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教育行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3336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教育行政
分类号:
G527
页数:
5
页码:
607-6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市历城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教育经费等的情况。
关键词:
历城区
教育
行政
内容
第一节管理体制改革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986年,县教育局下设遥墙镇、唐王镇、董家镇、郭店镇、孙村镇、党家庄镇、十六里河镇、港沟镇、仲宫镇、柳埠镇、西营镇、锦绣川乡、彩石乡、高而乡14个教育组。1987年3月,撤县教育局,设县教育委员会。5月,县教委更名为区教委,乡镇教育组改为乡镇教委,区教委下设17个乡镇教委。2001年12月,区教委改名为区教育局,区职工教育办公室更名为区成人教育办公室,由区经委划归区教育局管理;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改由区教育局管理。2006年9月,撤销街、镇教委,设立街、镇教育办公室,区教育局下设15个街、镇教育办公室。2007年2月,成立区教育财务管理核算中心,负责全区农村中小学财务集中核算工作,指导和检查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10月,成立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全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落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各项资助政策、历城户籍的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办理及贷后管理工作。
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幼儿园1986年,托幼工作由县妇联主管。1992年5月,区托幼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负责全区学前教育的宏观管理;托幼工作由区妇联移交区教委主管,各乡镇托幼工作由妇联移交乡镇教委主管。区教委设学前教育科,并配备专职幼教辅导员,对幼儿园、学前班登记注册、督导评估、分类管理;对园长、教师考核、培训,指导幼儿园开展教研、科研活动。
小学1986年实行校部管理。1998—2000年由于生源减少,各乡镇小学先后实行合班并校,管理由原来的校部统管改为“以完小为中心,中小学分别管理”。2000年,各乡镇小学逐步由乡镇教委统一管理。2006年,小学全部由区教育局统管、街镇教育办公室协助管理。
初中1986—1989年,各乡镇每个管理区都设有1所联办初中(个别管理区有2所),由管理区管理。自1989年起,各乡镇合并联中,新建镇办中学(人口3万~5万人建1所,5万人以上建2所),由乡镇教委管理。学生学籍由区教育局管理,乡镇教委协助管理。2006年6月,初中学校由区教育局管理,各街镇教育办公室协助管理。
第二节教育经费
一、政策性教育投入
1986年,县直属学校教育经费主要由县财政拨付、县教育局统一管理、各学校独立核算,实行定额包干;乡镇办初中和村办小学,其教育经
费国拨部分以1985年正常经费为基数,按省定编制实行定额包干到乡镇,缺额部分主要由乡镇负责筹集。1985年,开征农村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护、危房改造、布局调整和补充公用经费。1986年,开征城市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改善公办中、小学和职业中学的办学条件。
1995年起,实行教育经费预算单列,设立扶持贫困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专项经费,实施对教育倾斜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发展校办产业和勤工俭学,继续鼓励捐资助学、集资办学。同年,征收“四项教育费”(对城镇就业职工按年工资总额的2%征收义务教育费,对辖区内宾馆等按住宿费标准加收3%的教育发展费,对从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生产经营的单位及个人按产值的2‰征收教育发展费,按建筑工程投资额的1%征收中小学修建附加费)。2002年,取消“四项教育费”和农村教育费附加。
2004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费制”(在严格核定杂费、课本和作业本费标准的基础上统一向学生收取的费用)。2005年,开征地方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改善中小学、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和弥补农村学校公用经费不足。从2006年新学年起,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并继续对贫困学生进行补助,所需资金纳入区级预算;按照初中生年均72元、小学生年均54元的标准建立农村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上述教育投入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市三级财政与区财政按6∶4分担,即中央、省、市三级财政承担六成,区财政承担四成。
2007年新学年起,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书本费,所需资金由市级以上财政承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含民办学校)学生杂费,所需资金由市以上财政与区财政按4∶6分担;职业学校的一、二年级学生按照每生1500元/年的标准、高中学生按8%的比例和平均每生1000元/年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由市以上财政与区财政按4∶6分担;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实行免费教育,所需资金由区财政承担;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初中370元/年提高到470元/年、小学210元/年提高到310元/年,所需资金由市以上财政与区财政按6∶4分担。是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总收入27141.2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占76.6%、城市教育费附加占12.3%、地方教育费附加占3%、事业收入等占8.1%。
二、捐资助学
1986年起,历城区领导干部、群众及历城籍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以及港澳同胞、海外侨胞踊跃集资捐款。1990年起,历城区干部职工按年收入的2%捐款,交区财政;中央、省、市驻区单位干部职工根据市委、市政府文件规定按年收入的2%捐款。1986—2007年,全区教育集资捐款累计达2.59亿元。
三、勤工俭学
1984年,县教育局成立勤工俭学办公室,后成立学校生产管理科、校办工业公司,负责学校勤工俭学工作。1986—1996年,创办校办企业113家,创收利润2890万元。1996年以后,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加大,校办企业先后停办。2006年6月,撤销区校办工业公司、学校生产管理科。
第三节教育督导
一、督政
1993年,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分三批对乡镇“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进行督导检查。1995年11月,全区“两基”工作通过省政府的评估验收。
2001年起,全区开展争创“济南市教育工作示范乡镇”活动。2002年12月,遥墙、董家、郭店、仲宫4镇通过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估认定,成为首批“济南市教育工作示范乡镇”。至2007年9月,全区17个街、镇全部通过验收,成为“济南市教育工作示范乡镇”。
2003年5月,全区启动争创“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工作。2007年12月,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全区“教育示范区”工作进行初评,抽查31所学校,初审合格。2004年,启动创建“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工作。2006年,制定历城区《农村教育城市化战略实施标准》。2007年9月,历城区创建“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工作通过专家评估团评估验收,历城区农村教育城市化特色成为全国有影响的课题之一。
二、督学
1993年5月,对全区幼儿园进行评估验收。区机关第一、第二、第三幼儿园被评为二类幼儿园。2000—2002年,对9所幼儿园办园水平进行督导评估。省农干院幼儿园获优秀等级,遥墙中心幼儿园、港沟中心幼儿园、华山中心幼儿园等获良好等级。
1993年,区督导室对全区65所中小学进行规范化管理复评,共评出优秀学校1 1所、良好学校44所、一般学校10所。1993—1995年,对全区38所乡镇中学和400所小学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进行督导。2002年6月,分别对遥墙镇中心中学、董家镇中心中学、郭店镇中学、孙村镇中心中学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对全区13个镇(街道)中心小学及历城双语实验学校和全福、小辛小学进行督导评估,评估结束后下发了对各单位督评反馈报告及《关于对全区十三个镇(街道)中心小学及历城双语实验学校、全福小辛小学督导评估情况的公告》。
2002年8月,依据《济南市乡镇成教中心学校评估标准》,对全区乡镇成教中心学校进行专项督导检查。2002年10月—11月,区督导室组成21人的评估组,对历城一中等5所高中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经评估,历城二中达示范等级,历城一中、历城四中、历城五中达优秀等级,洪家楼高中达良好等级。
第四节校舍改造
1986年,全县农村中小学实施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建设工程。到1987年,全区累计投资2126万元,新建、大修教室9620间,购置课桌凳38432套,新建院墙59643米、校门447座、厕所2407间,开辟操场51万平方米,使全区3个教学班以上规模的学校实现“六配套”,其余实现“一无两有”(无危房、有教室、有课桌凳)。是年,通过省政府验收,历城区被评为山东省校舍改造先进单位。1988年,各乡镇中心中学开始学校标准化建设。1990—1992年,按照城镇中小学学校规模、校舍、操场、课桌凳和校园环境“五达标”的要求,全区累计投资3600万元,新征土地6.47万平方米,新建校舍7.72万平方米,维修校舍3.47万平方米,新建校门6座、操场10个,购置课桌凳5369单人套,维修课桌凳2497单人套,完善装配阶梯电化教室8个,新建礼堂餐厅8个,硬化干道2.6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49万平方米。1992年,区政府被评为全省校舍改造先进单位。2001年,区政府成立中小学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制定《历城区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方案》。至2004年,全区累计投资3168.13万元,共维修危房1间,面积685平方米;新建楼房31幢、平房4间,面积54708平方米。同年,全区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全部通过省、市验收。到2007年,全区学校占地面积285.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1.7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辅助用房41.7万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10.5万平方米、生活用房28万平方米,其他用房11.5万平方米。
第五节实验室微机室图书馆
一、实验室
1986年,全县中小学全部建有仪器室,共投入仪器购置款25.5万元。区直中学、乡镇联中都建有实验室,70%的小学有实验室。全县有仪器室457间,实验室495间,仪器管理员372名。1991年,全区有实验室763个,仪器室674个,配备专兼职实验教师479人,实验室设备投资105.2万元。有86所中小学分别达到国家教委规定的实验室一类、二类标准。同年5月,洪家楼镇成为全市第一个教育装备达标乡镇。1999年4月,启动“山东省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区)”工程(以下简称为“普实”工程)。至2001年年底,全区共投资4308.6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配套。2002年1月,通过省“普实”督导评估小组验收。
二、微机室
1994年,洪家楼小学配备20台计算机,建立全区第一个微机教室。至1998年,全区有19所学校建立微机教室,有计算机245台,总价值132.4万元。2003年3月,全区中小学校共有计算机6906台,计算机教室204个,多媒体教室51个,上网学校57所。2007年,全区中小学有计算机15015台,微机室191个,多媒体功能室171个,多媒体教室1 143个,107所学校建有校园网。
三图书馆
1988年8月,区教委成立图书代办站,负责开展学校图书馆配建工作。到1999年,全区中学有图书馆(室)33个,阅览室49个,资料室16个,图书管理人员53人,其中专职37人、兼职16人,图书馆(室)面积6063.62平方米,馆藏图书50.87万册,电子图书1006盘。全区小学有图书馆(室)144个,阅览室128个,资料室13个,管理人员171人,其中专职24人、兼职147人,图书馆(室)面积9810平方米,馆藏图书56.98万册,电子图书166盘。2003年,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学校图书馆工作的新规程,区教育局制定相应的学校图书馆(室)考核指标。2005年,全区中心学校图书馆和区直学校图书馆管理逐步信息化。2007年,全区有学校图书馆(室)137个,图书馆(室)馆藏图书213万册,图书馆(室)面积12420.85平方米,教师阅览室面积6607.62平方米,学生阅览室面积9800.62平方米。
知识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地域范围为2007年济南市历城区行政区域。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建环保、交通邮电、开放开发、农业综述、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工业、商贸服务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历城区
相关地名