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市政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槐荫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362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市政建设
分类号: TU984.2
页数: 13
页码: 217-2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槐荫区市政建设分为机构的建设、道路街巷、桥涵、排水等详细介绍。
关键词: 槐荫区 机构 排水

内容

济南开辟商埠后,辖区市政建设开始起步。解放前夕,辖区道路总长2.99万米(其中土路和碎石路约占82.8%);下水道总长2.24万米(其中石板沟、明沟约占94%)。
  解放后加快市政建设步伐。1989年,全区共有道路93条,总长7.32万米,面积86.87万平方米(沥青道长6.94万米,面积83.92万平方米;水泥道长2991米,面积2.57万平方米;石板道长177米,面积1211平方米;土路长561米,面积2501平方米);下水道总长11.51万米,为解放前夕的5.14倍;桥梁16座,长6760.25米,面积12028.68平方米(不含黄河大桥);涵洞90座,长2075.5米,面积8387平方米。
  第一节 机构
  1962年成立区市政工程养护队,为全民事业单位,市、区两级管理。1966年与区绿化班合并,成立区市政工程养护绿化队。1977年绿化队析出,复称市政工程养护队。1979年改为市政工程管理养护所。1982年下放归区管理,改为集体事业单位。1986年起,下设排水队、道路队、材料场、计财科、市管科、行政科、质量检查科、政工科。1989年有职工208人。
  1982年前,纬十二路立交泵站、段店立交泵站由济南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排水管理所管理。1982年10月下放归区城建局管理。1985年3月成立区排水管理所,管辖两个立交泵站。
  第二节道路街巷解放后,先后将市区土路和碎石路铺为沥青路,并改建、新建部分道路。50年代,由济南市市政公司施工,重点改建纬十二路。1952年7月,将经二路至经十路1550米路段铺为碎石路,立沿石,修绿化隔离带。1954年9月,将经二路以北路段铺为沥青路。1958年,将慢车道各加宽3.5米。1960~1962年,投资40.57万元,将经二路以南路段铺为沥青路。后由市政工程养护队施工,将经二路以南路段人行道铺设水泥花砖。
  70年代,共修铺道路8条。其中,1972~1974年,由市政公司施工,将经十路(东起中光明街,西至段店桥)3800米路段车行道平均展宽为31.5米。1978年8月,投资153.25万元,由市政公司施工,将段店路(东起段店桥,西至段店北路南端)996米车行道拓宽为30米。
  80年代,共投资1610.21万元,修铺道路60条。先后完成张庄路、堤口南路、道德北街、南辛庄街、南辛庄西路、经一路、段店北路等重点道路的拓宽、改建任务。其中,1981年7月,投资234.09万元,由市政公司施工,将张庄路(西起兴济桥,东至堤口路)车行道拓宽改建为长1765米、宽15米的沥青路。1982、1984年,共投资68.4万元,由区市政工程管理养护所施工,先后将道德北街拓宽改建为长1420米、宽5.5~9米、面积1.06万平方米的沥青路。1983年,投资119万元,由市政工程管理养护所施工,将南辛庄街、南辛庄中街、南辛庄东街改建为长2788米、面积2.02万平方米的沥青路。同年,投资103.35万元,由市政公司施工,将南辛庄西路拓宽改建为沥青路,其中车行道长925米、宽34米、面积3.38万平方米;人行道总长1850米、宽4米、面积7400平方米;绿化隔离带总长1080米、宽3米。1982~1985年,各街道办事处采取自办公助的办法,共投资2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679条(占应改造街巷的92.81%),总长4.69万米,面积13.28万平方米。1986年,投资8万元,由市政工程管理养护所施工,将经一路(纬五路至北大槐树街口)长条石车行道改建为长1059米、宽9.5米、面积1.01万平方米的沥青路。1989年,投资1030万元,由市政工程管理养护所施工,将张庄路(东起堤口路,西至段店北路北端)3684米路段拓宽为41米,其中快车道16米,两侧绿化隔离带各3米,慢车道各7.5米,人行道各2米。同年,投资28.9万元,由市政工程管理养护所施工,将堤口南路土车行道改建为长342米、宽22.5米、面积8163平方米的沥青路。1988~1989年,投资1720万元,由市政一公司施工,将段店北路车行道改建为长1300米、宽34米、面积4.65万平方米的沥青路。1989年,辖区铺装道路总长达7.32万米,面积86.87万平方米;人行道长3.72万米,面积21.2万平方米。
  第三节 桥涵
  桥梁 解放后,辖区开始有计划地修建桥梁。60年代修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2座,70年代修建黄河铁路大桥、纬十二路铁路立交桥、段店铁路立交桥等7座,80年代修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6座。至1989年,辖区共有桥梁16座,其中铁路桥7座,公路桥8座,便桥1座;石拱桥1座,钢筋混凝土桥14座,钢架铁桥1座。主要桥梁有:
  黄河大桥 位于吴家堡镇曹家圈村北,为京沪铁路复线铁桥。1972年7月动工修建,1976年竣工。由主桥和南北引桥组成。主桥5孔,三角形下承式结构,长530.65米。南北引桥共158孔,长5698米,宽11米,面积6.27万平方米。
  段店立交桥 位于经十路与津浦铁路相交处。为下穿式引道、4孔钢筋混凝土铁路桥。1971年3月由市政公司兴建,同年9月竣工通车。东线桥孔径6×4米,长37米,宽15.3米,面积566平方米,净高4米。西线桥孔径6×4米,长37米,宽11米,面积407平方米,净高4米。引道全长305.8米,面积1.04万平方米。其中车引道长287米,两侧非机动车引道长305.8米。东引道纵坡最大为2.05%,西引道纵坡最大为2.38%。引道宽为30~40米,其中快车道12~13.4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各6~7.4米,人行道各3~4米。快车引道为碎石隔离层20厘米,3∶7灰土基础20厘米,砂垫层4厘米,水泥混凝土面层23厘米;慢车引道和人行道为3∶7灰土基础15厘米,碎石承重层7厘米,沥青混凝土面层4厘米。
  纬十二路立交桥 位于纬十二路与津浦铁路相交处。为下穿式引道、4孔钢筋混凝土铁路桥。1970年建成通车。北线桥孔径6×4米,长37米,宽13.5米,面积499.5平方米,净高4米。南线桥孔径6×4米,长37米,宽24米,面积888平方米,净高4米。引道全长270米,面积9450平方米。其中,南引道450米,最大纵坡2.01%;北引道270米,最大纵坡1.67%。引道宽35米,其中快车道12米,慢车道各7.3米,人行道各4.2米。快车引道为3∶7灰土基础20厘米,青砂垫层4厘米,水泥混凝土面层24厘米;慢车引道为石碴三合土基础20厘米,碎石承重层7厘米,沥青混凝土面层5厘米;人行道为石碴三合土基础15厘米,碎石承重层7厘米,沥青混凝土面层4厘米。
  王符河桥 位于段店镇后周王庄西。1982年山东省交通工程公司兴建,为四孔钢筋混凝土公路桥。设水泥混凝土桥墩35个。桥面长125米,宽30米,面积3750平方米。可通行60吨的载重汽车。为济兖公路上最大的桥梁。
  涵洞 解放后,在整修、铺设道路的同时,改建、新建一批涵洞。1989年,辖区共有涵洞90座,长2075.5米,面积8387平方米。其中,石拱涵洞3座,长20米,面积102平方米;砖拱涵洞1座,长5米,面积20平方米;石板涵洞3座,长49米,面积286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管涵洞17座,长547米,面积1442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板涵洞66座,长1454.5米,面积6537平方米。
  第四节 排水
  下水道 解放后,随着道路的拓建,逐步将明沟改为暗沟(暗管)。1989年,辖区下水道总长11.51万米。其中,陶土管道6.72万米,石板沟6842米,石拱沟157米,砖拱沟4527米,钢筋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管2.78万米,水泥混凝土板沟8617米。设检查井2410个,收水斗2363个。污水按自然地势分两路流向西、北:一路汇集于纬十二路以西,经忠厚街、昆仑街至八里桥污水泵站;一路汇集于经一路纬九路,向北穿北大槐树街至堤口南路,经万盛街大沟、堤口路流入西工商河。
  防洪工程
  腊山分洪 先后开挖分洪沟两条。1954年,由省农林水利局设计,济南市和长清县组成工程指挥部,兴修分洪沟一条。经后周王庄与宋家庄之间,至玉符河分洪沟,将大杨庄以南洪水截入玉符河。沟长2209米,纵坡为0.052%,底宽6米,边坡1∶1.5,设计水深2米,排洪量为每秒20立方米。1964~1965年,由历城县水利局设计、施工,兴修分洪沟一条。分洪沟自朱家庄(现属七贤镇)南侧大涧沟水系起,沿腊山北侧向西,接第一次开挖的分洪沟,将大涧沟水系中的部分洪水导入玉符河。沟长5500米,河道纵坡为0.02%,底宽15米,边坡1∶2,设计水深2.4米,排洪流量为每秒41立方米。
  兴济河疏浚 1963年投资6.19万元,修建刘长山东侧漫水、行道两用坝,坝长增至60米,坝身中部增建净垮3米的钢筋混凝土板涵1座。1964年投资4.96万元,重建西十里河土堤,顶宽4米,河底宽22米,两岸砌乱石护坡,排水量达每秒390立方米。
  治理曹家圈干河 1970年,济南市引黄工程指挥部组织整修疏浚。改建桥涵20座、渡槽4座,维修桥梁、涵洞各1座。疏浚后,河底宽8米,边坡1∶1.5,深1.7~3.5米,排水量为每秒8~10立方米。
  治理北太平河 1953年,市引黄工程指挥部组织开挖美里庄至羊涓湖南侧朝阳寺排水沟,长5142米,底宽1米,纵坡0.02%。
  治理南太平河 1956年首次进行整修疏浚。1977年,济南市引黄工程指挥部再次组织疏浚,改建(扩建)桥梁10座、涵洞2座。疏浚后,河底宽8米,深2米,纵坡0.02%,排水流量为每秒10立方米。
  改建睦里闸 1954年投资1.46万元,由山东黄河河务局设计,对睦里闸进行改建,开挖引水渠330米,将人力启闭闸门改为3台涡轮机启闭,加固闸身。1982年投资38.6万元,由山东黄河河务局设计院设计,黄河河务局安装队施工,将睦里闸移址改建为双孔引水闸,闸身长79米,宽5.2米,双孔各净垮1.5米,净高1.5米,引水量为每秒5~10立方米。
  纬十二路立交泵站 1970年建站,用以提升立交道地下水和雨水。设有16—丰产35水泵(流量为每小时1420立方米)2台,75千瓦电机2台;6—18A水泵(流量为每小时162立方米)1台,11千瓦电机1台。
  段店立交泵站 1972年建站,用以提升立交道地下水和雨水。设有16—丰产35水泵(流量为每小时1420立方米)2台,75千瓦电机2台;6—16A水泵(流量为每小时162立方米)1台,7千瓦电机1台。

知识出处

槐荫区志

《槐荫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1989至1904年槐荫区地理、经济、城市建设、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贸、经济综合管理、综合政务、卫生、社会生活、组织机构等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槐荫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