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驻区部分商业企业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509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驻区部分商业企业简介
分类号: F721
页数: 12
页码: 226-237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济南市市中区驻区部分商业企业简介包括商场、老字号名店、公司情况。
关键词: 济南市 市中区 商业

内容

第一节 商场
  万紫巷商场
  位于经二路街道办事处西北部。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济南开辟商埠时商埠局规划为卐字巷商场。此地原是五里沟和三里庄农民的园畦、农田、坟地。附近农民来此赶早集(小市),交换农副产品,依当时踩踏地形成卐字形状,故取名卐字巷商场。1905年商埠局在此修四面亭一座,专供农民出售农副产品,并有东西南北四个进出口。到1913年,搭棚户及后建房屋逐渐形成街道,以四面亭为界,以西称为西街,以东称为东街。1937年日军侵占济南后,将四面亭拆除,辟建露天菜场,建成四幢平房,并将商场东南部原张宗昌所建军械仓库拆除,新辟心平菜市。商场经营均系私人工商业户。解放后,1953年改称万字巷商场,1956年全部实行公私合营,改为国营和集体企业。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改称太阳升商场。1975年定名为万紫巷商场。1978年以后,商场有了很大发展。有:海味店、水产店、家电店、纬四路海味店、调料店、牛羊肉店、外供商店、菜场、糕点部、干果部、禽蛋部、烟酒部、蔬菜部、猪肉部、熟肉部、市场贸易中心。商场内驻有:林家茶馆、万紫巷果品水产店、益盛永海味杂货店、全盛永牛羊肉店、王家干鲜果品杂货店、张家干鲜杂货店、高家海味杂货店、万紫巷饭店、同庆园饭店、水产副食门市部、茂记扒鸡店、春意饭店、信伊斋回民饭店、赵氏修鞋铺、鲁邮贸易经销部、民丰海味店、远兴海味店、江南百货商店、张记扒鸡店、万紫巷煤店、左家干鲜杂货店、金记扒鸡店、钧记回民烧鸡店、瑞信肉食店、江艺斌肉店、万紫巷居杂货店、万紫巷墩布厂等国营商店、门市部22个,集体门市部6个。1990年,商场有面积近24000平方米,建有三层1700平方米的营业办公楼,二层2800平方米的营业大厅,1527平方米的冷藏库。以经营蔬菜为主,干鲜、海味、山珍、烟酒糖茶及农村土特产等800余种。全年营业额3000万元,利润35万元。
  大观园商场 位于辖区北部,北至经四路,南至经五路,东至纬二路,西至小纬二路。是济南市最大的集购物、就餐、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场。建商场之前,此处为一片坑洼地,棚户聚居区。济南开辟商埠后,山东督办张怀芝征用此地兴建练兵场。1931年,靳云鹗任山东督办时,伙同张仪亭、杨继青、张怀德、范云峰等人合资兴建大观园。取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大观园意境而命名,布局精巧,气势磅礴。建筑形式以游园为主。分内外商场、南北两段。北为商业区,南为游艺娱乐场所,商场的东、南、西部建影剧院,中心建造花园。北门中央架设一座天桥。首先建第一剧场、共和厅书场和花园,后在商场东北角兴建马戏团、杂艺等露天场地。当年9月26日(阴历八月十五)建成开业。1932年兴建第二剧场、第三剧场、大观有声电影院。1940年春第二剧场起火,烧掉一角。1941年5月,外商场起火成灾,铺、店焚烧殆尽。后经重修重建,到1948年解放前夕,大观园为济南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1958年5月,济南市商业局正式命名济南市大观园商场,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更名东方红商场,1979年1月复称济南市大观园商场。商场除经营日用工业品和副食品外,还设有饮食、理发、照相、小修理、影院、剧场、曲艺厅、旅馆等服务网点。其中天丰园饭店经营的“狗不理”包子在济南享有盛誉。1987年10月商场兴建综合性营业大楼,1990年3月投入营业。综合大楼营业布局:地下商场主要经营五金交电:一楼经营化妆百货;二楼经营棉布、服装;三楼经营鞋帽、家用电器;四楼经营文具用品、钟表、眼镜、工艺品。总建筑面积3.30万平方米。职工1465人,年销售额7000万元,经营品种25000个,利税311万元。
  人民商场 位于辖区东部,东邻中国电影院,西靠林祥街。原址解放前是山东省第一模范监狱和刑场,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辟建商场,由政府统一规划,小商贩自筹资金,建店盖房,人民商场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1956年公私合营,商场由统一管理改为按行业划分隶属关系。1958年,市中区政府决定将人民商场建成综合性商场,各门市部再度实行统一管理。1965年12月,实行行业归口,按所属系统管理。1976年12月,人民商场大楼破土动工,1981年9月竣工,1982年元月正式开业。占地面积19547平方米,营业面积10800平方米,设有17个科室、4个经营部、2个分店,是经营百货、针纺织品、炊事机械、科学仪器、食品的大型综合商场。1990年,有职工1580人,年营业额1.3亿元,年利润473万元,日客流量20万人次。楼内设4台1.5吨专用电梯。曾获省、市政府授予的文明单位、物价计量信得过、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称号,是济南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商场之一。
  新市场 位于辖区北部。北倚经二路,南通魏家庄。民国初年,此地俗称南岗子。1915年,山东督军张怀芝强行征占,驱使穆家林子及北岗子的摊贩搬迁场内搭棚经商,后逐渐形成市场,故名新市场,内设经租处统一管理。1930~1937年,为市场鼎盛时期,经营棉布、估衣、百货的业户多达百余家,经营饮食业户约30家,文艺说唱、电影戏曲等娱乐场所20余处,另加临时摊点,总计有300家左右。解放后,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1958年统一规划,逐步形成经营日用百货、土特产品、五金交电、烟酒糖茶、果品糕点、饮食服务和影剧娱乐场所等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商场。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
  国货商场 位于辖区东北部,东起南新街,西止上新街,北通西青龙街,南倚南新街居民楼群。据1924年《续修历城县志》卷一附图,商场旧址标注为“工艺局”。1927年张宗昌督鲁时,曾劝办民族工商业,在商场南部建楼一幢,为自由摊贩专设经营点,故名劝业场。1931年举国上下抵制日货,遂改名国货商场,并调整了布局,在北侧建二层营业楼,修建花园,疏通河道,专设了国货陈列馆和游艺场。主要经营土特产品,日用百货、针织布匹等,生意兴隆,颇为繁华。1937年12月日寇入侵济南,韩复榘溃军南逃时,将商场焚为一片废墟。1938~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商场内商店、摊贩虽有所恢复,但已无昔日盛况。解放后,经改革调整,经营行业、品种比较齐全,商场内主干道为沥青路,东侧设百货、文具、副食蔬菜等商店,西侧为居民住房。占地面积14448平方米。是济南市综合商业区之一。
  二七商场 位于辖区南部英雄山路79号,旧址前身为一片荒地,1985年建立七里山居民区时,为方便群众,建此商场,1986年开业。因属于原二七新村街道办事处辖区,故名二七商场。1990年,占地面积4201平方米,建筑面积6123平方米,营业面积2497平方米,是一个零售兼批发的综合性经营商店,年经营额1000余万元,利润20余万元,分4个独立核算单位,主要经营百货、文体用品、钟表眼镜、照相器材、工艺品、烟酒糖茶、糕点副食、棉布、服装、针织鞋帽、五金交电、车品,日客流量1万人次,楼内设可变式橱窗,装饰华丽。
  第二节 老字号名店
  瑞蚨祥绸布店 位于经二路215号,东邻济南纺织品批发站,西靠新建五金店,北倚通惠街,南与泰康食物店隔街相望,占地面积5086平方米,经营呢绒、绸缎、棉布、皮货。店房建筑为民族形式,造型宏伟,古朴典雅。该店址原为齐河大道南一片坟地、草坡。1921年,章丘县旧军镇孟洛川来济建店经商,于1924年建成营业。店名瑞蚨祥。系取“瑞”字象征瑞气,“蚨”字指青蚨还钱之寓意,“祥”字为吉祥嘉语,含义为瑞气吉祥,财源茂盛。开业时称瑞蚨祥鸿记,1956年改为国营。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一度改名工农兵棉布店。1973年改名迎新布店。1980年7月恢复原名瑞蚨祥绸布店。合并设立6个专业柜组(即:呢绒、绸布、化纤、色布、色织布、花布)。另附设寿衣专柜。该店经营历来实行顾客即财神的原则,注重信誉,换新门面,广备货品,施行小惠,热情招待。经常开展优质服务,方便顾客,增设量体算料等服务项目,堪称济南市一历史悠久、颇有声誉的名牌老店。1988年有职工90人,营业面积700多平方米,经营品种1400多个,完成销售480万元,实现利税46万元。
  信昌服装店 位于大观园商场内。原名鸿记西服店,创建于1909年,在济南西服行业中久负盛名。1986年原营业楼翻修扩建后,营业面积达900平方米,比原来增加了7倍。1988年有职工240人,固定资产原值134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10万元。该店以经营呢绒服装和加工定衣业务为主,还经营各种呢绒化纤男女服装、童装、针纺织品、丝绸及各种鞋帽,共计3000多个品种。
  皇宫照相馆位于经二路纬四路。1932年由济南市工务局局长张鸿文创办开业。业务范围包括室内人像、外照和转机照相等。1937年12月,张鸿文随军南逃,皇宫照相馆濒临倒闭,全部转让出租。1942年4月,由容彰照相馆技师白树立、王誉重合资重新登记注册,再度振兴。1945~1948年,从国民党山东省头面人物何思源、王耀武,到平民百姓,慕名光顾者络绎不绝。解放军占领商埠第二天,皇宫为入城解放军留影,并积极为随军记者冲洗照片。解放后,皇宫照相馆生意十分兴隆,尤以1956年公私合营后10年为盛,曾在全市独家举办二届影展,其转机照相曾分别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领袖人物照相,与青岛天真照相馆一起被定为山东省特级店,成为全省声誉最高的照相馆。1966年转为国营企业,改名红艺照相馆。1987年重新恢复皇宫字号,门面也仿中国古建筑装修一新,经营业务除保持著名的转机照相和照相喷绘外,新开辟了照相器材、彩色摄影、照相机修理等服务项目。
  奇美理发店始建于1928年,位于经三路纬二路口,前身是晋丰茶庄。1925年,江苏人高书鳞与其弟在十王殿东洲理发店当工人,1928年晋丰茶庄歇业,高即在此开办奇美理发店,1935年其弟高书元在经二路纬四路口开办神仙理发店。1956年公私合营,1985年奇美理发店迁至纬二路28号,有职工37人。该店烫发技术精湛,男发型有:青年式、园头、平头、波浪式、爆炸式等12种;女式发型有:螺旋式、翻翘式、青年式、新五式、发季式、长波乐式、爆炸式、奔式、超短式等40余种,采用化学冷烫。隶属济南市饮食服务公司。
  泰康食物公司位于经二路。1914年创建,原名泰康号,经营海参、鱼翅、板鸭、火腿及糕点、罐头、糖果、饼干等。1919年先后在院西大街、普利门开设分公司,1920年成立泰康无限公司,1924年改为泰康罐头食物股份有限总公司,1929年总公司迁往上海,济南改为分公司。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泰康食品厂和门市部几次分合,将糖果合并到天成糖果厂,罐头合并到肉联厂,泰康成为单一生产糕点食品的专业化厂家。1966年,改名为济南糕点厂,1980年复称泰康食物公司(厂、店合为一家)。主要生产寿糕、蛋糕、各种点心、元霄等糕点食品,年产量3700吨。经营品种有:糕点、糖果、烟酒糖茶、罐头、海味等。
  洪顺服装店始建于1908年,原址十王殿街。该店经营服装制做业已近百年,1956年公私合营与庆泰服装店、后颜永果品店、公茂服装店三家合并后称洪顺服装店。1958年迁至经二路纬四路。占地3600平方米,总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下设2个门市部,前店后厂,以自产自销为主。该店以工艺精细,生产高档毛呢料男女西服闻名泉城,是山东省制作出国服、演出服、接待服的店家之一,经营品种达4000多个,采取全敞开销售方式。1982年,该店制作的雪花呢男大衣在全国商办工业服装质量评比大会获第四名。1983年在全国商业服装行业评比中,获优秀设计奖。1989年3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注册,洪顺牌高档毛呢服装正式投放市场。
  铭新池 位于经三路61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420.3平方米,建筑面积4166.74平方米。建池前,此处系王家林子坟地,1931年由黄县人张斌庭、王学付、丁子明、丁绥章、牟达三等人合资兴建,1933年6月建成开业,经营代理人曹辅臣。浴池根据古书记周代大鼎铸有成语“铭新”二字命名为铭新池。由青岛建筑工程师张景文设计,二层楼房,砖木结构,钢筋混凝土中西式层顶,建筑华丽,布局合理,设备齐全,备有高橱、沙发、排匾、名字、名画。开业时有自然房间122间,附层建筑36间,浴池床位336个。男女浴池分门别院,室内光照充足,铺位整洁舒适,池水清澈见底,服务热情周到,各国驻济领事馆公务人员经常光顾,铭新池闻名遐迩。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1966年改罗马式造型为中国式造型,并改名为东风池,1973年复称铭新池。国家领导人宋庆龄及国际贵宾友人曾慕名来池沐浴。1983年3月,浴池后楼开设旅馆部,日平均洗澡1500人,年平均55万人次,素有华东第一池之称。
  兴顺福酱园 兴顺福酱园坐落在济南经二纬三路。1926年由寿光人张采丞创建。主营酱腌菜,兼营油盐酱醋。酱园前店后厂,自产自销,批零兼营,开业时从业人员30多人,主要产品有酱油、食醋、豆酱、甜酱、虾酱、虾油和各种小菜,尤以虾酱和各种虾油小菜驰名省内外。1949年2月,兴顺福酱园资本总额达124.3万元(北海币),铺房105间,占地4666.67平方米。1954年8月,资金总额增到3.04亿元(旧人民币),各种大缸增加到1293口,成为全市酱菜行业中的大户。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1957年,该店优选出种曲操作法和以豆饼、麸皮代替元豆、面粉为原料制曲操作法。1958年,推行无盐固态发酵生产工艺。1959年,试行减曲发酵法、浸出法和螺旋推进连续蒸料法。1960年,采用火道烧缸无盐发酵生产工艺,提高酱油产量。1971年,推行低盐固态水浴发酵工艺。1978年以后,该店经过多次试验,摸索出一套辣椒油生产工艺,年产量600吨以上,成为调味品行业佼佼者。公私合营以后,该园酱腌菜生产曾因强调统一配方,统一用料,统一价格和统一销售,一度失去原有经营特色,影响了质量,使众多名品降为一般产品。1976年以后,采用人工刀切与机械刀制相结合的生产方法,改革与添置了切菜机、荷叶疙瘩机、磨茄机等。1980年后,增设了化验室、无菌房,对各批、次产品实行检查化验。1981年,又在泺口新建万吨酱油生产车间,并组织专门班子探索挖掘本市历来各种酱腌菜生产工艺、技术操作和原料配比方法,使许多传统名牌名产得到恢复,且开创了许多新品种,使酿造调味品和酱腌菜的生产得到空前发展。
  老茂生糖果庄 1918年由天津人田玉卿在西关柴家巷(即普利街)东首路北开设。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主要产品有青果糖、螺丝糖、桔片糖、薄荷糖、花心糖、玩具糖、黄瓜糖、粟子糖、苹果糖、山楂糖、芝麻糖、花生板糖、核桃仁糖等数十种。以香、甜、酥、脆、软著称,色泽鲜艳,造型逼真味美可口闻名。老茂生糖果制作,精选上等原料,以优质的山东特产山楂、苹果、芝麻、花生仁、核桃仁、松子仁以及葡萄糖、淀粉、绵白糖等为主,配以各种香精、香素、特制的味精等,精心调配熬制而成。1958年4月,生产出第一批高梁饴软糖,以后又生产出红果饴、珍珠饴、翡翠饴等新产品。1966年“文化大革命”以后,老茂生糖果门市部改为革新糖果门市部(后称顺兴食物店)。1982年9月,改为老茂生糖果厂。
  山东宾馆 位于经一路92号。山东宾馆初建时在经一路纬一路西南侧(原十王殿旧址)。1954年山东省交通银行在现址承建办公大楼,竣工后,由山东省委决定收回改做接待外宾用楼,移交山东宾馆使用。同年,山东宾馆由纬一路迁移至此,仍用山东宾馆名。1990年,占地面积2818.6平方米,民族形式大屋顶建筑,有房屋145间,设有床位300张,设施齐全,临近济南火车站,交通方便,有职工221人,是山东省旅游专用接待旅馆。
  纬四路宾馆 位于纬四路79号,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有五幢楼房,设床位700张。宾馆旧址1948年解放前是胜利大厦,解放后曾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东省委办公地。1954年中共山东分局招待所自官扎营迁此处。1957年改称中共山东省委招待所,1959年改称山东省级机关第二招待所,1979年改称山东宾馆总部分部,1980年改称山东宾馆南院,1981年改称济南纬四路宾馆,1990年改称东岳宾馆。
  舜耕山庄 位于辖区舜玉路街道办事处东北部。是一家极富中国园林特色的涉外旅游宾馆。始建于1985年,是一组融汇传统风格、地方特色、时代气息于一体的园林建筑。山庄艺术设计总体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复兴和齐鲁之邦的特色。在美丽的千佛山南麓依势而建,环境幽雅、花木掩映、绿草如茵、假山荷池、回廊曲榭、鸟语花香。舜耕山庄名称来自舜耕历山的传说。占地8公顷,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拥有各类客房250间,各型餐厅14座,具备中西餐风味特吃,闻名遐迩的孔府菜、功能完备的会议室、会客厅、四季厅,多功能厅以及商店、弹子房、桑拿浴、健身房、网球场、游泳池、美容室、电传、邮政、复印和各种型号齐全的豪华车队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1990年有职工425人。
  海岱宾馆 位于经一路纬三路。始建于1935年,坐西朝东。后被日本人霸占,改名敷岛旅社,前门头为翠月食堂(类妓女院)。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国民党十二军占用,后被山东省议长孔凡蔚索回,复称海岱宾馆。解放后,1956年公私合营,为济南市饮食服务公司下属单位。1990年,建筑面积1048.8平方米,房间47间,床位162个。
  聚丰德饭店 聚丰德饭店原来坐落于经三路纬四路口,1947年8月由王丕有、王兴南、程学礼、程学祥等7人集资凑股,在已停业的紫阳春饭店旧址上建成开业。取济南聚宾园的“聚”字,泰丰楼的“丰”字,北京全聚德的“德”字三个著名饭店中的一字而命名,含有取三家烹饪技艺所长之意,即聚宾园的“爆”、泰丰楼的“烧”,全聚德的“烤”。坚持以正宗鲁味取优,保持传统风味,并博采众家之长。开业不久,名声大振。烹制的油爆双脆、九转大肠、干烧鱼、蟹黄鱼翅、烤鸭、葱爆海参等几十种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以及五仁包、豆沙包、油旋、佛手酥、八宝饭等面点,均被收录在《中国菜谱》、《中国名菜》书中。1987年2月,率先在济南市实行分餐制,对传统的正宗鲁菜进一步反复研制,推出了全鸭席、金鱼席、全素席、百鸡宴、百花宴、福寿宴、燕菜席、如意席等不同形式、不同规格的宴席20余案,填补了省、市烹坛空白。聚丰德的名字和名菜分别载入《中国烹饪词典》、《中国名餐馆》、《中国名菜谱》、《中国大百科全书》。1988年10月1日,该店新楼在经五路纬二路扩建后正式营业,比老店规模扩大6倍,为五层,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餐厅营业面积2100平方米,可同时接纳千余人就餐。四楼以上设有高等客房,内部装饰新颖典雅,楼层之间风格各异,餐厅、厨房、客房设备先进齐全,为济南市饮食业高档饭店。地处繁华闹市区,交通极为便利。
  天丰园饭店 位于大观园商场内。1943年,商人魏子衡在济南当时最繁华地带大观园开设天丰园饭店,专营狗不理包子。饭店从天津聘请10名厨师。包子的制作方法,无论选料、配料,都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相同。开业不久,狗不理包子就在济南畅销不衰。1956年公私合营后,天丰园饭店营业面积扩大,成为辖区一大型饭店。
  孔膳堂 位于英雄山路380号。占地面积1495.42平方米,营业面积1125.42平方米。始建于60年代,原名二七饭店,1974年改为济南市商业技工学校实习饭店,培训厨师。1985年2月更名为孔膳堂,由市委书记姜春云题写牌匾。该店经营独具东方文化色彩,以色、香、味、形、器具俱佳的孔府菜赢得中外游客的青睐。1987年以来,创新推出系列饺子宴、火锅饺子宴、荷花宴、玫瑰宴等与孔府菜脉承的珍馐佳肴,更加倍享信誉,是济南名店之一。该店烹饪名师颜景祥1978年获山东省烹饪技术比赛第一名,曾任全国烹饪协会理事、副会长。
  济南市第一百货商店 位于经二路纬四路口。是济南市建立最早的一个大型国营企业。前身是宏大、天罗新两家私营百货店。1949年改为济南市第一百货商店。该店坚持办店为民,顾客第一的经营宗旨,开展送货上门,代办邮寄、预约购货等服务项目。1981年被评为全省最佳商店,1982~1983年连续被济南市财委命名为文明礼貌店。1990年,占地面积4591平方米,四层营业楼,地处商业繁华区,交通方便,商品齐全,便民措施多,服务态度好,市场信誉高,经营商品近40个大类,有18000余个品种,日接待顾客14000人次。
  济南市第二百货商店位于辖区中部八一立交桥西南。店址原系古历城外长清大道南一片荒坡、坟地。1942年后商埠展界开拓。1960年济南军区在此建济南驻军服务部,俗称军区服务大楼。1976年4月移交济南市一商局接管,先后易名英雄山综合商店和英雄山服务大楼。1983年7月更名为济南市第二百货商店。该店因经营指导思想端正,1984年评为济南市文明礼貌商店。1985年评为济南市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1988年评为济南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和执行物价政策最佳商店。1990年,占地面积1016平方米,建有南、北营业楼,营业面积达5700平方米。经营烟酒糖茶、棉布服装、日用百货、五金交电等17000多个商品品种,附设修车、照像、理发、浴池等服务部,是济南市大型综合性百货商店之一。
  精益眼镜门市部位于经二路135号。1917年,上海精益眼镜公司在济南设立分支机构,原称精益眼镜公司济南支店。1956年公私合营称公私合营精益眼镜公司。1 966年“文化大革命”以后先后改称红星眼镜商店和光明眼镜商店。1975年称济南百货公司钟表眼镜商店精益眼镜门市部。1980年4月与钟表业分开,为济南市百货公司眼镜厂精益门市部。1990年底有职工90人,营业面积200平方米,隶属于济南市百货公司眼镜厂,经营项目主要是配制眼镜。年销售额218.7万元,利润41.8万元。
  济南市钟表眼镜公司亨达利眼镜商店位于经二路纬四路口。1918年3月,浙江宁波人郑章斐同庄鸿奎(上海亨得利股东之一)、郑美泰在济南凤翔街开设第一家钟表商店——亨得利表店。1920年,又在院西大街设立亨得利东号,1923年在普利门开设纽约钟表行,1924年在经二路纬四路口开设大西洋表行,主要经营从瑞士、美国、日本进口的闹钟与手表,品种达100余种。1932年,又在经二路纬四路口(西北角)租赁地盘建营业楼,1934年9月建成开业。1949年初,亨得利表店遭国民党飞机炸毁,所剩人员并入大西洋钟表眼镜行。1956年公私合营,1964年改名为济南市百货公司泉城钟表眼镜商店,1982年改名为济南市钟表眼镜公司泉城钟表眼镜商店,1985年改名为济南市钟表眼镜公司亨达利钟表眼镜商店。1990年,营业面积200平方米,楼房40间,下属二个车间,二个营业门市部,一个批发部。主要经营各类手表、座钟、挂钟、各种眼镜及维修服务。有职工80人,经营品种400多个,年销售226万元,实现利润36万元。
  山东省文物总店 (详见第廿二篇第二章第四节)。
  第三节 公司
  济南市钟表眼镜公司 位于经二路145号。该公司成立于1981年,是经营钟表眼镜、小型机械、检测仪器及钟表眼镜修理的专业公司,批零兼营。下设2个经营部、2个眼镜厂、7个专业商店。1988年末有职工500余人,其中公司下属的精益眼镜厂和亨达利钟表眼镜商店均有70多年经营历史,素以品种齐全、配镜质量高闻名,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1986年公司实行经理负责制,1988年全面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并先后与省内外40多个市、县百货公司、百货大楼和40多家市、县医院建立钟表眼镜联营联销和代办配镜业务关系。公司先后从英、日等国引进内外散光研磨机、电脑验光机、自动磨边机等眼镜专用生产设备16台(套)和部分眼镜、钟表质量检测设备,总值120多万元,技术设备状况居全省同行业首位。供应范围除济南市和省内半数以上地区外,还有河南、河北、江苏、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53万元,净值279.5万元。1988年公司销售总值2342.9万元。商办工业总产值178.4万元,实现利税140.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9192元。1988年4月,公司承办首届全国眼镜产品展销订货会,成交1750万元,创全国同类型会议成交额最高水平。
  济南市果品公司 位于经七路4号。前身为1957年7月成立的山东省蔬菜食品杂货公司济南副食品采购批发站,其后变动多次,于1973年改设济南市果品公司。公司下辖单独核算的经营部、果品商店等单位17个,占地面积74320平方米,职工910人。固定资产原值758.5万元,净值552.9万元。公司主营干鲜果品、干菜调味品、蜜饯品,兼营酒、糖、茶、海味品、糕点、罐头、土产品、日用杂品等,经营品种150多个。1980年开始,公司实行体制改革,业务下放,核算单位划小,利润包干,超额分成。1981年转亏为盈,利润逐年增加,1988年推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责任制,当年完成果品经营量24501吨,商品销售总值8311.6万元,利税303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91336元。被济南市政府命名为服务工作先进企业。
  济南市再生资源总公司 位于经一路109号。前身是1956年7月成立的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废品经营管理处济南采购批发站。1965年后改称济南市废品公司、济南物资回收公司、济南市物资回收公司,1988年12月改称现名。公司主要从事工厂企业和民用废旧物资的收购、加工、利用工作。产品有钢铁压块、再生胶、硅酸铜、白银、空气净化消毒器等10个品种,总计实现产值800万元。辖历下、天桥、槐荫、市中、黄台5个分公司,物资经营、金属经营、运输服务3个经营部,金属加工厂、再生胶厂、综合实验厂3个加工厂及天成商场等12个单位,另有25个仓库和门市部,占地面积10.67万平方米,职工820人,固定资产原值580万元,净值420万元。1988年购进总值完成3724万元,销售总值完成4273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人均完成商品销售额55220元,1990年,收购品种1000多种,收购额达3亿多元,实现利税5000多万元。被济南市政府财贸办公室命名优质服务先进企业。
  济南市生产资料服务公司 位于经三路102号。始建于1963年,是全国成立最早的生资公司之一,也是济南最大的全民所有制综合性物资服务企业,为全国生资公司信息中心理事单位,鲁西地、市、县物资服务公司联网理事长公司。公司设物资贸易中心和大型生产资料市场各1个,两幢营业楼,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有1.3万平方米仓库1处。公司下辖金属材料、机电设备、汽车经营、化工建材、综合经营、协作租赁、车辆交易等9个业务部(科),独立核算产品展销部2个,驻沪办事处1个,以及松散型联营物资经营点5个。公司主要经营计划外工业品生产资料,包括有色、黑色等金属材料,汽车、机床等各类机电设备以及化工原料、轻工产品、建材、木材、燃料等。公司经营方式有自营经销、代购、代销、代加工、代托运、调剂串换、协作、租赁、代开定货会和展销会,以及开设物资交易市场、组织物资交流等。1988年,公司业务经营总额达1.78亿元,居全国56个大、中城市公司第10位。
  济南市基建物资配套承包供应公司 位于经二路升平街2号,是济南市物资局的直属公司,组建于1984年12月,为山东省市级同类公司中成立最早的企业。该公司属全民所有制物资供销企业。主营计划内基建工程配套的钢材、木材、水泥,兼营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水电暖器材、油漆及部分机电产品。公司成立以来,一直担负国家、省、市在济南地区投资的基建物资配套承包供应任务。1985~1988年,共配套承包供应542项工程。经营方式有三种:即批发、零售和服务。批发业务可以办理直达供应手续。
  济南市建筑材料公司 位于经二路升平街2号。始建于1963年,隶属济南物资局,是专营国家和省统配调拨的各类建筑材料的物资供销企业,是全国大中城市建材公司信息网常务理事单位和全国新型建材流通联合会理事单位,营业面积1200平方米、仓库面积27600平方米,拥有铁路专用线及大型装卸设备,销售网点遍及全市,经营品种280余种,业务范围辐射到全国10余省市。公司下辖9个主要业务科、站和市场,主营各种水泥及其制品、防水材料、建筑陶瓷及洁具配件、建筑玻璃、内外建筑装饰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非金属矿产品、建筑用钢材和木材。1988年业务总额4894万元,上缴利税154.4万元。
  山东省石油公司济南分公司 位于段店南路43号。始建于1950年7月,初称为中国石油贸易公司青岛分公司济南支公司,后改为济南石油采购供应站,1985年6月改现名。经营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润滑脂等石油成品油,主要供应济南地区,同时担负部分地区的调拨、中转、代供。公司有职工1000人,下设章丘、长清、平阴支公司和石油经营处、特种油品服务部、汽车队、石油加工厂、白马山油库等8个独立核算单位。有加油站25个,零售门市部7处。公司固定资产总值800万元,1988年购销总值达8亿元,经营量52万吨。
  济南化工采购供应站 位于普利街29号。始建于1953年1月,原名中国化工原料批发公司,曾用山东省济南化工原料批发公司、中国化工原料公司山东省济南分公司、山东省化工原料公司济南化工批发站等名。隶属济南市第一商业局,是全国57个化工批发商业重点企业之一。拥有固定资产1800万元,流动资金6700万元,设有16个科室和3个仓库,一个汽车队,3个零售商店,经营各种化工原料、染料、助剂、油漆、颜料粘合剂和食品添加剂等各类商品,由于站店分布合理,渠道畅通,已形成专业经营网络,与全国250多个批发企业,1000多个生产厂家签订购销业务关系,货源基地和销售市场比较稳固,年购进额达2亿元,1989年评为省级先进企业,并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90年10月新建化工大厦,共14层,占地3533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
  济南交电采购供应站 位于经二路111号。该站于1948年济南解放后建立,原称济南市交电公司,设在1915年德国人开办的华丰洋行(后为广兴益茶庄)旧址。1957年更名为济南市交电采购供应站。1990年,占地面积729平方米,有职工600人,年营业额约1亿元,进销商品主要有电料、电机、自行车等,负责25个县公司、70个供销社和济南市各零售商店、大型厂矿等单位的商品供应。
  山东省二轻工业供销公司 位于经四路283号,南与大观园商场隔街相望。该公司1955年前称山东省手工业管理局供销处;1958年改称山东省公社工业局供销处;1962年复称省手工业管理局供销处;1965年改名省手工业局供销公司;1971年改称省革委轻工业局供销设备公司,1982年改称省二轻供销公司;1983年又改名山东省二轻厅供销公司;1988年改称山东省二轻供销公司。公司营业楼又名山东省轻工产品展销大楼,主要经营二轻工业所需原材料,汽车配件和轻工新产品。公司下设济南、潍坊、兖州、青岛、烟台等5个分公司及轻工产品展销服务部(亦称山东省工艺美术服务部)和山东省二轻产品经销批发中心。注册资金总额1504.6万元,公司占地面积15.81万平方米。
  山东省东方图书公司 (详见第廿二篇第二章第四节)。
  山东省丝绸展销大楼 位于魏家庄永庆街2号。东靠林祥南街,隔街与山东省建设银行为邻,西与山东省财政厅大楼隔街相望。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922.87平方米。大楼分七层,一、二楼为丝绸展销厅,营业面积2901平方米,三~六楼为省丝调公司办公室。1983年动工兴建,1986年12月竣工,1987年1月省丝绸公司迁入,1987年5月1日丝绸展销大楼正式开业。1989年营业额达2160万元,利润103万元,日顾客流量2000人次。
  济南医药采购供应站位于经二路174号。由1948年相继开业的3个公营医药商店发展而来。1951年10月,山东新华药厂济南营业部与山东药房组建山东省医药公司济南经营处;1952年7月,与工业器材公司济南支公司西药股(原大华西药公司)组建中国医药公司山东省分公司暨济南经营处。1953年4月,改为中国医药公司山东省分公司济南市支公司。几经变革,1981年始主营化学药品,1984年改为济南医药采购供应站。商品供应范围曾包括5个地市、64个县,辐射面居全省医药商业之首。1988年末,有职工539人,固定资产372万元,建筑面积41370.7平方米,共经营1900多种商品,总销售1.03亿元,完成利润761万元。全站共有经营网点16个,并在珠海市设有泉珠医药联营部,成为山东省内医药经营规模较大,营业额名列前茅的全民所有制商业企业。
  济南医疗器械采购供应站位于经二路纬四路北。济南医疗器械,曾由西药商业经营。1954年始设中国医药公司山东济南支公司医疗器械批发部。1981年成立行业企业合一的山东省济南医疗器械分公司。1984年改为采购供应站。主营医疗器械、玻璃仪器、化学试剂、中西成药。建筑面积15033平方米。1988年,有职工333人,固定资产181.2万元,经营网点9个,其中批发部8个,零售店1个。全年总销售4072万元,利税总额277万元。
  济南市供销社装饰公司位于共青团路12号,创建于1984年,是经营室内外装饰材料、承接室内外装饰工程的专业公司。下设材料经营部、装饰工程部、家电经营部、土产杂品经营部、北园路经营部(仓库)、花园庄加工厂。工程业务从简单的广告、灯箱、铝合金门窗、柜台货架制作,逐步发展到承接上百万元的大型室内装饰工程。材料经营从开始的几十个品种,扩大到饰面材料、铝合金型材、铺地材料、卫生洁具等12大类3000多个品种。1988年公司职工322人,零售网点4个,经营面积1800平方米,完成经营额4812.7万元,实现利润350万元,人均利税10869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4.95万元。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市中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志采用小编结构,平行分目。设篇、章、节、目,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冠于志首,总括全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志为主体。共设26篇105章249节。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街道办事处、镇、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市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