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槐荫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356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地貌
分类号: P931
页数: 1
页码: 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槐荫区地貌分为堆积平原、剥蚀丘陵等详细介绍。
关键词: 槐荫区 地貌 平原

内容

辖区地处鲁中山区与鲁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有堆积平原与剥蚀丘陵两个地貌类型。
  堆积平原 有坡积洪积、冲积洪积和冲积三个亚类。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坡积洪积平原,分布于大杨庄、段店以南,地面标高约35~50米,地形坡度为10‰左右。冲积洪积平原,分布于大杨庄、段店以北,小清河以南,地面标高约25~45米,地形坡度为4‰左右。冲积平原,分布于黄河与小清河之间,主要由粉砂、亚粘土、亚砂土组成,地形平坦,地面标高约24~26米。
  剥蚀丘陵 主要分布在刘长山(高135米)、丁字山(高98.1米)、腊山(高162米)一带,由厚层灰岩组成,山脊走向由南部的北偏西,到北部转向西,山脊浑圆,坡度为20°左右,坡角有残坡积碎石夹粘性土覆盖,弱切割。有人工采石场多处,山形逐步改变。另有卧牛山(高97米)、峨嵋山(高68.6米)和匡山(高80.8米)3个被开采的残山,分布于境内的南部和东部边沿地带。

知识出处

槐荫区志

《槐荫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1989至1904年槐荫区地理、经济、城市建设、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贸、经济综合管理、综合政务、卫生、社会生活、组织机构等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槐荫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