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气象观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4906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气象观测
分类号: P41
页数: 3
页码: 426-428
摘要: 本章记述了商河县气象观测机构、仪器和观测及服务项目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商河县 科技 气象观测

内容

第一节 机构
  1933年商河县国民政府建设科负责气象观测,后改由第四科管理。1937年国民党县政府南逃后,观测停止。
  建国后,1951~1958年10月,县人民政府在靠城何家村设水文雨量点。1958年11月县农业局建气象服务站,12月县设气象科负责管理。1959年12月气象服务站改称商河县气象站,同时撤销县气象科。1970年气象站实行军管,受县革命委员会、县人民武装部双重领导。1975 年撤销军管,由县革命委员会直接领导。1977年12月改称气象局。1978年开始,局下设观测、预报两组。预报组兼管农业气象。1984年10月气象局改称气象站,1988年8月复称商河县气象局。1990年末气象局共有工作人员9人。
  第二节 仪器
  1933~1934年所用仪器主要有温度计、湿度计、雨量计、蒸发器、风向风速仪、气压计等。建国后,自1951年在靠城何家设立水文点以来,随观测项目的不断增多,所用观测仪器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到1990年末,气象局用于气象观测的仪器共有27台(套)。
  第三节 观测及服务项目
  1933~1934年观测项目有:日照、温度(气温、地温)、雨量、蒸发、湿度、风、气压及雷、雪、雹、霜、露、大风、雾、霾等。1951年初设水文雨量点时,主要进行雨量观测。1958年建立气象服务站,1959年1月1日正式进行气象观测和气象服务。观测项目有农业观测及地面观测。农业观测主要是对小麦、棉花、玉米等农作物进行物候观测及土壤温度、播种期雨情、墒情、温情的观测;地面观测项目有温度、湿度、气压、风、降水、日照、蒸发、云状、云量、能见度、天气观象、地温、地面状态、冻土、积雪等。服务项目主要是向上级业务部门提供气象资料和进行单站气象预报。情报业务主要是上报气象旬报、航空报、航危报、农业气行报、天气报、小图报、雨情报、墒情报、灾害性天气报、重要天气报、联合报、农业旬报等气象资料;单站天气预报主要是利用地面天气图和本局(站)资料图表并收听大台的天气形势广播,参考高空实况,用土洋结合的方法,作出中短期天气预报。同时结合农作物生长发育情况,开展农业气象预报,按期印发年、季、月、旬等长期、中期天气预报,为农业生产提供旱、涝趋势预报、农作物播期及主要发育期的预报。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商河县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实事求是地记述商河县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革。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水利、农业、林业、工业商业、经济管理、财税金融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商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