型品种多。
  辖区引进或在济南地区有一定声誉的名优菜有:朱家庄秋黄瓜:高产(75000公斤/公顷)优质,品质脆甜而有清香。作为品种资源,经提纯,已做杂交亲本材料利用,北京长青黄瓜父本就是选用朱庄秋瓜。
  后魏华黄苗芹菜:经多年选纯、复壮,优质、高产。早春淡季上市,经济效益高,每公顷产量高者可达12万公斤。其特点杆实、黄嫩、棵高、无杈、抽苔晚。
  济南长茄、花叶苔菜、青麻叶、挑杆地豆角、西红柿早粉2号、荷兰5号、西粉3号、毛粉802、3豇228—2豆角种、津研2号、津研4号黄瓜、翻心白白菜等。
  第三节 生产管理
  解放初期,辖区蔬菜种植以露天栽培为主,配合风障,后发展为风障玻璃阳畦、玻璃温室。70年代推行农田塑料薄膜,80年代逐渐发展为小拱棚、中拱棚、大拱棚和地膜覆盖等多种先进的蔬菜生产管理方式。
  1986年始建蔬菜大棚1.33公顷,1988年增加到9.65公顷。
  1987年8月26日特大洪涝,菜田受灾严重,许多单坡面棚倒塌,入冬又遇寒流,使大白菜大面积受冻。1988年倒春寒,加上部分蔬菜品种不耐春寒,未熟抽苔严重,造成大面积减产。1990年引进不同结构大棚20架,使菜农获得较好效益。
  辖区蔬菜生产一般一年两熟,后来部分品种到两年五收,甚至一年三收或多收。
  大棚生产一般是春黄瓜或茄果类,收后种豆角或早熟白菜,定植芹菜或青蒜。秋季定植芹菜收后,连续栽两茬油菜后定植黄瓜或茄果类,收后可种豆角或秋菜。
  改进韭菜栽培方法,收割一两刀后,在韭菜畦中栽种甘蓝或油菜,加快韭菜周转。改老秧定植为当年养苗,当年移栽,当年覆盖,或直接覆盖,缩短周期。
  解放初期,蔬菜种植面积小,病虫害较轻。区域化生产形成以后,由于蔬菜生产种类多,茬次多,保护面积大,病虫害越冬机率高,多种病虫害猖獗。有黄瓜霜霉病,茄子绵疫病,蕃茄病,大白菜三大病害,豆角锈病煤霉病,西胡病毒病,白粉病,辣椒病毒病,苗期立桔病,猝倒病等。虫害有蚜虫、红蜘蛛、棉铃虫、豆荚螟、菜螟、菜青虫、白粉虱,韭蛆等。病虫害蔓延迅速,极易造成减产或绝产。
  主要杀虫剂有:百菌清、多菌灵、乙磷铝、粉锈宁、瑞毒铜、甲霜灵锰锌等。同时引进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合理栽培管理,并配合药剂防治。推广微肥、激素、叶肥、叶面喷施。
  由于蔬菜病虫害抗药性增强,部分杀虫剂效果严重下降,敌杀死开始兑水8000倍即可杀死害虫,后来,用到2000倍效果不佳。一般害虫需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农药喷杀,浓度越来越高。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市中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志采用小编结构,平行分目。设篇、章、节、目,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冠于志首,总括全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志为主体。共设26篇105章249节。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街道办事处、镇、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市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