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里村街道办事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5064
颗粒名称: 四里村街道办事处
分类号: K295.23
页数: 4
页码: 126-129
摘要: 四里村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区中部,东以民权大沟与历下区相邻,西至光明街与槐荫区相接,北以经十路为界,与杆石桥、西青龙,岔路街街道办事处相连,南与二七新村、六里山、玉函路街道办事处搭界。面积为3.26平方公里,驻有省市单位76个,其中省市机关9个,部队6个,学校4所,厂、企、商业金融等单位53家。居民2万人。
关键词: 市中区 四里村 办事处

内容

四里村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区中部,东以民权大沟与历下区相邻,西至光明街与槐荫区相接,北以经十路为界,与杆石桥、西
  青龙,岔路街街道办事处相连,南与二七新村、六里山、玉函路街道办事处搭界。依英雄山北麓,地势南高北低,东西长,南北短,面积为3.26平方公里,办事处机关驻信义庄南街。
  辖区北界经十路横贯东西,与纵通南北的英雄山路交汇于八一立交桥,北向纬二路延伸,东西两侧有马鞍山路和建设路自经十路向南延伸,成为贯通辖区南北的3条干道,经十一路贯穿其间,形成网络,交通十分方便。著名的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座落于辖区的英雄山南麓和五里山、六里山西麓,雄伟壮观的山东省体育馆和体育中心,位于英雄山东北侧。驻有省市单位76个,其中省市机关9个,部队6个,学校4所,厂、企、商业金融等单位53家,街巷15条。
  1948年以前辖区归属历城县,东部多为农田,仅有少数自然村落。济南解放后,属济南市九区农村部分,1951年1月划为直属乡,是年4月撤销直属乡,划归郊六区。1955年9月划归市中区,成立第十街道办事处。1957年4月改称市中区四里村街道办事处。1959年12月改称槐荫人民公社四里村分社。1960年6月市中区建制恢复,改称市中区人民公社四里村分社。1963年复称市中区四里村街道办事处。1968年改称红旗区英雄山街道革命委员会,1978年10月,陈家庄、梁家庄、王家庄、四里村4个生产大队农业人口划为市区非农业人口,归英雄山办事处管辖,1979年10月,辖区所属梁家庄、陈家庄划归二七新村街道办事处,为了避免与历城县英雄山公社相混淆,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四里村街道办事处。1987年6月,马鞍山路部分地区划归玉函路街道办事处。1988年办事处有工作人员52人,下辖13个居民委员会,共296个居民小组。
  辖区因属城乡结合部,解放后区划经多次调整,人口变动幅度较大。1982年,住户7086户,人口24991人(男12152人,女12839人),1990年7月,住户7644户,人口24385人。9个民族(汉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满族、黎族、土家族)。
  1948年以前,辖区仅有几家私营的砖瓦窑厂。1958年,为了安置社会闲散劳力,部分居民集资腾房,因陋就简,办起了一些生产性、服务性的劳动组织,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初步形成了街道工业的雏型。后来虽然有所发展,但一些规模较大、人数较多的工厂多次上交区工业管理局,在较长时间内,街办工业基础薄弱。1979年以后,街道工业有了空前发展,主要产品有锅炉、塑料、蓬布、玻璃制品、化工、型磨具等。其中,市中锅炉厂生产的LSG自燃二次风低压生活用锅炉和双层炉排,反燃锅炉1982年经省、市鉴定,正式批准为生产锅炉定点厂。是年荣获山东省二轻厅、省环保局、省节能办公室颁发的优良产品奖。三峰工具厂研制生产的高强韧双金属机锯条以强度高、韧性好、锯速快、寿命长,等特点,1988年在全国科技星火成果发布会上,被评为金奖。该厂被济南市命名为科技示范企业。1987年办事处工业总产值1251.4万元;1988年工业产值1335.2万元,完成利润177万元。1990年,办事处下属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2个,职工960人,工业总产值为1700万元,利润57.12万元。驻辖区工业企业有:济南水泵厂、济南汽车修制厂、济南电工厂、济南机床一厂三分厂、济南钢铁厂动力机械厂、济南市燃料公司、济南蓄电池厂、济南二建木材综合厂。
  辖区解放初期没有商业,仅有几家零散的小商摊贩。1956年在纬二路开办四里村糕点商店,1960年济南军区机关在英雄山路北首西侧建济南驻军服务部,俗称军区服务大楼。1975年以后,本着方便群众,支援生产,全面安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快了地区商业发展。1987年有经济实体1个,商业网点3个,饮食店8个,服务单位1个,商业营业额116.53万元。1988年,商业公司实行租赁承包试点改革后,利润增加近两倍,营业收入增加1.5倍。当年完成营业额253万元,完成利润15万元。1990年办事处商业公司有服务网点22个,国营、集体、厂办、街办、居办的各类商店66家,个体商贩28处。有商业职工120人,营业额1006万元,利润23万元。
  1982年建英雄山早市一处,1988年底建英雄山批发市场一处,为促进城乡贸易,加强与外地的经济联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辖区解放前仅有两条主干道,均为土路,一条是通往南山的大道(现英雄山路),另一条是经十路。1958年以后,随着城区不断扩展,加强了街巷建设。逐步扩建了经十路、英雄山路、建设路和马鞍山路,1980年,英雄山路由原来的12米拓宽成50米。1988年8月,在经十路和纬二路交叉口建成济南市八一立交桥,每小时车流量6500辆。到1990年,整修胡同道80条,总面积15968平方米,铺设下水道4039米,铺设自来水管5213米,自来水进院392处,解决了1568户居民吃水问题。建成水冲式公厕7处,垃圾楼台8处,配备专职保洁人员50人。
  辖区有中学一所、小学三所、技工学校二所、幼儿园七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山东省妇幼活动服务中心、儿童乐园都建在辖区英雄山下。办事处和下辖的13个居委会都建有文化站(室),有大书柜8个,图书870余册和大批书刊、杂志,开辟街头黑板报栏15处。
  辖区地处英雄山北麓,依山傍林,环境幽静。英雄山下的晨间体育锻炼成为一特色景观,每天早晨市区各地来此晨练的人群布满山林。1977年开始,市中区体委组织在英雄山建立各种体育活动辅导站,1990年发展到120余处,爬山、跑步、打太极拳、跳迪斯科、练气功、打羽毛球、散步,各项活动者日达万人以上。辖区大的体育场所有省体育馆、省体育中心运动场、济南军区室内游泳馆和英雄山游泳池。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市中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志采用小编结构,平行分目。设篇、章、节、目,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冠于志首,总括全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志为主体。共设26篇105章249节。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街道办事处、镇、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市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