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民主党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槐荫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3676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民主党派
分类号: D665
页数: 4
页码: 320-323
摘要: 本章记述了济南市槐荫区民主党派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济南市 槐荫区 政治 民主党派

内容

1952、1956年,先后建立中国民主建国会槐荫区小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槐荫区支部委员会。“文化大革命”中遭冲击停止活动。1976年后复建组织。1980、1985、1987、1989年,先后建立中国民主同盟槐荫区支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槐荫区支部、九三学社槐荫区支社、中国致公党槐荫区支部委员会、中国民主促进会十九中学支部。1989年底,全区共有7个民主党派组织。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槐荫区支部委员会
  组织沿革1956年8月成立民革槐荫区支部委员会,主要由国民党中的爱国人士组成,有成员10人,其中委员3人,刘元勋任主任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组织瘫痪。1979年复建组织,有成员7人,其中委员2人,刘翰诚任主任委员。1984年4月有委员3人,刘翰诚任主任委员。1989年有成员23人,其中委员4人,郑继栋任主任委员,崔守华任副主任委员。
  主要活动 1959~1961年自然灾害期间,民革支部成立社会人士生产自救组,自筹资金374元生产画粉,补助生活困难的部分成员及社会人士。
  1979年,发动成员开展对台工作,先后撰写宣传稿63篇,录音7次。为29户台属联系寻找亲人,其中13户与亲人团聚。1984~1985年,发动成员为区政协编纂的《槐荫文史资料选辑》撰稿70余篇、80万字,部分稿件被省、市《文史资料选编》选登。1986~1989年,参加街道办事处宣传活动8次,开展医务、健康、气功等义务咨询活动,为群众义务裁剪服装12次、240件。“民革”成员王汝萼与“民盟”成员陈怡心投资3000余元,在中大北街建起“中华诊所”,至1989年底,门诊3000余人次。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槐荫区工作委员会
  组织沿革 1980年7月成立民盟槐荫区支部委员会,主要由文化教育界的知识分子组成。有成员7人,其中委员2人,范新吾任主任委员。1986年4月有委员3人,周鸿文任主任委员。1989年10月改称民盟槐荫区工作委员会,有成员49人,其中委员9人,王伦善任主任委员,吴宗兴、王天俊任副主任委员。下设四十二中、十九中、三十五中、二十中、六十三中、退休人员等6个支部及四十七中小组。
  主要活动 1981年,退休人员支部会员创建兴华业余学校,先后举办高中文化补习班8个,各种维修训练班9个,共培训学生945人。1988年,济南第四十七中学教职工集资23万元生产草酸,因夭折造成职工思想动荡,民盟支部主动向区政协提出提案,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维护了学校安定团结的局面。1989年,《中央盟讯》刊登济南四十二中民盟支部撰写的论文《立足岗位,投身教改,做出成绩,推动盟务》,并在民盟中央召开的民盟基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槐荫区总支委员会
  组织沿革 1952年初成立民建槐荫区小组,主要由工商业者及部分与工商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组成。有成员8人,刘德芝任组长,任子杰、成子良任副组长。1953年成立支部筹备委员会,有成员11人,刘德芝任主任,任子杰、成子良任副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组织活动。1982年11月成立槐荫区支部委员会,有成员61人,其中委员7人,母志逵任主任委员,李广杰、高寿玺任副主任委员。下设经三路、西市场、中大槐树、道德街、振兴街和槐荫妇女等6个小组。1985年8月撤销槐荫区支部委员会,设西市场、振兴街两个支部委员会及经三路、中大槐树、五里沟、道德街、青年公园等5个支部和南辛庄、槐荫妇女两个小组。1989年4月建立总支委员会,有成员64人,其中委员7人,李广杰任主任委员,李庆长、李芷汀任副主任委员。下设民建机关支部、民建工商支部、民建茶业综合支部、民建中大支部、民建振兴街支部、民建五里沟支部。
  主要活动 1956年,组织会员学习党对私营工商业者的方针政策,号召广大私营工商业者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爱国守法,守职尽责,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82年后,会同区工商联举办工商界骨干人士学习班。1983~1985年,组织50名会员(含部分工商联会员)开展经济咨询服务。委派会员祁冠英到济南老茂生糖果厂传授生产技艺和管理经验,老会员孙华峰随省咨询服务团去西宁市传授酿造工艺。老会员华士德拒绝高薪聘请,自愿到莱芜贫困地区传授制鞋工艺。先后向企业推荐生产技术和管理人才20多名。1986年4月成立建联业校,至1989年,先后开设工商会计、珠算、摄影、供销业务等10个专业,共培训学员2141名(其中军地两用人才175名),该校连续4年被区教委评为社会办学先进单位。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槐荫区支部委员会
  组织沿革 1985年7月成立农工党槐荫医院支部,主要由医药卫生界的知识分子组成,有成员5人,郭志和任主任委员,王震东任副主任委员。1987年12月建立槐荫区支部委员会,有委员3人,王震东任主任委员。1989年底有成员17人。
  主要活动 1985年建立支部后,重点进行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1987年4月的一个星期日,15名支部成员到振兴街街道办事处第八居委会金属机械厂为80名残疾工人义务查体。5月,随同农工党市委领导赴平阴县为130名群众义诊。7月,10余名成员前往西市场、中大槐树两个街道办事处为18户烈军属家庭慰问义诊。1989年7月的一个星期日,支部全体成员赴吴家堡镇敬老院为40余名老人查体义诊。同年8月,支部全体成员赴段店镇后屯村和区侨联印刷厂义诊、咨询达200余人次。
  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槐荫区支部委员会 1989年12月成立致公党槐荫区支部委员会,主要由归国华侨、侨眷和与海外有联系的爱国人士组成。有成员11人,其中委员3人,吴温毅任主任委员。
  九三学社槐荫区支社 1987年12月成立九三学社槐荫区支社,主要由文教科技界的爱国人士组成。共有成员13人,其中委员5人,谢建真任主任委员。1989年有成员20人。是年,支部成员、济南变压器厂工程师王晔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该厂节约资金17万元。同年,主任委员谢建真到振兴街街道办事处七居开展义务法律咨询;向区政协提出“小学生横过马路不安全,要有明显标志”的提案,被教育部门采纳,为学生配制了小黄帽。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十九中学支部 1989年成立民进十九中学支部,直属民进市委领导,有成员7人,可满玲任主任委员。

知识出处

槐荫区志

《槐荫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1989至1904年槐荫区地理、经济、城市建设、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贸、经济综合管理、综合政务、卫生、社会生活、组织机构等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槐荫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