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震观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490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地震观测
分类号: G322.752
页数: 1
页码: 425
摘要: 本节记述了商河县在1971年到1989年期间建立了多个业余地震测报小组和5个地震测报点,配备有多种测报仪器,实现了地震监测的全面覆盖。通过宏观和微观监测手段,及时上报异常观测数据,多次受到省市地震办公室的表彰。地震监测效果显著,为地震预警和抗震救灾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商河县 科技 地震观测

内容

机构 1971年10月,在商河一中建立了业余地震测报小组。1974年根据群测群防地震工作的要求,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了2人的地震办公室,归属县科技办公室,其业务受德州地区地震办公室领导。1975年7月,地震办公室撤销,业务由县科技办代办。至1977年先后设置了商河一中、商河五中、钱铺中学、奎台中学、郑路中学测报点共5处,配有地应力、土地电、倾斜仪各1台。1978年对地震群测点进行整顿,商河五中、奎台中学、郑路中学、钱铺中学测报点相继撤销。1981年1月增设白桥公社陈坦村深水井观测点,并配有自动记录水位仪1部。1990年增设县兽医站观测点,至此,全县有测报点3处,测报人员39人。
  监测效果 商河县的地震测报手段有宏观和微观两种,主要是通过观察家禽家畜和水生动物、地下水位的活动情况,以及气候的变化来监测地震,并采用土地电、地应力、倾斜仪、自动记录水位仪等为测报服务。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地区7.8级地震,11月河北滦县6级地震,1978年8月15日的海城3.2级地震,商河一中的地应力、土地电提前3~5天均有异常变化,并将准确的观测记录、对应地震数据及方位上报,被省、国家地震局采用。1985~1989年连续5年被德州地区地震办公室评为先进单位。1983年11月7日,菏泽地区发生5.9级地震,同时白桥乡陈坦村深水井“自动记录水位仪”上记录图纸发生异常变化,与菏泽地震的发生相吻合。1976年商河县被德州专署命名为“群测群防先进单位”,1977年出席省地震战线“学大庆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并获得奖励,1990年陈坦村深水井观测点被济南市地震办公室命名为优秀观测井口。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商河县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实事求是地记述商河县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革。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水利、农业、林业、工业商业、经济管理、财税金融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商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