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土地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5043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土地管理
分类号: F293.3
页数: 2
页码: 89-9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济南商埠的私房住宅建设历史。文章回顾了解放前和解放后私房住宅的建设情况,包括房屋类型、建设时间和政府对私房的管理和改造。文章还提到了解放后政府对住房建设的重视,采取了公建、自建、民建公助等形式,加快了住房建设步伐,同时也落实了私房政策,解决了无房户、缺房户和危房户的居住问题。最后,文章指出,解放后私房住宅建设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缓慢到快速发展的过程,人均居住面积也逐渐提高。
关键词: 市中区 房地产管理 土地管理

内容

1904年,济南商埠开设以后,中外商民租地者日众。商埠总局制订《济南商埠租建章程》,由总局工程处对辖区土地统一重划和放租。开埠初期,除了魏家庄、三里庄、五里沟三个村庄予以暂时保留,其余在划界内的田野、耕地尽数收购归公,尔后,将地亩分为四等,以福、禄、寿、喜四字由东向西分别编号,并绘制商埠全图,并标出字号、地段。福字地每亩每年租价银洋36元,禄字地24元,寿字地16元,喜字地10元。埠地租期以30年为限。初期,商埠共计放租427公顷。
  1908年,商埠首次展界,将东界普利门以西沿顺河街到纬一路拓为商埠租地。1926年,商埠再次展界,将清泉街以西馆驿街以南、皖新街、凤翔街等拓为埠地,商埠租地增加248.54公顷。
  1939年,经七路以南辟建南郊新市区,敌伪华北建设总署济南工程处强行征购民有土地共100.75公顷,收购土地补偿费仅每平方米0.7元。1940年,南郊土地开始放租。承租人须先交纳土地租权金每平方米3.75元,为补偿费的5.3倍。因南郊新市区地势高亢,环境宜人,朝气清新,暮无嘈杂,日本人早已蓄谋建为聚居区。土地放租之后,有38.4公顷被日本人强租强占,占新市区基地总数的72%。此后,济南市公署曾举办土地陈报。商埠区内除道路、桥梁、河流、城墙外,所有公有、私有宅基地、土地全部予以陈报。至1945年,商埠第三次展界,辖区三里庄、五里沟、魏家庄相继辟为商埠租地,租地总面积已增至609.47公顷。日伪时期,济南市公署对展界埠地土地收为公有,另行放租。每一户以领租土地的注册费作抵地价。
  1947年,济南市政府将商埠土地备价征收归为市有埠地,征收土地价仍以领地地价作抵。征收土地除公用外,其原业主有租回优先权。
  1949年6月,辖区土地管理统归济南市房地产管理处。1950年1月,四、五、六、九区分别进行城市房地产总登记,并开始进行土地使用管理。1950~1957年,国家基本建设征用土地,依据中央和山东省有关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确定的原则,既保证国家建设所必须的土地,又对土地被征用者生产和生活进行妥善安置。1987年,土地管理统归市土地管理局,区由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兼管。
  1988年6月,设市中区土地管理局,辖办公室、地籍管理科、监督检查科和计划科等4个科室,负责辖区范围内国有、集体土地管理,主要业务有地籍管理、计划用地、土地征用和监督检查。
  1988年7月,辖区开始检查处理违法用地、清理违章建筑。到1989年9月,查出违法用地单位308家,违法用地135.87公顷,处理162家,清退占地56.20公顷。1988年12月,开展城镇土地申报工作。15个街道办事处的所有国有土地使用单位和个人,七贤镇的王官庄、东八里洼村、西八里洼村、张安新村及七贤村的村民宅基地以及驻镇各用地单位均属申报范围,到1989年1月,共申报土地1.2万宗。
  1990年3月,辖区开展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在七贤镇成立7人调查队,分外业调绘、内业转绘、面积量算、统计汇总、编制图件、编写调查报告等6项内容。通过调查,全面掌握了辖区土地数质量分布情况,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详见第二篇第五章第一节)。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市中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志采用小编结构,平行分目。设篇、章、节、目,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冠于志首,总括全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志为主体。共设26篇105章249节。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街道办事处、镇、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市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