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环境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下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3897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环境保护
分类号: X3
页数: 6
页码: 374-379
摘要: 本章记述了济南市历下区环境保护的建设情况,其中包括了废气监测治理、污水监测治理、污水监测治理、噪声监测等。
关键词: 济南市 历下区 环境保护

内容

第一节 废气监测治理
  1976年,历下区成立环境保护小组,开始宣传《环境保护法》,并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调查。辖区地势较低,废气不易扩散,煤烟、废气污染较重。1978年7月环境保护小组改为环境保护办公室,开始监测并督促有关单位进行治理改造。同年,制定《区属企业第五个五年计划后两年环境保护建设规划》,成立由街道办事处、派出所、驻地单位组成的群众监督小组146个,584人。
  1979年,济南市对辖区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清洁区代表)和天桥区宝华街官扎营小学(污染区代表)各百名学生抽样检查,污染区学生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唾液溶菌酶的含量明显低于清洁区。造成差距的原因,除卫生条件和卫生习惯外,环境污染是直接原因,特别是肺纹理增加和紊乱、鼻充血、眼疾病是由污染因素引起的免疫功能改变造成的。
  1980年开始对污染严重的单位实行治理,到1985年底,改造锅炉90.2%,淘汰火烧心锅炉300台,花盆炉3890个,改造食堂灶1560台次,改造茶炉1200台次;57个单位实行联片供热,减少烟囱33个;关、停、并、转、迁32个单位;对33个超标排放烟尘单位罚款41515元,对200个排污单位征收排污费323212元。
  1981年3月,环境保护办公室改为环境保护局。
  1985年,辖区生活用锅炉111台、取暖炉225台、窑炉87座、茶炉463台、食堂灶911个,居民取暖用炉66110户,煤烟污染较重;236个工厂排放氟、氮、硫、铅、铬等有害物;各种车辆5902部(不含外地过境车辆),主要交通干线平均每小时车流量452辆次,废气污染大气。据1980~1985年监测统计,大气中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降尘量在小的波动中呈上升趋势。1985年确定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3个公园风景区和泉城路为无黑烟区,要求排烟黑度达到林格曼一级以下。
  第二节 污水监测治理
  1963年7月,大明湖水日流入量36.451立方米,其中清水35.385立方米,污水1.066立方米,清污比为33.2∶1。随着市内工业的发展,污水量增加。1972年6月4日,湖中死鱼0.6万公斤。1973年6月23日,湖中死鱼1万公斤。1978年5月10日,湖中死鱼12.5万公斤。
  1978年,历下区开始对辖区工业排污水监测治理,制定污水处理规划,在区属化工厂、染织厂、区医院投资建污水处理池。
  1980年4月测量,大明湖水日流入量为23.791立方米,其中污水15.011立方米,清污比为0.58∶1,流入的污水量超过清水量。5月,历下区采取截流措施,截流后每天流入湖中的污水由15.011立方米降到6.036立方米。同年9月监测,湖水中含有酚、磷、铅、汞、“六六六”等多种有害物质。
  1981年3月监测,流入湖中的污水有:未经处理的工厂污水,降雨后携带的地面污物,地表水中含有的污染物,湖面机械船污染物,岸边绿化使用的有机磷、有机氯等农药。
  1981年,地下水位下降,清水日流入量只有7.69立方米,污水日流入量5.638立方米,清污比为1.36:1。
  1982年8月10日,湖中死鱼2万公斤。同年历下区对排污单位限期改造,排污严重的单位实行停产、迁址或罚款、征收排污费。到1985年已迁址、停产、转产33个工厂。
  第三节 噪声监测
  1980年10月,辖区开始进行噪声监测,采用500×500米棋盘式网格布点63个,其中交通噪声监测点33个,工业噪声监测点11个,社会噪声监测点17个,施工噪声监测点2个。在县东巷市立第一医院门诊部四楼平台和省医学院设混合监测点。监测结果;交通噪声等效声级64.23分贝,占噪声源的52.4%,超标率63.4%;工业噪声等效声级63分贝,占噪声源的17.5%,超标率45.5%;社会噪声等效声级51.8分贝,占噪声源的27%,超标率47.1%;施工噪声等效声级60分贝,占噪声源的3.17%,超标率100%。平均等效声级60.9分贝(A),全部监测点超标率57.1%。高于济南市平均等效声级59.5分贝(A),平均超标率38.8%。主要原因是辖区兴建的大、中型企业过多,街巷多为市区主要交通干线,中、北部街巷狭窄,街办工业兴起,拖拉机进城多半走小巷,噪声严重。
  1981年,历下区对历山路、经十路、文化路3条主要交通干线设监测点,监测交通噪声,清晨噪声开始上升,7~9时为一天的高峰,中午下降,下午又开始上升,夜间最低。3条路白天设点24个,夜间设点9个。
  历山路,白天设点3个,夜间设点1个。平均每小时车流量416辆。白天等效声级73分贝(A),超标率100%;夜间等效声级62.7分贝(A),超标率100%。
  经十路,白天设点15个,夜间设点4个。平均每小时车流量452辆。白天等效声级73.9分贝(A),超标率93.3%;夜间等效声级61分贝(A),超标率75%。
  文化路,白天设点6个,夜间设点4个。平均每小时车流量349辆。白天等效声级73.5分贝(A),超标率100%;夜间等效声级47分贝(A),不超标。

知识出处

历下区志

《历下区志》

出版者: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本书上限1840年、下限1985年底,大事记下限延至1987年底,记述了济南市历下区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主要内容包括:境域、自然环境、人口;山、泉、湖、河、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街道、镇;组织机构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历下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