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西营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3525
颗粒名称: 第九节 西营镇
分类号: K295.35
页数: 3
页码: 773-7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的情况。
关键词: 历城区 西营镇

内容

概况位于历城区东南部,东与章丘市垛庄镇交界,北与港沟镇、彩石镇接壤,西与仲宫镇绵绣川办事处相连,南与柳埠镇、泰安市岱岳区下港乡毗邻,面积126.72平方公里。镇机关驻地西营村。327省道贯穿东西。1986年,辖38个行政村(99个自然村),有7319户,3.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7万人。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979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4元。2007年,辖4个办事处,38个行政村(99个自然村),有1.05万户,3.13万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6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2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90元。
  农业1986年,有耕地面积1724公顷,森林面积6678公顷,果树面积4853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633.3公顷,干鲜果品总产量2567吨,完成农业总产值1 023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4730千瓦。1986—1995年,利用山高沟多、自然隔离的有利条件,繁育玉米、大白菜良种,推广立体种植,农业种植结构形成“五成果、三成粮、二成菜”的格局。1996—2001年,总投资1000万元实施水利项目729个,完成“四库汇流”(枣林水库、白炭窑水库、葫芦峪水库、积米峪水库)工程和6座水库的除险加固、维修配套工程。2004—2007年,实施藕池、葫芦峪、螃蟹峪三大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枣林片区万亩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西营至汪家场河道整治与土地整理工程,红岭等12个村的农业产业扶贫开发项目,藕池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等大型生态建设工程和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全镇水源、水利设施基本实现配套利用。推广高光效苹果管理、苹果套袋、皿罐栽培等新技术,种植面积1867公顷。至2007年,建成罗伽高光效苹果、藕池板栗、积米峪核桃、王家晚熟甜杏、降甘樱桃等省、市优质干鲜果品生产基地12个,高光效苹果、“西营红”晚熟甜杏、华丰板栗、大红袍花椒、薄壳核桃、磨盘柿被列为省优产品。实施宜林荒山绿化4568公顷,林木覆盖率68%,比1986年提高25个百分点。2007年,有耕地面积1790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05公顷,干鲜果品总产量3万吨,完成农业总产值6777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12636千瓦。
  工业1986年,有镇村户办工业企业35家,从业人员924人,完成工业总产值956万元。1988年,济南绵绣川制药厂成为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会员单位。1995年,济南锦绣川制药厂经省卫生厅、省医药管理局批准更名为济南锦绣川保健药品厂,其产品芦笋糖浆先后获“中国保健品工业10年新成就奖”“全国星火科技精品奖”“全国第三届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2002年,济南锦绣川保健药品厂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同年,济南鹿泉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成立;11月,济南玉宁杰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投产,生产各种塑料包装袋,产品出口到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2003年,济南市鲁星锅炉厂改制为济南金信达特种设备有限公司。2005年,济南信和家具有限公司被山东省政府采购中心评定为“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公用家具定点单位”。2007年10月,济泉黄岩蜂产品加工厂投产。同年,全镇有工业企业59家,从业人员1961人,完成工业总产值6644万元,利税1146万元。
  商贸服务业1986年,有商贸服务业户9家,从业人员40人,完成社会商品零售额19万元。1993年始,开发西营至南营商业街。2000年,投资200万元,在商业街建起干鲜果品批发市场。每逢农历初一、初六设为小集。2003年,投资450万元建设西营晾米台欧式商业街,引进商业户32个。期间,以抢抓“南部山区大开发”和“建设省城后花园”的机遇,加快旅游业发展。2003年,在镇域内重点规划开发建设生态风景区14处,总面积51平方公里。组织实施“十村百户”农家乐示范工程,形成阁老、藕池、枣林、云梯山、葫芦峪等一批农家乐专业村,有农家乐专业户180个。2004年,东风街道七里河居委会在秦口峪村开发建设七里河度假村,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2005—2007年,山东天建集团投资8000万元开发建设济南天建南苑旅游分时度假中心,山东平惠装饰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开发建设九如山生态瀑布群风景区。各景区、农家乐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纯收入1200万元。2007年,有商贸服务业户267家,从业人员4530人,完成第三产业产值1.2亿元。
  村镇建设1986年,镇政府投资140万元,拓宽西营村西至大南营村北路段。1988年,市建委与镇政府联合在西营村东开发商品房,建筑面积1111平方米。2000—2001年,镇驻地建起街心花园,投资360万元建设教师安居工程,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兴建南花园,面积1万平方米。2003年,投资120万元完成小城镇概念性规划和沿河旅游路等重点片区的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2003—2007年,投资2700万元完成西商业街、港府路和南商业街综合整治工程。投资1800万元完成省道327线、港西公路、彩西公路、西营至柳埠公路、西营旅游路的拓宽改造和西营大桥建设任务。完成38个行政村和部分自然村的“村村通”道路建设,34个村道路硬化“户户通”,2.5万名群众受益。完成藕池至泰安、王家庄至泰安、林枝至章丘、道沟至拔槊泉道路建设,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80公里。
  教育科技1986年,有幼儿园40所,在园幼儿1059人;小学39所,中学6所,在校学生4371人;教职工328人。1989年,实现小学五年义务教育。2002年,西营中心中学、西营二中并入西营中学,小学由五年制转为六年制。2004年,筹资1200万元,新建西营中学和中心小学,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2004—2007年,投资2200万元改扩建学校6所,实现合班并校。完成教育“两创”任务,通过济南市教育工作示范乡镇达标验收。2007年,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568人;小学11所,中学1所,在校学生2349人;教职工189人。镇成教中心1处,有专职教师9人,建有实习示范基地。
  1986年,有科技机构1个,科技人员2人,农民技术员38人,农民技术研究会15个。1989年,成立镇农学研究会、果树协会和果树技术培训中心。至2007年,共举办科技培训班256期,培训人员6万人次,有450人获中央、省农业广播学校、函大和夜大毕业证书,360人获农业绿色证书。围绕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推广科技成果75项,组织实施科技计划15项,推广新技术12项,开发新产品16个。2007年,有科技机构1个,科技人员11人,农民技术员520人,农民技术研究会40个。
  文化卫生1986年,成立镇文化站,有工作人员2人。1992年,建成电视差转台,在汪家场、西岭角、葫芦峪、石岭、藕池、老峪等偏远村安装13部3—30瓦小型差转机,电视覆盖面达85%。1998年,组建红叶艺术团,由20名文艺骨干组成,先后有8个节目被省文联、市文化局评为一等奖7个,二等奖4个。2006年,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2007年,有镇文化站、广播站各1个,村文化大院38个,群众艺术团体1个。全镇藏书6万册。
  1986年,镇卫生院有床位20张,医务人员43人;村卫生室34所,医务人员53人。1997年12月,卫生院由西营村港西路东侧迁到西营村老街南。2004年,在全区率先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至2007年,累计报销各类医药费310万元,受益群众3.3万人次。2007年,投资320万元实施镇卫生院改貌工程和村级中心卫生室改造提升工程。卫生院设有床位20张,医务人员52人,年诊疗28427人次;有村卫生室36所,医务人员72人。
  人民生活1986年,农村住房多为土坯房,砖瓦房占15%,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2.5平方米。每百户有自行车29辆、钟表58只。2007年,多数农户建起砖石混合结构的平房,人均住房面积40.15平方米,每百户居民拥有摩托车75.2辆、电话74.2部、手机83.4部、彩电90.3台。有线电视用户6906户,有线电视、互联网入户率为98%、2%。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98万人,参合率100%。参加养老保险1203人。

知识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济南市历城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地域范围为2007年济南市历城区行政区域。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建环保、交通邮电、开放开发、农业综述、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工业、商贸服务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